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微科技(688690)

搜索文档
纳微科技(688690)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204)
2022-11-19 11:06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分析师会议,采用线上会议形式 [1] - 参与单位包括浙商证券、香港泰康资管等多家机构 [1] - 活动时间为2022年4月1日 - 4月22日,地点在苏州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公司会议室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江必旺博士、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赵顺、证券事务代表马佳荟 [1] 产品相关 - 推出核 - 壳型Protein A层析介质UniMab® EXE,已开始送样和销售,可提高抗体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2] - 2022年主要增长点围绕抗体新药项目的亲和层析介质和离子交换层析介质产品,胰岛素和核酸类药物订单量将增加,部分新项目有机会,核酸提取用磁珠产品或放量 [2] 股份解禁减持 - 针对上市满12个月部分首发前限售股份解禁,多数股东看好公司前景,本年度有意愿少量减持,多数股份计划继续持有,减持受多因素影响 [2] 收购相关 - 几年前参股赛谱公司,收购后计划优化、整合和共享双方资源,增强全产业链覆盖和服务能力,实现协同效应扩大业务规模 [2] 业绩规划 - 文档提及询问公司今年的业绩增长规划,但未给出答复内容 [3]
纳微科技(688690)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205-06)
2022-11-17 22:42
公司战略与管理 - 公司聘请牟一萍女士担任总经理,旨在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推动国产替代进程,并打造世界一流的管理团队 [2] - 公司通过提供科研经费和让科学家参股子公司的方式,吸引高端人才,加速多领域应用拓展 [2] 原材料与供应链 - 公司主要原材料有国内供应商,但部分高品质材料仍需从国外采购,同时加强与国内供应商合作以提高国产原材料质量 [2] - 二季度新冠疫情对供应链影响有限,公司通过灵活调整生产任务和储备原材料,保障了客户需求 [3] 市场竞争与优势 - 公司通过底层技术创新和多年积累,在生物医药、平板显示等领域形成丰富产品线,具有明显先发优势 [2] - 公司拥有专业应用技术团队,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如色谱填料筛选、新工艺开发等 [2] - 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属于药物生产工艺关键物料,客户高度关注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产能保障,公司已提前布局充足产能 [2] 国际市场拓展 - 印度市场潜力巨大,公司已在印度设立子公司并建立本地化营销团队,市场拓展稳步推进 [3] 产品与服务 - 公司产品主要为标准规格的填料,但也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少量定制产品 [3]
纳微科技(688690)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8 00:00
营业收入情况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7,635.15万元,同比增长51.32%;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7,018.21万元,同比增长66.63%[5][11]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4.7018212323亿美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2.8216322304亿美元增长66.63%[31] 利润情况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1,196.74万元,同比增长83.9%[5][11] - 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14,532.64万元,同比增长32.72%[5][11] - 2022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196.74万元,同比增长83.9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532.64万元,同比增长32.72%[23] - 经调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742.96万元,同比增长52.8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233.11万元,同比增长47.46%[23] - 经调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率为39.86%,较2021年减少3.6个百分点[23] - 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1351631498亿美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1.1521255181亿美元增长85.32%[35] - 2022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2亿元,2021年同期为1.15亿元[38] 每股收益情况 - 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5284元/股,同比增长70.01%[5][11] - 2022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5284元/股,2021年同期为0.3108元/股[38] 研发投入情况 - 7 - 9月研发投入3,437.3万元,同比增长120.41%;前三季度研发费用投入7,351.69万元,同比增长107.76%[7][14] - 第三季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9.49%,增加6.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为15.64%,增加3.10个百分点[7] 资产情况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83,243.13万元,较上年末增长43.21%[7]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44,757.66万元,较上年末增长38.89%[7] - 2022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416,257,045.92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76,381,518.56元有所增加[26] - 2022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168,313,908.01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93,540,130.05元大幅增长[26] - 2022年9月30日存货为202,991,576.25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5,236,742.49元有所增加[26]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为859,574,197.59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654,991,037.56元增长[26] - 2022年9月30日债权投资为418,719,322.28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90,530,825.32元增长[26]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合计9.7285713434亿美元,较之前的6.2454001561亿美元增长55.77%[29] - 2022年固定资产为2.8310967389亿美元,较之前的2.2935539612亿美元增长23.44%[29] - 2022年在建工程为3306.692545万美元,较之前的790.768417万美元增长318.16%[29] - 2022年无形资产为2489.339592万美元,较之前的1573.535383万美元增长58.20%[29] - 2022年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14.8049010471亿美元,较之前的10.4512757677亿美元增长41.66%[31] 负债情况 - 2022年负债合计3.5194122722亿美元,较之前的2.3440347640亿美元增长49.30%[31] - 2022年长期借款为1.2110376528亿美元,较之前的1001.237500万美元增长1109.54%[31] 净资产收益率情况 - 第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31%,减少2.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为17.64%,增加1.18个百分点[7] 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 非经常性损益本报告期合计422.31万元,年初至报告期末合计6,664.09万元[7]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9,862,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17] - 前十大股东中,深圳市纳微科技有限公司持股78,096,992股,占比19.37%;BIWANG JACK JIANG持股64,646,835股,占比16.03%[17] 现金流量情况 - 2022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18亿元,2021年同期为2.47亿元[38]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15.58万元,2021年同期为6214.05万元[41]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90亿元,2021年同期为 - 2.63亿元[41] - 2022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1亿元,2021年同期为3.20亿元[43] - 2022年前三季度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248.59万元,2021年同期为 - 14.10万元[43] - 2022年前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3070.73万元,2021年同期为1.19亿元[43] - 2022年前三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05亿元,2021年同期为3.07亿元[43] - 2022年前三季度收到的税费返还为449.35万元,2021年同期为142.65万元[41] 营业成本情况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2.9593705294亿美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1.5614060593亿美元增长89.53%[35]
