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控(LU)

搜索文档
Lufax Reports Fourth Quarter and Full Year 2023 Financial Results
Prnewswire· 2024-03-21 16:30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3月21日,陆金所控股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务业绩,虽面临复杂宏观环境致业绩有下滑,但完成多项去风险和多元化举措,董事会批准约10亿元特别股息,预计2024年新贷款销售1900 - 2200亿元、年末贷款余额2000 - 2300亿元 [1][5][6][7][18] 第四季度财务亮点 - 总收入68.57亿元(9.66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123.18亿元降44.3% [2][3][8] - 净亏损8.32亿元(1.17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8.06亿元增3.3% [2][3][13] - 总费用79.43亿元(11.19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129.22亿元降38.5% [3][11] - 不包括信贷和资产减值损失、融资成本及其他(收益)/损失的总费用43.89亿元(6.18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65.74亿元降33.2% [3] - 信贷和资产减值损失、融资成本及其他(收益)/损失35.54亿元(5.01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63.48亿元降44.0% [3] 第四季度运营亮点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促成贷款余额3154亿元,较2022年同期5765亿元降45.3% [4] - 累计借款人数量约2094万,较2022年同期约1902万增10.0% [4] - 2023年第四季度促成新贷款470亿元,较2022年同期778亿元降39.6% [4] - 2023年第四季度,不包括消费金融子公司,公司承担100%新促成贷款风险,高于2022年同期22.2% [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包括消费金融子公司,公司承担39.8%贷款余额风险,高于2022年同期23.5% [4] - 2023年第四季度,零售信贷促成业务基于贷款余额的收费率为7.9%,高于2022年同期7.7% [4] - 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促成贷款的C - M3流转率为1.2%,高于2023年第三季度1.1% [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促成贷款的DPD 30 +逾期率为6.9%,高于2023年9月30日6.0% [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促成贷款的DPD 90 +逾期率为4.1%,高于2023年9月30日3.7% [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消费金融贷款不良率为1.5%,高于2023年9月30日1.4% [4] 管理层评论 - 董事长兼CEO Cho YongSuk称复杂宏观条件影响小企业主,公司重资产质量,完成五项去风险和多元化举措,将继续重质量轻数量,董事会批准约10亿元特别股息 [5][6] - 联席CEO Gregory Gibb表示宏观环境限制优质贷款需求,公司战略调整客户细分和产品,预计2024年新贷款销售1900 - 2200亿元、年末贷款余额2000 - 2300亿元,董事会批准特别股息 [7] - 首席财务官David Choy称公司杠杆水平低、运营实体资本充足,现金余额396亿元,处于净现金状态 [7] 第四季度财务结果 总收入 - 技术平台收入29.80亿元(4.20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58.74亿元降49.3%,因零售信贷服务费和推荐及其他技术平台收入减少 [10] - 净利息收入23.25亿元(3.28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43.69亿元降46.8%,主因贷款余额减少,部分被消费金融业务净利息收入增加抵消 [10] - 担保收入8.86亿元(1.25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16.71亿元降47.0%,主因贷款余额减少和平均费率降低 [10] - 其他收入3.15亿元(0.44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1.31亿元增140.6%,主因向主要信用增级伙伴收费结构变化 [10] - 投资收入3.53亿元(0.50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2.75亿元增28.5%,主因回报率增加 [10] 总费用 - 销售和营销费用20.07亿元(2.83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37.06亿元降45.9%,因新贷款销售减少致贷款相关费用和平台服务留存及推荐费用减少 [11][12] - 一般及行政费用5.56亿元(0.78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7.50亿元降26.0%,因公司费用控制措施和税费减少 [12] - 运营及服务费用15.07亿元(2.12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16.59亿元降9.2%,因公司费用控制和贷款余额减少,部分被催收服务资源投入增加抵消 [12] - 技术和分析费用3.19亿元(0.45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4.58亿元降30.2%,因公司效率提高和费用控制 [12] - 信贷减值损失35.67亿元(5.02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62.59亿元降43.0%,主因贷款和应收款项拨备减少 [11][12] - 资产减值损失0.31亿元(0.04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0.07亿元增340.0% [12] - 融资成本0.50亿元(0.07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5.01亿元降90.1%,主因偿还平安和C轮可转换本票致利息费用减少 [12] - 其他(收益)/损失净额0.93亿元(0.13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4.19亿元降77.7%,主因特定风险资产损失增加和去年同期一次性损失追回致基数高 [12] 净亏损 - 净亏损8.32亿元(1.17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8.06亿元因上述因素增加 [13] 每股美国存托股份亏损 - 2023年第四季度,基本和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份亏损均为1.48元(0.21美元) [14] 资产负债表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现金395.99亿元(55.77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438.82亿元减少 [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净资产936.84亿元(131.95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947.87亿元减少 [15] 特别股息 - 2024年3月21日,董事会提议从公司储备中的股份溢价账户中宣派及派发特别股息,每股普通股1.21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份2.42美元,需2024年5月30日股东大会批准 [16] 年度股东大会 - 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拟于5月30日举行,4月9日为确定普通股股东参会和投票资格的记录日期 [17] 业务展望 - 2024年全年,公司预计新贷款销售1900 - 2200亿元,年末贷款余额2000 - 2300亿元 [18] 会议电话信息 - 公司管理层将于2024年3月21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9点(北京时间3月22日上午9点)举行财报电话会议,可通过指定链接注册参加,会议直播和存档可在公司投资者关系网站查看,回放至3月28日可通过指定号码收听 [19] 公司简介 - 陆金所是中国领先的小企业主金融服务促成商,与85家金融机构建立资金合作关系,很多合作超三年 [20][21]
陆控(0662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1 16:30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的贷款余额为人民币3,154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45.3%[3] - 公司的总收入由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8,116百万元减少41.1%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4,255百万元[5] - 公司的技术平台收入由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9,218百万元减少47.5%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5,326百万元[10] - 公司的擔保收入由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7,373百万元减少40.4%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392百万元[12] - 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新贷款销售为人民币1,900亿元至人民币2,200亿元,年末贷款余额为人民币2,000亿元至人民币2,300亿元[8] 费用及支出变动 - 銷售及營銷開支由15,757百萬元降至9,867百萬元,降幅37.4%[16] - 一般及行政開支由2,830百萬元降至2,305百萬元,降幅18.6%[17] - 運營及服務開支由6,430百萬元降至6,119百萬元,降幅4.8%[18] - 技術及分析開支由1,872百萬元降至1,387百萬元,降幅25.9%[19] - 信用減值損失由16,550百萬元降至12,697百萬元,降幅23.3%[20] - 資產減值損失由427百萬元降至31百萬元,降幅92.7%[21] - 融資成本由1,239百萬元降至414百萬元,降幅66.6%[22] - 所得稅開支由42億元降至6億元,降幅85.6%[24] 公司财务报表 - 公司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的技术平台收入为15,325,826人民币千元,净利息收入为12,348,357人民币千元[50] - 公司年内净利润为1,034,486人民币千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77人民币[50]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资产总值为349,262,807人民币,较2022年的237,023,009人民币有所增长[52] - 公司2023年的股本为75人民币,股份溢价为32,142,233人民币,留存收益为65,487,099人民币,总权益为93,683,782人民币[53] - 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7,752,410人民币,较2022年的14,730,306人民币有所增长[56] 公司经营计划及政策 - 公司计划调整美国存托股份比率,从两股美国存托股份对一股普通股变更为一股美国存托股份对两股普通股[58] - 公司股息政策规定自2022年起将宣派及分派经常性现金股息,金额介于上一财政年度合并净利润的20%至40%之间[86] - 公司建议自2024年3月21日起宣派特别股息,每股股份金额为1.21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份为2.42美元[103] 公司业务及发展 - 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面向借款人和机构的核心零售信贷赋能业务[59] - 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根据历史成本法编制,对金融资产和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60][61] - 公司首次采纳了多项新订及经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预计不会对过往及当前期间产生影响[62] - 公司未提前采用多项新订及经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预计未来期间不会产生重大影响[63]
Lufax: Lower Funding Cost To Drive Loan Growth
Seeking Alpha· 2024-01-30 06:58
文章核心观点 - 陆金所控股是中国领先金融服务提供商 虽自2020年上市以来表现不佳 但当前股价提供了有吸引力的买入并持有机会 给予买入评级和1年期目标价4.1美元 潜在上涨空间60% [1][2][11] 公司业务 - 公司通过不同实体提供多种金融产品 普惠是零售信贷核心品牌 陆金通是连接借款人和银行的推荐服务 消费金融是近期增长最快业务 [2] 股价表现 - 2020年在纽交所上市筹集约23.6亿美元 首日股价下跌约14.3% 此后逐年创新低 至今总回报率为 -95% 股价从上市首日的51美元降至如今的2.5美元 [2] 催化剂 - 公司当前股价有吸引力 是买入并持有上涨的催化剂 尽管中国宏观经济疲软 但公司是领先金融科技公司 资产负债表强劲 平安作为大股东 有望在经济复苏后抓住机会 [3] - 收购平安消费金融和关注资产质量是中长期催化剂 收购可能与快速增长的消费金融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3] 新贷款业务 - 近年来消费金融新贷款业务量增长迅速 2020 - 2022年增长9倍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 同比增长超48% 环比增长15% [4] - 公司注重可持续增长 探索降低资金成本以改善贷款经济效益 消费金融业务资金成本约3.5% - 3.6% 低于普惠担保模式的5.5% [4] - 与平安消费金融整合有望通过获取低成本资金提高净息差 随着消费金融在收入结构中占比增加 公司将受益于营收增长加速和利润率扩张 [5] 贷款年利率 - 除消费金融贷款产品外 公司近期通过降低各贷款产品年利率吸引借款人 较低资金成本可使消费金融年利率更具竞争力 推动营收增长 [6] - 拓展渠道也是推动营收增长的方式 如将消费金融产品接入平安消费金融的应用程序或在线营销渠道 [6] 估值定价 - 1年期目标价基于牛市和熊市情景假设 牛市情景(50%概率)下 预计2023财年每股收益0.64美元 同比下降71.6% 2024财年每股收益1.42美元 同比增长122% 市盈率扩张至10倍 [8] - 熊市情景(50%概率)下 预计2023财年每股收益0.3美元 2024财年前景相似 市盈率维持在6倍 [8] - 综合信息得出2024财年加权目标价4.1美元 较当前股价有60%潜在上涨空间 [9]
