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自科技(688737)
icon
搜索文档
中自科技: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3-08-24 18:01
证券代码:688737 证券简称:中自科技 公告编号:2023-073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 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一、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 议于 2023 年 8 月 24 日(星期四)在成都市高新区古楠街 88 号公司研发楼会议 室以现场结合通讯的方式召开。会议通知已于 2023 年 8 月 14 日通过邮件的方式 送达各位董事。本次会议应出席董事 9 人,实际出席董事 9 人(其中通讯出席董 事 4 人)。 会议由董事长陈启章主持,董事会秘书和全体监事列席。会议召开符合有关 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会议决议合法有效。 二、董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经各位董事认真审议,会议形成了如下决议: (一)审议通过《关于 2023 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 表决结果:9 票同意,0 票反对,0 票弃权。 (二)审议通过《关于 2023 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 报告的议案》 ...
中自科技: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获得政府补助的公告
2023-08-17 16:38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政 府补助合计人民币 100.00 万元,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二、补助的类型及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证券代码:688737 证券简称:中自科技 公告编号:2023-071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获得政府补助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一、获取补助的基本情况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有关规定,公司已 确认补助事项并划分补助类型,上述获得的政府补助预计将对公司利 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具体的会计处理以及对公司损益的影响情况 仍须以审计机构年度审计确认后的结果为准,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 资风险。 特此公告。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 年 8 月 18 日 1 ...
中自科技: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8-17 16:38
证券代码:688737 证券简称:中自科技 公告编号:2023-070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 2023 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 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会议召开时间:2023 年 08 月 25 日(星期五)上午 10:00-11:00 会 议 召 开 地 点 : 上 海 证 券 交 易 所 上 证 路 演 中 心 ( 网 址 : http://roadshow.sseinfo.com) 会议召开方式:上证路演中心网络互动 投资者可于 2023 年 08 月 18 日(星期五)至 08 月 24 日(星期四)16:00 前登录上证路演中心网站首页点击"提问预征集"栏目或通过公司邮箱 zzq@sinocat.com.cn 进行提问。公司将在说明会上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 题进行回答。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将于 2023 年 08 月 25 日发 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为便于广大投资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 2023 年半年 度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公 ...
中自科技(688737)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6-22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中自光明、中自设备、中自服务等[11] - 公司员工持股平台有圣诺投资和圣诺开特[11] - 公司股东包括银鞍岭英、盈鞍众骅、东风资产等[11] - 公司中文名称为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为中自科技[15] - 公司外文名称为Sinocat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15] - 公司注册地址为成都市高新区古楠街88号[16] - 公司办公地址为成都市高新区古楠街88号,邮政编码为611730[16] - 公司网址为www.sinocat.com.cn,电子信箱为zzq@sinocat.com.cn[16] - 公司联系电话为028-87869490,传真为028-62825889[17] 财务情况 - 公司2022年度净利润为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拟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5] - 公司总股本86,034,976股,转增34,413,990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120,448,966股[5]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已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5]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大幅下降,主要受宏观经济下行、行业周期波动等因素影响[18] - 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下降[18] - 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销售商品款减少收到的现金减少和长周期物料备货支付的现金增加[18]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47,470,475.77元,同比下降53.50%[22] - 公司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7,272,708.49元,由盈转亏[22] - 公司总资产为2,134,642,458.79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864,540,751.14元,同比分别减少6.68%和5.72%[22] 产品及技术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6]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机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产品、船舶尾气处理催化剂、工业VOCs净化催化剂、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和储能与动力电池[28] - 公司已取得17款天然气重卡国六机型公告,位列行业第一[23] - 公司产品以对发动机厂、整车厂的配套销售为主,均为直销模式[31] - 