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张江(688505)
搜索文档
复旦张江(688505) - 2022年6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1-17 22:2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于1996年11月创建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是综合性医药企业,从事生物医药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 [2] - 公司坚持“我们多一分探索,人类多一分健康”宗旨,定位为探索临床治疗缺失和不满意并提供更有效治疗方案和药物,目标是成为生物医药业界创新者及领先者 [2] - 公司建立基因工程、光动力、纳米技术及口服固体制剂等多领域研发技术平台,治疗领域覆盖皮肤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在光动力药物治疗皮肤疾病领域有独特竞争优势 [2] 产品相关 艾拉 - 主要成分是盐酸氨酮戊酸,公司在研平台针对其有多个拓展性研究立项,适应症包括HPV感染的宫颈疾病、痤疮等,较快项目已进入二期临床研究,将助力后续增长 [3] - 结合光动力治疗方案自2013年被收入《皮肤性病学》教科书,第九版新增其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能选择性杀死尖锐湿疣细胞,不损害周围正常组织细胞,对临床和潜伏感染有治疗效果,填补尿道口尖锐湿疣治疗空白,病人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不留疤痕,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低于平均水平 [4] 复美达 - 是全球首个针对鲜红斑痣的光动力药物,注射入人体后向组织扩散并特异性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在特定光照下选择性破坏富含光敏剂的血管内皮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4] - 与激光治疗相比,具有化合物结构稳定、光毒作用低、代谢迅速、避光期短、病灶消退均匀、治愈率高、瘢痕发生率低、不易复发等优势 [4] 产品费用与收入 - 艾拉及复美达药物单价高于同领域其他疗法,但有显著临床优势,市场竞争中竞争力强,患者治愈总花费与其他疗法基本持平 [4] - 产品收入占比可参考2022年3月28日公告的公司2021年年报 [4] 研发管线布局 基因工程技术平台 - 抗体交联药物(ADC)是重要研发方向,ADC药物兼具小分子药物杀伤力和单克隆抗体靶向性,平台中的抗Her2抗体偶联BB05和抗Trop2抗体偶联BB05靶点是市场热点,对应适应症以肿瘤为主,如乳腺癌、肺癌、胃癌等 [4] 光动力平台 - 以针对盐酸氨酮戊酸进行的拓展适应症研究为主,大力推进复美达美国FDA的II期临床研究 [5] 纳米技术平台 - 2009年公司里葆多作为全球首个抗癌类脂质体药物Doxil的国内首仿药上市,证明研发实力,目前主要项目为里葆多的国内一致性评价研究及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临床前研究 [5] 口服固体制剂平台 - 根据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开发的药物有独特临床治疗价值,是对临床治疗现状的有力补充,小分子靶向药物开发技术目标领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拥有专利或技术壁垒的仿制药研究是为推进更多可与泰州复旦张江现有产品共线的仿制药注册生产 [5] 儿童皮肤科领域 - 2021年度布局儿童皮肤科领域药物,立项针对婴幼儿血管瘤的马来酸噻吗洛尔乳膏项目,属于同科室适应症拓展 [5] 未来战略 - 国内市场重点加强巩固核心技术优势、丰富产品目录、促进研发成果产业化、打造全球著名光动力品牌等方面建设,以现有产品为基础加强研发,提供更有价值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5] - 全球市场利用竞争优势落实外延扩张,形成以光动力、纳米、基因工程和口服固体制剂技术等平台多足鼎立的主营业务格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生物医药业界创新者及领先者 [5] 销售团队划分 - 两款光动力平台产品自建销售团队,以拓展及教育市场 [5] - 肿瘤产品销售团队采用代理经销模式,由上海辉正进行市场推广服务 [5] 研发投入 - 公司在A股科创板上市前,研发投入基本维持在一亿水平,2020年科创板上市后研发投入日益增加,推进在研项目进展 [6] -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呈上升趋势,2019年度12.68%,2020年度18.59%,2021年度21.76%,接下来研发投入仍会保持两位数较高占比 [6]
复旦张江(688505)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8 00: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年初至报告期末为7.16亿元,同比增长2.60%[6] - 营业总收入716,265,980元,同比增长2.6%[3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年初至报告期末为3682.38万元,同比下降68.95%[6] - 净利润36,739,951元,同比下降68.8%[3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823,845元,同比下降69.0%[36] - 基本每股收益年初至报告期末为0.04元/股,同比下降63.64%[9] - 基本每股收益0.04元,同比下降63.6%[3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7%,同比下降4.16个百分点[9] 成本和费用表现 - 营业总成本667,789,596元,同比增长12.6%[33] - 销售费用383,823,070元,同比增长10.7%[33] - 研发费用171,893,365元,同比增长8.0%[33] - 研发投入合计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78亿元,同比下降0.22%[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4.83%,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9] - 股份支付费用年初至报告期末为6844.17万元,去年同期为2379.92万元[12]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177,486,918元,同比增长58.3%[42]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96亿元,同比增长33.40%[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6,182,795元,同比增长33.4%[4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688,710,016元,同比下降9.7%[4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8.6亿元,对比上期的24.63亿元增长16.2%[45]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9524.74万元,对比上期的8246.51万元增长15.5%[45] -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28.45亿元,对比上期的26.5亿元增长7.4%[4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9.4亿元,对比上期的29.98亿元下降1.9%[4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97.71万元,对比上期的-5.36亿元改善85.1%[45]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7203万元,对比上期的5215万元增长38.1%[45] -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1627.27万元,对比上期的3673.94万元下降55.7%[4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830.27万元,与上期的-8888.94万元基本持平[4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826.3万元,对比上期的-4.77亿元显著改善[4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2.37亿元,对比上期的9.19亿元增长34.6%[45]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为12.3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12.09亿元增长2.3%[25] - 应收账款为5.86亿元人民币,较年初5.54亿元增长5.8%[25] - 长期股权投资为3.1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3.26亿元下降2.7%[25] - 开发支出为0.34亿元人民币,较年初0.28亿元增长21.3%[25] - 应付职工薪酬为0.24亿元人民币,较年初0.36亿元下降35.2%[28] - 其他应付款为5.7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4.44亿元增长30.0%[2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2.16亿元人民币,较年初21.93亿元增长1.1%[30] - 未分配利润为7.81亿元人民币,较年初8.16亿元下降4.3%[30] - 总资产本报告期末为29.0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58%[9] 非经常性损益和股东信息 - 非经常性损益中结构性存款利息收入为1402.60万元[9] - 股东总数21,351户,其中A股股东21,211户,H股股东140户[20] - 前两大股东合计持有境外上市外资股1.01亿股(上海医药集团7056.4万股+Invesco Hong Kong Limited 3056.3万股)[20]
复旦张江(01349)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7 17:3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4.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9%[3]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7.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0%[3] - 公司营业总收入为7.163亿元,同比增长2.6%[10]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79.8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02%[3]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82.3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8.95%[3] - 公司净利润为3674万元,同比下降68.8%[10]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07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00%[3] - 年初至报告期末基本每股收益0.04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3.64%[3] - 基本每股收益0.04元/股,同比下降63.6%[1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为7102.93万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15.96%[3] - 年初至报告期末研发投入为1.78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24.83%[3] - 销售费用达3.838亿元,同比增长10.7%[10] - 研发费用为1.719亿元,同比增长8.0%[10] - 股份支付费用年初至报告期末为6844.17万元人民币[5]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2.514亿元,同比下降39.3%[12] - 支付职工现金1.775亿元,同比增长58.3%[12] 现金流表现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40%[3][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62亿元,同比增长33.4%[1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998万元,同比改善85.1%[1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2.371亿元[12] 资产负债及权益 - 公司货币资金为12.3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12.09亿元略有增长[8] - 应收账款为5.86亿元人民币,较年初5.54亿元增加3.2亿元[8] - 在建工程为1.12亿元人民币,较年初0.49亿元大幅增长128.9%[8] - 其他应付款为5.7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4.44亿元增长30.0%[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2.16亿元人民币,较年初21.93亿元增长1.0%[9] - 未分配利润为7.81亿元人民币,较年初8.16亿元减少4.3%[9] 股权结构 - 公司普通股股东总户数为21,351户,其中A股股东21,211户,H股股东140户[6] - 第一大股东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224,234,900股,占比21.79%[6] - 第二大股东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10,142,560股,占比20.42%[6] - 第三大股东新企二期创业投资企业持股156,892,912股,占比15.25%[6]