LUFAX(LU) - 2023 Q4 - Annual Report

2023-11-14 19:12
公司业务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主要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产品[8] - 公司通过核心零售信贷和启动业务模式为借款人和机构合作伙伴提供服务[17] 财务表现 - 公司的总收入从2022年12月31日的581.16亿元人民币下降到2023年12月31日的342.55亿元人民币[11] - 公司2023年的净利润为10.3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为3%[11] - 预计2024年全年新贷款销售额将在1900亿元人民币至2200亿元人民币之间[15] 贷款发放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贷款总余额为3154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下降45.3%[9] - 2023年,公司继续向100%担保模式迈进,新贷款的风险承担比例大幅增加[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消费金融子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为15.3%[12] 贷款渠道 - 公司通过线下渠道主要获取Puhui品牌下的借款人,主要关注需要较大额度贷款的借款人[30] - 2023年,陆金所通过直销渠道发放的新贷款金额为85.6亿人民币,占总新贷款量的62.6%[32] - 2023年,陆金所通过线上和电话营销渠道发放的新贷款金额为19.5亿美元,占总新贷款量的14.2%[39] - 2023年,陆金所通过个人推荐发放的新贷款金额为28.6亿人民币,占总新贷款量的20.5%[36] 贷款细节 - 2023年,陆金所总新贷款量为136.8亿人民币[32] - 2023年,陆金所消费金融子公司的借款人数量从2021年的60.8万增长到2023年的180万[41] - 2023年,陆金所总未偿债务余额为315.4亿人民币[43] - 2023年,陆金所通过消费金融贷款发放的新贷款金额为71.2亿人民币,占总新贷款量的34.2%[44] - 2023年,陆金所一般无抵押贷款的平均票面金额为27.8万人民币[42] - 2023年,陆金所抵押贷款的平均票面金额为55.1万人民币[42] - 2023年,陆金所消费金融贷款的平均票面金额为6,805美元[42] 贷款质量 - 2023年12月31日,未担保贷款总额为481.7亿人民币,较2022年318.6亿人民币下降33.7%[50] - 2023年12月31日,担保贷款总额为70.4亿美元,较2022年123.1亿美元下降42.7%[52] - 2023年12月31日,消费金融贷款总额为371亿人民币,较2022年297亿人民币增长24.9%[57] - 2023年12月31日,消费金融贷款不良贷款率为1.5%,与2022年相比持平[58] 反欺诈措施 - 公司通过面部识别技术验证借款人身份,并通过电话号码和银行卡验证确保借款人真实性[81] - 通过社交网络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和筛选有组织的欺诈尝试[83] - 2023年,92.1%的普通无抵押贷款借款人接受了AI辅助实时面试或纯AI面试[87] 财务数据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人民币4455百万[139]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未担保银行借款为人民币38337百万[141] - 公司于2023年10月全额偿还了总额为11.58亿美元的可选择性可转换本票据[143]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的Ping An可转换本票据的未偿本金总额为6919百万人民币[144]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177] - 董事会负责制定和审查公司的企业治理政策和实践[179] - 董事会直接和间接通过其委员会管理和进行集团业务[180] - 所有董事都为董事会的高效运作带来宝贵的商业经验和专业知识[181] - 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由同一人担任,以确保集团内的一致领导[184] - 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确保公司的高标准监管报告[188] - 董事会审查了确保独立观点和意见可供董事们使用的机制[190] - 董事应不断进行专业发展培训以更新知识和技能[195] - 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和提名与薪酬委员会来监督公司事务的特定方面[198] - 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监督财务报表的完整性和内部控制[201]
LUFAX(LU) - 2023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11-14 13: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总收入为81亿人民币,较上一季度的93亿人民币有所下降,主要因未偿还贷款余额和向中小企业发放的新贷款减少 [23][25] - 第三季度总费用为77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10亿人民币下降38.1%,主要因销售和营销费用及信用减值损失减少 [27]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31亿人民币,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4亿人民币;第三季度基本和摊薄后每ADS收益均为0.04元人民币或0.01美元 [30] - 截至2023年9月31日,银行现金余额为398亿人民币,去年为439亿人民币;截至9月底,担保子公司杠杆率为1.6倍,远低于10倍的监管上限 [3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普惠业务 - 第三季度新发放贷款299亿人民币,直销团队平均生产力环比增长25.4%,第三季度68%的新贷款来自直销团队,高于第二季度的61% [19] - 贷款整体定价稳定在20%,无降价压力,有灵活调整价格的空间 [20] - 第三季度末风险承担比例从第二季度末的22.4%增至25.7%,预计年底总风险承担(包括消费金融)将增至40%以上 [20] - C - M3流动率从6月底的1%增至9月底的1.1%,部分因未偿还贷款余额减少16.1%;旧账资产质量稳定,新账资产质量符合预期但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21] 消费金融业务 - 第三季度新贷款销售额为206亿人民币,环比增长15.3%,同比增长48.5%;第三季度末消费金融贷款未偿还余额为361亿人民币,较第二季度末增长9.9%,同比增长29.4% [13][22] - 第三季度不良贷款率从第二季度的2.2%降至1.9% [13][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9%,经济有望实现5%的年度增长目标;大型企业复苏迹象最强,中小企业仍面临宏观压力 [7][8] -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发布的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指数从6月的50.2降至9月的49.9;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第三季度低于临界值100,表明中小企业板块可能比经济其他部分恢复更慢 [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继续推进去风险和多元化战略,完成向100%担保模式的过渡,担保子公司为信贷提供100%信用增强,已从资金合作伙伴处获得足够信贷额度支持该模式至2024年 [11] - 利用消费金融牌照优势和与普惠业务的协同效应发展消费金融业务,为目标客户提供更全面产品,降低整体资金成本 [12][14][22] - 拟以9.33亿港元现金收购平安壹账通银行100%股份,待香港金融管理局和壹账通股东批准,预计2024年上半年完成交易,以进一步实现业务多元化 [15][24] - 国务院发布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认可非银行机构价值,鼓励市场参与者解决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并加强消费者保护,有利于合规持牌的领先企业 [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经济在第四季度逐步复苏,但中小企业板块仍面临复杂局面,需要更多时间恢复,高质量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依然疲软 [6][8] - 公司第三季度采取多项去风险和多元化措施,为长期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短期内新贷款销售额将企稳,有望实现2023年全年新贷款销售指引(1900 - 2100亿人民币) [17] - 消费金融业务增长良好,是普惠业务的有益补充,能降低风险和丰富产品种类;随着业务组合变化,整体资金成本将降低 [13][14][22] - 收购平安壹账通银行是一项具有吸引力的中期增长选择,未来两到三年有望实现盈利,有助于公司在香港、大湾区及其他市场拓展业务 [49][52]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于10月支付了2023年上半年股息,总额为8900万美元 [2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第四季度整体贷款需求(包括中小企业贷款和消费金融贷款)情况及对不同贷款产品定价的影响,以及全额担保模式下的单位经济效益 - 宏观经济逐步复苏,但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仍较弱,公司将按计划实现今年新贷款销售指引;整体APR水平稳定在20%左右,无进一步降价压力,未来调整贷款价格的灵活性增加 [33][34] - 切换到100%销售担保模式后,公司的获利率将提高到14%左右,但前期费用会在短期内影响利润 [35] 问题2: 在贷款规模缩小和风险环境下,销售团队是否还有优化空间 - 公司已完成销售团队调整,减少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团队,目前无进一步优化计划,重点是留住优质销售团队,提高生产力 [38] - 自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年7、8月,公司进行了大规模重组,运营费用同比下降31%;随着业务组合变化,整体资金成本将降低,未来将与银行合作优化担保模式下的资金成本 [39][40] 问题3: 遗留资产质量风险情况、改善的早期指标及驱动因素,以及平安壹账通银行的未来战略、增长前景、盈利能力、盈亏平衡时间和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质量 - 国内普惠品牌中小企业业务的C - M3比率仍处于高位,但分母缩小,资产质量有逐步改善迹象;旧账占比将在未来6 - 12个月下降,新业务表现符合预期,是资产质量改善的驱动因素;此外,90天后的回收金额也在逐步增加 [46][47][48] - 平安壹账通银行在香港虚拟银行中按贷款资产和总资产排名第三,亏损最少,大部分贷款由香港中小企业政府担保计划支持,风险较低;公司计划在香港拓展贷款业务,多元化产品和获客渠道,未来一到两年关注大湾区贷款机会,同时发展非贷款业务,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实现盈利 [49][50][51][52] 问题4: 公司向消费金融业务转移战略重点的原因、未来对贷款总额的贡献,以及与消费金融同行相比的独特优势,还有公司是否考虑股份回购或特别股息以向股东提供更多价值 - 公司传统业务服务了超600万中小企业主,消费金融牌照使公司能为这些客户提供高频服务,满足其短期个人消费需求,还能与在线平台合作拓展新客户群体;目前消费金融业务占新贷款销售额的40%,占总未偿还贷款的11%,预计未来12 - 18个月将在新销售额中占较大份额,并在贷款组合中占比增加 [56][57][59] - 公司自上市以来一直在探索向股东提供价值的方式,此前进行过股份回购并持续支付股息;未来不排除任何向股东提供价值的方式,同时会保留现金或合理配置资本以支持业务可持续增长 [60]
陆控(06623)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1-14 06:11
公司业绩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8,050百万元,同比下降39.0%[9]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31百万元,同比下降90.3%[10]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新增贷款为人民币505亿元,同比下降59.2%[13]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本公司新增贷款的风险承担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1.7%上升到54.3%[14]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本公司按贷款余额计算的零售信贷业务收入率为7.8%[17]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已贷款总额的C-M3迁徙率为1.1%[18]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已贷款总额的30天以上逾期率为6.0%[19]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已贷款总额的90天以上逾期率为3.7%[20]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消费金融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为1.9%[21] 业务展望 - 公司计划收购平安壹账通银行的100%股权,待批准[27] - 公司新增贷款销售环比增长15.3%,同比增长48.5%[27] - 公司直销团队的产能较上季度提高25.4%,新增贷款的68%来自直销团队[28] - 公司普惠业务的C-M3迁徙率由上季从1.0%上升至1.1%[28]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总开支为人民币7,747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30.1%[35]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31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至人民币1,355百万元[42]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的每股美国存托股份基本及摊薄盈利均为人民币0.04元[43] 公司资产 - 公司2023年9月30日,公司银行存款为人民币39,781百万元(合5,452百万美元),净资产为人民币94,325百万元(合12,928百万美元)[44]
