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麦捷科技(300319)
icon
搜索文档
【干货】电感器件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10-06 14:09
电感器件行业产业链全景 - 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电感材料、导电材料、封装材料和生产设备,其中电感材料包括铁氧体粉、介电陶瓷粉、磁芯和瓷芯,导电材料包括银浆和铜杆等 [1] - 产业链中游主要为电感器件的生产,从外形区分包括叠层片式电感器、绕线片式电感器和插式电感器,从功能区分包括功率电感、共模电感和射频电感 [1] - 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各个电子领域,包括通讯、消费电子、工业电子和汽车电子等 [1] 产业链各环节主要参与者 - 上游铁氧磁体主要供应商包括横店东磁和龙磁科技,银浆供应商包括苏州固锝和华光新材,铜杆主要供应商有云南铜业、精达股份、楚江新材、江西铜业和宝胜股份等,制造设备供应商有星源科技、盈莉和金动力等 [2] - 中游制造企业中国内厂商包括顺络电子和麦捷科技等,国外厂商包括TDK、胜美达和村田制造所等 [2] - 下游电子系统制造行业包括均胜电子、卓胜微、环旭电子和和而泰等,整车制造厂商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和上汽集团等,手机等消费电子制造企业有小米、OPPO、vivo、歌尔股份和立讯精密等 [2] 行业地理分布 - 中国电感器件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和浙江省,截至2025年8月,广东省共有相关电感器件企业数6850家,浙江省则有6390家 [5] - 广东省电感器件代表企业有风华高科、顺络电子和麦捷科技等头部企业,浙江省代表性生产包括宇航电子和百德电子等,江苏省的代表企业有AEM科技和江苏中迪等 [7] 代表性企业业务概况 - 顺络电子主要产品为高频电感、PoC电感和绕线贴片功率电感,电感相关业务营业收入为58.5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99.23% [10] - 麦捷科技主要产品为绕线功率电感、叠层片式电感和一体成型功率电感,电感相关业务营业收入为17.5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55.64% [10] - 风华高科主要产品为贴片电感、引线电感、贴片磁珠和贴片功率电感,电感相关业务营业收入为48.66亿元,占总营收比重98.51% [10] - 可立克和京泉华布局境外市场比例相对较高,各家企业重点布局片式电感器件以满足产业升级需求,并通过扩大生产线提高交付能力 [9] 行业最新投资动向 - 铂科新材于2024年8月拟总投资4.5亿元于惠东建设新型高端一体成型电感建设项目,计划30个月建成,旨在满足AI等新场景电感供应,预计税后内部收益率23.34% [13] - 铂科新材于2024年7月公告拟投资不超1亿元于泰国建设金属软磁材料及磁元件生产基地,旨在适配海外对一体成型芯片电感等产品的需求 [13] - 风华高科在2024年6月推进“新增月产1亿只一体成型电感技改扩产项目”及“新增月产40亿只叠层电感器技改扩产项目”,一体成型电感已有部分产能释放 [13] - 顺络电子在东莞凤凰工业园的项目一期于2022年2月建成,部分产线已投产,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45亿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无源元件制造基地 [13]
2025年中国电感器件行业进出口现状 进出口规模呈现疲软趋势【组图】
前瞻网· 2025-10-03 12:11
电感器件行业进口情况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顺络电子(002138);麦捷科技(300319);风华高科(000636);铂科新材(300811);可立克 (002782);商络电子(300975)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电感器件进出口金额;中国电感器件贸易顺差 电感器件行业进出口总况 根据世界海关组织指定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中国海关对电感器件行业进出口贸 易的统计名称和HS编码主要是"85045000其他电感器"。 与2023年相比,2024年电感器件进出口总金额有所增长,为56.55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进口金 额为23.83亿美元,出口金额32.72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8.9亿美元。2025年1-7月,中国电感器件进出 口总金额和贸易顺差分别为34.63亿美元和7.84亿美元。 2021-2024年中国电感器件进口金额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4年中国电感器件进口金额为23.83亿美元, 同比下降0.7%。从进口数量来看,2021-2024年电感器件进口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4年进口数量 有所回升,约为1702亿个,同比增长7.7%。2025年1-7月电 ...