复旦张江(01349)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8-30 17:4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2.71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0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3597.4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4.94%[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为4561.8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3.64%[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股,同比下降150.00%[7] - 息税折旧摊销前亏损为2808.1万元人民币[4]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2.02%至2.71亿元[5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1.06%至2814万元[50]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7.45%至1.34亿元[50]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58.66%至3495万元[50]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37%至1.03亿元[50] - 股份支付相关费用合计约为5050.27万元人民币[8] - 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变动主要因计入股份支付费用[51] - 销售费用变动主要因营业收入下降[51] - 财务费用变动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5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36.6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5%[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5.95%至5937万元[5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83.53%至-4871万元[50]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66.25%至-1307万元[5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动主要因上海疫情导致部分支付延后[5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动主要因上年同期支付上海汉都增资及股权受让款项共计人民币2.66亿元[51]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9.39%,同比增加12.45个百分点[7] - 研发投入总额为1.068亿元,同比下降0.61%[29]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026亿元,同比增长4.37%[29]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429万元,同比下降53.61%[2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9.39%,同比增加12.45个百分点[29]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4.01%,同比下降4.58个百分点[29] 核心产品表现 - 三大产品艾拉®、里葆多®和复美达®对医药及诊断产品收入贡献达到99.50%[40] - 三大核心产品艾拉®、里葆多®、复美达®贡献医药销售收入99.50%[47]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里葆多®)2021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46亿元[19]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近三年销售额累计增长39.39%[19]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2020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39亿元[19]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2019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33亿元[19]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2018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26亿元[19] - 注射用海姆泊芬(复美达®)于2017年正式上市销售[18] - 盐酸氨酮戊酸外用散(艾拉®)于2007年上市销售[17] 研发管线进展 - 公司抗Trop2抗体偶联SN38药物(注射用FDA018抗体偶联剂)已开展I期临床试验[21] - 公司抗CD30抗体偶联DM1项目正进行I期临床试验[21] - 公司抗Her2抗体偶联BB05药物(注射用FDA022抗体偶联剂)I期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受理[21] - 抗Her2抗体偶联BB05药物I期临床试验申请于2022年6月获受理[27] - 抗Trop2抗体偶联SN38药物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正在开展I期临床研究[31] - 盐酸氨酮戊酸治疗宫颈癌前病变项目处于IIc期临床研究[23] - 盐酸氨酮戊酸治疗中重度痤疮项目正在进行II期临床研究[23] - 盐酸氨酮戊酸治疗光角化病项目正在开展II期临床研究[23]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里葆多®)一致性评价申请获受理[24] -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项目已突破大规模生产工艺需重建生产线[24] - 奥贝胆酸已完成临床一致性评价研究并开展确证性临床[25] - JAK1选择性抑制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项目正在进行I期临床研究[25] - 海姆泊芬相关研究累计投入6734万元,正在美国开展II期临床试验[30] - 注射用FDA022抗体偶联剂项目累计投入1.795亿元[31] - 抗CD30抗体偶联DM1(F0002)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35] - 海姆泊芬(Hemoporfin)正在进行IV期临床研究,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35] - 盐酸氨酮戊酸-CIN(F0005)处于II期临床研究,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35] - FZJ-003口服治疗特应性皮炎(AD)处于II期临床研究,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36] - 奥贝胆酸(F0019)处于确证性临床研究阶段,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36] 资产和投资活动 - 总资产为27.019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5%[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1.26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5%[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12.07亿元[56] - 公司持有Kintara Therapeutics普通股629,000股[60] - 应收票据减少30.39%至8223.15万元,主要因票据托收[53] - 在建工程增加100.35%至9796.79万元,主要因泰州复旦张江II期医药生产基地工程建设推进[53] - 应付职工薪酬减少91.33%至316.42万元,主要因发放2021年年终奖金[55] - 泰州II期医药生产基地项目投资总额为人民币6亿元,报告期内已完成结构封顶[57] - 泰州II期生产基地规划占地44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49] 子公司和投资企业财务表现 - 主要控股公司泰州复目张江蔡昊总资产4.77亿元,流动资产3.74亿元,营业收入4685.88万元,净利润1767.21万元[61] - 控股公司上海汉都总资产5.86亿元,流动资产5.82亿元,净亏损1338.54万元[61] - 百富健康医疗投资中心总资产2.19亿元,流动资产2.15亿元,净利润515.77万元[61] 结构性存款投资 - 公司以自有资金认购平安银行结构性存款1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1.65%-3.0618%[63][64] - 公司以募集资金认购平安银行结构性存款2.4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1.65%-3.0618%[63][64] - 公司以募集资金认购中国银行结构性存款1.9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1.54%-3.2765%[64] - 2022年4月新增认购中国银行结构性存款1.9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1.54%-3.1753%[64] - 2022年7月新增认购中国银行结构性存款1.8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1.50%-3.1706%[64] - 2022年7月以自有资金认购平安银行结构性存款2亿元,以募集资金认购1.5亿元[67] - 公司认购平安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本金人民币2.0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范围0.3000%-3.0000%[68] - 公司认购平安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本金人民币1.5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范围0.3000%-3.0000%[68] - 公司使用部分A股公开发行所得募集资金认购结构性存款产品[68]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9,643,978元[9]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1,543,602元[9] - 结构性存款所获利息金额为9,604,268元[9]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金额为615,680元[9]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金额为-417,719元[9]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为-1,702,901元[9] 公司治理和股东大会 - 2022年6月29日召开2021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及类别股东大会[69] - 2021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审议通过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及末期股息派发方案[70] - 2021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审议通过使用部分A股发行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71] - 2021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审议通过授予董事会发行A股之一般授权[71] - 2022年第一次A股持有人类别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修订公司章程议案[71] - 2022年第一次H股持有人类别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修订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议案[71]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未拟定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73] - 董事会主席与总经理仍由一人兼任[78]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75] - 公司治理文件符合香港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大部分要求[78] 股权激励和股份回购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总量3800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约3.64%[74]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3277万股预留授予523万股[74] - 公司回购1400万股H股占已发行H股总数4.12%及总股本1.34%[80] - H股回购总金额5935.86万港元[80] - 回购注销后总股本由10.43亿股变更为10.29亿股[80] 人员构成和薪酬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雇员总数817人较去年同期694人增长17.7%[79] - 2022年上半年员工成本约8332.25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7973.69万元增长4.5%[79] - 研发人员数量为151人,较上年同期的127人增长18.9%[33]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152,159元,较上年同期的159,609元下降4.7%[3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22,976,081元,较上年同期的20,270,364元增长13.3%[33] - 研发人员中博士学历8人占比5.3%,硕士55人占比36.4%,本科70人占比46.4%[33]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以30-39岁为主共65人占比43.1%,20-29岁58人占比38.4%[33] 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 - 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6个,实用新型专利37个,软件著作权24个[28] - 公司光动力药物艾拉®于2007年获批产业化并填补临床治疗空白[22] - 复美达®为ICH监管范围内唯一获批治疗鲜红斑痣的药物并于2017年产业化[22] 行业背景和业务特点 - 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11] - 医药行业具有弱周期性、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壁垒、严监管等特点[12] - 尖锐湿疣治疗领域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光动力疗法三种方案[14] - 鲜红斑痣在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三至四[15] - 