陆控(0662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2 18:06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贷款余额为人民币4,264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35.5%[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总收入为人民币19,348百万元,净利润为人民币1,736百万元,净利润率为9.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净资产为人民币94,818百万元,包括银行存款人民币46,928百万元[9]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新增贷款为人民币535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58.7%[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赋能贷款总额的30天以上逾期率为5.9%[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贷款的90天以上逾期率分别为3.6%、4.2%和1.7%,较上一季度有所增加[19] - 公司总收入在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减少了40.7%,主要由于整体交易量和贷款余额减少[22] - 公司总开支在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减少了19.8%,原因是经营效率优化以及贷款余额和新贷款销售减少[34] 公司经营活动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为7,661,811千元,较2022年增长24.3%[121]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为1,835,491千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5.8%[121]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为-11,621,316千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7.1%[121] - 公司在2023年4月14日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122] 公司风险管理 - 公司的整体风险管理计划专注于金融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力求减少对公司财务表现的潜在不利影响[131] - 自2022年12月31日以来,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未发生变动[133] 公司合作与交易 - 公司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进行了技术平台收入、其他收入、投资收入、融资成本等方面的重大交易[180] - 平安集团向本公司提供广泛的服务,包括会计处理、交易结算、技术支持等,本公司向平安集团支付服务费[188][189] - 公司向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发行了总额为1,953.8百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82]
LUFAX(LU) - 2023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8-23 02:03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总收入为9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主要由于贷款余额下降以及信用保险费用持续上升 [29][50] - 净利润为10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主要得益于持续的成本优化 [29][49] - 公司现金余额为46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 [59] - 公司担保子公司的杠杆率仅为1.6倍,远低于监管上限10倍 [5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新增贷款规模为535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6.1%,主要由于高质量贷款需求疲软以及公司采取更加谨慎的信贷标准 [31][43] - 贷款余额下降13.9%,主要受宏观环境影响 [31] - 直销团队生产率环比提升10%,直销渠道占新增贷款的61% [32][33] - 消费金融业务保持健康增长,余额达到3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31%,环比增11% [35] - 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从2.4%下降至2.2% [35] - 消费金融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从24.4%提升至33.5% [3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聚焦在经济较为韧性的地区,在二季度,该类地区占直销新增贷款的74%,较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 [24][2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将进一步加大100%担保模式的转型,目前已有46家合作伙伴签约支持该模式,有利于提升收益率 [18][19][20][38] - 公司将进一步拓展消费金融业务,以应对当前宏观环境下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疲软的局面 [22][23] - 公司将持续优化区域布局、提升直销渠道效率、加强风控机制,以应对当前复杂的宏观环境 [24][25][26][2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小微企业经营环境仍然较为严峻,需要一定时间恢复 [8][10][11] - 公司预计未来12-18个月内,消费金融业务将成为公司业务组合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 [15] - 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将在1900亿元至2100亿元人民币之间 [43][44] - 公司预计下半年收益率将提升至13%-14%,但利润将受到新贷款计提拨备的压制 [44][4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已建立AI+专家模型,提升风控效率和准确性 [26] - 公司已优化信用损失预测模型,纳入更广泛的宏观因素 [27]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Alex Ye 提问** - 公司是否观察到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恢复迹象 [63] - 公司是否了解现有中小企业客户对需求的看法,尤其是房地产下行是否影响优质借款人的意愿 [63] **Y.S. Cho 回答** - 