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领国际(01410)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7 16:5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收益为734,346千港元,同比增长17.4%(2024年为625,372千港元)[5]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24,547千港元,同比下降17.4%(2024年为29,713千港元)[5] - 2025年纯利率为3.3%,低于2024年的4.8%[11] - 公司2025财年收益达734.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7.4%[13][17][24] - 经营业绩从2024财年亏损0.4百万港元转为2025财年盈利18.2百万港元[17]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2025财年的24.5百万港元(2024财年:29.7百万港元)[3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毛利为141,393千港元,毛利率为19.3%(2024年为136,994千港元,毛利率21.9%)[5] - 毛利率从2024财年21.9%下降至2025财年19.3%,主要因技术成本上涨及市场竞争压力[25] - 分销及销售开支由2024财年的41.0百万港元减少2.3百万港元(5.5%)至2025财年的38.8百万港元[28] - 行政及其他开支由2024财年的89.3百万港元大幅减少18.2百万港元(20.4%)至2025财年的71.1百万港元[29] - 融资成本由2024财年的4.6百万港元减少0.3百万港元(6.6%)至2025财年的4.3百万港元[30] - 税项由2024财年的2.1百万港元增加2.5百万港元(119.9%)至2025财年的4.6百万港元[31] - 2025财年员工成本为78.4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93.4百万港元下降16.06%[54] 现金流和现金等价物 - 2025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2,662千港元,同比增长48.0%(2024年末为55,867千港元)[8] - 2025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为66,412千港元,较2024年的13,806千港元大幅增长381%[8]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由2024财年的13.8百万港元增加52.6百万港元(381.0%)至2025财年的66.4百万港元[33] - 2025财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2.7百万港元(2024财年末:55.9百万港元),其中60.6%以港元计值[35] 债务和资产负债比率 - 2025年资产负债比率为20.4%,显著低于2024年的64.9%[11] - 银行借款总额由2024财年末的70.5百万港元减少83.3%至2025财年末的11.8百万港元[35] - 资产负债比率由2024财年末的64.9%降至2025财年末的20.4%[35] 业务线表现 - 网络安全即服务业务获得市场肯定,客户数量持续上升[14][20] - 公司成功转型为订阅制业务模式,带来更稳定的收益来源[14][19] - 数字资产投资HKbitEX在2025财年贡献公平值收益1.0百万港元(2024财年为32.4百万港元)[21][27] - 新加坡物业出售收益4.4百万港元(2024财年为亏损0.02百万港元)[27] - 线上网络安全意识培训平台在2025财年表现突出,并扩展至泰国及马来西亚市场[20] - 公司核心网络安全产品及服务需求持续强劲,推动收益增长[19][24] 地区表现 - 香港及东盟地区对网络安全服务的需求保持强劲,公司对未来业务前景乐观[22] - 公司业务涵盖香港、澳门、中国及新加坡的网络安全产品分销、数字资产金融服务及投资[14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5财年未派发末期股息(2024财年同样未派发),以维持足够流动资金[149] - 股息政策需考虑集团财务状况、现金流及股东利益等8项因素[117] - 公司2025财年与供应商、客户及其他持份者无重大纠纷[159] - 公司2025财年未修订组织章程文件[143] - 公司通过联交所网站及官网发布定期公告及企业通讯(如年报、中期报告)[139]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廖锐霆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普通股570,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56.76%[169] - 廖锐霆先生个人实益拥有5,500,000股公司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0.55%[169] - 罗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普通股570,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56.76%[169] - 林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普通股22,5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2.24%[169] - 李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普通股19,7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1.96%[169] - 成策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实益拥有公司普通股570,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56.76%[172] - 郑翠英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公司普通股575,5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57.31%[172] - 连晖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公司普通股570,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56.76%[172]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1,004,217,000股[177] - 廖先生及罗先生分别实益拥有成策82.50%及17.50%权益[177] - 廖先生及罗先生被视为拥有570,000,000股股份的权益[177] 股份奖励和购股权计划 - 股份奖励计划授权限额为101,225,7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0%[181][183] - 股份激励计划下12个月内发行股份不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181] - 股份奖励计划剩余有效期为约五年[18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可供授出的奖励总数为101,225,700股股份[183] - 公司在2025财年前根据原股份奖励计划共授出8,320,000股股份[184] - 2025财年股份奖励计划下无股份被授出、配发、发行、归属、注销或失效[185] - 股份奖励计划未设立服务提供者分项限额[186] - 购股权计划下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总数为101,225,7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0%[191] - 购股权计划将于2027年3月22日到期,剩余期限约两年[191] - 购股权行使价不得低于要约日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或股份面值中的最高者[189] - 购股权计划项下任何购股权可在相关期间内随时行使[187] - 公司董事会有权设定购股权的最短归属期[190] - 奖励股份无归属期且承受人无需支付购买价[188] - 董事廖先生持有的购股权在2025年3月31日尚未行使的数量为2,200,000份,行使价为0.582港元[192] - 公司董事持有的购股权总数在2025年3月31日为5,500,000份,未发生变化[192] - 雇员持有的购股权在2025财年注销4,852,000份,失效1,957,000份[192] - 公司2025财年未授出新的购股权[194] - 公司2025财年未订立任何股票挂钩协议[196] - 公司2025财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97]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5%由公众持有[198]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财年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载列之守则条文,除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外[73] - 公司董事会负责批准及监察所有政策事宜、整体策略及预算、内部监控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重大事项[76] - 公司董事会已转授多项目常营运责任予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并定期检讨所授权安排[76][79]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6月检讨认为管治机制在2025财年期间得到妥善实施且有效[79] - 公司董事会由主席兼行政总裁领导,负责决定、监察及监督集团战略、政策、年度预算等[80] - 公司董事会已进行由薪酬委员会带领的自我评估,评估董事会在年内的表现[81] - 公司董事会认为现有做法有效,并将为董事安排更多工作坊及培训[81] - 公司董事会已为全体董事安排适当责任保险,并由董事会定期检讨[79]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须参与审查公司达致企业目的及目标的表现,并监察相关报告[79] - 公司董事会每年与其他董事不在场情况下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会议[80] - 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确保独立判断[82] - 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中至少有1名具备会计及财务管理的专业资格[82] - 3名董事(1名执行董事和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将在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符合重选资格[86] - 所有董事均参加了与公司治理相关的培训课程和阅读材料[89]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4次会议,审议财务报表、预算和公司策略[91] - 