纳微科技(688690)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15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2][7] - [公司控股股东为深圳市纳微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深圳市纳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6] - [公司有多个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公司,如常熟纳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鑫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6] 报告合规声明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相关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4][6] -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7] 重要事项说明 - [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不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8] - [报告所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实质承诺,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8]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报告真实性等情况][9] - [公司已在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及应对措施][5] 财务数据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29383.0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41%,主要因色谱填料等产品增长及核酸检测用磁珠产品供应量增加][28]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07.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3.73%,剔除收购赛谱仪器投资收益后增长74.51%][28]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265.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73%,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因素增长77.40%][28]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61.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46%][28]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8566.56万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2.95%,主要因利润增加及股权融资][28]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74430.61万元,较上年度末增加36.32%,主要因利润增加及股权、债权融资资金流入][28][31]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4125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25.78%,因业务增长及收购赛谱仪器投资收益][28][31] - [本报告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2565元/股,同比增长51.06%,因盈利规模快速增加][28][31]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82%,较上年同期增加3.42个百分点][28]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3.32%,较上年同期增加1.37个百分点][28]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6241.79万元,其中企业取得子公司等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为5154.25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622.23万元等][3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41%;净利润1.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3.73%;扣非净利润1.0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9.73%][90] - [剔除三家收购公司合并口径及相关投资收益影响,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25%;净利润1.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01%;扣非净利润1.0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7.05%][90] - [本报告期摊销股份支付费用1329.8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41.44万元][90]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83.06万元,同比增长77.41%;净利润16507.09万元,同比增长153.73%;扣非净利润10265.3万元,同比增长69.73%][114] - [报告期期末应收账款金额14655.36万元,占本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9.88%;存货账面价值为17984.65万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0.31%][11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6.65%,主要系本期股权再融资与上年IPO募集资金净流入额差异及支付大额现金分红所致][116]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9.98%,系销售收入增长带来的产品成本及服务成本的增加][116]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2.33%,主要系采取积极营销策略、加大宣传及激励力度和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116]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87.45%,主要系优化薪酬架构、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引发职工薪酬、股份支付费用增长][11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7.79%,主要系研发团队规模扩大、薪酬架构优化、物料消耗增加及实施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1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1.46%,本期销售回款能力改善,但较大付现支出影响增幅][11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幅较大,主要系购买可转让大额存单及进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支付现金对价][116] - [使用权资产为1996.29万元,无形资产为2495.01万元,商誉达15015.07万元等多项资产数据及变动情况披露][123] - [境外资产2034.96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17%][126] - [截至报告期末,主要受限资产账面价值合计14130.40万元,含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127] - [报告期末应收款项融资余额596.8万元,为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134] 市场规模与趋势 - [全球生物药预计从2019年的286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5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8%][35] - [全球小核苷酸类药物市场规模截止2021年为49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1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3%][35] - [全球CGT市场规模从2016年到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153.3%,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达近30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1.2%][35] - [中国生物药市场预计2018 - 2023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9.4%,到2023年达到6357亿元规模][35] - [中国PD - 1和PD - L1抑制剂市场在2019年达63亿元,预计将以67.