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和精化(00301)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25 19:26
股权激励计划 - 209,740股奖励股份于2024年11月15日归属,承授人无需支付购买价[2] - 奖励股份归属前的加权平均收市价为1.33港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股份计划可供授出的购股权及股份奖励数目为41,122,283份[2] - 年报日期时,股份计划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56,490,023股,占已发行普通股(不包括库存股份)470,459,740股的约12.01%[2]
中国中免(01880)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25 18:55
收入和利润(同比)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81.5075亿元,较上年同期312.649984亿元减少9.96%[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利润37.079885亿元,较上年同期45.327927亿元减少18.20%[5] - 202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36.634792亿元,较上年同期45.348272亿元减少19.21%[5]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997529亿元,较上年同期32.828965亿元减少20.81%[5] 其他财务数据(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751.520279亿元,较期初762.603737亿元减少1.45%[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551.985798亿元,较期初550.967056亿元增长0.18%[6]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海南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近1个百分点[8]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存货周转率同比增长10%[8] - 2024年职工代表监事李辉薪金及津贴78.7万元、酌情花红35.1万元、退休计划供款17.3万元,总计131.1万元[10] - 2024年职工代表监事钭晓琼薪金及津贴78.7万元、酌情花红43.8万元、退休计划供款17.3万元,总计139.8万元[10]
荧德控股(08535)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8:3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10万港元,较上年508万港元减少78.35%[9] - 公司收益由上年3.1339亿港元减少至2.7462亿港元[10] - 公司收益由313.39百万港元减少38.77百万港元或12.37%至274.62百万港元[21] - 毛利由33.24百万港元减少4.43百万港元或13.33%至28.81百万港元,毛利率由10.61%降至10.49%[24]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由5.08百万港元减少至1.10百万港元[2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收益成本由280.15百万港元减少34.34百万港元或12.26%至245.81百万港元[23] - 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由27.03百万港元减少0.31百万港元或1.14%至26.72百万港元[26] - 融资成本由2.15百万港元增至2.22百万港元[27] 业务线表现 - 安装项目收益减少5088万港元导致毛利减少444万港元[10][16] - 安装项目收益减少50.88百万港元或25.43%[22] - 公司大部分收益来自消防系统服务业务[76] - 公司为香港注册机电工程服务承办商,具备全套机电牌照[76] 客户及供应商集中度 - 最大客户占总收益约21.52%(2024年:约20.34%),五大客户合计占总收益约53.80%(2024年:约53.13%)[92] - 最大供应商占采购总额约16.03%(2024年:约16.68%),五大供应商合计占采购总额约58.72%(2024年:约43.94%)[92] - 最大分判商占分判费用总额约15.39%(2024年:约10.48%),五大分判商合计占分判费用约38.48%(2024年:约44.53%)[92] - 公司与五大客户、供应商及分判商无董事或主要股东权益关联[9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不派付末期股息[17] - 公司2025年未建议派付股息(2024年同样未派付)[78] - 公司股息政策规定年度股息不低于股东应占综合纯利的30%(2022年5月17日修订)[200] - 股息派发需考虑财务表现、营运资金需求、拓展计划及市场状况等因素[200] 资产和负债 - 现金及银行结余由52.61百万港元增至55.70百万港元[31] - 资本负债比率由33.50%降至27.82%[33] - 公司2025年3月31日的可供分派储备为12,279,000港元[82] 员工和薪酬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共有109名雇员,较2024年的116名减少7名[44] - 公司在香港的员工成本为15.68百万港元(2024年:15.8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26%[44] - 薪酬政策由薪酬委员会负责检视,薪酬水平维持竞争力并按表现发放酌情花红[45][46] - 公司采用界定供款退休计划,无界定福利计划[109] 购股权计划 - 公司购股权计划允许发行的股份总数不超过已发行股份的30%,且根据GEM上市规则,任何12个月内授出的购股权对应的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48][51] - 公司购股权计划自2018年2月12日起生效,为期十年,认购价不得低于股份面值、授出当日或前五个营业日的平均收市价[47] - 公司购股权计划自采纳以来未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任何购股权,因此报告期内可能发行的股份数为零[52] - 公司股份在联交所开始买卖时的已发行股份为1,200,000,000股,购股权计划允许发行的股份上限为120,000,000股(占10%)[51] 董事及高管信息 - 公司执行董事潘正强先生持有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行政学学士学位,并拥有37年消防服务及水泵安装经验[56][57] - 吴国威先生拥有27年消防服务及水泵安装工程经验,自1998年3月10日起担任卫保消防的项目经理[58] - 李桃贤女士拥有44年会计、行政及人力资源经验,自2004年5月起担任卫保工程董事[60] - 潘锦仪女士拥有37年营销及人力资源经验,自2017年6月27日起担任非执行董事[61][62] - 翁宗兴先生拥有34年财务管理经验,自2018年1月24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4] - 林仲炜先生自2002年9月起取得大律师资格,2018年1月24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5][66] - 陈树仁先生为荷兰注册建筑师,2019年9月2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6] 股东结构 - 潘正強先生持有公司508,500,000股股份,占已發行股本42.37%[124][125] - 吳國威先生、李桃賢女士、潘錦儀女士各自持有公司90,000,000股股份,各占已發行股本7.50%[124][126] - 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為1,200,000,000股[124][127] - Success Step实益拥有418,5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34.87%[130] - Noble Capital实益拥有391,5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32.63%[130] - 潘正棠先生通过Noble Capital被视为拥有481,5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0.13%[130][133] - Deng Anna Man Li女士作为潘正强先生配偶,被视为拥有508,500,000股股份,占42.37%[130][133] - Legend Advanced实益拥有9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7.50%[130] 企业管治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44] - 潘锦仪女士为非执行董事,与执行董事潘正强先生为兄妹关系[145] - 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但存在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担任的例外情况[136] - 公司董事会成员男女性别比例为3:1(截至2025年3月31日)[148] - 2024年6月19日、2024年8月14日、2024年11月11日及2025年2月20日共举行四次董事会会议[150] - 董事会会议出席率:潘正强4/4、吴国威3/4、李桃贤4/4、潘锦仪4/4、翁宗兴4/4、林仲炜4/4、陈树仁4/4[150] - 2024年8月14日举行一次股东周年大会,全体董事(除吴国威0/1)均出席[150] - 审核委员会于2024年6月19日及2024年11月11日举行两次会议[161] - 董事任期均为三年,独立非执行董事通过委任函固定任期[154] - 全体董事(7人)均完成法律顾问提供的董事职责培训及阅读培训资料[157] - 董事会下设三个委员会: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158]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翁宗兴任主席[159] - 审核委员会成员翁宗兴、林仲煒、陳樹仁在报告期间均出席了全部2次会议[162] - 审核委员会确认集团经审核年度业绩符合会计准则及GEM上市规则要求[162] - 