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立方数科(300344)
icon
搜索文档
立方数科: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立方数科股份有限公司保荐总结报告书
2024-05-15 18:3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资本为64,170.6416万元[6] - 2021年7月20日发行证券,8月3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6] 资金交易与违规 - 2021年9月和12月向贝叶传奇支付采购预付款合计988万元,后撤销交易并追回款项[10] - 2021年8 - 12月子公司安徽立方使用募集资金购买存单并质押,12月28日解除质押并赎回[9] - 2021年5月与关联方盖德软件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2022年1月补充程序[10] 监管措施 - 2021年11月25日北京证监局对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14] - 2021年12月10日深交所对公司出具监管函[14] - 2022年2月8日深交所对公司出具监管函,指出关联交易违规[12] - 2022年5月26日深交所对公司出具监管函,指出募集资金使用违规[12] - 2022年9月2日北京证监局对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13] - 2024年3月公司因2020 - 2022年董事长等借款未按规定履行程序收到安徽证监局警示函[24] 股份情况 - 2022年3月宁波岭楠减持立方数科股份1263.4万股[16] - 控股股东合肥岭岑及其一致行动人宁波岭楠合计持有公司14903445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23.22%[18] - 合肥岭岑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处于质押及司法冻结状态[18] - 樊立、樊志合计持有公司137824715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21.48%[19] - 樊立、樊志合计持有的公司股份均处于质押状态[19] 财务数据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合同诈骗事项涉及应收账款余额8399000元,其他应收款余额15656757.76元、预收账款余额10148677.60元[20] - 安徽立方对应收账款单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8399000元,对其他应收款单项计提坏账准备5508080.16元[20] - 公司2021 - 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 - 872.60万元、 - 15445.07万元、 - 12434.47万元[21] 募集资金情况 - 截至报告出具日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完毕,专户全部销户[26]
立方数科: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立方数科股份有限公司持续督导之2023年定期现场检查报告
2024-05-15 18:31
业绩数据 - 2021 - 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 - 872.60万元、 - 15445.07万元、 - 12434.47万元[6] - 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16543.29万元,占2023年12月末净资产43.71%,预付账款8054.90万元,占2023年12月末净资产21.28%[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合同诈骗事项涉及应收账款余额8399000.00元,其他应收款余额15656757.76元、预收账款余额10148677.60元[7][8] - 安徽立方对应收账款单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8399000.00元,对其他应收款单项计提坏账准备5508080.16元[8]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合肥岭岑及其一致行动人宁波岭楠合计持有公司14903445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23.22%[9] - 合肥岭岑持有的公司32000000股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21.50%,处于质押及司法再冻结状态;116834450股股份,占比78.50%,处于司法冻结状态[9] - 樊立、樊志合计持有公司137824715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21.48%[10] - 樊立、樊志合计持有的公司137821304股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100.00%,均处于质押状态[10] 合规问题 - 2024年3月21日公司收到安徽证监局责令改正决定,此前存在财务核算、关联交易等问题[1] - 2024年3月21日,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安徽证监局责令改正和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以前年度存在财务会计核算等问题[5][12] - 2022年3月,宁波岭楠减持立方数科股份1263.4万股,违反相关规定被通报批评[11] 资金与审计 - 公司募集资金2021年已使用完毕,专户于2022年1月6日注销[2][3] - 公司董事长等关联自然人2020 - 2022年利用他人账户借款,款项2022年1月清偿[3] - 审计委员会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审议内部审计工作[2] - 内部审计部门至少每季度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情况[2] - 内部审计部门至少每季度对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审计(虽2023年无募集资金事项)[2] - 内部审计部门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前二个月提交次一年度计划[2] - 内部审计部门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二个月提交年度工作报告[2] - 内部审计部门至少每年向审计委员会提交一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2] 检查时间 - 现场检查时间为2023年12月25 - 27日和2024年4月22 - 30日[1]
立方数科:关于独立董事候选人取得独立董事资格证书的公告
2024-05-10 16:26
董事会会议 - 2024年4月26日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1] 独立董事提名 - 董事会提名魏晓雁、马驰为第九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1] 资格情况 - 截至通知发出日二人未取得资格证书,承诺参加培训获取[1] - 马驰参加深交所线上培训获证明,魏晓雁参加上交所培训获证明[1]
立方数科:关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公告
2024-04-29 18:31
合作信息 - 立方数科与东杰智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为意向性协议[3] - 合作期限三年,到期无异议则继续有效[14] - 单独研发产品归各方,共同研发成果归双方[12] 公司情况 - 东杰智能2024年3月底注册资本407,443,942元[5] - 东杰智能1995年成立,2015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5] 合作目标 - 甲方市场拓展至多国,双方共同开拓国际市场[8][11] - 乙方提供技术支持,甲方提供场景资源,打造标杆案例[10][11] - 甲方牵头推进合作,联合研究行业应用标准[11] 影响与风险 - 对本年度业绩无重大影响,未来推进有积极影响[16] - 协议为意向协议,具体待落实,影响难测[17] - 履行可能受因素或不可抗力影响[17] 其他信息 - 公司最近三年签框架采购合同涉及三峡电能等[20] - 近三月控股股东持股无变动,未来三月限售股无解禁[20][21] - 截至披露日,未接5%以上股东未来三月减持通知[21]
立方数科:第八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4-04-28 16:26
会议情况 - 立方数科第八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24年4月26日召开,3名监事实到[2] - 12项议案均以3票同意通过审议,多数需提交2023年度股东大会[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人员提名 - 提名汪志春、任斐为第九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候选人[31] 合规情况 - 公司无违法违规,非失信被执行人,无利益冲突等[37]
立方数科(300344)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4-27 09:58