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4年的819亿元规模][35] - [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于2021年已达到1243亿,预计在2025年能达到2358亿,年复合增长率17.4%][38]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生物药分离纯化领域国产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供应和服务厂商,市场占有率高,打破国外技术和产品垄断,部分产品出口国外,改变单向进口局面][39] - [国家集采、国际关系、疫情等因素使国产色谱填料和仪器设备供应商迎来国产化替代机遇,公司有望获市场扩张和份额提升红利][40][42] - [生物制药上游发酵效率提升,下游纯化成瓶颈,创新药物发展使高性能纯化介质和仪器设备需求增长,给公司带来机遇和挑战][42] - [国内产业升级和环保要求提升,采用高性能色谱填料升级生产工艺受重视,给公司带来新机遇][42] - [公司是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等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微球精准制备技术体系,可规模化制备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43] - [公司主要产品涉及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和体外诊断三大领域,包括色谱填料、间隔物微球、体外诊断用微球等,还能提供分离纯化技术服务][44] - [本报告期公司收购苏州赛谱仪器有限公司,其是实验室用国产蛋白纯化设备领域龙头企业][43] - [公司自主研发的单分散色谱填料/层析介质销售规模逐年快速增长,间隔物微球实现国产化突破,体外诊断用微球部分产品通过验证并小规模应用][39] - [公司高度重视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引进人才提升综合竞争力,优化服务品质扩大市场占有率][39] - [公司客户更换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难度高,黏性较大,但医药和体外诊断客户对国产原材料采购意愿加强][39] 公司经营模式 - [公司拥有完整的采购、生产、销售和研发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经营模式][52] - [采购包括成品和原材料,通过合格供应商目录管理供应商,原材料品种多、质量要求高][53] - [生产中心统一管理生产,标准品按安全库存和销售预测制定计划,定制产品按订单生产][54] - [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在生物医药领域从早期研发切入,与众多企业形成稳固合作关系][55] - [设有应用技术开发部门,为客户提供药品分离纯化方案促进销售,探索“交钥匙”工程模式][55] - [采取自主研发模式,对研发项目进行全周期管理,各团队分工聚焦特定领域开发][56] - [已形成微球合成、功能化、应用及纯化系统技术平台,可实现微球精准制造和应用拓展][56] 公司产品 - [产品包括聚合物色谱填料、药物分离分析色谱柱及相关配套、平板显示和体外诊断用微球材料等][49] - [聚合物色谱填料有多种类型,用于不同物质的分离纯化][49] - [依托微球精准制备底层技术基础拓展业务,提升成长空间和天花板][49] - [公司已开发出硅胶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种类齐全,可满足各类客户不同需求][83] - [公司是全球少数可同时生产四种性能互补填料的公司之一,粒径与孔径可选范围广,可生产不同分离模式的色谱填料][83] - [子公司纳谱分析形成四大产品线,赛谱仪器拥有不同系列的大分子纯化仪器设备,系统流速和紫外检测器有多种选择,选配模块可灵活配置][83] 公司技术研发 - [公司在微球精准制备等方面积累多项核心技术,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粒径变异系数小于3%,单分散间隔物聚合物微球粒径分布系数小于4%][59] - [报告期重点开发出超大孔道结构小粒径硅胶色谱填料产品,实现向国际知名厂商供应][59] - [报告期开始改造建设手性药物分离纯化专用生产车间][59] - [报告期发布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新产品UniMab® EXE和离子交换层析介质NanoGel™ - 50Q HC等迭代创新产品][59] - [用于车载显示屏的黑色间隔物微球已导入部分客户并量产][59] - [报告期配合开发ACF新产品,对导电金球性能调试优化并成功导入应用][62] - [报告期完成100nm羧基乳胶微球等多种微球的放大转产、性能改进、稳定性测试与小规模重复生产等工作][62] - [子公司纳谱分析推出适用于疫苗和基因治疗药物领域的DNACore色谱柱系列][62] - [子公司赛谱仪器开发出蛋白层析系统相关技术,有不同流量泵和多种紫外检测器可供选择][62] - [报告期新申请发明专利7项,新增授权发明5项,各类知识产权新增申请数83个、获得数63个][64] - [公司本期研发投入合计3914.39万元,较上年同期1979.10万元增长97.79%,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从11.95%增加至13.32%,增加1.37个百分点][68] - [公司有9个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7170.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3514.15万元,累计投入金额11206.94万元][73][75] - [离子交换层析介质新产品研发的大孔离子交换介质、抗体纯化离子交换层析介质进入小批量生产和评价验证阶段][73] - [全新一代高载量耐碱亲和层析介质研发项目完成第二代NMab小粒径蛋白A亲和层析填料的开发,进入批量生产和性能升级优化阶段][73] - [硅胶色谱填料产品升级和新产品研发定制开发出更具性能优势的专用硅胶色谱填料及具有超大孔道结构的小粒径硅胶色谱填料产品][73]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从上年同期的112人增加至本期的185人,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从1025.91万元增加至2158.45万元][78] - [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44人,占比23.78%;本科117人,占比63.24%;专科及以下24人,占比12.97%][78]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29岁以下118人,占比63.78%;30 - 39岁52人,占比28.11%;40 - 49岁10人,占比5.41%;50 - 60岁5人,占比2.70%][78] - [公司掌握微球精准制备底层技术,产品微球粒径分布变异系数可做到3%以下,优于业内进口产品][79] - [基于微球材料底层制备技术优势,公司可提供多种产品,技术具有较强延展性][79] 业务板块营收情况 - [报告期内生物医药领域营业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74.05%,占总营收82.19%;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销售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66.78%,占总营收67.95%][91] - [上半年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销售客户数量388家,较上年同期增加约99家;应用于药企正式生产或三期临床项目的该类产品销售收入约0.82亿元,占本期填料和介质产品收入的41.05%,低于上年同期的58.64%][91] - [主要应用于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的亲和和离子交换层析介质销售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46.67%;主要应用于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的聚合物和硅胶色谱填料销售收入0.65亿元,同比增长128.35%][91] - [上半年大分子应用团队累计开发60个项目工艺,其中抗体项目30个,重组蛋白15个,疫苗9个,血制品及细胞基因治疗类6个][91] 公司发展举措 - [公司通过现金收购赛谱仪器和RILAS,前者可延伸产品线,整合资源;后者有助于拓展美国生物分子分离纯化业务,渗透北美市场][91] - [公司推出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新产品UniMab® EXE、离子交换层析介质新产品NanoGel™ - 50Q HC、专用于mRNA分离的亲和层析介质NanoGel dT20等新产品][95] - [子公司纳微生命科技完成100nm羧基乳胶微球等产品的放大转产、性能改进、稳定性测试与小规模重复生产等工作,还与英菲尼协作开展两款新型核酸提取磁珠的开发及适配][95] - [报告期内用于车载显示屏的黑色间隔物微球已导入部分客户并量产][95] - [公司在常熟生产基地实施40吨/年琼脂糖微球层析介质和10吨/年葡聚糖微球层析介质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三季度通过专家审核后进入投料试生产阶段][96] - [公司研发中心大楼奠基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初投入使用,原规划为5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96] - [公司将研发中心大楼项目由5层增至11层,建筑面积增至2.94万平方米,还拟在浙江嘉兴平湖独山港经济开发区买约60亩工业用地建生产基地][99] - [公司聘任牟一萍出任总经理,研发、制造、销售、管理等部门引入大量人才,实施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批授予8名高管、128位骨干员工,占在职员工总数24.91%][100] 公司风险因素 - [报告期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32%,存在新产品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风险][101]
