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光防雷(300414)
icon
搜索文档
中光防雷(300414) - 2016年5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7 07:34
业务拓展与市场布局 - 公司在通信领域外,还储备了电磁防护、静电防护等相关业务和技术,未来将加大这些领域的研发和推广 [4] - 公司计划通过并购进入电力、铁路等行业的防雷业务,重点关注通信大客户和国家电网 [5] - 公司在军工和新能源领域依托自我发展,已具备齐全的军工资质,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电磁防护设备 [6] - 公司正在与某所合作开展电磁脉冲弹防护的理论验证和试验产品验证 [7] - 公司密切关注新能源汽车政策,已在充电桩领域实现销售,产品覆盖各类充电桩的雷电防护 [7]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公司产品包括雷电防护、接地产品、智能监测产品、避雷针等系列产品,未来将形成雷电、电磁、静电防护并行的防护产业 [4] - 智能雷电监测系统已应用于通信、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行波故障定位产品列入国网输电线路监测135计划 [8] - 公司在电磁脉冲防护领域与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并与其他大型军工研究所接触 [6] - 公司在雷电电磁脉冲方面保持研发投入,部分系统性产品和技术应用方案将陆续出台 [8] 市场竞争与合作 - 国际知名防雷企业如菲尼克斯、德和盛、OBO等主要应用于新能源、铁路、建筑、通讯等领域,公司未来将与这些企业开展多方面合作 [7] - 雷电电磁脉冲领域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和高端理论层面,国内专业研究机构和企业为主要竞争对手 [8] - 电磁脉冲弹防护领域主要由国防相关机构和研究机构引领,市场潜力巨大 [9] 财务与股东情况 - 公司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及董、监、高的解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和员工对公司发展抱有信心 [9] - 公司为员工提供完善的职业规划和薪酬激励制度,计划适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9] 其他 - 公司上市即将满一年,部分股东的解禁意愿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9]
中光防雷(300414) - 2016年5月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7 07:31
业务现状与未来规划 - 公司在防雷通信领域的销售收入自2012年至2015年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1] - 公司在建筑、电力、交通、石化、航天国防等多个领域开发新产品,并按照IEC国际标准进行研发 [1] - 公司推出自组网型智能雷电监测系统和行波故障定位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 [2] -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新技术应用开发,产品已覆盖充电桩雷电防护 [2] - 公司未来战略重点为保持防雷技术、产品质量及服务优势,重点关注通信大客户和国家电网 [2] - 公司计划通过并购进入电力、铁路等相关行业的防雷业务 [2] 技术优势与研发 - 公司主编或参编了13项国家标准(含1项国家军用标准)和3项行业标准 [6] - 公司技术中心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6] - 公司检测中心取得CNAS、ILAC、UL和TÜV等多项国际认证 [6] - 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电磁防护设备,并在军工领域具备齐全资质 [5] 海外业务发展 - 公司海外防雷产品订单占总营收接近1/3,主要客户包括爱立信、三星等 [4] - 公司创建国际亚太雷电防护产业论坛平台,吸纳国际相关企业共享市场和技术资源 [4] - 公司未来海外市场业务将聚焦美洲和欧洲市场,同时兼顾东南亚、非洲市场 [4] 市场竞争与并购计划 - 公司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一流,产品价格约为德国对标企业的2/3 [4] - 公司计划通过并购进入电力、铁路等相关行业的防雷业务,形成强强联合 [7] - 公司并购战略以主业为主,目标为同行业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实现优势互补 [7] 军工领域拓展 - 公司在军工领域具备齐全资质,避雷针、接地体、SPD、防雷箱等产品已列装 [5] - 公司与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并积极与其他大型军工研究所接触 [5] - 公司未来将依托自我发展方式,继续拓展军工领域的电磁防护业务 [5]
中光防雷(300414) - 2016年4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一)
2022-12-07 07:31