薪酬委员会由潘正強、翁宗興、陳樹仁组成,陳樹仁任主席[165] - 薪酬委员会在2024年11月11日举行会议,审查董事及高管薪酬并认为公平合理[170] - 薪酬委员会成员潘正強、翁宗興、陳樹仁均出席了全部1次会议[173] - 提名委员会由潘正強、林仲煒、陳樹仁组成,潘正強任主席[173] - 提名委员会每年至少评估一次董事会架构及成员组成[175] - 董事提名政策考虑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多元化因素[177] - 提名委员会会议定于2024年6月19日举行,成员出席率为100%(潘正强、林仲煒、陳樹仁各1/1)[182] 审计和风险管理 - 2025年核数师酬金总额为93万港元(审计服务87万港元,非审计服务6万港元),较2024年减少1万港元[184] - 审计委员会2025年年度审计费用为87万港元,同比减少1万港元[184] - 风险管理制度评估未发现重大缺陷,董事会确认其有效性[193] - 内部审计职能采用风险基准审核方法,所有报告需经审计委员会审阅[190]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已获得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94] - 报告期间未发生因违反环境规定导致的检控或罚款[95]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8月27日在香港海富中心举行[97]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安排了法律诉讼保险[105] - 公司2025年慈善捐款總額為50,000港元,較2024年55,000港元減少9.09%[121] - 香港柴灣利眾街物業租賃協議重續至2027年3月31日,月租50,000港元[117] - 公司核數師立信德豪將於2025年股東週年大會退任並提議續聘[122] - 控股股東已書面確認遵守不競爭承諾,獨立董事未發現違規情況[113][114] - 關聯方Vistar Alliance Limited與公司簽訂物業租賃協議,2023年起月租50,000港元[117] - 公司確認符合GEM上市規則第20章關連交易披露規定[118] - 公司已制定举报政策供员工及持份者报告不当行为[194] - 反贪污政策明确对贿赂零容忍立场[195] - 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涵盖性别、年龄等可量化目标[179] - 公司已制定内幕消息政策并遵守证券及期货条例及GEM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196] - 公司承诺在合理可行情况下尽快向公众披露内幕消息,除非属于安全港范围内的消息[196] - 公司确保在全面披露前保持资料绝对保密,若保密程度不足或消息外泄将立即公开[196] - 公司公告要求平等披露正面及负面事实,确保不虚假或误导[196] - 董事会对2025年3月31日的综合财务报表采用持续经营方法编制[197]
现代健康科技(00919)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8:09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益为4.533亿港元,同比下降0.3%[23] - 销售预付美容套票收益为4.174亿港元,同比下降3.7%[23] - 经营溢利为21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经营亏损440万港元[23] - 经营溢利率为+0.5%,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24] - 净亏损率为-1.1%,同比改善0.8个百分点[24] - 公司总收益下降0.3%至4.533亿港元,美容及保健服务收益下降0.8%至4.161亿港元[34] - 销售护肤及保健产品收益增长6.1%至3713.8万港元,占总收益比例升至8.2%[34] - 预付美容套票销售产生的收益净额下降3.7%至4.174亿港元[35]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亏损由二零二四财年的960万港元改善至510万港元,亏损减少46.9%[42] - 公司收益轻微下降至453,274千港元(同比减少0.3%)[199] - 经营溢利改善至2,109千港元(去年同期亏损4,415千港元)[199] - 年度亏损收窄至4,771千港元(同比改善44.7%)[199] - 每股基本亏损改善至0.56港仙(去年同期为1.06港仙)[19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雇员福利开支为2.838亿港元,同比下降1.3%[24] - 其他租赁作自用物业折旧费用为6190万港元,同比下降6.7%[24] - 雇员福利开支下降1.3%至2.838亿港元,员工总数减少6.0%至793名[38] - 物业折旧费用下降至6190万港元,占总收益比例降至13.7%[39] - 广告费用大幅下降38.7%至260万港元,占总收益比例降至0.6%[40] - 银行费用增长9.4%至2490万港元,楼宇管理费下降4.6%至1160万港元[40] - 其他经营开支总额由5036.1万港元略降至4940.4万港元,减少1.9%[41] - 雇员福利开支总额(含董事酬金)由2.874亿港元降至2.838亿港元,减少1.3%[49] - 雇员福利开支减少至283,802千港元(同比下降1.3%)[199] - 折旧及摊销成本降至75,682千港元(同比减少1.2%)[199] - 财务费用减少至4,469千港元(同比下降24.5%)[199] - 利息收入增长至4,820千港元(同比增长16.4%)[199]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亏损5,500千港元(同比收窄5.2%)[19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销售护肤及保健产品收益增长6.1%至3713.8万港元,占总收益比例升至8.2%[34] - 公司美容及保健服务收益占总收益92%[174] - 公司预付费套票销售款项初步记为收益并存在未行使权利调整[174] - 公司递延收益根据未行使权利估计进行调整[174]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香港有30间服务中心,新加坡有8间服务中心[14] - 公司香港业务收益微增1.4%,其中服务收益增长0.8%至3.756亿港元,预付套票收益下降2.0%至3.782亿港元[28] - 新加坡业务收益下降至4750万港元,美容服务收益降至4050万港元,预付套票收益降至3930万港元[33] - 业务主要来自香港及新加坡的美容保健服务[12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面临香港业务成本上升风险主要因不明朗经济环境导致经营成本增加[58] - 公司面临外汇风险尤其是新加坡元和澳元的交易及汇率风险[58] - 公司通过市场调查与消费者互动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55] - 公司重视投资者关系通过双向沟通保持透明度[61][62] - 公司已采纳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四的企业管治守则[79] - 董事会负责批准集团策略、财务目标、年度预算及投资建议[84] - 独立非执行董事提供多行业专业知识并确保财务申报合规性[84] - 管理层在行政总裁领导下执行董事会批准的日常营运策略[87] - 公司维持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制度[105] - 公司使用贴现现金流预测评估现金生成单位使用价值[181] - 公司生成递延收益报告计量未提供服务价值[177] - 公司收益确认为关键审计事项因存在时间性操纵风险[177] - 审计关注管理层采用的会计政策恰当性及估计合理性[193] - 持续经营能力评估涉及重大不确定性判断[193] - 关键审计事项沟通需考虑公众利益与负面后果的平衡[195] 店铺和员工数量变化 - 店铺总数47间,同比增加2间[24] - 员工总数由844名减少至793名,同比下降6%[49] 资产和债务状况 - 资产负债率为0.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24] - 现金及银行结余由1.937亿港元增至2.367亿港元,增长22.2%[44] - 银行借贷由100万港元减少至40万港元,下降60%[44] - 资本开支由1460万港元增加至1610万港元,增长10.3%[45] - 资本承担由100万港元增至150万港元,增长50%[46] - 抵押银行存款由2710万港元大幅增加至5290万港元,增长95.2%[47] - 持作自用的租赁土地及楼宇抵押品账面值由5050万港元略降至4840万港元,减少4.2%[47] - 可供分派储备约1090万港元[130]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构成 - 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1] - 回顾年度内董事会举行4次会议[82] - 执行董事叶启荣先生和杨诗敏女士出席全部4次董事会会议[8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廖美玲女士出席3/3次审核委员会会议和1/1次薪酬委员会会议[8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文显博士出席3/3次审核委员会会议和1/1次薪酬委员会会议[8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康宝驹先生出席3/3次审核委员会会议和1/1次薪酬委员会会议[83] - 董事会主席曾裕博士缺席全部4次董事会会议和1/1次股东周年大会[83] - 首席财务官郑志明先生拥有超过20年审计和金融管理经验[77] - 财务总监杨诗敏女士拥有德勤超过6年审计经验[71] - 7名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培训(4名阅读材料,3名参与培训课程)[88] - 主席兼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曾裕博士担任但权力未集中[89] - 董事会主席曾裕博士因私人理由未出席2024年8月28日股东周年大会[90] - 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自2022年8月27日起为期三年[91] - 林德亮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自2023年10月1日起为期三年[91] - 薪酬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执行董事组成[94] - 薪酬委员会年度内召开1次会议审议董事及高管薪酬表现[94][95] - 审计委员会在回顾年度内召开四次会议[99] - 