Workflow
之江生物(688317)
icon
搜索文档
之江生物:第五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4-04-21 15:42
会议情况 - 2024年4月18日召开第五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3名监事实到[2] - 2023年公司监事会共召开6次会议[3] 议案表决 - 《关于2023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等多项议案均3票同意通过[3][4][5][6][7] 利润分配 - 2023年度公司拟不进行利润分配[4] - 通过2024年中期分红安排议案[7]
之江生物:关于2023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
2024-04-21 15:40
业绩总结 - 2023年度公司计提各类减值准备18881.34万元[1] - 信用减值损失小计235.96万元[2] - 资产减值损失中存货跌价准备计提18645.38万元[2] - 本次计提影响2023年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18881.34万元[5] 决策情况 - 审计、董事会、监事会同意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6][7]
之江生物:关于变更公司注册资本、修订《公司章程》的公告
2024-04-21 15:40
股份与资本调整 - 公司拟调整2546351股回购股份用途为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1] - 注销后总股本将由194704350股减至192157999股[1] - 注销后注册资本将由194704350元减至192157999元[1] 章程修改 - 《公司章程》第六条拟修改公司注册资本为19215.7999万元[2] - 《公司章程》第十九条拟修改公司股份总数为192157999股[3]
之江生物: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鉴证报告
2024-04-21 15:40
募集资金情况 - 2021年1月12日实际到账募集资金195,883.00万元,净额为194,232.16万元[14] - 2021 - 2023年分别使用募集资金57,526.36万元、5,919.40万元、25,173.49万元[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结余募集资金余额为18,956.16万元[15] - 2023年初募集资金余额为134,472.89万元[15] - 2023年直接投入募投项目25,173.49万元[15] - 2023年募集资金利息收入扣减手续费净额为2,556.76万元[15] - 2023年用于现金管理金额为92,900.00万元[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7个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余额合计189,561,616.31元[17] - 募集资金总额为194232.16万元,年度投入募集资金为88619万元[33] 资金使用决策 - 2023年3月10日同意使用不超13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额度12个月内有效且可循环滚动使用[1][35] - 2022年8月24日同意用17589万元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022年补充1689万元,2023年3月补充15900万元[24][25][35] 资金现状与规划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的尚在存续期的大额存单余额为92900万元[23][3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为18956.16万元,将继续用于当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27] 其他情况 - 报告期内不存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18] - 报告期内不存在以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情况[20] - 报告期内不存在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28] - 已披露的募集资金相关信息无披露问题,无违规使用募集资金重大情形[29] 项目投资承诺 -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线升级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21905.99万元[33] - 子诊断工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22168.75万元[33] - 产品研发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55000万元[33]
之江生物:2023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李学尧)
2024-04-21 15:40
会议与履职 - 独立董事本年应参加董事会17次[3] - 2023年召开2次股东大会,独立董事均出席[3] - 独立董事应参加审计和提名委员会会议各4次,均全勤[3] 议案审议 - 2023年3月10日审议通过预计年度日常性关联交易议案[5] - 2023年4月26日审议通过董事会换届及提名候选人议案[8] 人员聘任 - 2023年1月14日审议通过聘任王逸芸为副总经理议案[7] - 续聘中汇会计师事务所为2023年度审计机构,聘期一年[7] 报告披露 - 2023年4月21日、4月28日、8月29日、10月27日披露定期报告[6] 其他事项 - 2023年暂无股权激励计划[1] - 2024年独立董事将继续履职维护权益[10]
之江生物:2023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于永生)
2024-04-21 15:40
会议召开 - 2023年召开2次股东大会,独立董事均出席[3] - 2023年董事会召开审计、提名委员会各4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1次,独立董事均出席[3] 议案审议 - 2023年3月10日审议通过预计2023年度日常性关联交易议案[5] - 审议通过续聘中汇会计师事务所为2023年度审计机构议案[7] - 审议通过聘任王逸芸为副总经理议案[8] - 审议通过董事会换届选举相关议案[8] - 审议通过选举董事长等议案[8] - 审议通过2023年度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议案[9] 未来展望 - 2024年独立董事将为公司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10]
之江生物:董事会审计委员会2023年度履职情况报告
2024-04-21 15:40
公司治理 - 2023年5月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提前换届[1] - 2023年审计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委员均出席[1] 报告审议 - 2023年4 - 10月各次会议审议通过年报、季报等议案[1][2] 审计评价 - 认为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年报审计表现良好[3] - 认为财务报表能真实反映状况及成果[3] 内部审计 - 审阅并认可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和计划[3] 整体情况 - 建立完善治理结构和制度,各层级规范运作[4]
之江生物(688317)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4-21 15:40