公司概况 - 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防雷行业上市公司,主要从事防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防雷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 [1] - 公司拥有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双甲”资质,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石油石化、新能源、航天国防、建筑等领域 [1][2] - 公司是爱立信、华为、诺基亚等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全球防雷产品供应商,海外市场拓展稳步进行 [2] 财务状况 - 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977.28万元,同比下降21.19%;营业利润9,093.62万元,同比下降15.79%;净利润8,057.91万元,同比下降17.43% [4] - 与2013年相比,2015年净利润增长了72.89% [4] 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防雷领域的细分市场龙头,2012-2015年防雷产品在通信行业销售收入全国第一 [3][6] - 公司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一流,与德国菲尼克斯、德和盛、OBO等对标企业相比具有高性价比优势 [3] - 公司计划3-5年内在通信、电力、铁路、军工、新能源等领域做到行业前三位 [3][8] 业务拓展 - 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军工领域,已获得三级保密资格证书、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证书等全部军工资质 [4] - 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电磁防护设备,并与军械工程学院签署技术合作协议 [5] - 公司计划通过并购进入电力、铁路等相关行业的防雷业务,并拓展静电、电磁防护相关业务 [7] 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扩大现有防雷产品业务,拓展雷电监测产品、车载组合便携安装式小型避雷箱等新产品 [8] - 公司计划通过资本经营和产品经营两条腿走路,拓展其他防雷应用领域的市场份额 [8] - 公司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防雷产品专业制造企业,并向电磁防护和静电防护领域拓展 [9] 市场前景 - 2014年国防预算8082.3亿元,其中约4000亿元用于装备采购及后勤维修维护,为军工电磁防护市场带来巨大空间 [5] - 随着军事设备电子化程度提高,国防对雷电防护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军事通信、指挥控制、卫星导航等方面均有明确需求 [5]
中光防雷(300414) - 2016年4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7 07:31
市场容量与行业格局 - 雷电防护行业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237.3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75.4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9.6% [3] - 通信行业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63.94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92.07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7.6% [3] - 电力行业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67.4亿元(传统电力45.95亿元 + 新能源21.4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26.44亿元(传统电力87.46亿元 + 新能源38.98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3.4% [3] - 石油石化行业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24.8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1.96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1.1% [3] - 建筑行业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58.1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81.53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7% [3] - 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23.0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3.54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7.8% [3] - 行业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格局分散 [4] - 行业内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为数不多,主要生产中高端产品 [4] 公司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防雷产品在通信行业销售收入从2012年至2015年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4] - 公司是爱立信、华为、诺基亚等厂商的全球防雷产品供应商 [5] - 公司海外订单占总营收接近1/3,主要客户包括爱立信、三星等 [8] - 公司产品价格约为德国对标企业的2/3,具有高性价比优势 [8] - 公司是同行中首家获得防雷工程设计和防雷工程施工"双甲"资质的公司 [9] 业务拓展与未来规划 - 公司重点拓展通信、军工、电力、新能源(含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充电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防雷业务 [5] - 公司计划通过并购进入电力、铁路等相关行业的防雷业务 [5] - 公司正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电磁防护设备 [5] - 公司智能雷电监测系统已应用于电力领域,行波故障定位产品列入国网输电线路监测135计划 [6] - 公司产品已通过配套国电南瑞公司在充电桩领域实现销售 [7] 军工领域发展 - 公司已具备齐全的军工相关资质,包括三级保密资格证书、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证书等 [6] - 公司避雷针、接地体、SPD、防雷箱等四大类型几十种产品已列装 [6] - 军工市场具体规模不明确,但随着军费投入加大和电子设备国产化趋势,雷电防护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6] 财务与经营情况 - 2015年公司通信业务收入下降,主要受通信行业发展放缓影响 [7] - 公司对通信行业技术发展前景保持积极乐观态度,同时已在电力、军工等行业进行业务拓展 [7]
中光防雷(300414) - 2016年4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二)
2022-12-07 07:31
公司基本情况 - 专业从事防雷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防雷工程设计和安装,提供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是同行中首家获“双甲”资质、国内唯一防雷行业上市公司 [2] - 主要从事SPD、接地产品等防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应用于多行业,全资子公司信息防护从事防雷工程业务 [3] - 主要客户来自全球几大通信设备制造商,是爱立信、华为等厂商的全球防雷产品供应商,海外市场拓展稳步进行 [3] 行业技术与市场规模 - 雷电防护行业为跨专业、跨领域技术应用型行业,中高端产品研发设计要求高,新进入者难以短时间形成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3][4] - 防雷产品有个性化需求,需根据不同标准和环境设计产品 [4] - 近几年我国雷电防护行业市场容量:2010年237.3亿元,2011年248.3亿元,2012年274.5亿元,2013年307.3亿元,2014年342.2亿元,2015年375.5亿元 [5][6] SPD产品毛利率 - SPD定型产品价格和主要原材料价格呈下降趋势,但新产品毛利率较高,公司整体毛利率保持稳定,SPD产品毛利率基本保持在40%左右 [6] 2015年业绩情况 - 2015年营收和净利润下滑,相关原因及防止业绩下滑措施和策略见公司在巨潮资讯网发布的《2015年年度报告全文》 [7][8] 军工行业发展 - 已在军工行业积极拓展业务,具备齐全相关资质,多种产品已列装,2016年1月获武器装备质量管理GJB9001B - 2009质量体系证书,已获取进入军工防雷全部资质 [8] 外延式并购方向 - 并购战略以主业为主,实施对象为同行业企业(特别是防雷业务在通信以外领域做得好的优势企业)以及防雷行业上下游企业,与公司行业优势互补 [8] 市场拓展策略 - 目前产品主要市场是电信领域,销售占比达83.54% [9] - 未来继续扩大现有防雷产品业务,拓展新产品业务,在保持通信等行业优势基础上,加大多领域开拓,推广高新技术应用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9] - 未来五年继续保持国内防雷行业领先地位,力争3 - 5年内在多领域做到行业前3名,拓展海外市场并开展国际并购,向电磁和静电防护领域拓展 [9] 国际竞争情况 - 国际对标企业为德国的菲尼克斯、德和盛、OBO等公司,公司技术水平基本达国际一流,产品价格约为对方的2/3 [10] - 海外防雷产品订单占总营收接近1/3,来自海外的营收呈上升趋势,创建国际亚太雷电防护产业论坛平台,未来将在海外开发新型合作关系,聚焦欧美市场,兼顾东南亚、非洲市场 [10]
中光防雷(300414) - 2016年1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19:31
市场拓展与产品布局 - 公司在军工市场已有收入,具备齐全的相关资质,避雷针、接地体、防雷箱等四大类型几十种产品已经列装 [2] - 公司在建筑、电力、交通、石化、航天国防领域等多个领域开发的新产品均按照 IEC 国际标准进行研发,众多种规格型号产品都获得国际认证 [3] - 公司产品覆盖可为各类充电桩提供雷电防护,已经通过配套国电南瑞公司在充电桩领域实现销售 [3] - 公司未来将继续关注行业大客户,重点关注通信大客户和国家电网,同时积极探索军工、电力以及新能源等产业的防雷和电力保护设备的研发和推广 [6] 竞争格局与市场地位 - 我国雷电防护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行业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格局比较分散 [3] - 行业内规模化的企业(销售额超过 1 亿元)为数不多,该类企业具备一定的自主研发实力和稳定的客户群,主要生产中高端产品 [4] - 中光防雷作为中国防雷领域的细分市场龙头,其强大产品研发实力以及品牌号召力为其在防通信领域赢得了很大的市场,从 2012 年度至 2014 年度,公司防雷产品在通信行业中销售收入在全国名列第一 [4] - 公司在建筑、电力、交通、航天航空等细分领域也在积极地进行业务拓展 [4] 海外市场与竞争对手 - 公司来自海外的防雷产品订单占公司总营收接近 1/3 的份额,爱立信、三星等都是公司的主要客户 [5] - 公司的对标企业是德国的菲尼克斯、德和盛、OBO 这几家比较大的公司,目前公司的技术水平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国际一流企业的技术水平,同德国的几家公司相比,公司的高性价比占优势 [4][5] - 公司未来将在海外市场不断开发新型合作关系,包括渠道建设、授权业务以及相关其他形式的业务合作,聚焦美洲和欧洲市场,同时兼顾东南亚、非洲市场 [5] 产品毛利率与未来战略 - 公司主导产品为 SPD,SPD 的销售收入占公司销售收入的 85% 左右,SPD 产品为电子类产品,随着技术更新、规模化效应以及市场化竞争,其定型产品价格总体呈现稳步下降趋势 [5] - 公司未来战略重点依然是保持公司在防雷技术、产品质量以及服务上的优势,通过提供较高性价比的产品来保证来自优质客户的订单 [6] - 公司未来计划通过并购来进入电力、铁路等相关行业的防雷业务,同时积极拓展静电、电磁防护相关业务,尤其是在电磁防护上,其军工需求将非常大 [6][7] 外延扩张计划 - 公司未来五年内,在继续保持国内防雷行业领先地位的基础上,通过资本经营和产品经营两条腿走路,不断拓展其他防雷应用领域的市场份额,力争在 3-5 年内在通信、电力、铁路、军工、新能源等领域全部做到行业前 3 名 [7] - 公司将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并开展国际并购,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防雷产品专业制造企业,并抓住机会向电磁防护和静电防护领域拓展,成为国内有领先优势的安全防护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7]
中光防雷(300414) - 2016年5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19:28
公司业务与市场布局 - 公司为专业从事防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防雷工程的设计和安装,提供防雷产品和防雷工程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3] - 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防雷行业的上市公司,拥有防雷工程设计和防雷工程施工"双甲"资质 [3] - 公司主要客户来自全球几大通信设备制造商,包括爱立信、华为、诺基亚等 [3] - 公司未来计划通过并购进入电力、轨道交通、军工以及新能源等领域 [3] - 公司海外防雷产品订单占公司总营收接近1/3,主要客户包括爱立信、三星等 [6] 技术优势与研发能力 - 公司主编或参编了13项国家标准(1项国家军用标准)、3项行业标准 [4] - 公司技术中心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4] - 公司检测中心取得了CNAS、ILAC、UL、TÜV等实验室资格 [4] - 公司"防雷工程研究中心"是四川省省级的工程研究中心 [4] - 公司在电磁防护领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合作研发 [7] 行业布局与竞争优势 - 公司计划通过并购进入铁路行业的防雷业务 [4] - 公司在电力行业的智能雷电监测系统已应用,行波故障定位产品列入国网输电线路监测135计划 [5] - 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已通过配套国电南瑞公司在充电桩领域实现销售 [5] - 公司在防雷行业具有技术、品牌、客户、检测、行业标准制定、制造、规模、资金、上市平台等优势 [5] - 公司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一流,产品价格约为德国对标企业的2/3 [7] 未来战略与增长点 - 公司未来战略重点为保持防雷技术、产品质量及服务优势,提供高性价比产品 [8] - 公司未来将继续关注通信大客户和国家电网,并积极探索军工、电力、新能源、铁道等新领域 [8] - 公司计划通过并购进入电力、铁路等相关行业的防雷业务 [8] - 公司未来3-5年内在各个行业争取做到前三位 [8] - 公司未来有外延扩张计划,并购对象为同行业企业及上下游企业 [9] 资本市场与融资 - 公司未来有融资需求,并购战略安排以主业为主,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 [9]
中光防雷(300414) - 2016年2月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19:28
市场拓展与行业应用 - 公司在建筑、电力、交通、石化、航天国防等领域均有市场拓展,并开发了符合IEC国际标准的新产品 [1] - 公司产品在通信行业中销售收入从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2] - 公司海外防雷产品订单占总营收接近1/3,主要客户包括爱立信、三星等 [3] - 公司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已通过配套国电南瑞公司实现销售 [2] - 公司在军工行业进行积极业务拓展,已获取进入军工防雷的全部资质 [6] 技术优势与研发投入 - 公司主编或参编了13项国家标准(1项国家军用标准)、3项行业标准 [4] - 公司技术中心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4] - 公司检测中心取得CNAS、ILAC、UL、TÜV等实验室资格,提供检测服务及技术支持 [4] - 公司研发人员82名,占员工总人数的18.94%,其中高级工程师9名,资深研发人员19名 [7] - 公司持续进行新产品研发,以满足下游客户不断出现的新需求 [7] 竞争格局与价格优势 - 公司在通信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为德国的菲尼克斯、德和盛、OBO等公司 [2] - 公司产品价格约为德国竞争对手的2/3,具有高性价比优势 [3] - 我国雷电防护行业集中度不高,竞争格局分散,行业内规模化企业(销售额超过1亿元)为数不多 [5] - 公司SPD产品毛利率基本保持在40%左右,新产品毛利率较高 [5] 产品应用与市场前景 - 公司SPD产品销售收入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85%左右,应用场合广泛,包括通信、电力、新能源、建筑、轨道交通等 [5] - SPD产品存量替换周期因行业而异,通信行业一般为3-5年 [5] - 公司未来增量空间在于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如充电桩等 [5] - 公司创建了国际亚太雷电防护产业论坛平台,吸纳国际相关企业共享市场和技术资源 [3]