从总社会融资规模和银行贷款数据来看,市场需求整体偏弱,公司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也较弱 [65] - 贷款需求主要受借款人对投资机会和短期经济前景的判断影响,公司预计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恢复还需一定时间 [65][66] 问题2 **Emma Chu 提问** - 公司为何下调全年新增贷款指引,新贷款结构会如何变化 [68] - 公司资产质量的基本趋势如何,未来展望如何 [69] **Y.S. Cho 和 Gregory Gibb 回答** - 新增贷款指引下调主要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恢复缓慢,公司将加大消费金融贷款占比 [70][71][72] - 新增贷款质量有所改善,但整体组合不良贷款率仍较高,主要受贷款余额下降影响 [72][73] 问题3 **Chiyao Huang 提问** - 公司100%担保模式的最新进展如何,与之前的信用保险模式有何不同 [75] - 公司如何在维持20%左右定价的同时,实现客户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75] **Gregory Gibb 回答** - 公司100%担保模式进展顺利,已有46家合作伙伴签约,信用额度较之前有所下降但仍足够 [77][78][79] - 公司将聚焦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经济韧性较强地区、消费金融业务以及直销渠道,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维持定价水平 [80][81][82][83][84][85][86][87][88]
LUFAX(LU) - 2023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3-08-22 18:27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主要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产品[5] - 公司总收入从2022年同期的326.04亿元下降至193.48亿元[5] - 公司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总贷款流动率为1.2%,担保贷款流动率为0.5%[6] - 公司总贷款逾期30天以上的逾期率为5.9%[6] - 公司消费金融贷款的不良贷款比率为2.2%[6] 财务表现 - 六个月截至2023年6月的总收入为19,348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40.7%[7] - 技术平台收入同比下降45.5%[7] - 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2.8%[7] - 六个月截至2023年6月的总支出为16,920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9.8%[9] - 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下降30.2%[9] - 技术和分析费用同比下降26.4%[9] 财务状况 - 公司现金及等价物为46,927,978千万元[28] - 公司负债总额为186,063,713千万元[28] - 公司股东权益为93,324,858千万元[29] 现金流量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52.81亿元人民币[12]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18.35亿元人民币[12] - 公司融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116.21亿元人民币[12]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采用了2014年股权激励计划,并于2023年4月12日最近一次修订[18] - 公司采用了2019年绩效股份单位计划,并于2019年9月最近一次修订[18] - 股权激励计划下可授予的最大股票数量为16,497,612股[18] 风险管理 - 公司的风险管理重点关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35] - 预期信用损失(ECL)的测量方面,公司通过建立宏观经济前瞻调整模型来评估经济指标对概率违约的影响[36] 股票交易和股息 - 公司董事和首席执行官在公司股票和相关公司债券中的利益和/或空头头寸[15] - 公司董事和首席执行官在公司股票和相关公司债券中的利益和/或空头头寸的具体数字和百分比[16] - 公司董事会宣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半年度股息为每股0.078美元或每ADS 0.039美元[22] 公司业绩 - 公司总收入增长了5.14%,达到236.11亿美元[17] - 公司的股东权益增长了50%[17] - 公司的净利润增长了52.8%,达到1.95亿美元[17]
陆控(06623)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2 06:05
业绩公告与股息分配 - 公司宣佈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未經審計中期業績,業績已由審核委員會及核數師審閱[1] - 董事會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半年度股息,每股普通股0.078美元或每股美國存託股份0.039美元,以現金支付[1] - 2023年10月12日營業時間結束時記錄的股份及美國存託股份持有人有權收取半年度股息,公司預計2023年10月24日支付給股份持有人,存託機構預計2023年10月30日支付給美國存託股份持有人[1] - 股份持有人需在2023年10月12日下午四時三十分前將過戶表格連同股票送達公司香港股份過戶登記分處辦理登記手續[2] - 董事会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半年度股息,每股0.078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份0.039美元,以现金支付[53] - 2023年8月21日,公司董事会批准向截至2023年10月12日交易结束时在册股东派发现金股息,每股普通股0.078美元[148] - 2023年4月公司向股东派发现金股息,每股普通股0.10美元,共计1146108643股[13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向安科技術有限公司及平安保險海外(控股)有限公司派付現金股息,分别为2850万美元及1899.05万美元[146] 公司架构与人员变动 - 2023年8月8日謝永林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冀光恒辭任非執行董事[4] - 冀光恒先生自2023年8月8日起辞任非执行董事[3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註冊辦事處位於開曼群島,中國總部及主要營業地點在上海浦東新區,香港主要營業地點在九龍觀塘道348號宏利廣場5樓[4] - 公司審計師為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4] - 公司香港法律顧問是世達國際律師事務所,合規顧問是新百利融資有限公司[5] - 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股份代號為6623,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股份代碼為LU[1][5] - 公司主要往來銀行包括平安銀行、中國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國光大銀行和上海銀行[5] - 