董事会议通知和文件至少提前14天提供给董事[91] - 董事可通过电子媒介参与会议,重大决定需在会议上审议[92] - 存在利益冲突的董事不得计入会议法定人数且需放弃投票[92] - 公司秘书负责保存董事培训和会议记录[90][92] - 执行董事的服务合约为期3年,可自动续期1年[86] - 董事会计划下一年至少举行四次定期会议,各委员会至少举行一次会议[93] - 执行董事廖锐霆先生、李崇基先生、林德龄先生及非执行董事罗伟浩先生在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4/4)[9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子丰先生在股东周年大会缺席(0/1),但在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4/4)[9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5财年与外部核数师举行两次会议[98] - 审核委员会在2025财年举行三次会议,审查了集团年度及中期业绩,认为符合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99]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廖锐霆先生因集团关键发展阶段,兼任两职构成对企业管治守则的偏离[96] - 董事会认为廖锐霆先生兼任主席及行政总裁符合集团及股东最佳利益[96] - 审核委员会注意到集团现有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需每年检查[100] - 除吴子丰先生外,所有董事均出席了2024年8月23日的股东周年大会[97] - 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在2025财年举行了一次会议[94] - 2025财年高级管理层薪酬分布:1人年薪1,000,001至1,500,000港元,1人2,500,001至3,000,000港元,1人3,500,001至4,000,000港元[105] - 董事会目前由6名男性董事和1名女性董事组成,公司致力于提升性别多元化并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110] - 提名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5财年仅举行1次会议[102][103] - 薪酬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5财年举行1次会议并审查薪酬政策[103][107] - 投资委员会由2名执行董事和1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5财年举行1次会议[109] - 公司强调董事选拔需平衡专业知识、技能及经验,并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104] - 薪酬委员会需确保董事不参与自身薪酬决策,并参考同业薪资水平制定政策[106] - 审计委员会监督财务报告合规性,包括会计准则遵循及重大审计调整[101] - 公司要求薪酬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会议,2025财年出席记录载于年报第29页[106] - 投资委员会职责为评估潜在投资项目并向董事会提供建议[10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男性及女性员工占比分别为63.5%和36.5%[113] - 2025财年审计服务费用为169.2万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为9.6万港元[123] - 2025财年提名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记录详见年报第29页[114] - 公司秘书阮先生在2025财年接受不少于15小时的专业培训[119] - 2025财年审计服务费用较2024年减少200万港元(从189.2万降至169.2万)[123] - 非审计服务费用中包括税务合规服务及业绩公告相关工作[123] - 公司未设定董事会性别多元化的具体数值目标及时限[112] - 提名委员会每年审查女性候选人名单以实现性别平衡[112] - 董事候选人评估标准包含18项具体维度(如年龄需18岁以上)[116] - 公司全体董事在2025财年及报告日期前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25] - 公司未发现任何雇员违反标准守则或内幕消息政策的情况[126] - 公司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审核委员会及风险管理小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风险评估[127] - 公司委任雅博风险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年度内部控制制度检讨并提出改进建议[127] - 董事会认为公司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且足够[127] - 公司内幕消息披露政策要求及时通过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公布内幕消息[131] - 公司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9月30日或之前举行[133] - 股东特别大会可由持有公司实缴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要求召开[135] - 股东可通过书面形式向董事会递交查询,联络详情将转交董事会或相关委员会[136] - 公司2025财年最大客户占集团总收益的10.4%,五大客户占比36.7%(2024财年:9.9%及35.0%)[157] - 公司2025财年最大供应商占集团总采购额的27.2%,五大供应商占比75.0%(2024财年:29.5%及76.8%)[15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可分派储备总额为101,837,000港元(2024年:91,117,000港元)[155] - 公司承诺遵守环境法律并减少业务对环境的影响[200]
沪港联合(01001)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7 16:5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21.118亿港元,同比下降8.3%[11] - 收入同比下降8.3%至21.118亿港元[24][26] - 公司收入从约23.032亿港元下降至约21.118亿港元,同比下降8.3%[46] - 毛利为3.472亿港元,同比下降9.6%[11] - 毛利从约3.841亿港元减少至约3.472亿港元,毛利率从16.7%降至16.4%[46] - 经营溢利为1.57亿港元,同比下降21.5%[11] - 年度溢利为8120万港元,同比增长5.5%[1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8960万港元,同比增长13.8%[1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13.7%至8960万港元[24][2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达约8960万港元,同比增长13.8%[47] - 每股基本盈利为14.06港仙,同比增长14.2%[11] - 每股普通股基本溢利为14.06港仙,去年同期为12.31港仙[4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财务成本同比下降21.6%至7230万港元[27][31] - 总员工成本(含退休福利)从约130.5百万港元下降至约123.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4%[131] 利润率指标变化 - 毛利率为16.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11] - 经营溢利率为7.4%,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11] - 净溢利率为3.8%,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11] 钢铁分销及加工业务表现 - 钢铁分销业务收入从约18.795亿港元下降至约17.106亿港元,同比下降9.0%[51] - 钢铁分销量同比下降约4.9%,但加工业务交付量同比增长约9.3%[51] - 钢铁加工业务交付量同比增长9.3%[22][25] - 钢铁分銷及加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9.0%至约17.106亿港元(上财年:约18.795亿港元)[54] - 钢铁业务总交付量同比轻微下跌4.9%,但场外预制解决方案交付量同比增长9.3%[54] - 钢铁分銷及加工业务税前利润从约1.16亿港元下降至约1.043亿港元[52] - 钢铁分銷及加工业务除所得税前溢利下降至约1.043亿港元(上财年:约1.160亿港元),主因缺少约0.244亿港元契约拨备回拨及高基数效应[55] - 上年度确认亏损合同拨备回拨约2440万港元,本年度未发生类似回拨[52] 建筑材料分销业务表现 - 建筑材料分銷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3%至约3.191亿港元(上财年:约3.404亿港元)[57][59] - 建筑材料分銷业务除所得税前溢利下降至约0.249亿港元(上财年:约0.305亿港元)[57][59] 房地产投资及基金管理业务表现 - 房地产投资及基金管理业务在管资产总值约80亿港元,总建筑面积约161,724平方米[62] - 房地产投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3%至约0.821亿港元(上财年:约0.832亿港元)[68] - 房地产投资业务除所得税前溢利(剔除权益法损失及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改善至约0.327亿港元(上财年:约0.255亿港元)[68] - 物业投资及基金管理业务收入轻微下跌1.3%至82.1百万港元(对比上年度83.2百万港元)[72] - 该业务分部除所得税前溢利提升至32.7百万港元(对比去年度25.5百万港元),主要因成本控制及运营效率提升[72] - 公司旗下酒店平均入住率超过85%,房价接近疫情前水平[66] - 公司投资物业中港汇·浦东产生租金收入4610万港元(2023/24财年:4560万港元)[108][112] 权益法核算投资表现 - 权益法核算投资损失同比收窄至约0.196亿港元(上财年:约0.228亿港元)[69] - 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应占亏损由22.8百万港元减少至19.6百万港元,主要因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减少[73] - 中港汇•静安项目于本年度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亏损为1,94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230万港元亏损扩大[114][118] - 中港汇•黄浦项目本年度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亏损为3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050万港元亏损大幅收窄[117][119] 