纳微科技(68869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3-11 00:00
利润分配预案 - 公司2021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1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28,410,362.31元,占公司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5.10%[7]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7] - 公司2021年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7]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实施2021年度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7]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28,410,362.31元(含税)[7]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占公司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5.10%[7]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7]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7]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7]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实施2021年度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44,634.68万元,同比增长117.74%[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808.97万元,同比增长158.75%[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215.87万元,同比增长172.09%[2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756.39万元,同比增长118.21%[28]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04,226.41万元,同比增长94.77%[28] - 2021年末总资产为127,953.11万元,同比增长99.97%[2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974元/股,同比增长143.70%[2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4553元/股,同比增长156.22%[2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84%,同比增加9.17个百分点[28]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44,634.68万元,同比增长117.74%[3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808.97万元,同比增长158.75%[3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215.87万元,同比增长172.09%[39] - 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44,634.6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7.74%[126] -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808.97万元,同比增长158.75%[126] - 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15.87万元,同比增长172.09%[126] - 报告期期末应收账款金额9,354.01万元,占本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0.96%[115] - 报告期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为12,523.67万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为9.79%[115] - 本报告期公司享受的所得税税收优惠金额为1,813.97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比例为8.52%[119]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74%,达到44,634.68万元[127]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11.65%,达到7,188.77万元[12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8.65%,达到6,609.66万元[12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18.21%,达到15,756.39万元[127] - 2021年销售费用为6,625.99万元,同比增长109.37%[151] - 2021年研发费用为6,609.66万元,同比增长98.65%[151]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756.39万元,同比增长118.21%[152] - 2021年货币资金为37,638.15万元,占总资产的29.42%,同比增长51.37%[157] - 2021年应收账款为9,354.01万元,占总资产的7.31%,同比增长80.74%[157] - 2021年存货为12,523.67万元,占总资产的9.79%,同比增长137.21%[157] - 2021年长期股权投资为2,738.03万元,占总资产的2.14%,同比增长33.91%[157] - 2021年应付职工薪酬为7,673.40万元,占总资产的6.00%,同比增长417.55%[159] 业务表现 - 生物医药领域实现营业收入39,024.39万元,同比增长134.17%,占总营业收入的87.43%[40] - 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销售收入为34,873.36万元,同比增长148.54%,占总营业收入的78.13%[40] - 应用于药企正式生产或三期临床项目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销售收入为16,414.70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6.78%[40] - 公司总资产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分别增长99.97%和94.77%[3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18.21%[3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81%,较上年减少1.42个百分点[31] - 生物医药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4.17%,达到39,024.39万元[130] - 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8.54%,达到34,873.36万元[130] - 境外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5.46%,达到1,358.82万元[130] - 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生产量同比增长101.39%,达到69,149.33升[135] - 光电领域用微球产品生产量同比增长36.96%,达到850.40公斤[135] - 生物医药行业材料成本本期金额为4,224.01万元,占总成本比例69.88%,较上年同期增长243.40%[136] - 平板显示行业成本合计为811.1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37%,成本结构基本稳定[136] - 体外诊断行业材料成本本期金额为26.9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45.34%,主要由于新产品优化放大生产工艺阶段[136] - 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成本合计为4,457.5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5.92%,材料成本占比上升至69.22%[139] - 液相色谱柱及样品前处理产品成本合计为796.3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5.67%,材料成本占比上升至70.46%[139] - IVD用核心微球产品成本合计为194.7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74.03%,主要由于新产品优化放大生产工艺阶段[139] - 