公司于2020年10月30日在纽交所上市,股份代码为LU,于2023年4月14日在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为6623[153] - 美国存托股份每两股代表一股股份,存托机构为花旗银行[153][154] - 上市日期为2023年4月14日,即股份上市及首次获准于联交所进行买卖之日[154] - 股份为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0.00001美元的普通股[155] - 报告期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55] 贷款业务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贷款余额为4264亿元,较2022年6月30日减少35.5%[6][7] - 2023年上半年新增贷款总规模为1105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2937亿元减少[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累计借款人数约1970万人,较2022年6月30日增加8.3%[7] - 2023年第二季度新增贷款为535亿元,与2022年同期的1295亿元相比,下降58.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消费金融贷款余额为328亿元,上半年新的消费金融贷款总额为318亿元[6] - 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6月30日,客户贷款总额从211.45亿元降至163.24亿元,预期信贷亏损率从3.23%升至4.19%[12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及2023年6月30日,增信合作伙伴提供的增信贷款金额分别为1429.66亿元及1017.37亿元[120] - 2023年上半年新增贷款62.67亿元,核销客户贷款金额为30.38亿元[123][125] 财务收入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193.48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326.04亿元减少40.7%[6][9]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7.36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82.26亿元减少[6] - 技术平台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166.72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90.86亿元,减少45.5%;2023年Q2为40.7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73.8亿元下降44.8%[10][12] - 净利息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99.94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67.16亿元,减少32.8%;2023年Q2为33.6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50.1亿元下降32.8%[10][12] - 担保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38.38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25.65亿元,减少33.2%;2023年Q2为11.4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9.36亿元下降40.7%[10][13] - 其他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12.36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5.38亿元,减少56.5%;2023年Q2为3.1亿元,2022年同期为5.32亿元[10][13] - 投资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8.63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4.45亿元,减少48.4%;2023年Q2为3.7亿元,2022年同期为4.28亿元[10][13] - 2023年Q2总收入为92.7亿元,与2022年同期的152.88亿元相比,下降39.4%[12] - 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193.4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326.04亿元下降40.66%[60]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17.3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82.26亿元下降78.90%[60]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10.5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76.17亿元下降86.10%[61]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1.43元,较2022年同期的7.16元下降80.03%[61] - 2023年上半年技术平台收入90.8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66.72亿元下降45.49%[60]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67.1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99.94亿元下降32.80%[60] - 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8187904千元,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1637325千元[64][65] - 2022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7577933千元,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959564千元[64][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总收入92.70322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52.88011亿元下降39.49%[1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净利润10.0361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9.36454亿元下降65.82%[149] - 2023年上半年与平安集团的技术平台收入为406851千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912663千元下降[137] - 2023年上半年与平安集团的其他收入为509778千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1103131千元下降[137] - 