资产和负债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已抵押银行存款从1.471亿港元增至1.797亿港元[27][3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已抵押银行存款由147.1百万港元增加至179.7百万港元[82][86] - 资产负债比率从54.2%降至48.5%[27][31] - 借贷减少136.9百万港元至1,122.6百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由54.2%降至48.5%[82][86] - 非流动资产从17.037亿港元降至16.450亿港元[17] - 流动资产从11.586亿港元降至9.104亿港元[17] - 总权益从10.418亿港元增至10.940亿港元[17] - 集团总资产由2,649.9百万港元减少至2,555.4百万港元,主要因中国大陆投资汇兑差额及营运资金减少[77][79] - 存货由380.6百万港元减少至342.9百万港元,平均库存周转天数由81天降至75天[77][79] - 应收账款及票据由370.8百万港元减少至361.0百万港元,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57天降至52天[77][79] - 净资产值增至1,094.0百万港元,主要因年度溢利部分被人民币贬值汇兑差额抵消[77][79] - 流动比率由0.82轻微上升至0.86,反映流动性改善[83][86] - 公司抵押投资物业价值12.466亿港元(2024年:12.807亿港元)[91][92] - 公司抵押银行存款70万港元(2024年:180万港元)作为应付票据抵押品[91][92] - 公司抵押机器价值780万港元(2024年:910万港元)用于租购负债担保[91][92] 借款和融资活动 - 公司计息借款的66.8%以港元计价,33.2%以人民币计价[89] - 公司借款到期情况:1年内71.9%,1-2年2.6%,2-5年9.2%,5年以上16.3%[90] - 公司获得人民币贷款金额为3.479亿元人民币[89] - 2025年6月2日,集团向Skyline Holdings提供1,800万元人民币贷款,年利率10%,期限6个月[124] - 公司向Skyline Holdings提供贷款人民币18,000,000元,年利率10%,期限6个月,用于一般营运资金[129] 资本支出和承担 - 公司资本支出为310万港元(2024年:1590万港元)[95][100] - 公司资本承担为1.029亿港元(2024年:1.15亿港元)[96][101] 投资物业和项目详情 - 公司持有中港汇·静安项目9.3%的有效股权权益[110] - 中港汇•静安项目总地上建筑面积约为58,601平方米,集团通过合营公司持有其9.3%实际权益[113] - 中港汇•黄浦项目总地上建筑面积约为78,371平方米,集团通过Skyline Holdings持有其5%权益[115][11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HSO集团投资账面值为224,173千港元,占集团总资产8.8%[12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Skyline集团投资账面值为43,229千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7%[121] - 集团对HSO集团累计出资额约为3,937.9万美元,持有15%股权[121][123] - 集团对Skyline集团累计出资额约为1,011万美元(约7,896.5万港元),持有5%股权[121][123] 员工和人力成本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为255人,年度员工总成本为1.234亿港元[128] - 公司员工总数从250名增加至255名,同比增长2%[131] - 公司全体员工性别比例为男性64%和女性36%[174][176]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37][13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过董事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138][140] - 公司设立四个董事会委员会(执行、薪酬、审计及提名委员会)监督事务[144] - 非执行董事黄桂新女士于2024年12月13日获委任[137][139] - 董事会成员背景涵盖管理、金融、地产及中国市场专业领域[173] - 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由姚祖辉先生一人兼任[175][177]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178] - 董事会设立执行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179] - 执行委员会由2名执行董事组成(姚祖辉主席和刘子超成员)[180] - 黄桂新女士于2024年12月13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66] - 章曼琪女士将于2025年6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66] - 执行委员会由2名成员组成,姚祖辉担任主席,刘子超为成员[183] - 薪酬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徐林宝(主席)和李引泉,以及执行董事姚祖辉[185][187] - 审计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李引泉任主席,徐林宝和杨荣燊为成员[196][199]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3年,执行董事须每3年轮值退任1次[181] - 公司董事会女性代表比例为16.6%(6名董事中有1名女性)[172] 董事会及委员会会议出席情况 - 董事会年内共举行4次会议,所有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除新委任者外)均全勤出席[149] - 薪酬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主席姚祖辉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徐林宝、李引泉出席[149] - 审核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独立非执行董事徐林宝、杨荣燊、李引泉均全勤出席[149] - 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主席姚祖辉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徐林宝、杨荣燊出席[149] - 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除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引泉缺席外,其余董事均出席[149] - 新委任非执行董事黄桂新于2024年12月13日就职,此前于12月5日完成法律合规咨询[162] - 拟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张敏琪(2025年6月27日就职)于6月25日完成法律合规咨询[163] 公司治理政策和程序 - 董事会会议需提前至少14天通知全体董事[152][157] - 董事可申请公司承担独立专业咨询费用,需书面说明理由并经董事会批准[154][156] - 所有董事确认年内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活动,包括研讨会及法规学习[164] - 所有董事均通过阅读资料或参加研讨会完成持续专业发展要求[167][169] - 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符合企业管治守则,并公开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190][193] - 审计委员会职权范围涉及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符合企业管治守则要求[198][199] - 执行委员会负责监督集团日常运作,并履行董事会授予的行政职能[183][184] - 公司承认未完全遵守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第C.1.6及C.2.1条款[132][135] 审核委员会活动 - 公司审核委员会审阅并讨论了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200] - 公司审核委员会审阅并讨论了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200] - 公司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讨论了可能影响集团的会计政策与惯例[200] - 公司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讨论了审计范围[200] - 审核委员会建议董事会批准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200] - 审核委员会建议董事会批准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200] 薪酬和激励措施 - 薪酬委员会年度召开会议1次,审查执行董事薪酬待遇及管理层薪酬建议[192][195]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详情披露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9[191][194] - 公司未向董事及雇员授予任何购股权[131] 股息分配 - 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1.50港仙,同比增长50.0%[11] - 末期股息每股1.50港仙,中期股息每股1.80港仙,全年股息合计每股3.30港仙[28][31] 市场前景和战略 - 北部都会区规划将提供超过90万个住宅单位及多项重点基建[32] - 公司财务成本降低,并通过严格成本控制措施维持财务稳定[47][33] 期后事项和其他披露 - 公司未披露除贷款协议外的其他重大期后事项[130]