审计委员会在回顾年度内审阅批准全年业绩[100] - 公司秘书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06] 审计和合规 - 支付外部审计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费用为386.9万港元[101] - 支付外部审计师非审计服务费用为34万港元[101] - 公司核数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将退任并符合重选资格[166] - 公司持续关连交易未超过设定全年上限[164] - 公司未确认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181]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存在潜在减值迹象[181]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评估涉及管理层判断性假设,可能受管理层偏见影响[184] - 审计程序包括评估现金产生单位识别和资产分配方法[182] - 贴现现金流量预测的收益和经营开支与年度财务预算数据进行比较[182] - 收益增长率与过往增长率及美容保健行业外部市场数据进行比较[182] - 内部估值专家评估贴现现金流量预测方法和贴现率同业可比性[185] - 对比上年度预测与本年度实际绩效评估管理层预测可靠性[185] - 对关键假设执行敏感度分析评估增长率及贴现率变动影响[185] 股权结构和股东信息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904,483,942股[6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市值为66.9百万港元[66] - 公司每手买卖单位为4,000股面值每股0.10港元[66] - 公司股份于联交所上市代号919[67] - 曾裕博士持有公司股份677,247,942股,占总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74.88%[142] - 曾裕博士配偶李守义博士持有公司股份650,000股,占总股份的0.07%[142] - 叶启荣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85,000股,占总股份的0.02%[142] - 杨诗敏女士持有公司股份172,000股,占总股份的0.02%[142]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904,483,942股[142] - Allied Wealth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209,247,942股,占总股份的23.13%[145] - Silver Compass Holdings Corp持有公司股份367,200,000股,占总股份的40.60%[145] - Silver Hendon Enterprises Corp持有公司股份100,800,000股,占总股份的11.14%[145] - TMF (Cayman) Ltd作为受托人持有公司股份677,247,942股,占总股份的74.88%[145] - Kelday International Limited作为代名人持有公司股份677,247,942股,占总股份的74.88%[145] - 公司保持不少于已发行股份25%的公众持股量[159] 关联交易和租赁安排 - 公司签订2023年总租赁协议,期限为2023年4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150] - 预期2024财年租赁安排年度上限不超过1.19亿港元[153] - 预期2025财年租赁安排年度上限不超过600万港元[153] - 预期2026财年租赁安排年度上限不超过300万港元[153] - 年度上限计算包含额外物业租金20%缓冲水平[153] - 租赁交易已获2023年3月30日股东特别大会批准[154] - 年内关联公司使用权资产添置未超过年度上限[154] - 租赁付款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确认为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152] - 租金需参考可比较物业市场水平并经独立估值师确认[151] 供应商和客户集中度 - 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15%较去年26%下降[133] - 五大供应商采购总额占比41%较去年46%下降[133] - 五大客户销售总额占比低于5%[134] 股息和分派政策 - 回顾年度未派发中期股息(去年:零)[128] - 董事会未批准末期股息(去年:零)[128] 其他重要事项 - 香港2024年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3%至3768亿港元,网上零售额下降2.6%至317亿港元[28] - 公司主要经营地点为香港业务受香港法例第362章商品说明条例监管[58]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8月28日举行[64] - 股东特别大会召开需持有不少于10%投票权股本股东提出[121] - 年度财务业绩详情参见综合损益表第44页[127] - 过去五年业绩及资产负债概要载于第112页[131] - 非控股权益盈利295千港元(同比下降68.8%)[199]
中国港能(00931)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8:07
天然气业务表现 - 天然气总销量同比增加58,521吨,增长率为103.0%[10] - 天然气业务毛利同比增长2,260万港元,增长率为86.5%[10] - 天然气业务整体毛利率从7.09%提高到8.40%,提高1.32个百分点[10] - 公司天然气零售销量21,567吨,收入约1.63071亿港元,占总收益22.9%[25] - 天然气贸易销售量82,400吨,收益约3.66629亿港元,占总收益51.4%[26] - 液化天然气贸易销售量10,218吨,收益约5645.1万港元,占天然气贸易收益15.4%[26] - 管道天然气贸易销售量72,182吨,收益约3.10178亿港元,占天然气贸易收益84.6%[26] 新能源业务表现 - 新能源业务收入为1.3158亿港元,占总收入18.4%[31] - 新能源产品销售及分销收入为5030.4万港元,同比增长471.6%[36] - 新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开发收入为8127.6万港元,同比增长8.6%[36] 项目运营与拓展 - 陕西项目实际供暖面积同比增加50万平方米,增长率为22.7%[10] - 广东东莞松山湖项目和湖北襄阳万达项目于本年度已投产运营[10] - 广东湛江项目已获得土地并进入建设阶段[10] - 公司正在河南南阳邓州市、贵州仁怀市、贵州赤水市、江苏宜兴市等地拓展新项目[10] - 湛江市能源项目总投资不超过人民币8亿元,一期投资人民币5.6亿元,二期投资人民币2.4亿元[83] - 湛江市项目达产后绿色蒸汽供应量一期可达130万吨/年,二期可达100万吨/年[83] - 东莞市松山湖项目投资人民币1.07亿元(约1.17亿港元),获得20年特许经营权[86] - 东莞市项目合作方分享经营收入占比为5%-20%[86] - 宜兴市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2亿元,公司出资人民币9000万元占比75%[88] - 宜兴市项目用地约60亩[88] - 西安市未央区项目投资最多约人民币4.17亿元[91] - 西安市项目将建设182.2MW综合能源站及500万平方米污水源系统[91] 收入与利润变化 - 公司总营业收入为7.1亿港元,同比增长57.0%[35] - 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批发业务收入为3.7亿港元,同比增长110.3%[36] - 液化天然气物流配送业务收入为5027.5万港元,同比下降9.5%[36] - 公司总毛利为1.166亿港元,毛利率为16.3%[37] - 年度亏损净额约1.2亿港元较上年1.5亿港元有所收窄[50] 成本与费用变化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2440万港元,同比增长105.0%[40] - 行政开支增加至1.4亿港元同比增长37.4%主要由于新能源公司运营开支增加[41] - 财务成本减少至3170万港元同比下降8.6%因股东贷款资本化节省利息[42] - 预期信贷亏损减值约1030万港元较上年410万港元显著增加[43] - 员工成本9460万港元较上年5970万港元增加3490万港元增幅58.5%[71]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3730万港元上年为4360万港元[56]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降至6.5亿港元上年为7.7亿港元[56] - 资产负债比率大幅改善至271.6%上年为1300.3%[57] - 物业厂房及设备总值约4.5亿港元其中设备及机器占2.4亿港元[52] - 应收及其他应收款项增至3.3亿港元上年为1.9亿港元因新能源业务扩张[54] - 资本承担约1.3亿港元主要用于建筑项目及机械设备采购[60] 管理层与团队 - 新管理团队于2023年10月加入,具备清洁能源领域丰富经验[9] - 公司员工总数518名较上年478名增加40名增幅8.4%[71] - 公司核心业务为新能源和天然气投资、建设、运营与技术服务[111]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4] - 非执行董事马世民先生于2025年5月29日股东大会后退任永泰地产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98] - 独立非执行董事周政宁先生管理的慧科创是香港特区政府选定的6个共同投资伙伴之一[103] - 公司秘书封俊贤先生于2024年4月8日获委任,具有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资格[105] - 简龚传礼女士于2024年12月2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为简博士配偶[114] - 李继贤先生为执行董事兼简博士外甥[114]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已按上市规则第3.13条确认独立性[114] - 董事会由8名成员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8] - 简龚传礼女士于2024年12月2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符合性别多元化规定[119] - 