公司对国六天然气车采用“指定未来时点价”或“指定当月平均价”定价方式[32] - 公司采取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用及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34] - 公司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主要分为平台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两个阶段[34] - 公司已在天然气、柴油、汽油等各燃料类型细分市场进行全面布局并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44] 市场前景 - 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市场规模达到741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300亿元,到2030年将超过1700亿元[39] - 氢燃料电池电堆年出货量50万台时,电催化剂成本将占电堆生产成本的41%[40] - 新型储能市场预计2026年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79.5GW,2022-2026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9.2%[41] - 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具备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和科技奖项[42] - 公司在环保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国六排放阶段各类整车/发动机环保信息公告数量有所增加[42] 研发投入 - 公司全年研发投入达到9,278.77万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0.74%[23] - 公司新申请/受让知识产权共计53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23] - 公司已取得17款天然气重卡国六机型公告,位列行业第一[23] 内部控制与治理 -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152] - 公司已建立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权责明确、独立运作、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为董事会的重大决策提供专业性建议[152] - 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战略投资委员会、人才与科技发展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152]
中自科技(688737)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8 00:00
营业收入及成本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265,265,859.02元,同比增长175.84%[4]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75.84%主要受宏观经济回暖和柴油车国四标准实施等因素影响[6] - 中自环保科技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26.53亿元,同比增长176.3%[14] - 营业总成本为25.65亿元,同比增长112.5%[14] 资产状况 - 总资产为2,273,726,792.16元,较上年末增长6.52%[5] - 公司2023年3月31日的财务报表显示,货币资金为457,150,461.87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53,666,894.80元,应收账款为406,629,213.31元[10] - 公司第一季度流动资产合计为1,672,632,668.78,较上季度增长了111,469,432.76[11] - 公司第一季度固定资产为151,369,587.51,较上季度下降了3,944,889.82[11] - 公司第一季度资产总计为2,273,726,792.16,较上季度增长了139,084,333.37[12]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8,868股,前十名股东中陈启章持股最多,占比32.39%[7] 利润情况 - 公司净利润和每股收益本报告期均不适用[6] - 公司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3.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 - 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为5.6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 现金流量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战略投资者申万宏源证券-中信银行-申万宏源中自科技员工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获得配售公司股票数量为2,039,492股[9]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79,606,053.51元,较去年同期106,589,379.00元有所下降[16]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56,135,315.82元,较去年同期127,912,706.11元有所增加[1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598,574,025.45元,较去年同期702,903,196.45元有所下降[1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430,811,561.65元,较去年同期877,280,472.88元有所减少[1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70,000,000.00元,较去年同期无变化[18]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7,232,562.34元,较去年同期69,371,819.95元有所增加[18]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5,982,519.54元,较去年同期-195,075,957.35元有所改善[18]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46,660,734.02元,较去年同期653,009,535.49元有所减少[18]
中自科技(688737)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28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中自光明、中自设备、中自服务等[11] - 公司员工持股平台有圣诺投资和圣诺开特[11] - 公司中文名称为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为中自科技[15] - 公司外文名称为Sinocat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15] - 公司注册地址为成都市高新区古楠街88号[16] - 公司网址为www.sinocat.com.cn[16] - 公司股票简称为中自科技,股票代码为688737[17] 股东利益 - 公司2022年度净利润为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拟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5] - 公司总股本86,034,976股,转增34,413,990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120,448,966股[5]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已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5] 