麦捷科技:主要向苹果供应一体成型电感
巨潮资讯· 2025-09-29 17:28
公司业务与客户关系 - 公司主要向苹果供应一体成型电感产品 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1] - 公司作为聚焦头部大客户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 通过产品认证与产能储备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增长[3] - 公司持续加大电感产品技术研发与产线扩充投入 强化与核心客户的合作关系[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一体成型电感具备高效率 低损耗和小型化优势 正逐步成为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重要配置[4] - 智能终端产品更新迭代加快 对电源管理及相关核心元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不断提升[4] 商业策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未来将继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保持在高端电感产品市场的竞争力[4] - 公司与部分客户存在严格的商业保密约定 实际订单规模随下游生产计划动态调整[1]
麦捷科技:公司主要向苹果供应一体成型电感产品
新浪财经· 2025-09-29 15:40
产品与客户合作 - 公司主要向苹果供应一体成型电感产品 应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 [1] - 公司与部分客户存在严格的商业保密约定 实际订单规模随下游生产计划动态调整 [1] - 公司未公开披露与客户的实际订单规模信息 [1] 业务策略与产能 - 公司作为聚焦头部大客户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 通过前期产品认证与产能储备响应客户需求增长 [1] - 公司正全力保障相关产品的交付履约 [1]
麦捷科技(300319.SZ):主要向服务器领域客户供应大电流、高饱和电感产品
格隆汇· 2025-09-29 15:34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要向服务器领域客户供应大电流、高饱和电感产品 [1] - 近年来供货份额有明显提升 [1] - 该业务有望随着大客户不断放量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量业务 [1]
麦捷科技(300319.SZ):已启动针对机器人伺服系统、控制模块、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电感产品的技术适配
格隆汇· 2025-09-29 15:27
业务布局 - 公司根据客户在服务器、通信设备、算力终端等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提供电感解决方案 [1] - 客户合作细节涉及商业秘密不便披露具体合作金额或订单规模等个性化信息 [1] 机器人领域进展 - 公司已启动针对机器人伺服系统、控制模块、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电感产品的技术适配 [1] - 目前与多家产业相关厂商推进产品的送样测试工作 [1] - 后续将持续跟进送样产品的测试反馈并积极推动合作落地 [1]
麦捷科技:已启动针对机器人伺服系统、控制模块、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电感产品的技术适配
格隆汇· 2025-09-29 15:27
业务布局 - 公司根据客户在服务器、通信设备、算力终端等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提供电感解决方案 [1] - 客户合作细节涉及商业秘密不便披露具体合作金额或订单规模 [1] 机器人领域进展 - 公司已启动针对机器人伺服系统、控制模块、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电感产品的技术适配 [1] - 目前与多家产业相关厂商推进产品的送样测试工作 [1] - 后续将持续跟进送样产品的测试反馈并积极推动合作落地 [1]
麦捷科技(300319) - 关于为子公司申请综合授信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09-28 16:30
担保情况 - 公司为星源电子申请1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提供担保[1] - 为星源电子2亿元综合授信提供连带责任担保[2] - 担保债权最高本金余额2亿元,主债权期间为2025.9.25 - 2026.8.24[9][10] 公司关系 - 公司持有星源电子100%股权,其注册资本5840万[4][5] 业绩数据 - 2025年1 - 6月星源电子营收8.75亿,2024年度为13.85亿[7] - 2025年6月30日资产总额16.09亿,负债10.23亿,净资产5.86亿[7] 担保总额 - 本次担保后累计对外担保总额11亿,余额8.42亿,占比18.82%[15] 其他情况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无逾期担保事项[16]
供货AI服务器大厂 多家被动元器件公司加码研发与布局
巨潮资讯· 2025-09-27 22:27