公司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符合上市规则最低占比三分之一要求[199] 董事会会议与出席情况 - 本年度召开7次定期董事会会议2次股东大会和1次特别股东大会[122] - 执行董事邓耀波先生出席全部7次董事会会议2次股东大会和1次特别股东大会[122] - 非执行董事马世民先生缺席1次董事会会议1次股东大会和1次特别股东大会[122] - 新委任董事简龚传礼女士缺席全部7次董事会会议2次股东大会和1次特别股东大会[122]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少锐周政宁和林伦理出席全部7次董事会会议2次股东大会和1次特别股东大会[122] 委员会运作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本年度举行3次会议全体成员出席率100%[138] - 提名委员会本年度举行3次会议全体成员(李先生、周先生、简博士)出席率100%[142] - 薪酬委员会本年度举行3次会议讨论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结合业绩表现提出建议[147] - 薪酬委员会成员李先生、周先生、简博士本年度会议出席率均为3/3[148] 董事薪酬与任命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在0至1,000,000港元范围内有8人,在1,000,001至4,000,000港元范围内有3人[149] - 简博士、李先生及林先生将于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并愿意膺选连任[132] - 简女士自2024年12月2日起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须于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退任并愿意膺选连任[132] - 李先生和林先生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超过9年董事会确认其独立性并建议重选[133] - 简志坚博士、李继贤先生及林伦理先生将于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196] - 李少锐先生与林伦理先生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超9年 董事会确认其独立性不受影响[197] 风险管理与审计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的企业管治守则并确认全面遵守[108] - 全体董事确认已完全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的规定[109] - 公司本年度成立内部审计部门及安全监督部门并开始风险识别管理工作[155] - 公司风险管理系统符合COSO综合框架2013原则并已制定风险管理政策[153][154] - 董事会确认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且无重大不明朗因素[150] - 公司核数师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已获重新委任[156] - 公司支付外聘核数师审核服务费用为1,000千港元,非审核服务费用为106千港元,总费用为1,106千港元[158] - 各部门需每季度识别评估主要风险并设定缓解方案[157] 法律与监管事项 - 法律诉讼导致确认罚款拨备3922.1万港元[68][69] - 预计逾期利息拨备约1326.8万港元将于2025财年确认[69] - 公司面临中国政治、经济及法律变动可能对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180] - 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政策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8[180] 业务收购与投资 - 收购翱途有限公司代价1亿港元通过发行232,558,140股普通股支付[75] - 翱途首年净溢利254.6万元仅达三年总溢利保证3184.44万元的8%[78] - 翱途三年累计净溢利保证不低于3184.44万元人民币[75] - 公司未确认重大或有应收款项因补偿公允价值微乎其微[79][80] - 本年度无重大收购或处置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72] 股东与股份事务 - 股东可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投票权股本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66] - 股东特别大会须在收到请求后两个月内举行[166] - 因取消放债及证券经纪业务应收款 客户名下20,999,040股股份转让至持股60.42%的附属公司[186] - 本年度出售15,920,000股股份 上年度出售5,079,040股股份 差额确认为股份溢价[18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未持有库存股份[187] - 报告期末公司未持有库存股份[74] - 公司无可供分派储备 股份溢价可用于股息分派但需经普通决议案批准[190] - 股份过户登记将于2025年8月18日至8月22日期间暂停办理[181]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收益总额约28.75% 最大客户占比约11.58%[191] - 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48.20% 最大供应商占比约12.35%[192] 行业与政策环境 - 2024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在一次能源中占比为8.5%,较上年有所上升[12] - 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16] - 国家目标实现年节能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约1.3亿吨[17] - 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目标达15万亿元左右[17] - 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目标达15亿吨标煤以上[17] - 公司业务覆盖能源能效管理、智慧供热运营、高效节能设备制造等领域[8] 股息与财务政策 - 公司股息政策允许从溢利、股份溢价账或其他授权资金中派付股息[161] - 公司不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股息(2024年:无)[175] 运营数据 - 液化天然气车队运输里程为6129.5万吨公里,同比下降18.3%[27] - 居民用户液化天然气管道接驳数量为7413户,同比增长3.3%[28] 业务定位与风险披露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业务性质本年度无重大转变[173] - 公司绝大部分营运资产位于中国,预期大部分营业额将继续来自中国业务[180] - 公司业绩详情载于年报综合损益表及综合全面收益表第69至70页[174] - 公司业务回顾及未来发展方向载于报告第3至4页主席报告章节[176] - 公司主要风险及不确定因素描述载于管理讨论与分析章节及财务报表附注[176][180] 专业培训与合规 - 公司秘书封俊贤年内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59]
吉盛集团控股(08133)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7:41
供股所得款项及用途 - 2023年供股所得款项总额为1020万港元,净额约为900万港元[3]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中约156万港元剩余结余于2024年1月1日[3] - 供股款项用途变更,原用于合营公司出资的225万港元转作一般营运资金[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供股所得款项净额已悉数用作一般营运资金[4] 购股权计划 - 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875,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2.29%[5] 行政总裁酬金 - 2024年行政总裁酬金总额为145.8万港元,其中薪金及津贴为144万港元[7] - 2017-2024年行政总裁年度酬金保持稳定,2017-2018年为121.8万港元,2019-2024年为145.8万港元[8][9] - 行政总裁无获得任何入职奖励金、离职补偿金或持有公司购股权[9]
瑞尔集团(06639)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7: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25财年收入约为16.8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23] - 公司2025财年收入为16.8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24] - 公司经营利润达362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4%[24][25] - 公司净利润增至1616.