财务状况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47,470,475.77元,同比下降53.50%[22] - 公司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7,272,708.49元,由盈转亏[22] - 公司总资产为2,134,642,458.79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864,540,751.14元,同比分别减少6.68%和5.72%[22] 经营情况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大幅下降,主要受宏观经济下行、行业周期波动等因素影响[18] - 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下降影响[18] - 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销售商品款减少收到的现金减少和长周期物料备货支付的现金增加导致[18] 研发情况 - 公司全年研发投入达到9,278.77万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0.74%[23] - 公司新申请/受让知识产权共53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23] - 公司已取得17款天然气重卡国六机型公告,位列行业第一[23] 产品情况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机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产品、船舶尾气处理催化剂、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等[28] - 公司产品以对发动机厂、整车厂的配套销售为主,均为直销模式[31] - 公司对国六天然气车采用“指定未来时点价”或“指定当月平均价”定价方式[32] 技术创新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6] - 公司通过长期研发,掌握了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技术、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技术等核心技术[26] - 公司已在天然气、柴油、汽油等各燃料类型细分市场进行全面布局并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44] 风险提示 - 公司需关注大气污染治理对尾气处理催化剂性能要求的提高风险[79] - 公司面临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需要按计划完成新产品的开发[79] - 公司需注意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保持技术创新的持续性[79] 公司治理 -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137] - 公司已建立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权责明确、独立运作、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137] - 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战略投资委员会、人才与科技发展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为董事会的重大决策提供专业性建议[137]
中自科技: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4-20 16:50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 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证券代码:688737 证券简称:中自科技 公告编号:2023-035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 2022 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会 议 召 开 地 点 : 上 海 证 券 交 易 所 上 证 路 演 中 心 ( 网 址 : http://roadshow.sseinfo.com) 会议召开方式:上证路演中心视频结合网络互动 投资者可于 2023 年 04 月 21 日(星期五)至 04 月 27 日(星期四)16:00 前登录上证路演中心网站首页点击"提问预征集"栏目或通过公司邮箱 zzq@sinocat.com.cn 进行提问。公司将在说明会上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 题进行回答。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将于 2023 年 4 月 28 日发布 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为便于广大投资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 2022 年度经 营成果、财务状况,公司计划于 2023 年 04 月 28 日(星期五)上午 10:00-11:30 举行 ...
中自科技(688737) - 2022年6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1-17 22:40
业绩表现 - 2022年一季度公司经营业绩环比下降,天然气车产品销售收入2,620.99万元,环比下降22.64%;柴油车产品销售收入1,863.33万元,环比下降84.75%;汽油车产品销售收入2,585.09万元,环比增长5.44% [2] - 商用车市场需求下降,主要受疫情反弹、经济疲软、物流受阻及高油价等因素影响 [2] 市场与产品 - 柴油车市场容量约400亿元,非道路国四市场容量约100亿元,公司已获得15个A点开发机会和8款量产公告 [2] - 公司预计在非道路国四市场获得较大份额,目前已实现小批量供货 [2] 研发进展 - 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即将完成公斤级批量生产能力建设,已完成向多个国内外主流氢燃料电池生产商送样 [3] - 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预计2022年底完成单电池中试生产线建设,形成千瓦级电堆组装技术 [3] 产能扩充 - 成都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园区预计2022年6月开始安装调试,11月达到可使用状态 [3] - 长春汽车后处理装置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受疫情影响停工,目前已复工复产 [3] - 达产后公司将具备年产55万套柴油车催化剂、100万套汽油车催化剂、10万套天然气催化剂的能力 [4] 新能源领域布局 - 公司已取得长安深蓝首款增程式车型SL03的催化剂总成独家定点,并积极拓展增程式车型市场 [4] - 公司与电子科大合作开展固态电池及其核心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开发 [5] - 公司成立"储能与动力电池事业部",加速产品产业化落地 [7] 业务协同性 - 公司现有业务与固态电池业务在技术路径选择、关键研发材料、部分研发设备、部分生产工艺和下游销售客户等环节具有产业协同性 [6] - 公司在汽车催化剂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链资源基础上,大力拓展电池新业务领域 [5]
中自科技(688737)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8 00:00