AI服务器行业背景 - AI服务器作为人工智能核心基础设施 应用边界从集中式模型训练向全行业深度落地拓展 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动力[2] - 英伟达B300GPU整机功耗突破2000W 单台AI服务器集群需承载每秒10^18次浮点运算负荷 电力系统稳定性成为算力释放的核心瓶颈[2] - MLCC和电感等被动元器件虽体积微小 但成为支撑AI算力稳定运行的基石级元件[2] 研发投入规模 - 上半年三环集团研发投入29263.6万元位居第一 顺络电子27730.2万元位居第二 风华高科12401.5万元位居第三[4] - 麦捷科技研发投入8180.9万元 宏达电子6734.1万元 火炬电子5014.4万元 泰晶科技2292.78万元 达利凯普930.1万元[4] - 三环集团研发人员1877人稳居第一 顺络电子1354人位居第二 风华高科1336人位居第三[6] 研发投入强度 - 顺络电子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8.6%位居第一 宏达电子7.9%位居第二 三环集团7.1%位居第三[10] - 泰晶科技研发费用占比5% 达利凯普4.8% 麦捷科技4.6% 火炬电子2.8%[10] 三环集团AI服务器进展 - AI服务器MLCC用量比通用服务器增加80%以上 平均每台搭载量达三至四千颗[7] - 可供应0603-226 0805-476等小尺寸高容产品 以及1206-107 1210-107等大尺寸高容产品[7] - 48V电源系统应用可供应0805-105-100V 1206-225-100V 1210-475-100V等规格[7] 顺络电子技术优势 - 年交付电感远超千亿只 为全球供应链提供服务[8] - 研发新型结构钽电容具有小体积 高比容 高可靠性优势[8] - 产品在SSD 高端消费电子 AI服务器等应用领域颇受青睐[8] 风华高科产品突破 - 实现极限高容用MLCC配方粉 新型高可靠性MLCC瓷粉等关键材料开发[8] - 开发中高压系列产品 工作电压达100V-5000V 通过AEC-Q200和UL60384认证[8] - 产品适用于AI服务器中高压供电模块[8] 麦捷科技创新成果 - 为全球头部消费电子厂商AI电源管理芯片提供电感方案[9] - 完成非晶 纳米晶材料导入 实现高效率电感产品设计[9] - 成功设计出适用于大算力服务器用的电感产品[9] 泰晶科技产品布局 - 拥有全系列产品布局 覆盖DIP音叉系列 片式高频系列 有源系列等[9] - 开发312.5MHz差分输出温度补偿振荡器 实现超低相位噪声性能[9] - 产品赋能算力 服务器 AI 光通信与机器人产业[9] 达利凯普技术优势 - 专注于射频微波MLCC研发制造 在国内具有先发优势[9] - 掌握从配料 流延 叠层到烧结 测试等全流程生产工艺[9] - MLCC产品通过多家5G通信头部厂商合格供应商体系审核[11]
摩尔线程IPO背后的资本棋局,九大参股方曝光
搜狐财经· 2025-09-27 19:26
IPO审核与募资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于9月26日通过上市审核委员会会议审议 从获受理到上会仅用不到三个月创下科创板审核新速度 [1] - 本次发行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 竞天公诚和安永华明分别提供法律及审计服务 [1] - 公司拟募资80亿元用于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 图形芯片及AI SoC芯片的研发项目 [3]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创始人张建中直接持股11.06% 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和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36.36%表决权成为实际控制人 [4] - 公司通过26家员工持股平台覆盖724名员工占员工总数64% 这种全员持股模式有助于吸引和保留顶尖技术人才 [4] - 股权结构呈现"创始人+管理层控股 战略资本与地方国资广泛参股"的特征 [4] 股东阵容与资本背景 - 互联网巨头腾讯投资持股约7.41% 字节跳动持股约6.23% 均为早期入局的战略投资者 [5] - 顶级风投红杉中国持股约6.16%是外部机构中持股比例最高的之一 深创投等地方国资持股约1.57% [5] - 联想通过长江科技产业基金持股约1.10% 看重产业链协同效应 [5] - 北京中移数字新经济产业基金作为央企资本代表持股约2.64% 可能带来通信行业深度融合机会 [9] - 地方国资通过各地产业基金广泛参股 体现政策对国产GPU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支持 [9] A股上市公司投资情况 - 和而泰是A股市场唯一直接参股摩尔线程的上市公司 持股比例约1.03%-1.244% 天使轮投资目前账面价值达3.06亿元 [6] - ST华通通过盛芯启程基金间接持股约4.34% 是间接持股比例最高的A股公司 [6] - 华辰装备通过德辽创业投资合伙企业间接持有0.66%股权 出资比例15%的德辽创业持有264.05万股 [6] - 中科蓝讯直接持有134.04万股 间接持有67.01万股 合计占发行前总股本0.50% [6] - 联美控股旗下子公司拉萨联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直接投资1亿元 被定位为战略性投资 [6] - 初灵信息 长飞光纤 宏力达等公司通过中移数字新经济产业基金间接持股约0.02% [7] 业务合作与产业链协同 - 威星智能与摩尔线程合作建设AI算力中心 独家垄断其GPU供应 [8] - 润欣科技承担GPU封装测试业务 预计2026年3月实现量产 [8] - 胜宏科技供应高端PCB板 晶丰明源供应GPU电源管理芯片 预计2025年相关收入有较大增长 [8] - 东华软件基于摩尔线程GPU打造AI agent平台 并在政企客户业务系统AI升级中应用 [8] - 好上好负责GPU产品推广 麦捷科技已供应电感并计划扩大份额 [8] 财务状况与行业前景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近三年半累计亏损达52.76亿元 呈现"高增长 高投入 高亏损"模式 [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47813.47万元 预计上市后一定时期内无法进行现金分红 [10] - 公司符合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特征 多元化股东结构提供持续研发所需资金保障 [10] - 预计到2029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激增至1.34万亿元 公司作为国内少数能提供全功能GPU产品的企业将受益于这一增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