公司研发集中在光动力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和缓控释药物等创新领域[41] - 公司于2022年6月入选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26] 质量控制和合规管理 - 公司遵循中国cGMP标准并参考美国FDA和欧洲EMA的cGMP要求建立质量控制体系[38] - 公司建立了覆盖纸质和电子数据的cGMP数据管理程序确保数据完整性[38] 风险因素 - 公司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三大主导产品在总收入中占较大比重[44] - 公司面临新药研发风险,研发至上市流程可能长达十年以上且结果不确定[42] - 公司存在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可能影响技术领先优势和持续盈利能力[43] - 公司面临药品降价风险,政策变化可能导致终端采购价格下降[46] - 公司大部分交易发生在国内市场,外汇风险影响有限[45] 环保和社会责任 - 公司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环保标准,包括《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废水废气处理[81] - 公司注册上海市和泰州市固体废物管理体系监控废弃物处理处置情况[82] - 公司委托持有上海市危险废物处理经营许可证的专业机构处理有害废弃物[82] - 公司建立节能绩效管理体系并为各部门设定节能指标[84] - 公司对高耗电设备进行季节性调整降低负荷[84] - 公司利用制水设备交换热源实现锅炉水循环利用[84] - 公司通过余热利用降低锅炉热耗量实现节能减排[84] - 公司以2020年为基准年制定排放物废弃物能源及水资源五大目标[83] - 公司建立环境类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及应急流程[81]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与排放物相关的违规事件[81] 股东承诺和减持安排 - 姜宗孟承诺自复旦张江A股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内资股股份[89] - 王海波承诺自复旦张江A股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内资股股份[89] - 王海波承诺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或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89] - 上海医药承诺不会主动增持复旦张江股份或寻求控制权,并避免非公平竞争和利益输送[91] - 上海医药承诺对于关联交易将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定价公允合理并及时披露信息[93] - 王海波等管理层承诺尽量减少与复旦张江的关联交易,确保定价公允并避免利益输送[94] - 上海医药限售期满后2年内每年减持股份不超过复旦张江总股本的5%[117] - 上海医药减持价格不低于首发上市发行价格,除权除息事项将相应调整[117] - 上海医药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备案并公告,持股低于5%时除外[117] - 上海医药通过其他方式减持需提前3个交易日公告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17] - 新企二期限售期满后2年内每年减持所持复旦张江股份不超过其持有总数的100%[140] - 新企二期减持价格不低于首发上市发行价格并根据除权除息事项调整[140] - 个人股东限售期满后2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复旦张江总股本的5%[162] - 个人股东减持价格不低于首发上市发行价格并根据除权除息事项调整[162] - 董事/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25%[184] - 核心技术人员四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持股总数的25%[184] - 集中竞价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备案并公告[140][162] - 其他方式减持需提前3个交易日公告[140][162][184] - 所有减持需符合证券监管机构相关规定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40][162][184] - 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复旦张江股份[184]
复旦张江(688505)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26 00: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2.02%至2.71亿元[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54.94%至亏损3597.45万元[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同比下降183.64%至亏损4561.85万元[24]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01亿元[2]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0.36亿元[2] - 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03元/股[2] - 公司稀释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03元/股[2] - 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8%[2]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150%至亏损0.03元/股[24] - 营业收入2.71亿元,同比下降32.02%[81][91]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3602万元,而2021年同期净利润为6507万元[185]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2%,从2021年上半年的3.99亿元降至2.71亿元[18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5156.24万元人民币,而2021年同期为净利润5760.12万元人民币[193]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1年上半年的3.60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2年同期的2.30亿元人民币,降幅为36.0%[19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同比增加12.45个百分点至39.39%[24] - 研发投入总额为1.06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9.39%[60] - 费用化研发投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4.37%[60] - 资本化研发投入428.5万元,同比下降53.61%[60]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4.01%,下降4.58个百分点[60]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37%至1.03亿元[9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4%,达到1.026亿元[185]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7.5%,从1.84亿元降至1.34亿元[185] - 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239.6%,从1181万元增至4009万元[185] - 研发费用从2021年上半年的9631.44万元人民币增至2022年同期的1.04亿元人民币,增幅为7.7%[193] - 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至4008.63万元人民币,而2021年同期为1181.06万元人民币[193] - 销售费用从2021年上半年的1.70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2年同期的1.18亿元人民币,降幅为30.4%[193] - 其他收益从2021年上半年的627.38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2年同期的292.42万元人民币,降幅为53.4%[193]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0.95亿元[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5.95%至5936.68万元[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36.68万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5603.36万元人民币增长5.9%[197]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83.53%至-4871万元[96] - 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71.03万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2.96亿元人民币有所改善[197]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总资产较上年度末下降2.85%至27.02亿元[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下降3.05%至21.26亿元[24]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100.35%至9797万元[99] - 应付职工薪酬同比下降91.33%至316万元[99] - 应付账款同比增长63.39%至1334万元[99] - 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21.19亿元[2]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人民币16.28亿元[2]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人民币7.19亿元[2] - 公司总资产从2021年末的27.81亿元降至2022年6月30日的27.02亿元[179] - 货币资金保持稳定,为10.85亿元[181] - 应收账款从1.07亿元下降至8223万元[181] - 存货小幅下降1.5%,从1959万元降至1930万元[18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从21.93亿元降至21.26亿元[179] - 期末现金余额为12.0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12.09亿元人民币略有下降[197] - 公司货币资金为12.07亿元人民币[177] - 应收账款为4.38亿元人民币[177] - 存货为4205.28万元人民币[177] - 在建工程大幅增加至9796.79万元人民币[177] - 开发支出增长至3230.26万元人民币[177] 非经常性损益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615,680元[26]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1,543,602元[26] - 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收益为9,604,268元(主要来自结构性存款利息)[26] - 其他营业外收支净额为-417,719元[26] - 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影响额为-1,702,901元[26]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金额为9,643,978元[26] - 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净利润5050.27万元[24] 核心产品表现 - 三大产品艾拉®、里葆多®、复美达®收入贡献达99.50%[81][91] - 盐酸氨酮戊酸外用散(艾拉®)为全球首个尖锐湿疣光动力药物[38] - 艾拉®光动力治疗方案显著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并填补特殊部位治疗空白[38]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2018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26亿元,2019年超过33亿元,2020年超过39亿元,2021年超过46亿元,近三年累计增长39.39%[42] - 复美达®于2017年上市,是全球首个针对鲜红斑痣的光动力药物[41][48] - 艾拉®光动力治疗方案自2013年起被收录于《皮肤性病学》教科书,第九版新增痤疮治疗应用[48] 研发项目进展 - 公司ADC项目抗CD30抗体偶联DMI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抗Trop2抗体偶联SN38药物于2021年11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46] - 抗Her2抗体偶联BB05(注射用FDA022)于2022年6月获CDE受理I期临床试验申请[46] - 盐酸氨酮戊酸治疗宫颈癌前病变项目处于IIc期临床研究,治疗中重度痤疮项目处于II期临床研究[48] - 盐酸氨酮戊酸治疗脑胶质瘤项目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治疗光角化病项目正在开展II期临床研究[50] - 抗CD30抗体偶联DM1(F0002)处于I期临床研究,注册分类为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71] - 海姆泊芬(Hemoporfin)处于IV期临床研究,美国II期临床研究,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1类[71] - 盐酸氨酮戊酸多个适应症处于II期临床研究,包括HPV感染的宫颈疾病、痤疮和光化性角化病[71] - FZJ-003口服多个适应症处于I/II期临床研究,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特应性皮炎和溃疡性结肠炎[73] - 奥贝胆酸处于确证性临床研究,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3类[73] 研发投入明细 - 抗体偶联药物研究累计投入1.795亿元,本期投入3641万元[63]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研究累计投入3747万元,本期投入428.5万元[65] - JAK1抑制剂研究累计投入6106万元,本期投入1204万元[65] - 海姆泊芬相关研究累计投入6734万元,本期投入916万元[63] - 盐酸氨酮戊酸相关研究累计投入7835万元,本期投入1186万元[65] 研发团队构成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51人,较上年同期的127人增长18.9%[68]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2297.