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25] - 公司2025财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6.88亿元,同比下降3.3%[78][79] - 经营利润同比增长39.4%至人民币36.2百万元[78][80] - 净利润同比增长20.5%至人民币16.2百万元[78][80]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17.458亿元人民币下降3.3%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16.884亿元人民币[165][168]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业务覆盖普通牙科、正畸科和种植科三大专业领域[6] - 普通牙科收入从9.682亿元人民币下降4.7%至9.226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从55.5%降至54.6%[170][174] - 正畸科收入从3.825亿元人民币下降3.8%至3.678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从21.9%微降至21.8%[170][174] - 种植科收入从3.58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13.4%至3.099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从20.5%降至18.4%[170][174] - 其他业务收入从3721万元人民币大幅增长至8806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从2.1%上升至5.2%[170][172] - 瑞尔齿科品牌收入从7.8479亿元人民币下降至7.3534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从45%降至43.6%[178] - 瑞泰口腔品牌收入从9.6099亿元人民币微降至9.5304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从55%微增至56.4%[178] 门店与设备情况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中国15个城市拥有118家门店,包括107家口腔诊所和11家医院[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中国15个城市拥有118家门店,包括107家诊所和11家医院[26][28] - 公司牙椅总数达1566张,其中2024/2025财年在无锡新增41张牙椅[26][2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运营118家门店,包括48家瑞尔齿科诊所和59家瑞泰口腔诊所及11家医院[175][177] - 牙科椅总数达1,566张,新增无锡医院配备41张牙科椅[81][8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运营118家诊所及医院,包括48家瑞尔齿科诊所和59家瑞泰口腔诊所及11家瑞泰口腔医院[100][103][106] - 公司牙科椅总数1,566张,瑞尔齿科505张(持平),瑞泰口腔1,061张(减少3张)[111][114] 患者数据 - 公司在过去十年中累计服务约1230万患者人次[5] - 2024/2025财年患者就诊人次为1,970,394人次,同比增长0.3%[26][28] - 2025财年患者就诊量达1,970,394人次,同比增长0.3%[81] - 患者复诊率达47.8%,20.6%新患者由现有患者推荐[78] - 2025财年总接诊人次为1,970,394次,同比增长0.3%,其中瑞尔齿科516,868次(同比下降2.8%),瑞泰口腔1,453,526次(同比增长1.4%)[110][111] - 每张牙科椅就诊次数:瑞尔齿科1,024次(同比下降2.8%),瑞泰口腔1,370次(同比增长1.7%)[111][116] - 每张牙科椅收入:瑞尔齿科145.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3%),瑞泰口腔89.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5%)[111][118] - 患者复诊率为47.8%(2024财年为47.9%),20.6%新患者由现有患者推荐[11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忠诚客户复诊率为47.8%,新患者中20.6%由现有患者引荐[123] 人力资源 - 全职牙医数量从2024年3月31日的972名增加至2025年3月31日的999名[46] - 本财年引进院长及学科带头人8人,主任级人才6人,骨干及以上核心医生16人,校招新医生20人[47] - 引进的医生中有6名拥有博士学位[47] - 与公司雇佣关系超过五年、十年及十五年的牙医占比近半[47] - 全职牙医数量从972名增至999名,新增27名[88][90] - 公司拥有3111名全职员工,其中牙医占比32.1%,护理人员占比33.7%[131][132] - 45.3%的全职牙医拥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平均行业经验为11.5年[135][136] - 牙医留任率:44.3%工作超过5年,16.7%超过10年,6.4%超过15年[135][136][137] - 校园招聘的牙医占公司牙医团队近20%,其中超过30%已晋升至各级管理岗位[158] 成本与费用 - 销售成本从2024年的1,353.1百万元减少0.5%至2025年的1,346.3百万元,主要由于控制了雇员福利开支和咨询费[186][187] - 毛利从2024年的392.7百万元下降12.9%至2025年的342.1百万元,主要因牙科服务收入减少及牙科材料销售业务毛利率较低[188][190] - 销售及经销开支从2024年的140.8百万元下降11.2%至2025年的125.1百万元,主要因控制了营销活动预算[193][194] - 行政开支从2024年的242.8百万元大幅减少28.1%至2025年的174.5百万元,主要因股份酬金开支减少[199][200] - 雇员福利开支占总成本比例从2024年的53.6%降至2025年的52.7%,金额从724,642千元降至709,913千元[185] - 牙科材料成本占比从2024年的19.6%上升至2025年的22.5%,金额从264,763千元增至302,298千元[185] - 咨询费在销售成本中占比从2024年的1.8%大幅降至2025年的0.7%,金额从25,010千元减至9,409千元[185] - 广告及营销开支占销售及经销开支比例从2024年的43.9%上升至2025年的46.4%,但金额从61,832千元降至58,105千元[192] - 股份酬金开支在行政开支中占比从2024年的27%大幅降至2025年的7.4%,金额从65,599千元减至12,923千元[198] - 折旧及摊销在销售成本中占比从2024年的17.1%微降至2025年的16.6%,金额从231,786千元减至223,907千元[185] 战略与管理 - 公司采用双品牌战略,通过"Arrail Dental"和"Rytime Dental"服务不同经济背景的客户[5] - 公司从2025年4月起将管理模式调整为华北、华东、华南、华西四大区域管理[27][29] - 双品牌战略中"瑞尔齿科"专注高端市场,"瑞泰口腔"服务中产群体[66][68] - 集团在重点城市试点诊所合伙人机制,未来将全国推广[64][65] - 合伙人将获得充分运营决策权和更大比例持股或利益分配[64][65] - 公司计划在重点城市试点财务及虚拟合伙机制,积累经验后向全国推广[157] 技术与创新 - 公司建立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医疗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分析[38] - 公司成立了种植专家工作室和正畸会诊平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35][36] - 公司已完成近300台机器人种植手术,手术精准度达0.05mm,角度误差0.71度[40] - 公司已积累千万级高质量口腔病例库用于AI辅助诊断系统开发[56][60] - AI辅助诊断系统通过智能分析患者数据降低误诊漏诊率[60] - AI电子病历辅助书写系统自动抓取关键信息提升病历书写效率[60] - AI质控系统实时监测诊疗流程确保符合医疗质量标准[60] - 智能客服系统提供7×12小时服务,30分钟内响应初步诊疗方案[61] - AI智能客服系统提供7×12小时咨询服务,通过400客服热线、官网在线客服和AI虚拟助手等多渠道服务患者[62] - AI智能预诊功能在患者提交症状后30分钟内提供初步治疗建议[62] - AI回访助手基于患者诊疗信息和恢复周期自动生成个性化回访方案[62][65] - AI辅助分析技术深度分析集团运营数据和患者数据,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营效率[62][66] 供应链与运营优化 - 通过数字供应链管理平台有效减少库存积压与浪费[41] - 推广智能柜实现自动库存盘点和全流程追溯[41] - 优化供应链结构,实施集中采购、多源供应等策略降低采购成本[44] - 通过门店租约重新谈判和调整低效店面选址优化运营[44] - 通过集中采购和联合供应商开发降低供应链成本[67][69] 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 - 社区开放日活动每月为居民提供免费口腔健康检查[53][55] - 银发护牙行动为老年群体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库跟踪健康状况[53][55] - 星星点亮计划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免费基础治疗服务[53][55] - 视频号平台发布系列口腔健康科普视频提升公众意识[51][52] - 公司企业文化具象化为48字行为准则强化员工凝聚力[50][52] 市场与行业数据 - 中国牙科服务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1500亿元人民币,2024-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5%[142] - 中国每百万人口牙医数量约175名,显著低于美国610名、德国860名和日本810名[143][146] - 中国人均口腔医疗年支出约44美元,仅为美国405美元、德国372美元和日本228美元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143][146] - 中国每万人年种植牙数量约28颗,远低于美国约100颗和德国约150颗[143][146] - 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到人民币1,500亿元,2024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7.5%,2028年预计接近人民币2,000亿元[146] 培训与发展 - 通过瑞尔学堂线上线下的培训平台累计推出上千场课程[48] - 公司每年开展超过50场线上线下医疗技术培训以加速专业技能升级[158] - 公司首批认证了12位文化大使,通过演讲、座谈等活动深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161] - 公司为门诊合伙人提供创业营等专项培训计划,定制主任牙医及核心牙医的成长路径[157] - 公司通过院长研习班、长青班等管理赋能项目提升团队战略思维与管理能力[158] 其他财务数据 - 贷款本金从1100万美元减少至750万美元,贷款期限从30个月延长至42个月[121][125] - 新增质押股份包括Mingda持有的1000万股和Rise Day 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1800万股,总质押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9.1%[121][125] - 公司实施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相关股份上限为119,972,60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21.3%[138][139] - 报告期内无重大投资或子公司收购/处置事项(占集团总资产≥5%)[120]