建成控股(01630)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7 16:3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约1200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878.8百万港元,减少约365.8百万港元或29.4%[6] - 公司毛利从2024年约31.6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0.3百万港元,减少约31.3百万港元或99.0%[6]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9.5百万港元,2024年约为43.8百万港元[6] - 2025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约9,460,000港元,2024年约为43,810,000港元[15] - 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约0.63港仙,2024年约为2.92港仙[15] - 2025年模板工程贡献收益约878,762,000港元,2024年约为1,244,556,000港元[11] - 2025年私营界别项目所得收益约659,973,000港元,占总收益约75.1%;公营界别项目约218,789,000港元,占约24.9%。2024年私营界别约881,617,000港元,占约70.8%;公营界别约362,939,000港元,占约29.2%[12] - 2025年有15名客户贡献总收益约878,762,000港元,2024年有12名客户贡献约1,244,556,000港元[17] - 2025年43个项目贡献收益约878,762,000港元,2024年29个项目贡献约1,244,556,000港元[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约31.1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3130.9万港元或约99.0%,毛利率降至约0.04%[26] - 其他收入由2024年约 - 937.3万港元增加约3826.4万港元至2025年约2889.1万港元,增幅约408.3%[27]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由2024年约4381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946万港元[3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行政开支由2024年约2235.3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2095.6万港元,跌幅约6.3%[28] - 融资成本由2024年约298.4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294.8万港元,跌幅约1.2%[29] - 2025年所得税开支增加约85.6万港元[3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薪酬成本总额约4.73亿港元,2024年约为5.79亿港元[5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模板工程贡献收益约878,762,000港元,2024年约为1,244,556,000港元[11] - 2025年私营界别项目所得收益约659,973,000港元,占总收益约75.1%;公营界别项目约218,789,000港元,占约24.9%。2024年私营界别约881,617,000港元,占约70.8%;公营界别约362,939,000港元,占约29.2%[12] 各地区表现 - 集团主要在香港运营,大部分经营交易以港元计值,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订立衍生合约对冲外汇风险[4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运营面临经济及市场风险,如客户业务、成本估计、材料成本等方面[47][48] - 集团与主要客户有长期业务关系,利于投标和中标[49] - 集团保存预批供应商和分包商名单,稳定关系利于获取物资和议价[49] - 集团实施严格管理体系规管工程质量、安全及环境管理标准[51] - 董事会认为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且充足,但仅能提供合理而非绝对保证[118] - 公司建立并维持处理及传播内幕消息的程序及内部控制,内幕消息将上报董事会决定是否披露[11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2年集团附属公司就材料交付延迟索赔约2120.8万港元,供应商不同意并反诉未偿付账单约979.8万港元,案件仍在审理[39] - 2025年公司持有香港交易所10万股,股权百分比0.0079%,投资成本3244.9万港元,公平值3448万港元,公平值变动1170万港元,已收股息总额92.6万港元[40] - 2025年3月31日除香港交易所投资外,其他个别相关投资未达集团总资产5%或以上[4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重大环保事宜违规[5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涉及七宗违反规例传讯,遭罚款15.28万港元[52] - 梁志杰65岁,有37年模板及建筑工程经验,1994年3月成立集团,负责整体业务发展策略等[54] - 曹玉清65岁,有逾15年业务管理经验,2016年3月起任梁杯总经理(行政)[55] - 周迪将49岁,有22年工程及建筑行业经验,负责商务、安全及项目管理部重大营运决策[56] - 陈鍚茂70岁,有37年模板及建筑工程经验,2004年1月起任梁杯地盘总管[56] - 林继阳55岁,2017年5月23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多类会计师公会会员及持牌人士[57] - 林继阳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2015年10月 - 2024年12月20日任时时服务独立非执行董事[58] - 黄玉麟50岁,2021年12月16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25年并购等财务相关经验[58] - 黄玉麟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2023年4月6日 - 2025年1月9日任诺发集团执行等职务[59] - 林伟雄45岁,2021年12月31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持有相关学位并为会计师公会会员[61] - 林伟雄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2023年4月6日 - 2025年1月9日任诺发集团执行董事[61] - 郑惠文女士在会计及秘书工作范畴积逾30年经验,1999年加入本集团[63] - 徐炜婷女士拥有逾10年会计等相关工作经验,2018年8月20日起获委任为公司秘书[63]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适用守则条文[67]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及雇员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已遵守[68] - 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以上[70][71] - 根据细则第108条,各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董事须退任,每名董事须每三年告退一次[71] - 梁志杰等7名董事将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符合资格重选连任[7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各董事出席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76] - 公司已为董事安排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75]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及若干建议最佳常规作为公司守则[66] - 审核委员会于2025年6月30日召开一次会议,审议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财务业绩及报告等事宜[86] - 审核委员会成员林继阳先生、黄玉麟先生、林伟雄先生出席率均为2/2[86] - 薪酬委员会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召开两次会议,审议全体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个人薪酬[91] - 薪酬委员会成员梁志杰先生、曹玉清女士、林继阳先生、黄玉麟先生、林伟雄先生出席率均为2/2[9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高级管理层薪酬在100万港元以下的有2人[94] - 审核委员会于2017年5月23日成立,目前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4]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于2019年1月2日经董事会修订[85] - 薪酬委员会于2017年5月23日成立,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两名执行董事组成[89] - 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于2023年2月17日由董事会修订[89] - 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参与持续专业发展[81] - 公司于2017年5月23日成立提名委员会,其由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6] - 提名委员会于2025年6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多项事宜[9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各成员会议出席率均为100%(1/1)[98] - 公司为提名委员会采纳董事会提名政策[100] - 提名委员会评估候选人时参考9项因素,董事提名遵循6个程序[101][106] - 董事会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挑选人选以多元观点为基准[10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1名为女性[105] - 董事会将提高女性成员比例,实现性别均等目标[108] - 提名委员会监督董事会提名政策实施,每年向董事会报告[103] - 提名委员会监控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实施情况,每年向董事会汇报[109] - 公司于2022年3月31日成立投资委员会,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召开四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4/4)[110] - 董事会于2018年12月31日采纳股息政策,将综合多因素确定股息水平并适时审查[11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外聘核数师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核服务费用为740,000港元,非审核服务费用为130,000港元[114] - 公司秘书徐炜婷女士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20] - 任何一名或多名持有公司有权于股东大会投票之缴足股本十分之一之股东可书面要求召集股东特别大会,大会应在呈递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122] - 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成立投资委员会,职责包括审阅账目、监督投资决策等,现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110] - 为保障股东权益,各实质独立事宜应独立决议案形式于股东大会提呈,所有决议案以投票方式表决[121] - 