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027.0万元增长13.3%[68]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15.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6.0万元下降4.7%[68]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博士8人(5.3%)、硕士55人(36.4%)、本科70人(46.4%)、本科以下18人(11.9%)[68]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20-29岁58人(38.4%)、30-39岁65人(43.1%)、40-49岁19人(12.6%)、50岁及以上9人(6.0%)[68] 技术平台建设 - 公司构建基因工程技术平台、光动力技术平台、纳米技术平台和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平台[43] - 光动力技术平台始于1999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药物包括艾拉®和复美达®[47] - 纳米技术平台聚焦脂质体制剂研发,存在技术壁垒包括工艺复杂和质量控制难[51] - 公司发明专利累计申请81个,获得36个[57] 业务运营风险 - 面临新药研发风险,研发至上市流程可达十年以上[82] - 存在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84] - 产品种类单一,三大主导产品易受市场竞争冲击[86] - 面临药品降价风险,受医保政策及带量采购影响[88][89] - 外汇风险较低,主要交易集中于国内市场[87] - 上海疫情导致全域静态管理影响生产经营[24] 子公司和投资表现 - 泰州复旦张江药业有限公司净利润为1767.21万元[106] - 风屹(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总资产为451.07万港币[106] - 上海溯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497.29万元但净亏损237.99万元[106] - 上海汉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净亏损1338.54万元[106] - 上海先导药业有限公司净亏损956元[106] - 百富(常州)健康医疗投资中心净利润为515.77万元[106] - 德美诊联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净亏损2487.75万元[106] -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损失从2021年上半年的180.98万元人民币扩大至2022年同期的372.44万元人民币[193] - 持有Kintara公司62.96万股普通股[104] - 境外资产规模586万元占总资产0.22%[102] 募集资金使用 - 科创板首发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10.74亿元人民币[150] - 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9.74亿元人民币[150]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3.64亿元人民币,占承诺投资总额的55.98%[150]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2981.26万元人民币,占承诺投资总额的4.59%[150] - 海姆泊芬美国注册项目累计投入3277.33万元人民币,占承诺投资总额的14.25%[151] - 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持续发展项目累计投入1.53亿元人民币,占承诺投资总额的63.63%[151] - 收购泰州复旦张江少数股权项目累计投入1.78亿元人民币,占承诺投资总额的99.11%[153] - 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1.92亿元人民币[153] - 公司使用部分超募资金9600万元人民币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56] - 公司使用最高不超过5.5亿元人民币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55] 股东和股权结构 - 无控股股东,前四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20.42%、15.25%、7.77%、5.63%[85] - 公司总股本从1,043,000,000股减少至1,029,000,000股,减少14,000,000股(1.34%)[159][161] - 注销回购H股股份14,000,000股,导致境外上市外资股从340,000,000股减少至326,000,000股(4.12%)[159][161] - 境内非国有法人持股减少4,800,000股至296,471,472股(1.59%),因战略配售限售股解禁[159][162]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减少9,200,000股至594,642,098股(1.52%)[159] - 人民币普通股增加4,800,000股至268,642,098股(1.82%),与限售股解禁相关[159][162] - 注册资本从人民币104,300,000元变更为102,900,000元(1.34%)[161] - 股东总数23,008户,其中A股股东22,862户,H股股东146户[164] - 前十名股东中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224,234,900股(21.79%),为最大股东[165]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10,142,560股(20.42%),其中139,578,560股为限售股[165] - 新企二期创业投资企业持股156,892,912股(15.25%),全部为限售股份[165] - 董事苏勇持股1831.79万股[166] - 董事赵大君持股1526.07万股[166] - 高管李军持股868.82万股[166] - 新企二期创业投资企业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1568.93万股[168]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1395.79万股[168] 股东承诺和减持安排 - 上海医药关于股份锁定期承诺2020年6月19日至2023年6月18日履行完毕[127] - 新企二期关于股份锁定期承诺2020年6月19日至2023年6月18日履行完毕[127] - 杨宗孟关于股份锁定期承诺2020年6月19日至2023年6月18日履行完毕[127] - 王海波股份锁定期为2020年6月19日至2023年6月18日[130] - 上海医药承诺限售期满后2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复旦张江总股本的5%[131] - 新企二期承诺限售期满后2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其持有的复旦张江股份总数的100%[133] - 杨宗孟承诺限售期满后2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复旦张江总股本的5%[133] - 上海医药承诺不主动增持复旦张江股份且不谋求控制权[130] - 上海医药承诺规范关联交易并确保定价公允合理[130] - 王海波等8人承诺减少关联交易并确保定价公允[131] - 王海波承诺担任高管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其持股总数的25%[133] - 所有减持价格均不低于首发上市发行价(除权除息后调整)[131][133] - 通过集中竞价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公告(持股比例低于5%除外)[131][133] - 核心技术人员苏勇承诺每年减持不超过所持首发上市前股份总数的25%[135] - 苏勇承诺限售期满后2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135] - 所有高管承诺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股总数的25%[135][138] - 核心技术人员锁定期届满后四年内减持比例可累积使用[135][138] - 所有相关人员承诺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公司股份[135][138] - 减持价格不低于首发上市发行价格(除权除息后调整)[135] - 集中竞价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报告备案[135] - 其他方式减持需提前3个交易日公告[135] - 赵大君、李军作为董事/高管遵守25%年度减持限制[138] - 王罗春、甘益民作为核心技术人员适用25%累积减持规则[138] - 高级管理人员每年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不超过25%[140] - 部分股东首发上市前股份限售期满后四年内每年转让不超过25%[140] - 若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将购回全部公开发行新股[140] - 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等情形时将依法购回首发上市前股份[140][141] 公司治理和承诺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约束职务消费行为[141] - 薪酬制度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141] - 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141] - A股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将启动股价稳定预案[143] - 未履行股价稳定承诺需公开说明原因并道歉[143] - 非不可抗力因素导致违约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143] - 公司2022年未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114] - 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已完成首次授予及预留授予[117] - 2022年H股类别股东大会未通过公司章程修订议案[110] 环境和社会责任 - 公司以2020年为基准年制定了五年环境目标持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123] - 公司未发生与排放物相关的违规事件[120] - 公司对高耗电设备进行季节性调整降低负荷实现节能减排[124] - 公司利用制水设备交换热源实现锅炉水循环利用减少冷却水排放[124] - 公司委托持有上海市危险废物处理经营许可证的专业机构处理有害废弃物[120] - 公司注册上海市和泰州市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监控废弃物处理[120] 资产和投资 - 泰州II期生产基地占地44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95] - 上海汉都医药投资款项2.66亿元[98]
复旦张江(688505)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30 00:00
营业收入与利润情况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40,805,956元,同比增长11.57%[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25,903元,同比减少3.74%[6]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41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1.26亿元增长11.57%[34]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1.48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1.26亿元增长17.78%[34]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 - 149.23万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为310.17万元[34] - 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4810020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4965493元[37] - 2022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25903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5117336元[37] 研发投入情况 - 研发投入合计49,712,480元,同比减少2.81%;研发投入占比35.31%,减少5.22个百分点[9] - 2022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4843.94万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4572.46万元增长5.94%[34] 资产与权益情况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713,750,038元,较上年度末减少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194,810,732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09%[9] - 2022年3月31日资产总计27.14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7.81亿元有所下降[25][28][31] - 2022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18.31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9.28亿元减少5.04%[25] - 2022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8.83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8.53亿元增长3.50%[28] - 