中光防雷(300414) - 2016年4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19:28
行业市场分析 - 2015年通信行业防雷市场容量为92.07亿元,2010年至2015年逐年增长 [4] - 传统电力行业防雷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45.9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87.46亿元 [4] - 新能源行业防雷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21.4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8.98亿元 [4] - 石油石化行业防雷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24.8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1.96亿元 [4] - 建筑行业防雷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58.10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81.53亿元 [4] - 轨道交通行业防雷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23.0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3.54亿元 [4]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防雷产品在通信行业销售收入从2012年至2015年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5] - 公司已具备齐全的军工防雷资质,包括三级保密资格、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证书等 [2][3] - 公司智能雷电监测系统已应用于电力领域,行波故障定位产品列入国网输电线路监测135计划 [3] - 公司产品已通过配套国电南瑞公司在充电桩领域实现销售 [3] - 公司正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电磁防护设备 [5] 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 - 公司浪涌保护器(SPD)产品在通讯市场应用广泛,与国内通讯领域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 - 公司已在军工行业进行积极业务拓展,具备齐全相关资质,四大类型几十种产品已列装 [2] - 公司未来将继续关注通信大客户和国家电网,同时拓展军工、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防雷业务 [4] - 公司计划通过并购进入电力、铁路等相关行业的防雷业务 [4] - 公司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一流企业水平,高性价比优势明显 [6] 行业竞争格局 - 雷电防护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格局分散 [5] - 行业内规模化企业(销售额超过1亿元)为数不多,具备自主研发实力和稳定客户群 [5] - 防雷产品跨行业应用门槛较高,主要存在技术壁垒、认证壁垒、客户壁垒 [5] - 国际领先的防雷企业主要集中在德国,如菲尼克斯、德和盛、OBO等 [6]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未来并购方向以主业为主,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 [6] - 并购对象主要为防雷业务在通信以外其他应用领域做得较好的优势企业,以及防雷行业上下游企业 [6] - 公司计划通过拓展新市场新应用,减少对通信行业的依赖 [4][5]
中光防雷(300414) - 2016年1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19:28
产品与技术 - 公司产品适用于通信、军工、能源、电力、石化、铁路等多个领域 [2] - 防雷行业技术壁垒高,涉及接闪器技术、接地技术、屏蔽技术、过电压保护技术等 [3] - 公司具备防雷基础理论研究优势、技术创新及研发优势,技术中心为四川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3] 客户与市场 - 公司客户主要为大型、规模化电子设备制造商,如爱立信、华为、中兴 [4] - 成为大型客户供应商需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核和产品认证测试,通常需要3-5年时间 [4] - 工程领域竞争激烈且市场高度分散,产品领域竞争激烈但公司具备较强竞争力 [4] 发展战略 - 公司未来将保持通信行业优势,利用并购开拓其他行业市场 [4] - 目标是在3-5年内在各个行业做到前三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