公司认为与股东有效沟通至关重要,通过股东大会等渠道维持对话,网站可查阅财务等相关资料[126] - 公司于2023年8月18日采纳第二次经修订及重订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此后未作更改[127] - 报告期为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报告范围与年报一致,涵盖模板工程、建筑工程及证券投资[130] - 董事会全面负责公司可持续发展治理及ESG事宜监督,制定ESG策略并定期审查绩效[131] - ESG工作小组由各部门核心成员组成,负责收集分析数据、监控评估表现等工作,定期向董事会汇报[131] - 报告参考联交所ESG报告指引,遵循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原则编制[132][133][134] - 报告于2025年6月30日经董事会审阅、确认及批准[135] - 报告电子版本可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披露易网站和公司网站查阅下载[136] - 公司保持与投资者、雇员、客户等持份者密切沟通,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其期望[139] - 公司管理层及员工参与编制报告,识别确定ESG重大议题清单,并邀请持份者对议题评级[140] - 公司主要运营附属公司为在香港拥有逾20年经营历史的知名分包商,主要从事模板工程,少量从事楼宇建筑工程[129] - 2025年氮氧化物排放674.42千克,2024年为589.90千克;2025年硫氧化物排放0.71千克,2024年为0.66千克;2025年颗粒物排放48.50千克,2024年为42.42千克[144] - 2025年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为115.87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108.68吨;2025年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为17.88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15.66吨;2025年用于供水及污水处理的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为0.10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0.14吨;2025年填埋区废纸处置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为7.37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8.09吨[146] - 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41.21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132.57吨;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吨二氧化碳当量/项目)为3.28,2024年为4.57;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港元收益)为0.16,2024年为0.11[146] - 公司旨在维持2026年总废气排放密度不超2025年基准线水平[144] - 公司旨在维持2026年总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不超2025年基准线水平[146] - 公司业务活动无大量用水,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处理[149] - 公司建筑地盘废弃物按优先等级制度管理,铝合金预制模板报废后循环再用,其他非回收材料分类交付至填埋区[150] - 公司日常运营产生的有害废弃物主要来自办公室墨粉,由合格回收商处理[151] - 公司自2023年起通过举办研讨会、分发传单等活动提高员工减废意识[152] - 2025年产生有害废弃物总量为11.91千克,密度为0.28千克/项目、0.01千克/百万港元收益;无害废弃物总量为5677.76吨,密度为132.04吨/项目、6.46吨/百万港元收益[155] - 2025年直接能耗为469693.46千瓦时,其中汽油4584.02千瓦时、柴油46510
达丰设备(02153)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7 16:3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财年收益为6.346亿元,较2024财年的6.823亿元减少约7.0%[12] - 公司2025财年亏损净额为1.205亿元,较2024财年增加2480万元或26.0%[12] - 公司2025财年亏损净额为1.205亿元,较2024财年增26.0% [21][33] - 公司2025财年收益为6.346亿元,较2024财年降7.0% [23] - 公司2025财年整体毛利为7110万元,较2024财年降12.0%,毛利率从11.8%降至11.2% [25] - 公司2025财年其他收入为390万元,较2024财年增38.9% [2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2025财年销售成本为5.635亿元,较2024财年降6.3% [24] - 公司2025财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540万元,较2024财年增2.4% [28] - 公司2025财年一般及行政开支为8530万元,较2024财年增4.1% [29] - 公司2025财年融资成本为6230万元,较2024财年降3.4% [3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7820万元,较2024年减少11.7% [49] 业务运营情况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256个在建项目,未完成合约总价约7.213亿元,38个在手项目,预计合约总价约7870万元[12] - 2025财年,公司管理1180台塔式起重机[20] - 公司2024年使用总吨米为3178404,2025年减至3137910,塔式起重机使用每顿米平均每月服务价格由215元减至202元[12] - 2025财年建筑机械行业需求疲软,塔机服务价格下行,公司优化业务结构,降低房地产板块收入占比,布局清洁能源项目[13][19] - 2025财年公司加速国际化进程,通过大湾区子公司及印尼关联公司深化运营,推动中大型塔机规模化应用[14] - 公司持续加码技术研发与数字化管理转型,提升服务品质和项目竞标优势[15] 管理层信息 - 邱国燊先生62岁,2019年11月28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55] - 林翰威先生61岁,2019年11月28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兼运营总监[57] - 邱国燊先生于1982年4月获新加坡理工学院机械工程技师文凭,1987年6月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机械)专业(一级荣誉)学士学位,1996年7月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57] - 林翰威先生于1990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律硕士学位[59] - 黄山忠72岁,2019年11月28日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在新加坡工程及塔式起重机解决方案服务行业有逾47年经验[60] - 孙兆林69岁,2019年11月28日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在建筑机械制造业领域有逾27年经验[66] - 刘鑫39岁,2021年4月1日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在中国塔式起重机行业有逾16年经验[67] - 郭金君53岁,2022年3月30日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在核子工程行业有逾31年经验[69] - 潘宜珊48岁,2020年12月15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10年3月获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为会计师[70] - 尹先生于2020年12月15日获委任为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提供独立意见和企业管治建议[74] - 尹先生于风险资本及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有逾28年经验,曾在多家公司任职[75] - 尹先生自2021年1月起任AP Oil International(股份代码:5AU)独立董事,自2021年5月起任Nanofilm Technologies(股份代码:MZH)独立董事[76] - 黄博士于2020年12月15日获委任为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提供独立意见和业务投资建议[76] - 黄博士于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有逾33年经验,曾在台湾外交部、台湾经济研究院等任职[77] - 黄博士自2013年7月起任台湾商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兼特聘研究员[78] - 王女士为集团财务总监及高级副总经理兼公司财务总监,2009年6月加入集团[79] - 王女士于审计、会计及金融领域有逾19年经验,曾在Audit Alliance、Tat Hong China等任职[80] - 王女士于2023年10月取得香港中文大学专业会计硕士学位[80] - 朱辉59岁,2007年7月加入集团,2015年4月任华兴达丰总经理,2022年12月1日任集团首席运营官,有逾37年建筑业经验[81] - 沈世平66岁,2010年1月加入集团,2023年3月31日辞任常州达丰总经理,2023年5月1日任集团首席安全官,有逾25年相关领域经验[83] - 仕军52岁,2007年6月加入集团,2019年8月任融合达丰总经理,有逾29年建筑工程及机械行业经验[84] - 姜弢43岁,2007年7月加入集团,2022年9月任众建达丰总经理,有逾18年塔式起重机解决方案服务行业经验[86] - 刘玉光45岁,2023年4月1日任常州达丰总经理,有逾21年塔式起重机解决方案服务行业经验[87] - 于春雷43岁,2023年7月1日任广东达丰总经理,有逾19年塔式起重机解决方案服务行业经验[88]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致力于维持良好企业管治标准及程序,确保资料披露完整性、透明度及质量[92] - 公司文化以“厚德”“安全”“卓越”为核心价值[9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直至年报日期,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适用守则条文[96] - 自上市日期起及直至年报日期,所有董事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直至年报日期无违规事件[9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未发现董事等相关人员业务与公司业务构成竞争或利益冲突[99] - 