2022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4.63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28亿元减少12.42%[28] - 2022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合计0.60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0.63亿元减少5.58%[31] - 2022年3月31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21.95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1.93亿元略有增长[31] 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259,998元,主要为集团结构性存款所获利息[10]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23,383户,其中A股23,237户,H股146户[14][18] - 前十大股东中,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238,234,900股,占比22.84%;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10,142,560股,占比20.15%[14] 疫情影响情况 - 2022年3月中旬起,受上海疫情影响,公司上海办公室封闭、工厂停工,已纳入复工复产“白名单”,正准备复工[21] 净资产收益率情况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22%,较上期减少0.03个百分点[9] 现金流量情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7,207,380元[6] - 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0904381元,现金流出小计218111761元,现金流量净额为 - 17207380元;2021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12240034元,现金流出小计236694269元,现金流量净额为 - 24454235元[42] - 2022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054566056元,现金流出小计1094314314元,现金流量净额为 - 39748258元;2021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077580115元,现金流出小计1087224417元,现金流量净额为 - 9644302元[42][45] - 2022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161665元,现金流量净额为 - 2161665元;2021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631796元,现金流量净额为 - 1631796元[45] - 2022年第一季度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 - 13672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23070元[45] - 2022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 59130975元,期初余额为1208880911元,期末余额为1149749936元;2021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 35707263元,期初余额为1396890192元,期末余额为1361182929元[45]
复旦张江(01349)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9 17:05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为1.408亿元,同比增长11.57%[3]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408亿元,同比增长11.6%[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2.59万元,同比下降3.74%[3] - 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481万元,同比下降3.1%[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6.59万元[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22%,减少0.03个百分点[3] 成本和费用表现 - 研发投入合计4971.25万元,同比下降2.81%[3] - 研发费用为4844万元,同比增长5.9%[1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5.31%,减少5.22个百分点[3] - 销售费用为8093万元,同比增长24.8%[12] - 支付给职工现金同比大幅增长46.5%至8036万元[13]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下降48.0%至1304万元[13]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20.74万元[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10.0%至1.899亿元[13]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收窄29.6%至1720万元[13] - 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现金激增171.5%至4431万元[13]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扩大312.1%至3975万元[13] -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现金达10.543亿元[13] -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现金达10.500亿元[13] - 汇率变动对现金影响为-1.37万元[13] 资产负债及权益变动 - 总资产为27.14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2.42%[3] - 总资产较年初减少2.4%,从27.812亿元降至27.138亿元[10] - 货币资金较年初减少4.9%,从12.089亿元降至11.497亿元[10] - 应收账款较年初减少6.2%,从5.544亿元降至5.198亿元[10] - 存货较年初增长20.5%,从3563万元增至4294万元[10] - 负债总额较年初减少11.7%,从5.916亿元降至5.224亿元[1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1.948亿元,基本持平[11]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15.5%至11.497亿元[13]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26.00万元,主要来自结构性存款利息收益425.75万元[4] 股东信息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3,383户,其中A股23,237户,H股146户[7]
复旦张江(01349)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19 17:4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1年收入为人民币11.403亿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8.338亿元增长36.7%[10] - 2021年除所得税前利润为人民币2.159亿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1.767亿元增长22.2%[10] - 2021年年度利润为人民币2.124亿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1.643亿元增长29.3%[10] - 2021年本公司股东应占年度利润为人民币2.133亿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1.647亿元增长29.5%[10] - 2021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人民币2.788亿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2.371亿元增长17.6%[10] - 2021年每股基本及摊薄收益为人民币0.2049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0.1663元增长23.2%[10]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140,313千元,同比增长37%[50] - 主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139,817千元,占总营业收入的99.96%,同比增长37%[50] - 净利润为人民币212,381千元,同比增长29%[61] - 净利润率为19%,与2020年的20%基本持平[61] - 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213,296千元,同比增长30%[62]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1.40亿元,同比增长36.76%[8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主营业务成本为人民币80,899千元,占营业成本的99.93%[53] - 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8%下降至7%[53] - 销售费用为人民币599,697千元,同比增长41%,占营业收入比例从51%上升至53%[54] - 管理费用为人民币60,560千元,同比增长19%[54] -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224,387千元,同比增长61%[55] - 研发投入总额为人民币248,154千元,同比增长60%[55] - 2021年度员工成本为人民币186,118千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129,796千元增长43.4%[70] 核心产品销售收入表现 - 艾拉®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2%[37] - 里葆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37] - 复美达®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8%[38] - 主要产品艾拉®和里葆多®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0%和48%[50] - 艾拉®、里葆多®和复美达®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52%、25%和68%[51] - 三大核心产品艾拉®、里葆多®和复美达®对医药及诊断产品收入贡献达99.65%[84] 研发进展及管线 - 公司盐酸氨酮戊酸用于治疗HPV感染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有显著进展并已制定新的优化临床II期方案[19] - 公司盐酸氨酮戊酸用于治疗中重度痤疮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19] - 公司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用于光角化病的治疗临床II期试验申请于2021年10月14日获得受理并正式开展II期临床试验[20] - 公司光动力药物开发适应症涉及尖锐湿疣、鲜红斑痣、光化性角化病、宫颈癌前病变、脑胶质瘤、膀胱癌和中重度痤疮等[17] - 公司研发的海姆泊芬作为新型光敏剂用于鲜红斑痣治疗被收录于《皮肤性病学》教科书第九版[19] - 公司艾拉®光动力治疗方案被收入《尖锐湿疣诊疗指南(2014)》和《尖锐湿疣治疗专家共识(2017)》[19] - 公司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用于脑胶质瘤治疗正在进行相关研究以尽快完成工艺验证[20] - 公司创新性研发领域集中在皮肤疾病、肿瘤和癌前病变的光动力药物、肿瘤抗体偶联药物及帕金森病缓控释药物[16] - 公司研发策略包括me-too类药物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的小分子靶向药物[16] - 公司仿制类药物主要针对肿瘤的纳米药物及拥有专利或技术壁垒的其他药物[16] - 抗CD30抗体偶联DM1已完成I期临床研究,正进行另一I期拓展试验针对复发/难治性CD30阳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23] - 抗Trop2抗体偶联SN38(Me-too药物)于报告期内开展I期临床研究[23] - 抗Her2抗体偶联BB05已完成临床前研究,近期将申请临床试验[24] - JAK1选择性抑制剂正进行I期临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并获特应性皮炎和溃疡性结肠炎II期临床批准[25] - 海姆泊芬作为505b(1)类药物获FDA允许开展II期临床试验通知[21] - 公司治疗肿瘤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项目在大规模生产工艺上取得突破,生产线将重新改造以应对未来招标采购的产能问题[28] - 公司治疗肝胆疾病的奥贝胆酸项目已完成生物等效性临床研究,并获得临床批件,正在开展确证性临床研究[29] - 公司引进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的院内制剂马来酸噻吗洛尔乳膏,用于局部外用治疗婴幼儿浅表型血管瘤,正在进行改良型新药的临床前研究[29] - 公司联营公司汉都医药针对早期帕金森病的卡左双多巴控释片项目(WD-1603)已取得临床批件,正在开展II期临床研究[31] - 针对晚期重症帕金森病的卡左双多巴药械联合项目(WD-1804)已完成在印度的I期临床研究,正在准备中美两地II期临床的申报工作[32] - 公司已开展国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究,将尽快完成研究并提交注册[27] - 奥贝胆酸片被纳入《第二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中的17种药品及剂型之一[29] - 抗CD30抗体偶联DM1 (F0002)处于I期临床研究,为国际领先水平全新化合物[34] - 抗Trop2抗体偶联SN38 (F0024)处于I期临床研究,为国际先进水平[34] - 海姆泊芬(Hemoporfin)处于IV期临床研究,为国际领先水平全新化合物[34] - 盐酸氨酮戊酸-CIN (F0005)处于美国II期临床研究,为国际领先水平全新适应症[34]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F0033/F0012)国内一致性评价和注册进行中,美国注册进行中[35] - FZJ-003口服-AD (F0042)处于II期临床研究,为国际先进水平[35] - FZJ-003口服-UC (F0043)处于II期临床研究,为国际先进水平[35] - 海姆泊芬美国II期临床研究已获批[38] - 昂内达®(注射用帕瑞昔布钠)于2021年获批上市[40][43] - 奥贝胆酸片于2021年7月获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43] - FDA018抗体偶联剂项目于2021年6月获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43] - FZJ-003胶囊两项II期临床试验申请于2021年11月获受理[43] - 盐酸氨酮戊酸外用散II期临床试验申请于2021年10月获受理[43] - 海姆泊芬美国II期临床试验申请于2021年12月获FDA受理[43] - 复美达®正在推进美国药品注册工作[84] - 公司采用谨慎的研发费用资本化政策,聚焦肿瘤、皮肤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84] - 里葆多®已开展国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究[84] - 艾拉®光动力治疗方案自2013年起被收入《皮肤性病学》教科书[85] 市场与行业背景 - 复美达®(海姆泊芬)为全球首创治疗鲜红斑痣光动力药物,新生儿发病率达千分之三至四[21] - 65%以上鲜斑痣患者若不治疗会在40岁前病灶扩张或出现结节[21] - ADCETRIS®(CD30-MMAE)2021年销售额达13亿美元,Kadcyla®(Her2-DM1)销售额超21亿美元[23] - ADC全球市场规模2021年已超过50亿美元,Enhertu®年销售额超5亿美元,Trodelvy®达3.8亿美元[22] - 婴幼儿血管瘤(IH)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1%至3%,约10%的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29] - 中国医药行业在老龄化加速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等多因素推动下需求持续扩大[93] -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增速高于总体经济增速[93] - 鲜红斑痣在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三至四[96] - 鲜红斑痣患者中65%以上病灶会逐渐扩张并在40岁前出现增厚或结节[96] - 光动力疗法因毒副作用小和器官保护特性成为肿瘤及良性疾病重要治疗手段[98] - 中国已成为全球光动力药物研发最活跃地区之一[98] - 2016年至2021年期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5亿增加至2亿,占比从10.50%上升至14.16%[102] - 2021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比上年增长14.30%[103] - 202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人民币72,175亿元,占GDP6.31%,人均卫生费用为人民币5,112元[103] - 2020年国家政府卫生支出为人民币21,941亿元,较上年增长21.79%[103] - 2020年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的临床试验较2019年总体增长9.1%,国内申办者占比超过70%[106] - 2021年国家组织开展44个药品品种第四批带量采购工作[105] - 2021年国家组织开展60个药品品种第五批带量采购工作,采购品种和品规数均为历次之最[105] 销售与营销策略 - 销售团队人员数量较上期末增加41%[39] - 公司主要产品艾拉®和复美达®采用自有团队进行市场营销[91] - 公司抗肿瘤药物里葆多®采用委托CSO进行市场营销[91] - 公司执行以销定产的生产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订货合同编制生产计划[90] 资产与投资活动 - 2021年总资产为人民币27.812亿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25.007亿元增长11.2%[12] - 2021年总负债为人民币5.916亿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4.922亿元增长20.2%[12] - 2021年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权益为人民币21.929亿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20.109亿元增长9.1%[12] - 2021年非控制性权益为负值人民币335.6万元,2020年为负值人民币244.1万元[12] - 公司获得政府资助与奖励合计人民币18,960千元[46] - 财务收入为人民币4,088千元,而2020年为财务费用人民币129千元[57] - 其他收益为人民币21,687千元,同比增长45%[58] - 股份支付费用为人民币64,974千元,剔除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9%[61] - 投资上海汉都合计出资人民币265,959.483千元,获得39.5663%股权[63] - 持有Kintara普通股629,000股,公允价值为人民币5,623,983元[65] - II期医药生产基地项目投资总额为人民币60,000万元,占地44亩,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67]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人民币1,208,881千元[68] - A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07,400万元,净额为人民币97,432.39万元[72] - 募集资金已使用总额为人民币43,006.10万元,结余总额为人民币57,246.71万元[73] - 海姆泊芬美国注册项目预算使用人民币23,000万元,已使用人民币2,559.46万元,结余人民币20,440.54万元[73] - 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持续发展项目预算使用人民币24,000万元,已使用人民币13,007.34万元,结余人民币10,992.66万元[73] - 收购泰州复旦张江少数股权项目预算使用人民币18,000万元,已使用人民币17,839.30万元,结余人民币160.70万元[73] - 超募资金已使用人民币9,6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剩余待投入募集资金预计2023年12月31日前使用完毕[73] - 公司认购人民币0.5亿元中银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预期年回报率为3.0080%[76] - 公司以A股公开发行闲置募集资金认购中国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人民币1.9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范围1.8000%-4.3357%及1.7900%-4.3257%[76] - 公司以自有闲置资金认购平安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人民币1亿元,协议I和II各0.5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范围1.6500%-3.0969%及1.6500%-3.1002%[77] - 公司以A股公开发行闲置募集资金认购平安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人民币2.38亿元,协议III和IV各1.19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范围1.6500%-3.0657%及1.6500%-3.0706%[77] - 公司以自有闲置资金认购平安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人民币1亿元(协议I),预期年化收益率范围1.5000%-9.1000%[79] - 公司以A股公开发行闲置募集资金认购平安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人民币2.4亿元,协议II和III各1.2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范围1.6500%-2.9643%及1.6500%-2.9694%[79] - 泰州II期生产基地项目占地44亩,建筑面积约42000平方米[40] - 公司2021年使用部分A股发行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59] - 公司2021年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59]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总量为3800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104300万股的约3.64%[81]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3277万股,激励对象258人,其中关连人士王海波、苏勇、赵大君、甘益民分别获授100万股、120万股、120万股、120万股[81] - 预留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523万股[81]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自2021年7月22日起生效,有效期不超过48个月[81] - 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分三批归属,比例分别为30%、30%和40%[82] - 预留授予限制性股票分两批归属,每批比例均为50%[82]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人民币8.90元[82] - 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完成首次授予[159]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52] - 审核委员会审议批准2021年度核数师费用[162] - 审核委员会2021年审阅四期财务报告包括年度及季度报告[162] - 审核委员会2021年监管公司财务申报制度及内部监控程序[162] - 审核委员会2021年审阅公司关连交易事项[162] - 审核委员会定期与管理层讨论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机制[162] - 审核委员会在2021年度共召开四次会议[163] - 审核委员会审阅并赞同公司2021年度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方式[163] - 审核委员会确认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准确无欺诈舞弊及重大错报[164] - 审核委员会认为关联交易定价客观公允未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165]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周忠惠担任主席[167] - 薪酬委员会2021年度召开两次会议[168] - 薪酬委员会制定2021年度董监事薪酬方案[167] - 薪酬委员会审议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相关考核管理办法[167] - 2021年度董事及高管薪酬参照行业水平制定符合经济环境与地区实际[168] - 薪酬委员会将继续研究董事及高管业绩考核标准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168] - 提名委员会由3位委员组成包括主席许青先生、王海波先生及周忠惠先生[170] - 提名委员会在2021年度召开1次会议[170] - 战略委员会由3位委员组成包括主席王海波、赵大君先生及杨春宝先生[173] - 战略委员会在2021年度召开2次会议[173] - 战略委员会审议对外投资相关议案及II期医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议案[173] - 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非执行董事4名占比44.4%[176] - 独立非执行董事2021年度重点关注12项事项包括关联交易及募集资金使用等[17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审议A股股权激励相关计划及分红派息安排[176] - 独立非执行董事监督财务申报制度及内部监控程序[17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定期与管理层讨论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机制[176] - 公司董事会由1名主席(执行董事)、2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8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周忠惠、林耀坚、许青、杨春宝4人[178] - 董事会主席与总经理由一人同时兼任[181] - 董事任期最长为3年,经重选后可续任[183] - 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184] - 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
