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科技(688737)
搜索文档
 中自科技(688737) -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减持股份计划公告
 2025-09-28 15:45
 减持情况 - 董事李云拟减持不超50,000股,占总股本不超0.04%,期限为公告披露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3] - 南京银鞍岭英于2025/3/11 - 2025/6/10减持198,800股,比例0.16%,价格20.61 - 22.63元/股[5]  股份锁定与减持限制 - 首发后12个月内不转让直接持有的首发前股份,36个月内不转让间接持有的首发前股份[6] - 锁定期满2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7] - 董监高每年转让股份不超所持总数25%,首发前股份锁定期满4年内每年不超上市时总数25%[7][8]  不确定性 - 本次减持计划存在时间、价格、数量等不确定性[10]
 中自科技(688737.SH):获得政府补助2367万元
 格隆汇· 2025-09-28 15:45
 公司财务事件 - 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收到政府补助合计2367万元人民币 [1] - 公司所获政府补助金额为1909万元人民币 [1] - 项目成员单位所获政府补助金额为458万元人民币 [1]   政府补助性质 - 公司所获政府补助中与资产相关的金额为1535.76万元人民币 [1] - 公司所获政府补助中与收益相关的金额为373.24万元人民币 [1]
 中自科技(688737) -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获得政府补助的公告
 2025-09-28 15:45
 业绩相关 - 2025年9月25日公司收到政府补助合计2367万元[3] - 公司获政府补助1909万元,成员单位获458万元[3] - 公司所获补助中与资产相关1535.76万元,与收益相关373.24万元[3] - 政府补助预计对公司利润有积极影响,以审计结果为准[4]
 中自科技(688737) -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对外担保计划的进展公告
 2025-09-28 15:45
 担保情况 - 为成都金乌提供1640万元担保,占最近一期净资产比例0.89%[2][10] - 截至公告披露日,为中自未来及其子公司担保余额5040万元(含本次)[2] - 2025年度公司对外担保额度不超25亿元,为中自未来及其子公司担保额度8亿元[7]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对外担保总额30040万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6.28%[16]  成都金乌情况 - 成立于2025年4月,7月开始运营,注册资本450万元[8][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资产总额、负债总额等财务数据均为0[11]  其他 - 公司不存在逾期担保或涉及诉讼的担保情况[4][16] - 本次担保事项在股东会批准额度内,无须再次履行审议程序[7] - 为成都金乌担保是为满足其资金需要,利于公司发展[14]
 中自科技:李云拟减持不超0.04%股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5:44
 公司董事减持计划 - 董事李云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50,000股公司股份 占公司总股本0.04% [1] - 减持期间为2025年10月31日至2026年1月27日 [1] - 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1]   持股情况 - 李云目前持有公司股份672,000股 占公司总股本0.56% [1] - 股份来源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的股份 [1] - 曾自愿将持有的限售股锁定期延长6个月至2023年10月22日 [1]
 中自科技(688737.SH):董事李云拟减持不超5万股
 格隆汇APP· 2025-09-28 15:43
 公司董事减持计划 - 董事李云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减持不超过50,000股公司股份 [1] - 减持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0.04% [1]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 实施期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的3个月内 [1] - 减持价格将根据实施时的市场价格及相关规定确定 [1]
 中自科技9月25日获融资买入362.95万元,融资余额1.1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9:31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9月25日公司股价上涨1.78% 成交额达5636.34万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362.95万元 融资偿还614.26万元 融资净卖出251.31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10亿元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4.21% 处于近一年70%分位较高水平 [1]   股东结构与持股情况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8563户 较上期增长14.82% [2] - 人均流通股13962股 较上期大幅增加47.78%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80亿元 同比增长5.65%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1191.97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313.86% [2]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环保催化剂研发生产销售 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占比96.12% [1] - 成立于2005年7月15日 2021年10月22日上市 注册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1]   分红派现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581.05万元 [2] - 近三年累计派现金额为0元 [2]