元力控股(01933)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7:32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结构 - 公司核數師為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註冊為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4][5] - 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吳光發、韓彬及王鵬,分別擔任審核委員會主席及薪酬委員會主席等職務[11][12] - 提名委員會自2025年6月27日起新增成員楊純(非執行董事)[11][12] - 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包括四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66][167][173] - 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三分之一,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71][174] - 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职责分离,以加强独立性和问责性[176][180] - 董事会主席负责领导董事会并确保其运作符合集团最佳利益[177][180] - 行政总裁负责管理集团业务并制定战略运营计划[178][181] 管理层背景与职责 - 公司執行董事王東斌(57歲)負責整體業務策略規劃,擁有清華大學核物理碩士學位及20年信息技術行業經驗[13][15] - 行政總裁吳戰江(56歲)負責智能城市物聯網及智能能源物聯網的技術研發與商業應用,畢業於華北電力大學[16] - 執行總裁吳洪淵(52歲)專注物聯網運營管理,擁有北京電力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電力系統通信專業背景[17][18] - 執行董事李抗英(68歲)負責集團投資併購事務,畢業於華北電力大學電信專業[19] - 吴战江先生自2019年6月1日起担任公司行政总裁,拥有电力行业逾20年经验[21] - 吴洪渊先生自2019年6月1日起调任执行总裁,专注物联网运营及管理[21][22] - 李抗英先生为公司创始人及执行董事,负责投资与并购事务[22] 财务表现与关键指标 - 公司收入同比下降人民币112,864,000元,主要由于软件及解决方案销售减少63,908,000元和技术服务收入减少66,366,000元,但产品销售增加17,410,000元[73]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15.7%下降至13.7%,主要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新项目定价调整[74][75] - 公司销售成本同比下降人民币87,387,000元[74] - 公司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同比增加人民币5,633,000元(增长11.6%),主要由于研发费用增加2,227,000元和其他费用增加3,396,000元[77][78] - 公司研发支出同比增加9.1%,达到26,737,000元[88][89] - 公司2025年3月31日净流动资产为人民币236,656,000元,流动比率从1.71倍提升至1.77倍[90] - 公司2025年3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24%(2024年为22%)[91] - 公司银行借款从2024年3月31日的约1.42375亿元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约1.299亿元,固定年利率为1.675%至4.500%[94][97] 业务与市场趋势 - 公司2024年宏观经济环境下行业面临较大困难,但稳步推进战略转型与高质量发展[42][46] - 电力能源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新能源消纳比例提升是重点方向[43][47] -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成为推动电力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覆盖发电、调度、计量等全环节[44][47] - AI技术(如DeepSeek)的突破为电力能源各环节应用创新带来重大机遇[43][47] - 智慧能源业务是公司基石,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48][53] - 公司紧扣"双碳"战略,协同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实现绿色低碳发展[48][53] 客户与应收账款 - 公司最大客户占贸易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总额的27%(2024年:26%),五大客户占比81%(2024年:73%)[100][104] - 公司主要客户为内蒙古电力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136] - 公司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过总收入的96%[136] - 公司贸易应收账款的快速增长对现金流和营运资金需求产生显著影响[144] - 公司主要客户为电网公司及相关企业,财务稳健信誉良好,但应收账款快速增长对公司现金状况产生显著影响,增加了运营资金需求[149] 研发与技术能力 - 公司拥有23项国家专利和189项软件著作权[70][71] - 公司具备CMMI五级和信息系统集成三级等41项管理资质[70][71] - 公司自主研发的物联网硬件产品"π芯"具有"随插即用,通电通网"特性[69][71] - 公司持续在研发活动进行重大投资,但存在短期无法商业化的风险[142] - 公司每年对研发费用有较大投入,以培育新产品与服务,但若相关产品短期内无法带来足够经济利益,将对业务及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148] 人力资源与员工结构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4年3月31日的517人减少至2025年3月31日的319人,员工福利支出从约9980万元降至约8060万元[122] - 公司2025年3月31日雇员总数为319名,较2024年3月31日的517名减少38.3%[126] - 公司2025年度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80.6百万元,较2024年的99.8百万元下降19.2%[12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劳动力性别比例为76%男性和24%女性[169][174] - 公司面临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146] - 公司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及激励机制,建立公平晋升机制以留住优质人才[151]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已采纳并应用《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强调优秀董事会、有效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152][154] - 公司董事会定期审查公司治理政策及实践,包括上市规则和会计政策的合规性[172][179]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处置子公司及联属公司、重大或然负债[108][109][111] - 公司无合约承担,且无用于银行借款担保的银行存款(2024年:1000万元)[103][120] - 公司主要业务以人民币结算,外汇风险有限,目前未进行任何外汇对冲活动[121] 公司战略与股东回报 - 公司战略是以稳健财务基础创造可持续回报,长远提升股东总回报[156] - 公司致力于确保事务按照高道德标准进行,以最大化股东财富并保障利益相关者权益[157] - 公司董事会负责制定战略目标并监督业务管理绩效,管理层负责日常运营[158][165] - 公司以现金流为核心保障经营基本盘,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与智慧生活服务商[52] 会议与股东沟通 - 公司于2024年9月23日举行了一次股东周年大会,整体出席率为100%[188] - 公司在本年度内举行了四次董事会会议,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出席率均为100%(4/4)[18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光发、韩彬、王鹏在董事会会议中的出席次数均为4次,出席率为100%[189] - 非执行董事杨纯自2024年12月13日起获委任,未参与本年度董事会会议[189] - 董事会会议通知通常提前14天发出,会议议程和相关文件提前不少于3天提供[184][187] - 主席与执行董事定期举行会议,并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单独会面[190][192]