光电领域用微球产品成本合计为811.1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37%,成本结构基本稳定[139] - 分离纯化技术服务成本合计为170.6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6.37%,服务项目差异导致成本结构存在波动[139] - 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14,553.09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2.60%,客户一为公司原有药厂客户调整采购管理而增加的供应链服务公司[144][145][146] - 公司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2,932.96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6.27%,其中关联方采购额为414.37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5.12%[147] - 公司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总额为2,932.96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6.27%[150]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开发出混合模式离子交换层析介质、胰岛素专用高性能反相硅胶色谱填料等新产品,并实现稳定大批量供货[41] - 常熟纳微在2020年12月完成产线安装调试并进入试生产,年内完成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等最终验收工作[42] - 50吨产能的琼脂糖和葡聚糖层析介质技改项目完成环评、安评及设计后进入设备安装阶段[45] - 微球研究所、纳谱分析、生命科技三家公司联合租赁5599平方米独栋大楼,并于2021年四季度投入正式使用[45] - 公司与西安交大保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技术转让和合作生产协议》,实现高流速琼脂糖微球的自主生产[46] - 公司与赵光耀博士、江苏集萃分子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纳微生命科技,重点加大应用开发和市场拓展力度[46] - 公司整合苏州美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和研发成果,组建设备部门开展连续层析设备和核酸合成仪等产品的研发[46] - 公司生产技术人力增加非常快速,2021年通过社会招聘和高校合作引入文化层次较高的技术人员[47] - 公司启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批授予8名公司高管和128位骨干员工,占公司在职员工总数的24.91%[47]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用于生物制药大规模分离纯化的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微球、用于药品杂质分析检测的色谱柱等[51] - 公司产品和服务主要涉及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和体外诊断等三大应用领域[52]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硅胶色谱填料、聚合物色谱填料、离子交换层析介质、亲和层析介质、疏水层析介质、凝胶过滤填料等,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分离纯化和分析检测[53] - 公司生产的液相色谱柱及样品前处理产品基于单分散微球材料,结合自主研发的表面改性平台技术和装柱工艺,适用于生物制药、化药、中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53] - 公司提供蛋白纯化系统,由高精度泵、全波长紫外检测器、馏分收集器等组成,主要用于生物药分析检测和分离纯化配套设备和仪器[56] - 公司通过直销模式与客户对接,提供应用技术解决方案,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从早期研发阶段开始提供分离提纯材料或解决方案,深度绑定客户[63] - 公司设有专门的应用技术开发部门,为客户提供药品分离纯化方案,促进产品销售[63] - 公司主要采取自主研发模式,针对具体研发项目进行全项目周期管理,已形成微球合成技术平台、微球功能化技术平台和微球应用技术平台[64] - 公司生产的间隔物塑胶球、间隔物硅球、导电金球等微球材料广泛应用于LCD面板及PDLC智能调光膜的盒厚控制和导电联接[56] - 公司生产的磁珠、乳胶微球、荧光微球等体外诊断用核心微球,应用于核酸提取、化学发光、蛋白纯化等诊断试剂领域[56] - 公司根据实时库存和销售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对于定制产品等非主要产品,一般根据订单组织生产[62] - 公司采购原材料品种多、质量要求高,主要采购化工原料、包装材料、生产研发用化学试剂、耗材等[61] - 公司自主研发的单分散色谱填料/层析介质打破国外垄断,开始出口至国外[70] - 公司间隔物微球产品成为国产化重要突破,打破日本公司垄断[70] - 公司体外诊断用微球产品中,化学发光用磁珠和荧光微球均进入客户端验证和小批量应用[70] - 公司在微球精准制备、结构控制、表面改性和功能化等方面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能够满足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等领域客户需求[75] - 公司自主研发单分散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制备技术,率先实现大规模生产并推出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产品[75] - 公司自主研发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种子法制备技术,成为世界上少数可大规模生产单分散聚合物色谱填料的公司之一[75] - 公司自主研发手性硅胶色谱填料制备技术,成为世界上少数可大规模生产手性色谱填料的公司之一[79] - 公司自主研发单分散表面亲水化聚合物层析介质制备技术,成功导入多家抗体、疫苗客户[79] - 公司自主研发单分散导电金球制备技术,成为少数可与日本公司竞争的国产厂商之一[79] - 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总额为6,609.66万元,同比增长98.65%,主要由于扩充研发团队和加大研发投入[83][84] - 公司2021年新申请发明专利16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8项,累计发明专利数量达到93项[80][82] - 高性能离子交换层析介质研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2,359.90万元,开发的大孔离子交换介质在重组蛋白、抗体、疫苗等项目上得到充分验证,具有高流速、高载量等优势[88] - 全新一代高载量耐碱亲和层析介质研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758.24万元,基本完成小粒径蛋白A亲和层析填料的开发,进入小批量生产和性能验证阶段[88] - 高性能硅胶色谱填料研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2,220.15万元,已完成奥利司他、胰岛素专用色谱填料、手性硅胶等开发阶段,进入客户验证评测阶段[88] - TFT-LCD光电显示应用微球研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311.44万元,已研发出高硬度镀镍微球,完成黑球间隔物的小批量生产,低含金量导电金球进入客户验证阶段[88] - 新型磁分离介质研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1,425.00万元,基础磁珠微球已进入中试阶段,键合偶联环节已进入小试阶段[88] - 高载量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开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2,921.98万元,中试规模,目前在子公司常熟纳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线扩建,已通过环评、安评等[88] - 高强度多糖类凝胶微球研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1,050.97万元,已开发出大粒径高强度交联琼脂糖凝胶微球,进入中试阶段[90] - 新型亲和层析介质研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696.39万元,Protein G亲和层析填料已在分析柱产品试用[90] - 荧光编码微球开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33.92万元,一维荧光编码微球已经投产并导入市场,二维荧光编码及磁性荧光编码微球进入研发阶段[90] - 高性能分析型色谱填料及色谱柱研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1,056.83万元,已开发出分析性涵盖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和手性分离以及样品前处理四大产品系列,生物大分子色谱柱产品在进一步优化中[90] - 公司已开发出用于小分子分离纯化的硅胶色谱填料及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层析介质,产品种类齐全[99] - 公司是全球少数可同时生产硅胶、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和琼脂糖或葡聚糖等四种性能互补填料的公司之一[99] - 公司可提供粒径小于2微米的超高压硅胶色谱填料、粒径3-5微米的高压硅胶色谱填料及粒径10微米以上的工业分离纯化用色谱填料[99] - 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和常熟新材料产业园建成合计约3万平方米的研发和大规模生产基地,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100] - 公司主要产品供货周期一般为2周左右,具备明显时效性优势[102]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81%,研发投入占比较高[106] - 公司面临新产品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可能影响营业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106] - 公司存在重要专有技术被剽窃或复制的风险,可能影响核心竞争力[107] - 公司面临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重要研发人员流失的风险,可能影响业务及长远发展[108] - 公司面临原材料稳定供应的风险,可能影响生产进度与销售[109] - 公司计划2022年重点推进高载量亲和填料、软胶基质系列产品、高端ACF用导电金球、核酸合成微球等新产品开发[172] 市场与行业趋势 - 全球生物药市场预计从2019年的2,86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5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8%[65] - 中国生物药市场预计2018年至2023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4%,到2023年达到6,357亿元人民币[65] - 中国PD-1和PD-L1抑制剂市场在2019年达63亿元,预计将以67.