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四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0] - 主席黄山忠先生和行政总裁邱国燊先生职位分离,职责分工明确[102] - 非执行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按特定任期委任,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03] - 提名委员会与董事会每年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考虑个性、投入时间等因素[104][105] - 新董事获入职培训,全体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0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九名董事接受A/B类专业培训[106] - 董事会旨在每年大约每季定期举行至少四次会议,2024年11月22日举行会议审议及批准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内,举行了四次董事会会议,邱国燊、林翰威等部分董事出席次数为4/4,孙兆林等部分董事出席次数为2/4或3/4[11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内,举行了一次股东大会,邱国燊、林翰威等部分董事出席次数为1/1,孙兆林等部分董事出席次数为0/1[112] - 董事会已成立审核、薪酬及提名三个委员会,各委员会均有明确书面职权范围并已公布[11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内举行了两次会议,成员出席次数均为2/2[114][116]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内举行了两次会议,成员出席次数均为2/2[117][120] - 薪酬委员会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内审阅集团薪酬政策、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执行董事故高级管理层薪酬待遇等[118][119] - 公司共有九名董事,涵盖不同性别及各年龄段,组成教育背景及专业经验多元化组合[108] - 董事会将董事成员多元化政策下部分职责转授予提名委员会,提名委员会会适时检讨该政策[10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成员黄山忠先生、尹金涛先生、黄兆仁博士出席率均为100%(1/1)[123] - 董事会于2025年6月13日根据企业管治守则审阅提名政策[124] - 提名委员会在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履行多项职责,包括审阅独立董事独立性等[125] - 董事提名程序包括考虑董事会组成制定候选人职能清单、甄选候选人等步骤[129] - 董事会负责执行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职能,审阅公司多项政策及常规[130] - 董事负责编制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未发现对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问的重大不确定性[131] - 公司采纳股息政策,董事会可厘定中期股息,建议末期股息需经股东大会批准[132] - 公司无预定派息率,董事会厘定股息会考虑集团财务表现、经济情况、业务策略等因素[133][13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向外部核数师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支付或应付的审核服务酬金为1981千元人民币[135] - 公司制定内部反贪污政策及程序,违规雇员会被处罚,有犯罪嫌疑将被报送调查,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年报日期,集团无相关贪污等行为及索偿调查[139] - 董事会于2022年6月29日采纳举报政策,举报人可向集团举报疑似不当行为,举报送交审核委员会主席[140] - 公司内部审核部门定期监察控制及程序,审核委员会监督内部审核职能,审核按规划进行并提出改善建议[14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连同审核委员会全面审阅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认为系统有效充足[142] - 公司实施处理及传播内幕消息的程序及内部监控,包括维持资料保密性、与相关人员沟通程序、考虑披露规定[143] - 董事会有责任维持充分的风险管理系统并每年检讨成效,风险管理程序以识别重大风险为出发点[135] - 董事会有责任确保公司维持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并每年检讨成效,已采纳相关政策程序[137] - 公司行为守则向雇员传达价值观、决策标准及行为准则[13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胡倩銣女士任公司秘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44] - 公司认为与股东有效沟通对提升投资者关系至关重要,通过股东大会等维持对话[14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对组织章程细则作出修订[153] 其他重要内容 - 2024年4月3日公司启动5000万新加坡元多币种多系列无抵押非后偿商业票据融资计划[51] - 2025年4月8日公司第五次发行SDAX多币种CP融资计划下以新加坡元计值的数字证券商业票据,年利率为5.05% [51] - 自2025年3月31日起至报告发布之日止,无其他可能影响集团的重大事件[52]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向中国国有承建商提供塔式起重机解决方案服务[157]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2024年:无)[159]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26日举行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160] - 2025年9月23日至9月2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61] - 过去五年业绩以及资产和负债摘要载于年报第180页[166]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4.189亿元(2024年3月31日:约4.624亿元)[170] - 集团根据中国法规参与退休计划,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退休金责任详情载于报表附注4.17[17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郭金君先生自願放棄董事袍金人民幣96,000元[181] - 购股计划于2021年1月13日生效,截至年报日期可供发行的最高股份数目为116,687,125股,占上市日期当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82][184] - 购股计划项下每名参与者在任何12个月期间内获行使后已发行及将予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的1%,超限额须股东大会独立批准[185] - 须行使购股计划项下股份的期限不得超自授出日期起10年[186] - 接纳购股时,合资格人士须支付1.00港元作代价,要约接纳期不少于五个营业日[18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向永茂集团采购及租赁塔式起重机等年度交易额为人民币2050万元[192] - 2024 - 2026年向永茂集团采购及租赁年度上限均为人民币1亿元[19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Tat Hong Holdings拥有永茂约24.0%权益,Sun & Tian拥有永茂约57.4%权益[192] - 各董事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服务合约,每三年自动重续,须提前三月书面通知终止[188] - 集团根据雇员绩效、资历及能力给予薪酬,或提供酌情花红[18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根据上市规则第14A章须披露的关连交易或持续关连交易[194] - 2025年3月31日,黄山忠先生持有公司854,472,387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73.23%[197] - 2025年3月31日,邱国燊先生持有公司4,957,135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0.42%[197] - 2025年3月31日,林翰威先生持有公司6,344,137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0.54%[197] - 黄山忠先生作为受托人在Chwee Cheng & Sons Pte Ltd.拥有38.33%权益,作为实益拥有人拥有11.02%权益[197] - Tat Hong China Equipment (China) Pte. Ltd.直接持有公司约72
友和集团(02347)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7 16: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4/25财年收益为753,795千港元,同比下降10.4%(23/24财年为841,148千港元)[6] - 24/25财年毛利率提升至15.7%(23/24财年为14.5%),毛利为118,121千港元[6] - 24/25财年纯利率保持2.7%不变,年內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20,466千港元[6] - 24/25财年营运开支占总收益比例为13.4%,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89] - 24/25财年经调整纯利为21,577千港元,较23/24财年的23,379千港元下降7.7%[104] - 24/25财年资本开支为1.2百万港元,较23/24财年的78,000港元增长53.8%[107] 业务线表现 - 公司1P模式涵盖数码娱乐、手机通讯、电脑、美容及护理仪器、生活电器、厨房电器以及大型电器等品类,具备显著供应链优势[114] - 公司3P模式已覆盖超过100,000个SKU,其中约70%来自3P模式[117] - 大型电器类别收入占比从23/24财年的21.6%提升至24/25财年的25.7%,收入达7.451亿港元[80] - 厨房电器收入占比从9.6%增至10.9%,生活电器占比从18.3%略降至17.6%[80] - 美容及護理儀器與美妝護膚品類收入占比穩定,24/25財年為9.9%(23/24財年為9.7%)[80] - 手提通訊類別收入占比從15.9%下降至13.7%,數碼娛樂從11.5%降至9.1%[80] 会员与订单表现 - 24/25财年注册会员数增长10.5%至1,224,000名(23/24财年为1,108,000名)[14] - 24/25财年客单价微升至1,960港元(23/24财年为1,948港元)[14] - 