财务表现 - 2023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36,857,073.34元[5] - 2023年度母公司净利润为-121,043,994.66元[5] - 2023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884,688.85元[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人民币1,367,040,533.82元[5] - 2023年度公司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274,333,302.55元,同比下降88.21%[24] -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270,874,292.96元,同比下降88.03%[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857,073.34元,同比下降118.00%[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5,237,105.06元,同比下降121.80%[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884,688.85元,同比下降114.00%[24] - 公司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824,937,115.46元,同比下降8.94%[24] - 公司2023年末总资产为4,074,191,055.05元,同比下降14.12%[2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1元,同比下降118.07%[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81元,同比下降122.01%[2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2.24%,同比增加17.74个百分点[24]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433.3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85.7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523.71万元[31] - 公司2023年营业成本为9,568.03万元,同比下降91.49%[81][85] - 公司2023年销售费用为9,520.81万元,同比下降63.17%[81] - 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为6,100.38万元,同比下降41.69%[81] - 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88.47万元,同比下降114.00%[81][82] - 公司2023年体外诊断行业营业收入为27,087.43万元,同比下降88.03%,毛利率为65.91%,比上年增加14.26个百分点[86] - 公司2023年核酸检测试剂盒营业收入为20,072.88万元,同比下降79.52%,毛利率为75.19%,比上年增加22.91个百分点[86] - 公司2023年分子诊断仪器营业收入为5,588.68万元,同比下降90.78%,毛利率为49.33%,比上年增加13.35个百分点[86] - 公司2023年境内营业收入为26,560.70万元,同比下降87.96%,毛利率为66.26%,比上年增加15.22个百分点[86] - 公司主要销售客户前五名销售额为6221.86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22.68%[91][92] - 公司主要供应商前五名采购额为11970.08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41.09%[93] - 直接材料成本为50207084.41元,占总成本的54.37%,较上年同期下降93.74%[89] - 直接人工成本为13208624.00元,占总成本的14.30%,较上年同期下降59.68%[89] - 制造费用为28931299.96元,占总成本的31.33%,较上年同期下降88.86%[89] - 销售费用为95208091.2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3.17%,主要因核酸检测试剂业务量下降[93] - 管理费用为89509965.8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7%[94] - 研发费用为61003822.15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1.69%,因研发项目进度和阶段不同[9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884688.85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4.00%,因销售收入下降[9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378193570.92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8.48%,因销售收入减少[98][99] - 合同负债减少59.50%,从59,317,687.74元降至24,024,336.20元[101] - 应交税费减少86.49%,从29,625,932.33元降至4,002,856.23元[101] - 其他流动负债减少60.28%,从2,249,347.83元降至893,333.16元[101] - 递延收益减少35.16%,从11,709,483.61元降至7,592,849.61元[101] - 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79.10%,从2,172,422.26元降至454,027.99元[101] - 境外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为1.10%,金额为44,708,960.69元[101] - 报告期投资额为0.00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65,000,000.00元,变动幅度为-100%[103]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期末数为101,052,593.09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6,555,600.45元[104] - 私募基金投资总额为35,000,000元,报告期末已投资金额为35,000,000元[107] - 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期内,在职员工总数为305人,其中母公司264人,主要子公司41人[158] - 公司员工专业构成:生产人员32人,销售人员65人,技术人员132人,财务人员13人,行政人员63人[158]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53人,本科145人,大专及以下107人[158] - 公司2023年劳务外包工时总数为148,079小时,支付报酬总额为5,891,782.54元[160] - 公司2023年董事会召开次数为7次,其中现场会议2次,通讯方式召开1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4次[156] - 公司2023年审计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审议通过2022年度公司年度报告及摘要、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等议案[157] - 公司2023年提名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审议通过聘任王逸芸为副总经理、2022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董事会换届选举暨提名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聘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议案[157] - 