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4年的819亿元[68] - 2019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约为705亿元,2014-2019复合年增速约为18.64%,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可达983亿元[69] - 公司主要客户为医药客户,更换色谱填料难度较高,对已选定的色谱填料黏性较大[73] - 公司持续加强销售队伍建设,从药品前期研发阶段切入,有助于后续规模化生产阶段锁定客户[73] - 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和疫情防控影响下,医药类客户和体外诊断产品客户对国产填料和微球产品的采购意愿加强[73] - 国内生物医药市场快速增长,国产色谱填料供应商迎来国产化替代趋势和机遇,主要受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国际关系复杂化及疫情因素推动[74] - 生物医药产品从传统蛋白疫苗向mRNA疫苗、双抗、多抗、核酸药物等创新药物快速发展,带动高性能纯化介质市场需求增长[74] 公司治理与高管信息 -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江必旺持有64,646,835股,年度内持股无变动,税前报酬总额为250.54万元[181] - 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赵顺持有0股,税前报酬总额为241.74万元[181] - 公司董事、核心技术人员林生跃持有0股,税前报酬总额为214.98万元[181] - 公司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陈荣姬持有0股,税前报酬总额为246.75万元[181] - 公司副总经理武爱军持有0股,税前报酬总额为111.98万元[181] - 公司副总经理JINSONG LIU持有0股,税前报酬总额为131.89万元[181] - 公司副总经理华晓锋持有0股,税前报酬总额为207.26万元[184]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XIAODONG LIU持有0股,税前报酬未披露[184]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有84,735,919股,年度
纳微科技(688690)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0-28 00:00
营业收入相关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1,654.38万元,同比增长135.17%;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28,216.32万元,同比增长120.76%[7] - 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82,163,223.04元,2020年同期为127,812,729.29元[32] 净利润相关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20.56万元,同比增长220.51%;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1,526.21万元,同比增长191.71%[7]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901.56万元,同比增长242.70%;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0,949.44万元,同比增长220.06%[7] - 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15,212,551.81元,2020年同期为38,832,641.71元[35] - 2021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262,064.27元,2020年同期为39,512,922.10元[35] 每股收益相关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1255元/股,同比增长185.26%;年初至报告期末为0.3108元/股,同比增长180.25%[10] - 2021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2292元/股,2020年同期为0.1109元/股[36]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关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214.05万元,同比增长43.81%[10] - 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46,954,080.29元,2020年同期为122,484,345.84元[3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634735639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4492696678亿美元,同比增长81.80%[4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013330145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0171763336亿美元,同比增长97.93%[4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14.054939万美元,上年同期为4320.933342万美元,同比增长43.81%[42] 研发投入相关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合计1,559.51万元,同比增长74.28%;年初至报告期末为3,538.60万元,同比增长50.27%[10] 资产相关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11,696.58万元,较上年末增长74.57%[10] - 2021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307,649,287.97元,2020年12月31日为248,655,300.87元[24] - 2021年9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0,000,000.00元,2020年12月31日无此项[24] - 2021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84,496,870.01元,2020年12月31日为51,753,819.76元[24] - 2021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为540,526,441.78元,2020年12月31日为377,104,833.01元[27] - 2021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合计为576,439,392.52元,2020年12月31日为262,743,139.39元[27] - 2021年9月30日资产总计为1,116,965,834.30元,2020年12月31日为639,847,972.40元[27] 所有者权益相关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96,678.99万元,较上年末增长80.67%[10] - 2021年前三季度所有者权益合计970,328,241.11元,2020年同期为536,690,617.79元[32] 非经常性损益相关 - 本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19.00万元,年初至报告期末为576.77万元[11]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相关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34%,较上年增加2.15个百分点;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6.47%,较上年增加8.21个百分点[10] 股东信息相关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1,233[17] - 深圳市纳微科技有限公司持股78,096,992股,持股比例19.52%[17] - 苏州纳研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64,646,835股,持股比例16.16%[17] 负债相关 - 2021年9月30日短期借款为15,000,000.00元,2020年12月31日为5,005,958.33元[27] - 2021年前三季度流动负债合计89,367,544.78元,2020年同期为63,472,150.40元[30] - 