2023年上半年与平安集团的投资收入为121429千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249083千元下降[137] - 2023年上半年与平安集团的融资成本 - 利息收入为158002千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84594千元上升[137] - 2023年上半年与平安集团的融资成本 - 利息支出为13138千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6302千元上升[137] 财务开支情况 - 总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210.99亿元减少19.8%至2023年上半年的169.2亿元[15]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79.8亿元减少30.2%至2023年上半年的55.7亿元[15]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14.87亿元减少16.0%至2023年上半年的12.49亿元[16] - 信用减值损失从2022年上半年的63.36亿元减少3.3%至2023年上半年的61.3亿元[17] - 公司总开支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109.35亿元减少27.2%至2023年同期的79.57亿元,主要受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推动[18] - 2023年上半年按性质划分的开支总计10639178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3569482千元人民币有所降低,其中雇员福利开支从7671791千元人民币降至6189598千元人民币[92] - 2023年上半年信贷减值亏损为6129506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6336429千元人民币略有减少,其中客户贷款减值从2643233千元人民币增至3025358千元人民币[94] - 2023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中工资、薪金和花红为4400145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5421544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93] - 2023年上半年与平安集团的销售及营销开支等为1019675千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1483263千元下降[137]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存款为469.28亿元,2022年6月30日为428.63亿元;净资产为948.18亿元,2022年6月30日为972.38亿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2.81亿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8.35亿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6.21亿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无抵押银行借款318.14亿元,固定年利率介乎3.0%至4.5%的借款为287.13亿元[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平安可转换本票及选择性可转换本票的未偿还本金金额分别为70.59亿元及83.65亿元[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49.8%[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未持有任何重大投资,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未来计划[26][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处置事项,资本开支为2400万元,无资本承担[27][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未合并相关贷款的融资担保合同下,公司的剩余承诺结余为541.01亿元[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值2808.81亿元,较2022年末的3492.63亿元下降19.58%[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1860.64亿元,较2022年末的2544.76亿元下降26.88%[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948.18亿元,较2022年末的947.87亿元微增0.03%[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客户贷款1632.37亿元,较2022年末的2114.47亿元下降22.80%[62] - 2022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2736994千元,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5280779千元[66] - 2022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12943660千元,2023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1835491千元[66] - 2022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7302588千元,2023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11621316千元[66] - 20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9402746千元,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5459557千元[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和2023年6月30日,银行存款分别为43882127千元人民币和46927978千元人民币[10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和2023年6月30日,限制性现金分别为26508631千元人民币和16525118千元人民币[10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23,174,613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089,447千元有所减少[1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为3,628,947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716,448千元减少,预期信贷亏损率从28.48%升至34.35%[10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账面总额变动后为5,527,647千元[1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898,700千元,较2023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