营业收入相关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0.87%;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3.11亿元,同比下降58.01%[5]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10,585,980.27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739,609,598.79元大幅下降[23] 净利润相关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4.30万元;年初至报告期末为-5280.53万元,同比下降334.83%[5] - 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53,635,041.23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22,966,845.98元[24] 研发投入相关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2214.03万元,同比增长18.46%;年初至报告期末为6563.45万元,同比增长1.42%[6]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9.12%,较上年增加2.84个百分点;年初至报告期末为21.13%,较上年增加12.38个百分点[6] 资产与权益相关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1.41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6.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9.00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3.98%[6] - 2022年9月30日货币资金458,133,994.19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848,227,912.56元减少[21] - 2022年9月30日资产总计2,140,635,452.05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287,378,064.25元减少[21][22] - 2022年9月30日负债合计235,476,375.73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02,773,453.90元减少[22] 非经常性损益相关 - 本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67.32万元;年初至报告期末为2493.80万元[1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关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4亿元,同比下降146.78%[6] - 2022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01,880,538.52元,2021年同期为785,519,296.47元[27]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34,709,461.25元,2021年同期为812,563,417.18元[27]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438,433,059.81元,2021年同期为590,841,140.60元[27]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03,723,598.56元,2021年为221,722,276.58元[28] 每股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相关 - 年初至报告期末基本每股收益-0.61元/股,同比下降274.29%;稀释每股收益同样为-0.61元/股,同比下降274.29%[6] - 年初至报告期末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72%,较上年减少6.66个百分点[6] 股东数量相关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9484户[13] 股东持股相关 - 陈启章持股27,863,360股,持股比例32.39%[14] - 南京银鞍岭英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5,605,418股,持股比例6.52%[14] - 成都鲁信菁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都鲁信菁蓉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股3,027,618股,持股比例3.52%[14] - 陈耀强持股2,480,000股,持股比例2.88%[14] - 成都博源新航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162,584股,持股比例2.51%[14] 公司业务合作与部门成立相关 - 2022年5月30日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10项专利成果转让协议,7月1日成立储能与动力事业部[16] 专利相关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获得授权电池相关专利10项,新申请电池相关专利14项[17] 电池产品进展相关 - 锂电池第一批纽扣全电池9月底下线并完成测试,预计年底开始接受定制开发[17] - 钠电池第一批纽扣全电池9月底下线并完成测试,现正对单片软包电池送第三方测试,预计年底开始接受定制开发[17] - 公司完成PACK中试线设备调试和验收,第一套大圆柱模组产品成功下线[17] 中试线相关 - 公司已完成10MWH电芯中试线工艺路线设计等工作[18] - 固态电池材料中试线正在进行设备采购调试,预计年底可使用[18] 市场开发与销售相关 - 公司重点开发工商业储能及海外家储市场,已与青岛能蜂电气合作实现产品批量销售[18] 项目进度相关 - “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园区项目”现计划2023年3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8]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相关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229,708,656.71元,2021年为51,456.00元[28]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402,899,507.21元,2021年为54,467,208.83元[28] - 2022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73,190,850.50元,2021年为 - 54,415,752.83元[28]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相关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70,000,000.00元,2021年为359,119,787.78元[28]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99,044,842.68元,2021年为548,344,147.75元[28]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关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 405,962,118.64元,2021年为 - 21,931,738.18元[28]