公司2023年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度董事薪酬的议案[157] - 公司2023年战略决策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发展战略的议案[157] - 公司2023年监事会对报告期内的监督事项无异议[158] - 2023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36,857,073.34元[161] - 2023年度母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121,043,994.66元[161] - 2023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81,884,688.85元[1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人民币1,367,040,533.82元[161] - 2023年度公司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61] 业务表现 - 公司自主分子诊断试剂产品和仪器设备的销售收入大幅下滑[3] - 公司对相关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导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下降[3] - 公司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3] - 公司未来可能面临产业政策变化、汇率波动、研发成果转化不确定性等风险[3]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274,333,302.55元,同比下降88.21%[24] -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270,874,292.96元,同比下降88.03%[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857,073.34元,同比下降118.00%[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5,237,105.06元,同比下降121.80%[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884,688.85元,同比下降114.00%[24] - 公司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824,937,115.46元,同比下降8.94%[24] - 公司2023年末总资产为4,074,191,055.05元,同比下降14.12%[2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1元,同比下降118.07%[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81元,同比下降122.01%[2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2.24%,同比增加17.74个百分点[24]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433.3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85.7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523.71万元[31] - 2023年公司核酸检测试剂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比例为73.17%,分子诊断仪器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比例为20.37%[31] - 公司新成立上海之江未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在膜技术、类器官芯片和微流控分子POCT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31] - 公司分子诊断试剂已有500多项产品,形成20大系列,覆盖绝大多数国家法定传染病[31] - 公司仪器设备已形成11大系列,包括快速自动化核酸提取系列、组织样本自动化处理系列等[31]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274,333,302.55元,同比下降88.21%[24] -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270,874,292.96元,同比下降88.03%[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857,073.34元,同比下降118.00%[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5,237,105.06元,同比下降121.80%[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884,688.85元,同比下降114.00%[24] - 公司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824,937,115.46元,同比下降8.94%[24] - 公司2023年末总资产为4,074,191,055.05元,同比下降14.12%[2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1元,同比下降118.07%[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81元,同比下降122.01%[2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2.24%,同比增加17.74个百分点[24]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433.3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85.7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523.71万元[31] - 2023年公司核酸检测试剂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比例为73.17%,分子诊断仪器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比例为20.37%[31] - 公司新成立上海之江未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在膜技术、类器官芯片和微流控分子POCT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31] - 公司分子诊断试剂已有500多项产品,形成20大系列,覆盖绝大多数国家法定传染病[31] - 公司仪器设备已形成11大系列,包括快速自动化核酸提取系列、组织样本自动化处理系列等[31]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274,333,302.55元,同比下降88.21%[24] -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270,874,292.96元,同比下降88.03%[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857,073.34元,同比下降118.00%[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5,237,105.06元,同比下降121.80%[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884,688.85元,同比下降114.00%[24] - 公司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824,937,115.46元,同比下降8.94%[24] - 公司2023年末总资产为4,074,191,055.05元,同比下降14.12%[2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1元,同比下降118.07%[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81元,同比下降122.01%[2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2.24%,同比增加17.74个百分点[24]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433
