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自科技(688737)
icon
搜索文档
中自科技(688737):催化剂业务未来受益于国七标准实施,高端复材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光大证券· 2025-04-17 14: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自科技主业催化剂有望受益国七标准实施,战略布局高端复材业务,未来有望开启新增长 [1] - 碳纤维复材性能优势显著、应用前景广阔,高端复材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点 [2] 各部分总结 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 航空复材性能优势显著,战略意义凸显:航空复材零部件主要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飞机承力结构广泛应用,性能远超传统金属零部件,是新型军民两用材料,我国已实现技术突破且国产化率持续提高 [15][18][20] - 需求分析:军机有望长期放量,民机千亿赛道启航:我国军机与美国差距仍存,国防支出增长有望牵引放量;民机方面,国际民航飞机行业集中度高,我国近年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大飞机产业链发展,C919扩产提速且复材用量占比达12%,预计C929达51% [24][35][37] - 低空经济成蓝海,eVTOL带来复材新的市场需求:国家与地方政策助推低空经济,eVTOL具有安全、环保、经济等优势,我国eVTOL产业覆盖全面但处于起步阶段,预计2030 - 2035年快速增长,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及适航认证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39][44][47] 中自科技:碳纤维复材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 催化剂国内领军企业,有望迎国七标准实施的重大发展机遇:公司是尾气处理催化剂国产领军企业,实现国六汽车处理剂技术与产品国产化,近年催化剂业务在乘用车领域拓展成绩突出,未来国七标准实施将带来市场扩容机遇,且公司构建了“三位一体”业务矩阵,储能与储能+、高端复材有望成新成长点 [49][52][53] - 复材结构件产能有望于年底投入使用,下游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主:2023年初启动复材结构件项目建设,总产能规划年产预浸料100万平米、航空复合材料80吨和航空复材零部件装配1万件,下游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主,有望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预计2025年底制造基地可使用 [55] 盈利预测 - 维持公司24 -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 0.27亿元、0.57亿元、2.38亿元 [3][58]
中自科技(688737) -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
2025-04-14 17:46
股本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前总股本64,526,232股,发行后86,034,976股[3] - 2023年转增后总股本增至120,242,886股[6] - 2024年注销后总股本减为119,564,509股[6] 限售股情况 - 本次上市流通限售股49,095,957股,占比41.07%[2][18] - 上市流通日期为2025年4月22日[2][18] - 限售期42个月,涉及6户[4][18] 股东承诺 - 陈启章首发36个月内不转让,锁定期满2年减持价不低于发行价[7] - 陈翠容上市36个月内不转让,特定情形锁定期延6个月[13][14] - 圣诺投资等上市36个月内不转让[15]
中自科技(688737) - 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见
2025-04-14 17:46
股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前总股本64,526,232股,发行后为86,034,976股[1] - 2023年5月31日转增后总股本增加至120,242,886股[3] - 2024年注销股份后总股本减为119,564,509股[4] 限售股情况 - 本次上市流通限售股49,095,957股,占比41.07%,2025年4月22日可流通[2][4][17][18] - 陈启章、陈翠容、圣诺投资持有的限售股本次全部上市流通[18] 股东承诺 - 陈启章等股东承诺首发上市36个月内不转让等相关股份[5][9][12][15] - 部分股东承诺特定股价情形锁定期延长6个月[5][9] - 陈启章锁定期届满后2年减持价不低于发行价等[5][6] 其他情况 - 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资金情况[17] - 保荐机构对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事项无异议[20]
4月3日股市必读:中自科技(688737)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43.05万元,占总成交额11.49%
搜狐财经· 2025-04-07 05:13
文章核心观点 截至2025年4月3日收盘,中自科技股价下跌,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公司有回购股份进展公告 [1] 交易信息汇总 - 截至2025年4月3日收盘,中自科技报收于18.42元,下跌2.49%,换手率2.29%,成交量1.62万手,成交额2986.37万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43.05万元,占总成交额11.49%;游资资金净流入290.91万元,占总成交额9.74%;散户资金净流入52.14万元,占总成交额1.75% [1] 公司公告汇总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2062238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72%,支付资金总额为29989791.76元,回购成交最高价为17.30元/股,最低价为13.06元/股 [1][3] - 2024年6月6日公司召开会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同意用2000 - 4000万元自有资金,以不超29.10元/股价格回购,回购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起12个月内 [1] - 2025年3月公司未进行回购,将按规定及方案在期限内择机回购并及时披露信息 [1]