公司业绩 - 公司2023年度报告显示,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或亏损,主要原因是受外部环境影响,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受阻,导致毛利下降,同时公司战略调整和新品推广等增加了期间费用[2]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191,098,572.30元,较2022年下降53.14%[13] - 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511,280.83元,较2022年增长9.78%[13] - 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69,730.59元,较2022年增长93.49%[13] - 公司2023年末资产总额为524,661,870.82元,较2022年末下降27.53%[13] - 公司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78,518,098.42元,较2022年末下降24.78%[13]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191,357,725.23元[14] - 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51,292,757.40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791,281.90元[15] 行业发展 - 公司所处行业处于创新方向,不存在产能过剩、持续衰退或技术替代等情形,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但面临市场竞争、技术风险、商誉减值风险等多方面风险[4] -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20]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司需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21] - 中国建筑业信息化投入占总产值的比例约为0.0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22] - 国家出台多项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政策,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24] - 政策方向明确,新技术与传统行业生产流程融合,为建筑业信息化行业提供市场发展空间[25] 公司业务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型数字基础建设的数字科技云服务商,主要业务包括智能软硬件业务板块和数字化智能服务板块[27] - 公司自主研发的软硬件产品中有四款产品进入安徽省自主工业化软件推广目录,有6款产品通过安徽省信创产品认证[27] - 公司自主研发的软硬件一体化IaaS产品为下游客户提供专业领域上云及数智化转型所需的云端算力资源服务[27] - 公司基于多年在工程数字化项目咨询领域的经验与行业理解沉淀而出的云端数字化工作协同平台产品,助力建筑工程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27] - 公司成立了超立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自主品牌服务器业务的主要业务载体,将优化公司的成本结构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28] - 公司数字化智能服务板块为下游行业的数智化升级与转型提供产品应用及整体解决方案[28] - 公司数字化交付业务板块在港珠澳大桥、横琴口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贵阳机场等标杆项目中进行了深入应用[29] - 公司通过了2023年度六安市大数据企业认定,获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9] - 公司销售模式集成客户开发、需求收集、订单交付、收款管理、客户服务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模块,实现了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和市场信息快速处理[30] 公司财务 - 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191,098,572.30元,同比下降53.14%[41] - 智能软硬件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3.94%,同比下降51.59%[41] - 数字化智能服务占营业收入比重为6.20%,同比下降68.18%[42] - 公司2023年度智能软硬件业务营业收入为179,514,665.04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38%[43] - 智能软硬件业务毛利率为5.38%,较上年同期增加5.38%[43] - 公司2023年度智能硬件产品销售额为72,830,054.3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为44.37%[44] - 公司2023年度智能软件产品销售额为84,464,762.9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为51.45%[45] - 公司2023年度主营业务成本构成中,智能硬件产品占比44.37%,较上年同期下降26.11%[46] - 公司2023年度主营业务成本构成中,智能软件产品占比51.45%,较上年同期增加29.93%[46] 公司治理与股东情况 - 公司治理的实际状况与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治理的规定不存在重大差异[94] - 公司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与控股股东完全分开,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和自主经营能力[95]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总额为536.26万元,其中董事长汪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56.05万元[107] - 公司董事会根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议事规则》对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述职及自我评价进行绩效评估,再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后执行[106] - 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中,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票总数为4,406,900股,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0.69%[132]
立方数科:2023年独立独立董事述职报告-王琴
2024-04-27 09:56
公司治理 - 2023年召开九次董事会和三次股东大会[4] - 独立董事对2023年度董事会议案均投赞成票[5] - 独立董事2023年对七次董事会会议事项发表同意意见[6] 独立董事履职 - 2023年担任相关委员会职务并履职[8] - 利用参会考察公司并提建议[9] - 关注信息披露督促完成[10]
立方数科:独立董事提名人声明与承诺(魏晓雁)
2024-04-27 09:56
董事会提名 - 公司董事会提名魏晓雁为第九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2] 任职资格 - 被提名人及其直系亲属持股、任职等符合规定[7][9] - 被提名人近十二个月无不符合任职情形[10] - 被提名人无相关刑事、行政处罚及交易所谴责批评[11][12] - 被提名人担任独立董事的境内上市公司不超三家且在公司任职未超六年[13] 声明责任 - 提名人保证声明真实准确完整并承担法律责任[13] - 提名人授权报送声明内容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14]
立方数科:独立董事候选人参加最近一次独董培训的书面承诺(马驰)
2024-04-27 09:56
董事会相关 - 2024年4月26日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1] - 会议审议通过董事会换届选举及提名第九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议案[1] - 马驰被提名为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1] 人员资格 - 截至公告日马驰未取得深交所认可的独立董事资格证书[1] - 马驰承诺参加最近独董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1]
立方数科:关于立方数科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扣除事项的专项核查意见
2024-04-27 09:56
业绩总结 - 2023年度营业收入19109.86万元,上年度40781.39万元[11] - 2023年度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19135.78万元,上年度13135.23万元[12] - 2023年度不具备资质的类金融业务利息收入11.73万元,上年度31.50万元[11] - 2023年度与主营业务无关业务收入小计 - 25.92万元,上年度27646.16万元[11] - 2023年度未形成稳定业务模式业务收入 - 37.65万元,上年度 - 55.30万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