之江生物:2023年度审计报告
2024-04-21 15:40
业绩总结 - 2023年营业收入274,333,302.55元,2022年为2,326,255,117.23元[26] - 2023年净利润为 - 136,857,073.34元,2022年为760,273,479.93元[26] - 2023年末资产总计40.74亿元,较2022年末的47.44亿元下降14.11%[22] - 2023年末负债合计2.49亿元,较2022年末的5.43亿元下降54.13%[24] 财务数据变动 - 2023年末货币资金27.69亿元,较2022年末的31.48亿元下降11.99%[22] - 2023年末应收账款1.02亿元,较2022年末的2.28亿元下降55.15%[22] - 2023年末存货2.54亿元,较2022年末的5.04亿元下降49.69%[22] - 2023年研发费用为61,003,822.15元,2022年为104,621,182.89元[26] 审计相关 - 审计认为公司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公允反映2023年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6] - 审计将收入确认和存货减值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9][10] 现金流量 - 2022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497113546亿元,2023年度为 - 0.8188468885亿元[28] - 2022年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760.2052716万元,2023年度为 - 776.8886011万元[28] - 2022年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3.714040223亿元,2023年度为 - 2.3439261822亿元[2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现有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9,470.435万元,总股本为19,470.435万股[48] - 公司股票于2021年1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688317[48] 会计政策 - 公司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披露规定编制财务报表[50] - 公司以12个月作为一个营业周期,并以此作为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划分标准[54] 税务信息 - 公司和之江科技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按应纳所得额的15%税率计缴[186] - 2023年度,之江生物销售生物制品按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187] 应收款项 - 2023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合计137534025.97元,期初为261704848.50元[191] - 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期末账面余额为137,534,025.97元,计提比例25.77%[192] 预付款项 - 预付款项按预付对象归集期末数前五名小计7,777,186.38元,占比61.81%[197] - 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有4,582,732.71元预付款因未到货等未及时结算[197] 其他应收款 - 其他应收款期末账面余额为9,417,125.70元,期初账面余额为10,398,908.96元[198][199] - 其他应收款期末坏账准备为2,038,567.08元,期初坏账准备为1,034,213.29元[198]
之江生物:关于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4-04-21 15:40
募集资金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48,676,088股,发行价每股43.22元,募集资金总额2,103,780,523.36元,净额1,942,321,639.05元[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户结余18,956.16万元[2] - 2023年度募集资金总额194232.16万元,本年度投入25173.49万元,累计投入88619.24万元[26] 资金使用与管理 - 2023年1月1日结余募集资金134,472.89万元,本年度直接投入募投项目25,173.49万元,利息收入扣减手续费净额2,556.76万元,用于现金管理92,900.00万元[3] - 2023年3月10日公司同意使用不超13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有效期12个月[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余额为92900万元[28] 资金存储 -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外滩支行存储余额11,871.19万元,浦东大道支行分别为697.72万元和122.66万元[7] -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浦江高科技园支行存储余额2,726.97万元,杭州银行上海分行800.86万元[7] - 北京银行上海分行存储余额1,707.72万元,杭州银行城东支行1,029.04万元[7] 超募资金使用 - 2022年公司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689万元,2023年3月补充15900万元,共使用超募资金17589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3] - 超募资金本年度投入15900万元,累计投入45373.40万元[26] 募投项目投入 -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线升级项目本年度投入383.58万元,累计投入1194.71万元,投入进度5.45%[26] - 分子诊断工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本年度投入4962.67万元,累计投入5356.76万元,投入进度24.16%[26] - 营销与服务网络升级项目本年度投入565.01万元,累计投入1168.56万元,投入进度10.15%[26] - 产品研发项目本年度投入3362.59万元,累计投入10529.67万元,投入进度19.14%[26]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本年度投入 - 0.36万元,累计投入24996.14万元,投入进度99.98%[26] 制度与协议 - 公司制定《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4] - 公司与银行、保荐机构签订监管协议,确保募集资金专款专用[5] 其他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9]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以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