华信地产财务(00252)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7: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为232.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0.5%[20][25]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5.6百万港元,同比转盈为亏(去年溢利56.4百万港元)[20][25] - 每股亏损为11.3港仙(去年每股盈利25.0港仙)[20] - 除税前亏损为21.5百万港元(去年除税前溢利60.2百万港元)[20]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产生亏损36.6百万港元,同比减少157.3百万港元[20][25]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为16.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72.9百万港元[20][25] - 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3港仙,与去年持平[21] - 公司流動負債淨額為1.26億港元,去年同期為流動資產淨額1.172億港元[38]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7450萬港元,同比增長78.2%[39] - 貿易應收賬款為5830萬港元,同比下降42.6%[39] - 银行贷款总额为3.428亿港元(2024年:3.315亿港元),其中短期借贷为2.902亿港元(2024年:5830万港元),长期借贷为5250万港元(2024年:2.732亿港元)[41] - 净债务权益比率为24.2%(2024年:25.6%),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4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1.144亿港元(2024年:11.356亿港元),同比下降1.9%[42] - 每股综合资产净值为5.0港元(2024年:5.1港元),同比下降2.0%[42] - 对Titan Dragon的持股比例由28%降至24.5%,产生视作出售亏损1570万港元[45] - 上年度对Titan Dragon持股比例由33.2%降至28%,产生视作出售亏损2630万港元[45] - 审计服务费用同比下降10.7%(从103万港元降至92万港元)[73]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322,768,388港元(2024年:333,964,191港元)[118] - 集团员工总数246人(2024年:244人)[117] - 慈善及其他捐款金额为零港元(2024年:1,000港元)[11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物业投资及出租分部收入15.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9.8%[27][28] - 生产及分销塑料包装材料分部经营利润26.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0.2%[20] - 经纪及证券保证金融资分部经营利润6.3百万港元(去年亏损6.2百万港元)[20] - 塑膠包裝材料分部收入為2.069億港元,同比增長24.2%[29] - 塑膠包裝材料分部溢利為2620萬港元,同比上升20.2%[29] - 經紀佣金收入440萬港元,同比增長8.1%[31] - 孖展利息收入390萬港元,同比下降41.1%[31] - 經紀分部經營溢利630萬港元,去年同期為虧損620萬港元[31] - 酒店业务自2020/21财政年度起暂停运营未包含在关键绩效指标中[15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香港股市日均成交額回升至2000億至3000億港元[30] - 公司无外币对冲政策,但会监控外汇风险并在需要时考虑对冲[43] - 股息政策要求维持充足现金储备以应对资金需求及未来增长[103] - 集团目标以2024/25财年为基准年,三年内将南星能源消耗减少至少3%[188] - 包装材料消耗目标以2022/23财年为基准年,三年内减少至少3%但未达成[191] - 单位产品总VOCs排放量和综合能耗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实现大幅降低[190] - 香港业务运营不涉及大量包装材料消耗[192]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信息 - 执行董事蔡乃端(72岁)自1973年起任职,2000年任主席,拥有超50年财务及物业投资经验[8] - 执行董事蔡基鸿(46岁)2008年任非执行董事,2010年转任执行董事,2014年起任授权代表,2025年任董事总经理[8] - 执行董事陈鑫淼(46岁)2022年任职,拥有超20年建筑项目经验,持建筑学及室内设计学士学位[9] - 非执行董事陈文汉(68岁)1994年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05年转任非执行董事,为香港执业律师[10] - 非执行董事蔡汉荣(59岁)2000年任职,持美国南加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0]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兆庭(73岁)2006年任职,为香港执业会计师超30年,任审核委员会主席[13] - 董事会年内举行12次会议,执行董事蔡乃端、蔡基鸿全勤出席[51] - 独立非执行董事郭良出席3/6次董事会会议,甘卓燊出席3/6次董事会会议[51] - 非执行董事陈文汉缺席股东周年大会,蔡颖雯缺席股东周年大会[51] - 全体12名董事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完成持续专业发展培训[58] - 薪酬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名执行董事和1名非执行董事组成[63] - 薪酬委员会在年度内举行1次会议处理董事及高管薪酬事务[63] - 提名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5] - 提名委员会在年度内举行1次会议评估董事会结构和独立性[65] - 独立非执行董事若任职超过9年需考虑委任新成员[56] - 2名董事因公务缺席2024年8月23日股东周年大会[61] - 董事会要求至少每年检视一次架构、人数和组成[56] - 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未能在2024年度举行单独会议[60] - 公司女性董事占比9.09%(1/11名)[70] - 董事会年龄跨度45至88岁[70] - 审计委员会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2名非执行董事组成[77] - 审计委员会年度召开4次会议[77] - 董事会成员变更:郭良卸任(2024年8月23日),甘卓燊获委任(同日)[123] - 蔡奕忠不参选连任董事,蔡乃端及陈鑫淼符合资格参选连任[125]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 公司采用自上而下结合自下而上的风险管理方法[83] - 公司附属公司常汇证券发生未经授权提款事件 已向证监会报告并聘请外部顾问进行专项内控审查[90] - 常汇证券客户投诉涉及负责人员从客户账户转移资金 内部调查已完成并向证监会报告[90] - 外部顾问对常汇证券的专项内部控制审查报告截至年报日期尚未最终定稿[90] - 审核委员会已就未经授权提款与管理层讨论 旨在改善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92]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 认为聘请外部专业人士进行独立审查更具成本效益[93] - 审核委员会已委聘内控顾问对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的风险管理系统进行年度审查[93] - 外部顾问已向审核委员会汇报审查结果及待改善方面 除已发现缺陷外无重大内控不足[93] - 公司主要政策包括举报政策 内幕消息政策 关联交易政策及行为守则等[95] - 外聘核数师对财务报告程序的内部监控提供独立审核 并向审核委员会报告监控事项[98] - 公司秘书确保董事会与高管间信息交流 就董事责任提供意见并协助实施管治常规[100] 股东结构和关联交易 - 董事蔡乃端持有公司普通股8,183,296股(个人权益)及97,669,758股(公司权益),合计占已发行股本46.96%[127] - 董事蔡基鸿持有公司普通股6,954,391股,占已发行股本3.09%[127] - 晋运国际有限公司持有公司普通股59,435,758股,占已发行股本26.37%[131] - 信龙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普通股38,234,000股,占已发行股本16.96%[131] - 蔡乃竞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21,204,931股,占已发行股本9.41%[131] - Julius Baer Trust Company及Loriking Limited各持有公司普通股16,880,140股,分别占已发行股本7.49%[131] - 公司支付顾问费1,195,241港元予信龙投资有限公司(董事蔡乃端为控股股东)[136] - 公司支付租金1,430,999港元予信龙置业有限公司(董事蔡乃端控制)租赁物业[136] - 晋运及信龙投资的权益已重叠计入蔡乃端的持股权益中[134] - Julius Baer及Loriking的权益已重叠计入蔡乃竞的持股权益中[134] 融资与信贷安排 - 公司获得新銀行融資2.85億港元[40] - 公司附属公司获得最高本金总额为3.132亿港元的定期信贷[147] - 信贷期限为自首次提取日起或酒店牌照签发后六个月起计三十个月[147] - 信贷条款要求控股股东蔡乃端保持最大单一股东地位否则贷款将立即到期[147] 环境社会治理(ESG)表现 - 生产过程中安装的RCO系统实现废气去除率超过97%[162] - 公司消耗汽油柴油煤气及已购电力等资源产生直接间接环境影响[162] - 实时能量管理系统用于测量能源消耗监控分析节能机会[163] - 报告期内未发现违反气体温室气体排放及废弃物相关法律法规[163] - 持份者关注重点包括废气排放能源使用效率及废物管理等环境议题[158]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295.31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增长2.5%(2024年:5,164.28吨)[169][170] - 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第2类)占比95.5%,主要来自外购电力消耗,达5,059.10吨二氧化碳当量[170] - 总耗电量达9,996,716千瓦时,同比增长2.9%(2024年:9,719,678千瓦时)[180][181] - 南星单位面积电耗密度为1,956千瓦时/平方米,同比增长3.1%(2024年:1,898千瓦时/平方米)[181] - 有害废弃物中废活性炭产生量达6.52吨,同比增长283.5%(2024年:1.70吨)[174] - 无害废弃物中其他非办公用纸产品达5.2吨,同比增长4.0%(2024年:5.0吨)[176] - 非温室气体氮氧化物(NOX)排放量为704.63千克,同比下降5.1%(2024年:742.59千克)[168] - 直接(第1类)温室气体排放占比4.0%,来自汽油柴油消耗达211.80吨二氧化碳当量[170] - 