中自科技: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4-02 22:34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公告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进展,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累计回购一定数量股份并支付相应资金 [1][2] 分组1:回购股份的基本信息 - 2024年6月6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 [1] - 公司同意使用不低于2000万元、不超过4000万元自有资金,以不超过25元/股价格回购股份,回购期限自审议通过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 [1] 分组2:回购股份的进展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2,062,238股,占总股本比例1.72% [1][2] - 回购成交最高价17.30元/股,最低价13.06元/股,支付资金总额29,989,791.76元(不含交易费用) [1][2] 分组3:其他事项 - 公司将按相关规定及回购方案,在回购期限内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回购并及时披露信息 [2]
中自科技(688737) -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2025-04-02 20:56
回购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回购2,062,238股,占总股本1.72%[3][5][6] - 回购成交最高价17.30元/股,最低价13.06元/股[3][6] - 支付资金总额29,989,791.76元(不含交易费用)[3][6] 回购方案 - 2024年6月6日审议通过回购方案[4] - 用2000 - 4000万元自有资金回购[4] - 回购价格不超29.10元/股,期限12个月[4] 特殊情况 - 2025年3月公司未进行回购[5]
中自科技:催化剂产业打底新兴业务布局初见成效
中国证券报· 2025-04-02 04:44
文章核心观点 中自科技在传统催化剂产业基础上培育新兴业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望成为新材料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产业公司 [1] 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20年前公司通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切入机动车尾气催化剂赛道,凭借技术领先优势做到行业前列,构建了“环境催化剂、储能与储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三位一体业务矩阵 [1] - 公司发展史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演变史,20年前与四川大学产学研合作掌握核心技术,还将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开展固态电池及其核心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开发 [2] 提升传统催化剂产业效能 - 公司对产线智改数转提升能效,依托技术优势构建完整催化产品体系,为公司贡献现金流及利润支撑 [2] -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插电式混动汽车增长成为公司业绩重要驱动力,2024年乘用车催化剂产品销售突破百万套,近半配套新能源汽车 [3] - 排放法规升级带来市场需求增长,公司为国七排放标准做好技术储备,部分细分领域已超越国外公司 [3] - 公司在工业催化剂领域目标是实现国产化,已成为中石油贵金属蜂窝催化剂产品国内唯一一级供应商 [4] 大力培育业绩新增长点 - 储能与储能+是公司第二业绩增长曲线,已形成垂直整合能力,取得国际和国内认证,产品覆盖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 [4] - 2023年公司储能和储能+业务收入不到2000万元,2024年同比近4倍增长,未来将加大拓展储能市场力度 [5] - 高性能复合材料业务正在进行产能建设,建成后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5] - 氢能是公司战略布局重要方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产品质量达国外同类水平 [5] - 2024年11月公司收到新研氢能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定点通知,将深耕燃料电池催化剂技术推动氢燃料汽车产业化 [5] - 2023年公司氢能产品线收入仅几十万元,2024年突破百万元,今年有望突破千万元 [6] 创新驱动发展 - 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方向建立多个中试线,虽短期影响业绩但长远必要 [6]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对外担保计划的进展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3-28 03:2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为子公司中自未来和中自复材提供担保以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担保事项已通过内部决策程序,在审批额度范围内,被担保子公司经营稳定资信良好,目前无逾期担保 [3][4][6] 分组1:担保基本信息 - 