 中自科技股价涨5.68%,诺安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50.26万股浮盈赚取59.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09:54
 股价表现 - 9月24日股价上涨5.68%至21.94元/股 成交额1693.22万元 换手率0.66% 总市值26.23亿元 [1]   公司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为环保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收入构成中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占比96.12% 储能与储能+占比2.06% 工业催化剂占比1.41% 其他(补充)占比0.31% 氢能占比0.09% [1]   基金持仓情况 - 诺安多策略混合A(320016)二季度持有50.26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43% 位列第九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最新规模13.99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55.7% 近一年收益112.37% 成立以来收益200.5% [2] - 9月24日持仓浮盈约59.3万元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孔宪政累计任职4年303天 管理规模46.07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71.81% 最差回报-16.74% [2] - 基金经理王海畅累计任职3年65天 管理规模25.29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59.72% 最差回报-18.8% [2]
 中自科技(688737.SH):原位聚合半固态电芯具备中试连续化生产能力
 格隆汇· 2025-09-23 16:56
 技术研发进展 - 确定原位聚合方案并完成配方优化 实现电芯由液体向固态转变[1] - 所制固态电池倍率及低温放电性能与电解液方案持平 且循环寿命更优[1] - 完成能量密度300Wh/kg电芯材料选型及制备[1]   生产能力建设 - 原位聚合半固态电芯具备中试连续化生产能力[1] - 电芯已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安全性能测试(国标GB38031-2020)[1] - 保证针刺后不起火 不爆炸[1]
 2025年中国化工催化剂行业产业链、发展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需求将达到51.7万吨,需求从“够用”向“高效”转变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9 09:53
 行业定义及特点 - 化工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反应速率但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 是化学工业的核心引擎 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 提高目标产物选择性 减少能耗与副产物生成[2] - 推动化工产业向高效化 绿色化 高端化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2][4] - 企业选择催化剂时更注重综合效益 包括催化效率 寿命 再生成本及工艺适配性 推动催化剂企业向产品+服务模式转型 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3] - 新型催化材料如纳米催化剂 酶催化剂的研发应用正拓展性能边界 为行业技术升级注入动力[3]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化工催化剂产量增长至49.9万吨 需求量增长至49.1万吨 市场规模增长至411.73亿元 预计2025年产量达52.5万吨 需求量达51.7万吨 市场规模达427.74亿元[1][4] - 需求量从2017年39.5万吨增长至2024年49.1万吨 市场规模从2017年260.03亿元增长至2024年411.73亿元[4] - 需求增长由传统石油化工领域稳定需求及氢燃料电池 生物燃料等新兴领域市场繁荣和技术要求驱动[1][6] - 化工催化剂市场规模增速较快 高于催化剂行业整体增速 高端化工产品领域对高性能催化剂需求更为迫切[4]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包括基础原料和材料 如化工原料 天然矿物 贵金属 金属化合物 以及生产设备[6] - 行业中游为化工催化剂的研发与生产[6] - 行业下游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 医药 环保 电子化学 生物技术等领域 下游需求多样性和产业景气度直接决定催化剂需求和市场容量[6] - 石油化工领域是主要应用领域 92%以上化工产品需采用催化剂 截至2024年底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2万家 全年营业收入16.28万亿元 利润总额0.79万亿元[8]   行业竞争格局 - 供应商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 本土企业崛起与国际化工巨头形成既竞争又互补局面 国际企业在高端市场占主导 本土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占份额并向高端迈进[8] - 国内本土企业包括凯立新材 中触媒 齐鲁华信 建龙微纳等[8] - 齐鲁华信2024年总营业收入4.37亿元 其中石油化工催化分子筛营业收入3.15亿元 占总营收72.02%[9] - 中触媒2024年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产量4748.32吨 销量3557.54吨 营业收入5.58亿元 占总营收83.76% 非分子筛催化剂产量493.46吨 销量631.4吨 营业收入0.95亿元 占总营收14.20%[10]   行业发展趋势 - 化工催化剂是化学工业的心脏和灵魂 实现原子经济性 提高反应选择性和推动绿色化学发展的关键 应用从石油炼制到药品生产 环境保护到新能源开发[10] - 环保法规严格和能源效率要求提高推动行业向绿色化 低碳化方向发展 促使开发高效环保新型催化剂[10] - 相转移催化剂作为工业生产基础原料能显著提高化学反应效率 在新产业新技术发展中拥有广阔市场前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