东莞外购电力排放因子为0.51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千瓦时,香港为0.38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千瓦时[171] - 食水及污水处理产生温室气体排放24.41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比0.5%[170] - 汽油消耗量2025年直接1,687公升,间接15,377公升;2024年直接1,278公升,间接11,649公升[184] - 柴油消耗量2025年直接78,473公升,间接791,001公升;2024年直接82,706公升,间接833,670公升[184] - 总能源间接消耗量2025年806,378千瓦时,2024年845,319千瓦时[184] - 集团总耗水量2025年31,304立方米,2024年30,979立方米[185] - 南星厂区水耗密度2025年6.24立方米/平方米,2024年6.18立方米/平方米[186] - 集团雇员总数2025年246名,较2024年244名增加2名[199] - 公司员工总数246名(男性151名,女性95名),男女比例1.59[71] - 上年度员工男女比例为1.71(男性154名,女性90名)[71]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2024/25财年股份代码为252[1][2]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恒生银行有限公司及华侨银行(香港)有限公司[6] - 核数师为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6] - 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已购买责任保险以覆盖业务风险[57] - 新增内部控制审查服务费用34万港元[73] - 审计师酬金总额126万港元(审计服务92万港元,非审计服务34万港元)[73] - 集团未发行任何债务证券、可换股证券或购股权[120] - 最大供应商占集团采购比例36%,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比91%[122] - 最大客户占集团销售比例29%,五大客户合计占比62%[122] - 环境社会治理报告覆盖期间为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152]
HPC HOLDINGS(01742)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7-25 17:1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益从过往期间的8686万新加坡元增长35.43%至中期期间的1.1763亿新加坡元[13] - 公司2025年4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117,632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35.4%[49] - 公司2025年4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溢利为31,342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同期的644千新加坡元大幅增长[49] - 公司2025年4月30日止六个月的除税前溢利为31,752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同期的1,355千新加坡元大幅增长[70] - 建筑合约收益同比增长35.4%,从2024年的86,859千新加坡元增至2025年的117,632千新加坡元[75] - 每股基本盈利从2024年的0.04新加坡分大幅增至2025年的1.96新加坡分[8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显著增长,从2024年的644千新加坡元增至2025年的31,380千新加坡元[8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材料、分包商及其他建筑成本增长39.3%,从2024年的70,834千新加坡元增至2025年的98,656千新加坡元[80] - 所得税开支下降42.3%,从2024年的711千新加坡元降至2025年的410千新加坡元[82] - 中期期间员工成本总额为14.1百万新加坡元,较过往期间的15.1百万新加坡元下降[27] 毛利和毛利率 - 公司毛利从过往期间的322万新加坡元增长117.24%至中期期间的699万新加坡元[13] - 公司建筑业务毛利率从过往期间的3.70%上升至中期期间的5.94%[13] - 公司毛利为6,986千新加坡元,一般建造工程毛利为6,817千新加坡元,土木工程毛利为169千新加坡元[67] 业务线表现 - 公司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收益为117,632千新加坡元,其中一般建造工程贡献113,193千新加坡元,土木工程贡献4,439千新加坡元[67] - 公司2025年4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一般建造工程收益较2024年同期增长41.7%,从79,907千新加坡元增至113,193千新加坡元[67][69] - 公司2025年4月30日止六个月的土木工程收益较2024年同期下降32.7%,从6,592千新加坡元降至4,439千新加坡元[67][69] - 私营部门收益大幅增长82.4%,从2024年的55,579千新加坡元增至2025年的101,419千新加坡元[76] - 公营部门收益下降48.2%,从2024年的31,280千新加坡元降至2025年的16,213千新加坡元[76] 项目储备和完成情况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获授项目总价值达4.8181亿新加坡元,订单储备总值达10.71亿新加坡元[9] - 公司当前项目组合包括11个在建项目,并预计在2025年完成3个主要项目[11] - 公司2025年将完成三个大型项目,涉及工艺系统、洁净室设施及制药建筑领域[30] 资产和负债 - 公司2025年4月30日的资产总值为220,335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10月31日的158,402千新加坡元增长39.1%[50] - 公司2025年4月30日的总资产为220,335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10月31日的158,402千新加坡元显著增长[72] - 公司2025年4月30日的总负债为100,021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10月31日的82,589千新加坡元有所增加[74]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0月31日的20.91%下降至2025年4月30日的12.32%[21] 现金和流动性 - 公司2025年4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1,902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10月31日的43,711千新加坡元增长18.7%[50] - 公司2025年4月30日的经营所得现金为9,573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同期的50千新加坡元大幅增长[5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51,902千新加坡元(2025年)和45,837千新加坡元(2024年),其中银行现金为21,123千新加坡元(2025年)和23,016千新加坡元(2024年),短期银行存款为30,779千新加坡元(2025年)和20,695千新加坡元(2024年)[103] 应收和应付款项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25,782,000新加坡元,较2024年10月31日的33,376,000新加坡元下降22.8%,坏账拨备保持19,425,000新加坡元未变[91] - 已逾期但未减值的贸易应收款项增至13,889,000新加坡元,较2024年10月31日的11,068,000新加坡元增长25.5%[95]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37,006千新加坡元(2025年)和15,514千新加坡元(2024年),其中3个月以内的占比分别为36,040千新加坡元(2025年)和15,095千新加坡元(2024年)[105] 合约资产和负债 - 合约资产大幅增长至50,676,000新加坡元,较2024年10月31日的31,411,000新加坡元上升61.3%[97] - 合约负债增至11,974,000新加坡元,较2024年10月31日的8,499,000新加坡元增长40.9%[97] - 未履行合约的交易价格总额为1,071,157千新加坡元(2025年)和695,749千新加坡元(2024年),其中一年内部分为221,655千新加坡元(2025年)和247,449千新加坡元(2024年),一年以上部分为849,502千新加坡元(2025年)和448,300千新加坡元(2024年)[10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新加坡建设局预计2025年建筑需求总量名义价值为470亿至530亿新加坡元,实际需求为350亿至390亿新加坡元,较2019年增长0.3%至11.7%[28] - 公司面临材料成本上升、劳工开支增加及行业竞争加剧的利润率压力[31]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王应德先生兼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符合公司利益[35]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中期期间通过一项收购事项录得一次性收益[15] - 公司已抵押土地获取银行贷款,附属公司HPC Builders Pte Ltd.也提供额外抵押品[23] - 公司涉及工伤诉讼案件,但由保险承保,预计不会产生重大或然负债[24] - 公司仓库配备冷藏室设施,目前接近全部租出,呈现进一步增长潜力[30] - 审核委员会认为中期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适用准则、上市规则及法定条文编制且作出充足披露[36] - 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对中期财务资料进行了审阅[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