复旦张江(688505)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3-29 0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76%至11.4亿元人民币[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9.53%至2.13亿元人民币[2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5.96%至1.73亿元人民币[2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37.96%至2.69亿元人民币[28]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4.91%至8096万元[120]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76%至11.4亿元[1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37.96%至2.689亿元[120] -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68.99%[30] -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86.97%[30]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达4.42亿元人民币[31] 成本和费用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1.12%至5.997亿元[120]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1.12%至2.244亿元[120] - 销售费用同比上升40.47%至6.0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从51%升至53%[139] - 医药生产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39.48%至1999.26万元,占总成本比例从22.52%升至25.12%[131] - 医药生产制造费用同比增长26.31%至4870.10万元,占总成本比例从60.58%微升至61.19%[131] - 皮肤科产品原材料成本同比大幅增长56.97%至1368.55万元,占总成本比例从13.70%升至17.20%[131] - 皮肤科产品制造费用同比增长52.84%至2968.09万元,占总成本比例从30.51%升至37.29%[131] - 抗肿瘤产品制造费用同比下降3.77%至1734.04万元,占总成本比例从28.31%降至21.79%[13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三大核心产品贡献医药销售收入的99.6%[38] - 公司皮肤科产品盐酸氨酮戊酸外用散(艾拉®)于2007年上市销售,为全球首个针对尖锐湿疣的光动力药物[41][42] - 公司抗肿瘤产品长循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里葆多®)于2009年8月上市销售[44] - 公司注射用海姆泊芬(复美达®)于2017年正式上市销售,为全球首个针对鲜红斑痣的光动力药物[43] - 公司光动力技术药物艾拉®和复美达®由自有团队进行市场营销[48] - 公司抗肿瘤药物里葆多®采用委托CSO进行市场营销[48] - 公司执行以销定产的生产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订货合同编制生产计划[47] -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医药产品的销售收入[45] - 公司拥有全球最多的光动力药物产品线且为全球光动力产品销售额最高的公司[62] - 公司于2009年实现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国内首仿[63] - 艾拉®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2%[113] - 里葆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114] - 复美达®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8%[115] - 三大主导产品艾拉®、里葆多®和复美达®合计贡献主营业务收入99.65%[113] - 皮肤科产品收入同比增长55.30%至5.818亿元[127] - 抗肿瘤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4.80%至5.51亿元[127] - 皮肤病治疗领域营业收入5.82亿元,同比增长55.3%[156] - 肿瘤治疗领域营业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24.8%[156] - 皮肤病治疗营业成本4967万元,同比增长44.33%[156] - 肿瘤治疗营业成本2758万元,同比增长1.15%[156] - 艾拉®销售量同比增长50.56%至80万支[130] - 里葆多®小规格(5ml:10mg)医疗机构采购量110,670瓶,中标价格区间3,960-4,580元[153] - 艾拉®医疗机构采购量250,646支,中标价格区间668.13-750.00元[153] - 注射用帕瑞昔布钠(昂内达®)于2021年8月正式上市销售,规格包括20mg和40mg,用于术后疼痛治疗[186] 研发投入与进展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增加3.17个百分点至21.76%[28] - 研发投入总额为248,153,842元,同比增长60.13%[84] - 费用化研发投入224,387,287元,同比增长61.12%[84]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1.76%,同比上升3.18个百分点[84] - 研发人员数量137人,同比增长21.24%[92]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50,587,581元,同比增长37.87%[92] - 新增专利申请41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83] - 抗体偶联药物研究累计投入14,312.20万元,本期投入7,450.58万元[87] - 盐酸氨酮戊酸研究累计投入6,648.16万元,本期投入3,561.88万元[87]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9.58%,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84] - 抗CD30抗体偶联DM1项目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72] - 抗Trop2抗体偶联SN38药物(注射用FDA018)于2021年6月获临床试验批准,11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72] - 抗Her2抗体偶联BB05项目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将尽快申请临床试验[72] - 盐酸氨酮戊酸治疗宫颈癌前病变项目正处于IIc期临床研究[76] - 盐酸氨酮戊酸治疗中重度痤疮项目正在开展II期临床研究[76] - 盐酸氨酮戊酸治疗脑胶质瘤项目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将尽快申报临床[76] - 盐酸氨酮戊酸治疗光角化病项目于2021年10月获II期临床试验受理通知书[76] - 里葆多®于2009年上市销售,2019年启动国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究[77] -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项目在大规模生产工艺上取得突破,生产线将重新改造[77] - 小分子靶向药物JAK1选择性抑制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项目正在进行I期临床研究[79] - 海姆泊芬美国I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FDA受理[82] - 抗CD30抗体偶联DM1(F0002)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注册分类为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适应症为肿瘤,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95] - 抗Trop2抗体偶联SN38(F0024)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注册分类为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适应症为肿瘤,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5] - 海姆泊芬(Hemoporfin,T0004/F0026)处于IV期临床研究阶段(美国II期临床),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1类/505(b)(1),适应症为鲜红斑痣,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95] - 盐酸氨酮戊酸-CIN(F0005)处于II期临床研究阶段,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2.4类,适应症为HPV感染的宫颈疾病,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95] - 盐酸氨酮戊酸-痤疮(F0014)处于II期临床研究阶段,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2.4类,适应症为痤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95] - FZJ-003口服-RA(F0025)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1类,适应症为类风湿关节炎,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7] - FZJ-003口服-AD(F0042)处于II期临床研究阶段,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1类,适应症为特应性皮炎,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7] - FZJ-003口服-UC(F0043)处于II期临床研究阶段,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1类,适应症为溃疡性结肠炎,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7] - 奥贝胆酸(F0019)处于确证性临床研究阶段,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3类,适应症为肝胆疾病,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7]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F0033/F0012)处于美国注册进行中阶段,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F0008)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7] - 盐酸氨酮戊酸用于宫颈癌前病变正在进行IIc期临床研究[162] - 盐酸氨酮戊酸用于中重度痤疮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164] - 海姆泊芬获美国FDA批准开展II期临床试验[165] - 盐酸氨酮戊酸用于光角化病的II期临床试验申请于2021年10月14日获受理[164] - 抗CD30抗体偶联DM1项目完成I期临床研究[168] - 抗Trop2抗体偶联SN38项目开展I期临床研究[169] - 抗Her2抗体偶联BB05项目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将申请临床试验[169] - JAK1抑制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正在进行I期临床研究[172] - 奥贝胆酸项目已完成生物等效性临床研究并获得临床批件[174] - 帕金森病缓释药物WD-1603(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处于II期临床研究阶段,采用UGi-Pump®技术延长胃肠道滞留时间以实现稳定药物释放[178][179] - 晚期帕金森病药械联合项目WD-1804(卡左双多巴)已完成印度I期临床,正筹备中美II期临床申报[179] - 抗CD30抗体偶联药物F0002(适应症肿瘤)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注册分类为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182] - 抗Trop2抗体偶联药物F0024(适应症肿瘤)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注册分类为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182] - 注射用海姆泊芬(复美达®)针对鲜红斑痣处于IV期临床研究阶段,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1类[182] - 海姆泊芬美国注册项目F0026(适应症鲜红斑痣)处于II期临床研究阶段,注册路径为505(b)(1)[182]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里葆多®)国内一致性评价和注册进行中,美国注册通过505(j)路径推进[182] -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项目F0008(适应症肿瘤)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4类[184] - FZJ-003口服制剂针对特应性皮炎(F0042)和溃疡性结肠炎(F0043)均处于II期临床研究阶段[184] - 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为人民币2.466亿元[19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1.76%[189] - 研发投入占净资产比例为11.33%[189]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9.58%[189] - 抗体偶联项目研发投入金额为7450.58万元,同比增长82.17%[193] - 盐酸氨酮戊酸相关研究投入金额为3561.88万元,同比增长62.55%[193] - 其他研究投入金额为6951.23万元,同比增长141.68%[193] 盈利能力与效率 - 医药生产毛利率达92.99%,同比增加0.75个百分点[125] - 皮肤病治疗领域毛利率91.46%,同比增加0.65个百分点[156] - 肿瘤治疗领域毛利率94.99%,同比增加1.17个百分点[156] 现金流与投资活动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3.557亿元,主要因支付上海汉都增资及股权受让款项2.66亿元[12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变动主要因支付上海汉都增资及股权受让款项2.66亿元[142] - 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因疫情控制后销售收入好转且回款速度加快[142] - 长期股权投资大幅增加至3.25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46%升至11.72%,同比增长430.13%[143][145] - 对外股权投资总额为3.25亿元,涨幅430.13%[199] - 在建工程激增至4,890万元,较上期增长2,575.40%,主要因泰州Ⅱ期生产基地建设[143][145] - 无形资产增长57.46%至8.846亿元,因土地购置及开发支出转入[143][145] - 其他流动资产增长334.13%至104.55万元,系未抵扣进项税余额增加[143][144] - 境外资产规模1,504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54%[146] - 应交税费增长69.92%至2,972万元,因营业收入增加所致[143][145] - 合同负债下降42.69%至112万元,因预收款确认为收入[143][145] - 其他权益工具减少61.03%至205万元,系Kintara公允价值变动[143][145]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72,249,450元,占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3.87%[9] - 公司以总股本1,032,135,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7元(含税)[9] - 