2021年前三季度非流动负债合计57,270,048.41元,2020年同期为39,685,204.21元[30] - 2021年前三季度负债合计146,637,593.19元,2020年同期为103,157,354.61元[30] 营业成本相关 - 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成本52,167,399.76元,2020年同期为22,916,161.02元[32]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相关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6060.060822万美元,上年同期为153美元,同比增长39594901.45%[4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231286835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0795210687亿美元,同比增长199.33%[4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625280753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 - 1.0795195387亿美元,亏损同比扩大143.19%[42]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相关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39294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560万美元,同比增长6065.97%[4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953.772791万美元,上年同期为5387.962083万美元,同比下降63.74%[4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97564720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 - 4827.962083万美元,扭亏为盈[44]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关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192279515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 - 1.1356662833亿美元,扭亏为盈[44]
纳微科技(688690) - 2021 Q2 - 季度财报
2021-08-23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1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江必旺[13]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16年9月由“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纳米园C1栋”变更为“苏州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13]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14年1月由“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纳米园C1组团A栋”变更为“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纳米园C1栋”[13]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08年7月由“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纳米园A3号楼201室”变更为“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纳米园C1组团A栋”[13] - 公司办公地址为苏州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14] - 公司办公地址邮政编码为215123[14] - 公司网址为http://www.nanomicrotech.com[14] - 公司电子信箱为ir@nanomicrotech.com[1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16,561.94万元,较上年同期7,825.51万元增长111.64%[19]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05.65万元,较上年同期2,384.84万元增长172.79%[19]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047.88万元,较上年同期1,990.76万元增长203.80%[19]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73.57万元,较上年同期2,960.09万元下降23.19%[19]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1,409.85万元,较上年度末53,512.28万元增长70.82%[20]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05,241.40万元,较上年度末63,984.80万元增长64.48%[20]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1827元/股,较上年同期0.0670元/股增长172.69%[20]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40%,较上年同期5.07%增加6.33个百分点[20]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4,577,695.21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5,666,689.89元[23]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1979.10万元,上期数为1460.00万元,变化幅度为35.55%[55] - 研发投入合计本期数为1979.10万元,上期数为1460.00万元,变化幅度为35.55%[55]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期为11.95%,上期为18.66%,下降6.71个百分点[55] - 报告期研发费用总额增加520万元,增长幅度为35.55%[56]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561.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05.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2.7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47.88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03.80%[71][72] - 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6561.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05.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2.7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47.88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03.80%[87] - 营业收入本期数16561.94万元,上年同期数7825.51万元,变动比例111.64%[89] - 营业成本本期数3246.72万元,上年同期数1438.57万元,变动比例125.69%[89] - 销售费用本期数2110.21万元,上年同期数1249.87万元,变动比例68.83%[89] - 管理费用本期数1966.41万元,上年同期数1278.01万元,变动比例53.86%[89] - 研发费用本期数1979.10万元,上年同期数1460.00万元,变动比例35.55%[8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2273.57万元,上年同期数2960.09万元,变动比例 -23.19%[89] - 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率下降3.2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占比下降6.79个百分点[90] - 货币资金期末金额49,530.95万元,占总资产47.06%,较上年末增长99.20%,因新股募集资金到账[93] - 应收款项期末金额7,987.57万元,占总资产7.59%,较上年末增长54.35%[93] - 存货期末金额6,957.26万元,占总资产6.61%,较上年末增长31.78%[93] - 固定资产期末金额21,377.80万元,占总资产20.31%,较上年末下降0.78%[94] - 在建工程期末金额297.00万元,占总资产0.28%,较上年末下降29.02%[94] - 短期借款期末金额700.00万元,占总资产0.67%,较上年末增长39.83%[94] - 合同负债期末金额425.04万元,占总资产0.40%,较上年末增长321.17%[94] - 境外资产331.22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3%[9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生物医药领域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875.