24/25财年承接订单数下降至433,000单(23/24财年为475,000单),降幅8.8%[14] - YOHO First付费会员计划年费399港元,会员人数稳步增长[24] 战略举措与收购 - 公司战略聚焦1P模式,强化电子产品和家电等核心品类的竞争护城河[29] - 公司完成对J SELECT的策略性收购,以拓展高端美容及保健品类的垂直领域[115] - 收购J SELECT对价股份每股1.00港元,较收市价溢价66.67%,整合超过600,000名中高端会员[26] - 公司2024年9月收购高端全球生活品牌零售商J SELECT,扩大美容、健康及生活时尚领域市场覆盖[63] 物流与服务创新 - 闪电送货服务于2025年4月推出,采用分层式履约策略[25] - 推出閃電送貨服務,提供即日送達、全港超過1,000個順豐網點即日自取、日本城30間分店即日自取、友和門店1小時自取、倉庫調貨至門店3小時自取及大型電器翌日送貨等分層化物流服務[70] - 友和App于2025年5月上線,覆盖20个主要品类[27] - 正式推出友和App,涵蓋20個主要產品類別,整合AI功能如個人化推薦,強化客戶體驗及平台黏性[74][75] 市场环境与挑战 - 香港零售业面临结构性挑战,预计物业价格持续下行可能抑制消费能力[19] - 跨境电商平台加剧本地零售市场竞争,但影响不及结构性压力深远[20] - 公司预计香港零售业短期内将继续面对多重逆风,但视其为转型关键拐点[113] 现金与债务状况 - 24/25财年现金净额为191,515千港元,较23/24财年(230,889千港元)减少17.0%[6] - 24/25财年债务资产比率改善至23.8%(23/24财年为26.3%)[6] - 公司总现金状况从24年3月的229.6百万港元下降17.2%至25年3月的190.2百万港元[106] 股息与股份回购 - 24/25财年每股股息维持3.00港仙,派息率升至72.6%(23/24财年为67.3%)[6] - 公司回购约590万股股份,全年股息每股0.030港元(中期0.015港元,末期0.015港元)[28] - 公司24/25财年通过联交所以总代价111,000港元购回178,000股股份[126]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24/25财年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425.32公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3/24财年的426.17公吨略有下降[169] - 公司24/25财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每平方呎0.0055公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3/24财年的0.0069公吨下降20.3%[169] - 公司24/25财年总耗电量增至1,013,855.54千瓦时,较23/24财年的966,576.00千瓦时增长4.9%[172] - 公司24/25财年能源强度降至每平方呎13.07千瓦时,较23/24财年的16.77千瓦时下降22.1%[172] - 公司24/25财年产生1.57公吨纸张废物,较23/24财年的2.20公吨下降28.6%[178] - 公司24/25财年产生12.08公吨一般办公废物,较23/24财年的11.8公吨增长2.4%[178] - 公司24/25财年无害废物密度为每平方呎0.00018公吨,较23/24财年的0.00024公吨下降25%[178] - 公司通过智能路线优化系统和合并配送等措施降低物流碳排放[174][176] - 公司全面采用电子价签和电子发票,显著减少纸张消耗[179] - 公司与认证回收商合作处理电子废弃物,确保符合环保法规[180]
迪臣发展国际(00262)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7 16: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公司总营业额约1.355亿港元,2024年约1.281亿港元[59][62]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为7370万港元,2024年为7570万港元,亏损减少约200万港元或2.6%[59][62]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递延税项前)约3236.4万港元,报告期降至1409.4万港元[63] - 2024年指定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权益投资公允价值亏损约1.04893亿港元,报告期降至1368.4万港元[63] - 2024年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权益投资获得股息收入7486.5万港元,报告期无此项收入[63] - 2024年通过处置附属公司出售中国海口投资物业收益约7265.6万港元(税前),报告期无此项收益[63] - 剔除相关因素后,报告期核心业务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4205.3万港元,2024年为6026.3万港元[64] - 报告期每股亏损为5.03港仙,2024年为5.16港仙[6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约12.42亿港元,2024年约13.42亿港元[6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每股综合资产净值约0.85港元,2024年约0.91港元[65]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约为1.35468亿港元,2024年为1.28074亿港元,较去年上升约6%[73][77] - 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约为7610.8万港元,2024年为8628.4万港元,较去年下跌约12%[74][78] - 出售物业收入由2024年约6811.4万港元下跌至2025年约5529万港元,减幅约为19%[76][79] - 投资物业租金收入由2024年约1817万港元上升至报告期约2081.8万港元,增加约15%[83][85] - 报告期内某业务板块经营亏损约2719.3万港元,2024年为5317万港元,亏损减少因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从约3236.4万港元降至约1409.4万港元[86][90] - 贸易业务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约4026.2万港元,2024年为2871.5万港元,同比大幅增长约40%[88][92] - 医疗设备、健康及防疫产品贸易收入从2024年约2474.6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3746.9万港元,大幅增加约51%[89][93] - 家居保安及自动化产品贸易营业额从2024年约3969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2793万港元,跌幅约30%[95][100] - 贸易业务板块报告期经营溢利约2347万港元,2024年亏损2782万港元,扭亏为盈因销售改善[97][100] - 其他业务(主要酒店运营)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约1909.8万港元,2024年为1307.5万港元,同比大幅增长46%,因运营酒店从1家增至2家[98][101] - 开封智选假日酒店报告期总营业额约1435.4万港元,2024年为1307.5万港元,平均入住率从37%升至44%[104][106] - 桔子酒店2024年10月开业,报告期总营业额约474.4万港元(2024年:零),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31日平均入住率约86%[110][112] - 报告期酒店业务经营亏损约625.7万港元(2024年:1011.8万港元),主要因物业重估亏损约352.8万港元(2024年:343.6万港元)[111][11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7372.4万港元(2024年:7569.1万港元)[114][116] - 撇除非经常性业务等后,2025年核心业务净亏损约4205.3万港元(2024年:6026.3万港元)[114][117] - 2025年每股亏损约5.03港仙(2024年:5.16港仙)[115][117] - 2025年集团收入约1.35亿港元,同比增加约6%,主要因与香港医管局销售合约及桔子酒店开业[120][124] - 物业、贸易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约7600万、4000万和1900万港元,同比分别降约12%、增约40%和增约46%[121][124] - 2025年集团毛利率约42%,较去年升约9个百分点,因开封住宅公寓销售及物业租金收入占比提升[122][123][125] - 其他收入及收益约2400万港元,较上期降约74%,因无深圳上市股权股息收入[12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2.28,2024年3月31日为1.80[130][13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净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7%,2024年为24%[134][14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开封龙亭西路排屋别墅改装为“开封桔子酒店”,经营及收益理想[6][7] - 开封龙亭区西门大街物业出租成为“开封全季酒店”,适合旅游及商务[15][16] - 2024 - 2025年,迪臣国际医学仪器有限公司参加至少三个主要展览,包括“香港物理治疗学会会议2024”“乐龄科技博览暨高峰会2024”及“迪拜医疗展览2025”[22] - 2024年10月,公司作为“香港物理治疗学会会议2024”独家首席赞助商,协办5学分持续专业发展课程[23][25] - 2024年11月,公司在GIES 2024展会展示神经机器人系统与AR、VR集成成果,推动医疗技术和认知训练治疗系统发展[26][27] - 2025年1月,公司在迪拜医疗展全球首发Hope4Care (AR) 康复训练系统,该展会吸引逾18万名医疗从业者、4000余家展商及来自180多个国家的代表[28][30] - 公司举办“乐在耆中”年度社区关爱活动,携手多家社福机构,展示Hope4Care AR康复训练系统[34][36] - 迪卫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持续拓展人工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应用,为国际艺术博览会、护老院、物业管理及零售行业提供服务[40][42] - 迪卫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定期举办研讨会并与行业伙伴组织活动,推广产品与方案,提升市场影响力[41][43] - 迪卫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秉持创新精神,优化产品与方案,深耕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巩固行业领先地位[43] - 集团就中国河南开封龙亭区物业订立八份买卖协议,合约金额约为3963.3万港元,但因售后租回交易未确认销售[82][84] - 确认香港医院管理局水疗池销售安装订单约950万港元及水底跑步机订单约121.5万港元致贸易业务营业额增加[94][99] - 桔子酒店相关物业自2024年7月1日起租180个月,集团将以该品牌开展新酒店业务[105][107][108] - 