中自科技(688737)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30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自科技[16]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陈启章[16] - 公司注册地址为成都市高新区古楠街88号,曾于2005.7.15 - 2013.10.18位于成都市高新西区西芯大道12号[16] - 公司办公地址在成都市高新区古楠街88号,邮编611730[16] - 公司网址为www.sinocat.com.cn,电子信箱为zzq@sinocat.com.cn[16] 报告审计与利润分配情况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6]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7] 公司合规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对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194,790,167元,上年同期624,814,052.93元,同比减少68.82%[20]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2,862,312.80元,上年同期28,713,047.71元,同比减少214.45%[20]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51,127,098.61元,上年同期23,257,830.06元,同比减少319.83%[20]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4,475,468.28元,上年同期295,462,441.84元,同比减少104.90%[20]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918,951,146.83元,上年度末1,977,623,952.43元,同比减少2.97%[20]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231,289,984.49元,上年度末2,287,378,064.25元,同比减少2.45%[20]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 -0.38元/股,上年同期0.44元/股,同比减少186.36%[21]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68%,上年同期5.00%,减少6.68个百分点[21]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2.33%,上年同期7.37%,增加14.96个百分点[22]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8,264,785.81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13,078,400.61元,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投资收益8,047,299.78元[25][26]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43,494,223.91元,上年同期为46,024,268.46元,变化幅度为 -5.50%[76] - 研发投入合计43,494,223.91元,上年同期为46,024,268.46元,变化幅度为 -5.50%[77]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期为22.33%,上年同期为7.37%,增加14.96%[77] - 2019 - 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8.71%、17.00%、15.14%和9.35%,呈下降趋势[103] - 公司报告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为192,701,774.67元,占当期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10.59%,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13,511,307.43元[104] - 本期营业收入为194,790,167.00元,上年同期为624,814,052.93元,变动比例为 - 68.82%[112] - 本期营业成本为176,577,818.11元,上年同期为522,189,504.94元,变动比例为 - 66.19%[112] - 本期销售费用为16,166,285.52元,上年同期为19,149,416.68元,变动比例为 - 15.58%[112] - 本期管理费用为18,706,754.77元,上年同期为13,050,413.38元,变动比例为43.34%[112] - 本期财务费用为 - 5,167,878.57元,上年同期为8,041,396.22元,变动比例为 - 164.27%[11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94,790,16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8.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32,862,312.80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214.45%[113][115] - 研发费用40,791,575.1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4,475,468.28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4.90%;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15,223,700.17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02.4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81,931,660.91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9.22%[113] - 货币资金期末数448,337,546.72元,占总资产20.09%,较上年期末下降47.14%;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649,259,849.45元,占总资产29.10%,较上年期末增长70.77%[118] - 应收票据期末数68,710,446.86元,占总资产3.08%,较上年期末增长42.08%;预付款项期末数15,458,526.11元,占总资产0.69%,较上年期末增长92.59%[118] - 其他应收款期末数7,165,796.47元,占总资产0.32%,较上年期末增长170.39%;在建工程期末数147,136,370.56元,占总资产6.59%,较上年期末增长100.09%[118] - 短期借款期末数20,018,333.72元,占总资产0.90%,较上年期末下降78.96%;应付票据期末数40,053,000.00元,占总资产1.80%[119] - 合同负债期末数1,418,767.13元,占总资产0.06%,较上年期末增长71.40%;其他应付款期末数35,224,277.89元,占总资产1.58%,较上年期末增长482.69%[119] 公司业务与产品信息 - 2022年公司主要产品为机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包括汽油车、柴油车、天然气车和摩托车尾气处理催化剂[31] - 汽油车在国五阶段一般采用TWC方案,国六阶段一般采用TWC或TWC + cGPF组合方案[33] - 柴油车在国五阶段一般采用SCR、DOC + SCR、DOC + cDPF方案,国六/非道路国四阶段一般需采用DOC + cDPF + SCR + ASC组合方案[34] - 天然气车在国五阶段一般采用GOC方案,国六阶段主要采用TWC或TWC + ASC组合方案[35] - 公司摩托车尾气处理催化剂产品主要是TWC,能满足摩托车国四、欧五等排放标准[35] - 公司产品还包括船舶尾气处理催化剂和工业VOCs净化催化剂[35] - 公司采购采取“以产定购”模式,与两家以上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36] - 公司生产采取“以销定产”的订单式生产管理模式[37] - 公司产品生产主要由中自科技和子公司中自设备进行,部分封装业务通过外协厂商进行[37] - 公司产品对发动机厂、整车厂配套销售为直销模式,下游客户主要为机动车发动机厂和整车厂,结算模式有入库结算(到货至结算周期5 - 30天)和上线结算(到货至结算周期1 - 3月)[38] - 公司在用车改造业务采用直销和经销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38] - 公司采取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用及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39] - 