被担保人为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中自未来和中自复材,不属于关联担保 [1] - 为中自未来提供担保金额2400万元,已实际担保余额2400万元(含本次);为中自复材提供担保金额2亿元,已实际担保余额2亿元(含本次) [1] - 本次担保无反担保,对外担保逾期累计金额为零 [2] 分组2:担保情况概述 - 为满足中自未来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与民生银行签《保证合同》,提供2400万元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用于置换前期股东借款 [3] - 为满足中自复材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与中信银行签《最高额保证合同》,提供2亿元连带责任保证,公司及子公司以中自复材股份提供最高额权利质押担保,用于制造基地建设 [3] 分组3:内部决策程序 - 2024年11月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通过《关于调整2024年度对外担保额度预计的议案》,同意2024年度对外提供不超10.5亿元担保额度(可滚动使用) [4] - 中自未来担保额度2亿元,中自复材担保额度2.5亿元,额度及授权有效期至2024年年度股东会召开之日 [4] - 本次担保在股东会批准额度内,无须再次履行审议程序 [5] 分组4:担保必要性和合理性 - 为子公司提供担保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利于公司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 [6] - 担保额度在审批范围内,子公司经营稳定、资信良好,公司能有效监控管理,不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 [6] 分组5:累计对外担保情况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对外担保总额2.24亿元,占2023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1.90%,均为对子公司担保,无逾期担保 [6]
中自科技(688737) -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对外担保计划的进展公告
2025-03-27 16:45
担保情况 - 为中自未来提供2400万元担保,实际担保余额2400万元(含本次)[2] - 为中自复材提供2亿元担保,实际担保余额2亿元(含本次)[2] - 2024年度对外提供合计不超10.5亿元担保额度(可滚动使用)[6] - 中自未来担保额度为2亿元,中自复材担保额度为2.5亿元[6] - 与民生银行签合同为中自未来提供2400万元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4] - 与中信银行签合同为中自复材提供2亿元连带责任保证[5] - 公司和子公司持有的中自复材股份为其提供最高额权利质押担保[5] - 担保保证期间自主合同约定主债务人履行债务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10] - 中自复材担保保证期间为2025年3月20日 - 2031年3月20日[11] 子公司业绩 - 2023年中自未来总资产1046.18万元,净资产 -182.26万元,营收681.92万元,净利润 -336.24万元[9] - 2023年中自复材总资产1424.77万元,净资产1064.92万元,营收4459.14万元,净利润150.34万元[9] 其他情况 - 截至公告披露日,对外担保总额为2.24亿元[13] - 对外担保总额占2023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1.90%[13] - 对外担保均为对子公司提供的担保[13] - 无逾期担保[13] - 公告日期为2025年3月28日[14]
中自科技(688737):2024年业绩快报点评:期间费用致业绩下滑,高端复材业务投产有望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光大证券· 2025-03-18 14: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中自科技营收15.62亿元同比增1.18%,归母净利润-2686万元,业绩下滑因主业下游需求减弱及新业务拓展投入加大 [1] - 高端复材业务产能年底有望投产,产品可用于多领域,未来或为公司提供新增长动力 [2] - 收到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定点通知,利于加快氢燃料电池催化剂业务发展 [2] - 下调24 -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公司多方面有突破且复材产能将投产,未来有望开启新增长 [3] 各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显示2022 - 2026E年营收、归母净利润等指标变化,如2024E营收15.62亿元,2025E营收20.33亿元等 [4] - 利润表呈现2022 - 2026E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数据及变化 [10] - 现金流量表展示2022 - 2026E年经营、投资、融资活动现金流等情况 [10] - 资产负债表列出2022 - 2026E年总资产、总负债、股东权益等项目数据 [11] 指标分析 - 盈利能力指标如毛利率、ROE等在2022 - 2026E年有不同表现,如2024E毛利率8.2% [12] - 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在2022 - 2026E年的数值变化 [12] - 费用率指标如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等在2022 - 2026E年的情况 [13] - 每股指标涵盖每股红利、每股经营现金流等在2022 - 2026E年的数据 [13] - 估值指标有PE、PB、EV/EBITDA等在2022 - 2026E年的表现 [13] 市场表现 - 当前价19.15元,总股本1.20亿股,总市值22.90亿元,一年最低/最高11.77/25.93元,近3月换手率111.36% [5] - 股价相对走势展示中自科技与沪深300对比情况 [6][7] - 收益表现给出1M、3M、1Y的相对和绝对收益数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