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00%,占本期总营业收入83.78%[73] - 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销售收入为11,971.35万元,占本期总营业收入72.28%,较上年同期增长120.27%,本期客户289家,较上年同期增加61家[73] - 应用于药企正式生产或三期临床项目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销售收入约7,020.36万元,占本期总营业收入42.39%[73] - 亲和层析介质和离子交换层析介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000.78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37.73%[74] - 色谱分析柱产品上半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比增长103.76%[74]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等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涉及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和体外诊断等领域[26][28] - 公司产品涵盖药物分离纯化、光电、诊断等领域,包括硅胶色谱填料、聚合物色谱填料、间隔物塑胶球、磁珠等多种产品[29][30] - 公司拥有完整的采购、生产、销售和研发体系,采购包括成品及原材料,生产根据库存、销售预测和订单组织,销售以直销为主,研发采取自主研发模式[32][33][34][35][36] - 在生物医药领域,公司从早期研发阶段开始提供分离提纯材料或解决方案,与众多企业形成稳固合作关系[35] - 公司已形成微球合成、功能化和应用技术平台,可实现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精准制造和多领域应用拓展[36] 行业市场情况 - 色谱技术是现代工业重要的物质分离技术,有制备色谱和分析色谱两大应用方向,生物医药是制备色谱主要应用市场[37][38] - 分离纯化是生物药核心生产环节,普遍占据整个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色谱技术几乎是生物制药分离纯化的唯一手段[38] - 色谱填料/层析介质是液相色谱技术的核心关键,对分离纯化结果和效率至关重要,与下游制药行业息息相关[38] - 全球生物药预计从2019年的286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5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8%[39] - 中国生物药市场预计2018 - 2023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9.4%,到2023年达到6357亿元规模[39] - 中国PD - 1和PD - L1抑制剂市场2019年达63亿,预计以67.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4年的819亿元规模[39] - 2019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约为705亿元,2014 - 2019复合年增速约为18.64%,预计到2021年规模可达983亿元[43] 公司产品优势 - 公司自主研发的单分散色谱填料/层析介质打破国外垄断并出口,改变中国单向进口局面[44] - 公司间隔物微球产品成为国产化重要突破[44] - 公司体外诊断用微球产品中核酸提取用磁珠扩增产能保障疫情需求,化学发光用磁珠和荧光微球进入客户端验证和小批量应用[44] - 公司可生产粒径变异系数小于3%的硅胶色谱填料[48] - 单分散间隔物聚合物微球粒径分布系数小于4%,平均粒径精确性控制在正负30纳米之间[50] - 导电金球表面化学电镀100纳米左右金属层[50] - 公司突破并掌握微球精准制备底层技术,产品微球粒径分布变异系数可做到3%以下,业内进口产品一般超10%[64] - 基于微球材料底层制备技术优势,公司可提供多种产品,满足不同需求,技术有较强延展性[65] 公司研发情况 - 报告期内新申请发明专利2项,新增授权发明5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7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6项[53] - 公司多个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5570万元,本期投入1979.10万元,累计投入8216.70万元[59][60] - 高性能离子交换层析介质研发预计投资2500万元,本期投入326.20万元,累计投入1699.94万元,已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59] - 全新一代高载量耐碱亲和层析介质研发预计投资1500万元,本期投入126.90万元,累计投入400.62万元,进入中试阶段[59]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本期为112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6.11%,上期数量为101人,占比30.42%[6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本期为1025.91万元,平均薪酬为10.16万元;上期薪酬合计775.47万元,平均薪酬8.08万元[63]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中,硕士及以上19人,占比16.96%;本科77人,占比68.75%;专科及以下16人,占比14.29%[63]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29岁及以下74人,占比66.08%;30 - 39岁34人,占比30.36%;40 - 49岁和50 - 60岁各2人,占比均为1.78%[63] - 荧光编码微球开发中,一维已投产导入市场,二维及磁性荧光编码微球进入研发阶段[60] 公司生产基地及项目进展 - 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和常熟新材料产业园建成合计约3万平方米的研发和大规模生产基地[67] - 50吨产能的琼脂糖和葡聚糖层析介质技改项目完成验证工艺、确定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选型和厂房改造设计等工作[76] - 三家公司联合租赁苏州工业园区纳米城一幢建筑面积5599平方米的新建大楼[76] 公司销售情况 - 公司主要产品供货周期一般为2周左右[69] - 报告期期末,公司应收账款金额7987.57万元,占本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8.23%;存货账面价值6957.26万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为6.61%[85] - 5月和6月结转销售额占报告期46%,产生大额应收款项[91][93] 公司合作与投资 - 2021年2月公司与西安交大保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技术转让和合作生产协议》[77] - 2021年5月公司与赵光耀博士、江苏集萃分子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纳微生命公司[78] 公司环保情况 - 苏州纳微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46mg/L,核定排放量0.575t,实际排放量6.892t;悬浮物排放浓度26mg/L,核定排放量0.325t,实际排放量2.236t等[110] - 苏州纳微废气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5.32mg/m³,核定排放量0.1541t,实际排放量0.432t;甲醇排放浓度2.5mg/m³,核定排放量0.0312t,实际排放量0.063t等[110] - 常熟纳微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208mg/L,核定排放量3.608t,实际排放量14.467t;悬浮物排放浓度23mg/L,核定排放量0.399t,实际排放量7.885t等[112] - 常熟纳微废气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6.99mg/m³,核定排放量0.658t,实际排放量13.54t;颗粒物排放浓度未检出,实际排放量3.055t等[112] - 公司及子公司常熟纳微被列为重点排污单位,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达标[109] - 报告期内取得2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复,重点排污单位之外的子公司也取得2项环评批复并开工建设[117][123] - 公司编制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备案且在有效期内[118] - 公司编制的环境自行监测方案通过地方环保部门审核,监测结果显示各项污染物指标达标[120] - 报告期内公司及重点排污单位之外的子公司均未受到当地环保主管部门行政处罚[121][122] - 公司通过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监督审核结论为推荐保持认证[124] - 公司投资约380万元建设有机溶剂回收利用装置,本报告期实现约700吨有机溶剂回收再利用[125] 公司股份限售与减持承诺 - 中金公司纳微1号员工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自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股份限售[128] - 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自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之日起24个月内股份限售[128] - 深圳市纳微科技有限公司、江必旺、陈荣姬、苏州纳研等自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股份限售[129] - 胡维德、赵顺等自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股份限售[129] - 深圳高瓴益恒等7家机构自2019年12月27日起36个月内限售股份[130] - 中金公司纳微1号员工资管计划获配股票限售期为公司上市之日起12个月[132] - 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获配股票限售期为公司上市之日起24个月[133] - 公司部分企业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