催化材料生产需经搅拌溶解、中和反应、压滤、球磨、雾化、干燥、焙烧等流程[40] - 催化单元生产需经混合分散、涂覆、干燥、焙烧等流程[40] - 催化剂封装成品生产需经激光切割与卷圆成形、压装、焊接、检测、标识包装等流程[41] - 公司属于“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的“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42] -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3新材料产业”之“3.2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之“3.2.7稀土新材料制造”之“3.2.7.3稀土催化材料制造”[42] 行业环境与市场情况 - 我国在新型先进环保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等方面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45] - 已知催化反应中,70%以上的催化剂涉及某种形式的金属成分[45] - 进入国六排放标准阶段后,尾气处理催化剂单价平均增幅预计达105.72%,我国尾气处理催化剂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38亿元,较国五标准下市场规模大幅增长156%[51] - 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13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全部城市数的40.1%[52] - 2020年全国机动车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四项污染物总排放量为1593.0万吨,其中一氧化碳排放769.7万吨,碳氢化合物排放190.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626.3万吨,颗粒物排放6.8万吨[54] - 2020年我国非道路移动源共排放二氧化硫16.3万吨、碳氢化合物42.5万吨、氮氧化物478.2万吨、颗粒物23.7万吨[54] - 欧盟1970年起对轻型车排放污染物进行控制,1991年发布欧一阶段排放法规,2013年开始施行欧六标准[55] - 我国1983年颁布第一批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排放标准,2005年颁布国四排放标准,2013年颁布国五排放标准,2016 - 2018年发布国六排放标准[55] - 国五阶段汽油车尾气处理采用TWC方案,柴油车采用DOC + cDPF、SCR、DOC + SCR组合等方案,天然气车采用GOC方案[50] - 国六阶段汽油车一般采用TWC或TWC + cGPF组合方案,柴油车一般采用DOC + cDPF + SCR + ASC组合方案,天然气车一般采用TWC或TWC + ASC组合方案[50] - 环保催化剂活性组分主要为铂、钯、铑等铂族贵金属和铜、铁等金属,近年铂族贵金属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贵金属催化材料成本不断提高[46] - 铈锆稀土储氧材料、复合稀土氧化物、分子筛和钙钛矿等稀土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机动车尾气净化、工业有机废气净化等方面[46] - 国六排放标准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排放物限值降低42%到80%,汽油车、重型柴油车和天然气车的颗粒物质量排放限值分别降低33%、50%[58] - 2022年1 - 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下降3.7%和6.6%,降幅比1 - 5月收窄5.9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61] - 2022年1 - 6月,国内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43.4万辆和1035.5万辆,同比增长6%和3.4%[61] - 2022年1 - 6月,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8.3万辆和170.2万辆,同比下降38.5%和41.2%[61] - 中汽协预计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望达27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62] - 中汽协预计2022年国内乘用车销量2300万辆,同比增幅7%左右[62] - 中汽协预计2022年国内商用车销量400万辆,同比降幅16%左右[62] - 2021年我国摩托车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与氮氧化物三类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占机动车总排放量的9.5%、8.2%、0.2%[62] - 2022年上半年,摩托车产销1055.43万辆和1072.26万辆,产销量同比下降15.59%和14.38%[63] - 2022年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内燃机产量48.29万辆,农业机械内燃机产量241.27万辆[63] - 从2022年12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实施国家非道路移动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560kW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须符合排放要求[105] 公司科研与专利情况 - 公司主持或参与重大科研项目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相关行业标准14项[31] - 公司主持或参与重大科研项目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行业标准14项[64] - 公司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技术制备的储氧材料经1000℃/10h高温老化后性能优势显著[69] - 公司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技术制备的氧化铝材料经1100℃/10h高温老化后比表面积高、孔容大[70] - 公司贵金属高分散高稳定技术实现了贵金属催化材料性能提升和用量减少[71] - 公司研发的双气流旋转喷雾造粒工艺实现催化材料粒度精确控制和上载量精确控制[72] - 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国内外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得专利授权9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74]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178项,其中发明专利146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累计获得国内专利授权9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3项[74] - 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国内外专利共26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截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专利授权9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3项[93] 公司研发项目情况 - 高效率电催化剂及低铂膜电极组件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1,689.37万元,本期投入124.67万元,累计投入1,501.96万元[79] - 船舶SCR系统第一代技术预计总投资规模810.00万元,本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