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报告按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编制[12]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为否[6]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7] -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8] - 公司负责人王海波、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薛燕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章雯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8]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2]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12]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12] - 上海医药持股20.15%,新企二期持股15.04%,杨宗孟持股7.67%,王海波持股5.55%[107] - 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单个股东持股不超过30%[107] 市场与行业环境 - 鲜红斑痣在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三至四[56] - 鲜红斑痣若不及时治疗,65%以上患者病灶会扩张并在40岁前出现增厚或结节[56] - 鲜红斑痣好发于面颈部,占比达75%-80%[56] - 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2016年1.5亿增至2021年2亿占比从10.50%升至14.16%[65] - 2021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同比增长14.30%[66] - 202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72,175亿元占GDP6.31%人均卫生费用为5,112元[66] - 2020年国家政府卫生支出为21,941亿元较上年增长21.79%[66] - 2020年药物临床试验登记数量较2019年总体增长9.1%国内申办者占比超70%[68] - 2021年国家组织开展第四批44个药品品种和第五批60个药品品种带量采购[67] - 多柔比星脂质体被NCCN指南推荐用于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卵巢癌等一线治疗[63] - 国内已上市光动力药物共四个品种包括血卟啉、盐酸氨酮戊酸、维替泊芬和海姆泊芬[62] - 2021年ADC市场规模超过50亿美元[167] - Enhertu® 2021年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167] - Trodelvy® 2021年销售额达3.8亿美元[167] - ADCETRIS® 2021年销售额达13亿美元[168] - Kadcyla® 2021年销售额超21亿美元[168] 销售与客户集中度 - 销售团队人员数量较上期末增加40.54%[117]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5.8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1.47%,其中最大客户占比20.97%[136]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461.19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1.40%,最大供应商占比9.51%[138] - 市场及学术推广费占销售费用总额比例为71.84%[196] 风险因素 - 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三大主导产品在销售收入中占比较大[108] - 面临药品降价风险,受国家药价谈判、带量采购等政策影响[11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蔡伦路308号[23] - 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505,股票简称复旦张江[25] - 公司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1349,股票简称复旦张江[25] - 公司聘请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境内会计师事务所[27] - 公司持续督导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续督导期至2023年12月31日[27] -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媒体为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24]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秘书办公室[24]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薛燕,联系地址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蔡伦路308号[23] - 公司网址为www.fd-zj.com,电子信箱为fd-zj@fd-zj.com[23]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中环康乐广场8号交易广场第三期19楼[23] 非经常性损益 - 政府补助贡献非经常性收益2168.7万元人民币[32]
复旦张江(688505)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0-29 00:00
营业收入情况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14.77%;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6.98亿元,同比增长40.69%,主要因国内疫情控制,产品出货量和终端使用量恢复,主要产品销售回升][6][12] - [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6.98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4.96亿美元增长40.7%][40] 净利润情况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12.88万元,同比下降4.73%;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19亿元,同比增长39.80%][6]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732.08万元,同比下降0.56%;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02亿元,同比增长75.28%][6] - [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1.16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0.88亿美元增长31.6%][42] - [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18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0.85亿美元增长39%][42] - [2021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0.85亿美元增长40%][42] 每股收益情况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5元/股,年初至报告期末均为0.11元/股,同比增长22.22%][9] - [2021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11元/股,较2020年同期的0.09元/股增长22.2%][45] - [2021年前三季度稀释每股收益0.11元/股,较2020年同期的0.09元/股增长22.2%][45] 净资产收益率情况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9%,较上年减少0.35个百分点;年初至报告期末为5.83%,较上年减少0.94个百分点][9] 研发投入情况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7076.59万元,同比增长41.05%;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78亿元,同比增长66.49%,因公司积极推动研发项目进展,相关费用上升][9][12] - [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59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1.02亿美元增长55.5%][40] 资产情况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5.4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0.6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83%][9] - [2021年9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为919,497,196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396,890,192元有所减少][30] - [2021年9月30日,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10,000,000元,2020年12月31日无此项资产][30] - [2021年9月30日,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为321,918,991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61,459,426元大幅增加][30] - [2021年9月30日,公司固定资产为222,454,236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27,748,639元略有减少][30] - [2021年9月30日,公司使用权资产为31,912,443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9,189,934元有所增加][34]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无形资产为84,752,896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56,177,941元有所增加][34] - [2021年9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为2,543,080,453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500,701,037元略有增加][34]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1993名,前十大股东中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2.38亿股,占比22.82%][17] -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股东户数21,993户,其中A股21,842户,H股151户][21] 公司重大事项 - [2021年7月22日,公司以8.90元/股的价格向258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3,277万股限制性股票][25] - [2021年8月11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泰州复旦张江药业有限公司拟投资60,000万元建设二期医药生产基地项目][26] 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 [非经常性损益本报告期合计5808.02万元,年初至报告期末合计1.67亿元,主要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政府补助、投资收益等][9]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 - [2021年第三季度末负债合计4.78亿美元,较之前的4.92亿美元减少2.8%][36] - [2021年第三季度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0.65亿美元,较之前的20.08亿美元增长2.8%][36] 营业成本情况 - [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5.93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4.28亿美元增长38.6%][40] 现金流量情况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7亿元,同比增长662.49%,主要因销售回款逐步恢复正常][9][12] - [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76亿元,2020年同期为5.54亿元][48] - [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6.28亿元,2020年同期为5.34亿元][48] - [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7亿元,2020年同期为0.19亿元][48] - [2021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4.63亿元,2020年同期为18.98亿元][51] - [2021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9.98亿元,2020年同期为19.33亿元][51] - [2021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36亿元,2020年同期为 -0.35亿元][51] - [2021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无数据,2020年同期为10.47亿元][51] - [2021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0.89亿元,2020年同期为1.91亿元][51] - [2021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0.89亿元,2020年同期为8.56亿元][51] - [2021年前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4.77亿元,2020年同期为8.40亿元][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