公司与独立第三方成立两间联营公司,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0%,晁能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5%[167] - 酷生命科技从事研发智能人机互动康复培训平台,已获ISO13485认证[168][169] - 公司通过联营公司Axxonsoft Hong Kong Limited推动人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应用[170] - 公司为香港金融机构提供人流分析服务,为香港政府组织提供高级视频管理平台软件[175] - 公司在中国大陆获得首个大型机场多系统集成项目,整合超18,000路摄像机[17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目前无外币对冲政策,管理层密切监测外币风险,必要时考虑对冲[148][152] - 公司因开封游客增多,将提升酒店服务质量[178] - 酒店业务面临人员短缺、运营成本增加等挑战,公司将严格控制费用、紧跟市场并创新运营[18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报告期集团流动性健康,采用审慎现金和财务管理政策[12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17.42088亿港元,资金来源于总负债约5.00178亿港元、股东权益约12.55483亿港元及非控股权益(亏损结余)约1357.3万港元[130][13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资本开支总额约为5278.4万港元,主要用于桔子酒店租赁物业的使用权资产添置及租赁装修[135][14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约5.7万港元[137][144] - 账面价值约7.44152亿港元的资产已抵押,作为集团银行信贷的抵押品[138][145] - 开封世纪广场项目已建成约19万平方米,总销售合同金额约达7.67亿元人民币[154] - 报告期内住宅价格因库存充裕适度下跌,交易量因政府利好措施上升[151] - 开封世纪豪苑建筑面积约210,500平方米,已竣工约190,000平方米,合约销售总额达约人民币7.67亿元[155] - 开封世纪豪苑A - F区未售建筑总面积为72,450平方米,另有166个停车位;G区未售建筑总面积为14,200平方米,另有88个停车位,G区合约销售总额约人民币1.108亿元[157][160] - 开封世博广场建筑面积约95,000平方米,已竣工,合约销售总额约人民币5.74亿元,未售建筑总面积为21,300平方米,另有142个停车位[161][165] - 2024年1月29日,公司订立配售协议,配售最高达20,000,000港元非上市公司债券,年利率10%,已用13M债券所得款抵销13,000,000港元过往债券欠款,该13,000,000港元债券于2025年3月31日获悉数偿还[184][188] - 2022年8月22日,公司发行20,000,000港元非上市公司债券,2024年5月6日,与持有人协议延期两年,偿还5,000,000港元本金后,本金修改为15,000,000港元,年利率7%[185][189] - 截至年报日期,15,000,000港元债券由独立第三方承配人认购[186][19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聘用159名雇员,116名驻中国,其余驻香港[191][19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总雇员福利开支约37,400,000港元,上一年约36,000,000港元,增长因2024年10月桔子酒店开始运营[191][193] - 公司主要活动为投资控股,子公司包括物业发展投资、医疗设备及家居安防自动化产品贸易、酒店运营[195]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亏损情况及财务状况列于财报102 - 105页,该年度无中期股息,董事不建议支付末期股息[196] - 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025年8月26日召开[198] - 为确定出席股东大会资格,公司股东登记册于2025年8月21日至26日关闭[199]
欧化(01711)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7 16: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总营收下降至1.53亿港元(2024年:1.716亿港元),同比下降10.8%[13] - 公司净亏损扩大至4100万港元(2024年:2500万港元),亏损同比增加64%[15] - 每股基本亏损为5.13港仙(2024年:3.13港仙)[15]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610万港元(2024年:520万港元)[1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7.3百万港元(2024年为43.4百万港元)[55] - 公司流动资产为76.7百万港元(2024年为105.7百万港元),流动负债为52.1百万港元(2024年为65.0百万港元)[56] - 公司流动比率为1.5(2024年为1.6),速动比率为0.9(2024年为1.0)[56] - 公司员工数量为113人(2024年为126人),总员工成本为41.5百万港元(2024年为43.6百万港元)[5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零售业务收入为1.451亿港元,占总营收的94.8%(2024年:90.4%)[14] - "Ulferts"和"Ulferts Signature"合计零售收入7080万港元,占零售总收入的48.8%(2024年:50.3%)[14] - "at Ć home"零售收入3760万港元,占零售总收入的25.9%(2024年:22.7%)[14] - "Slumberland"和"Ulfenbo"合计零售收入3670万港元,占零售总收入的25.3%(2024年:27.0%)[14] - 公司通过香港及澳门逾100家经销商经营批发业务[49]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在香港运营24个销售点,包括"Ulferts Signature"、"Ulferts"、"at Ć home"等品牌[23] - 公司是"Slumberland"和"Vono"在香港和澳门的独家代理商[26] - 公司旗下零售品牌在香港共设有24个销售点,其中"欧化傢俬尊尚店"1个,"欧化傢俬"2个,"at Ć home"5个,"斯林百兰"9个,"欧化宝"7个[40][41] - 公司在沙田新开1家"斯林百兰"门店,并在荃湾、启德和鲗鱼涌增设百货公司专柜[4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本地物业市场及零售气氛将持续受压,消费者对傢俬产品的支出将持谨慎态度[52] - 公司当前现金状况使其能够为未来发展和市场不确定性保持灵活性[55] - 公司资本结构中银行借款为零,负债比率为零[55] 管理层及董事会信息 - 杨政龙(39岁)于2024年4月被任命为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负责领导董事会并确保其有效运作[61][62] - 陈传贤(53岁)自2021年8月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总经理,负责集团整体管理及业务策略,拥有30年运营及业务发展经验[64][66] - 范敏嫦(62岁)自1992年7月起参与集团管理,负责监管整体企业及业务策略,拥有35年企业管理经验,涵盖多元化业务[65][67] - 陈绮雯(51岁)自2018年1月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审计委员会主席,拥有30年会计专业经验[69][72] - 招健晖(51岁)自2018年1月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提名委员会主席,1998年获香港律师资格[70][73] - 伍海于(61岁)自2018年1月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薪酬委员会主席,自1989年起在香港从事执业会计师工作[71][73] 公司治理及股权结构 - 公司董事会目前由6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69] - 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以上,且无一人任职超过9年[175] - 公司全面遵守了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159][163] - 杨政龙先生通过私人酌情信托持有公司600,00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75.00%[114] - 杨政龙先生作为英皇国际的合资格受益人持有4,121,416,834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74.71%[119] - 杨政龙先生持有英皇娱乐酒店636,075,041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53.52%[119] - 杨政龙先生持有英皇钟表珠宝4,298,630,000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59.24%[119] - 杨政龙先生持有英皇文化产业2,371,313,094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73.80%[119] - 杨政龙先生持有新传企划315,000,000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52.50%[119] - 范敏嫦女士持有英皇国际15,750,000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0.29%[119] - 范敏嫦女士持有英皇娱乐酒店2,430,750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0.20%[119] 关联交易 - 公司与英皇国际的关联租赁协议年度上限为3,370,500港元[131][133] - 本年度已支付的租赁开支金额为1,685,000港元[134] - 公司与英皇集团成员的产品及服务交易本年度已收金额为522,000港元[136] - 2024-2026年与英皇集团成员交易的年度上限均为9,800,000港元[138][143] - 非豁免持续关联交易中商品销售金额为522,000港元(占654,000港元的79.8%)[139][144] - 独立核数师对非豁免持续关联交易出具无保留结论[141][146] - 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关联交易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47]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经营超过50个家具品牌,包括himolla、Gamma、MIDJ等国际品牌[36][39] - "欧化宝"自有品牌连续11年(2014-2025)获得"香港名牌标识"认证[35][38] - "斯林百兰"和"Vono富豪"床褥品牌分别针对高端市场和大众市场[34][38] - "欧化傢俬"陈列室主要位于高档住宅区或主要购物区,针对中高端收入群体[41] - "at Ć home"专注于提供适合香港小型居住空间的紧凑型家具[36][39] - 公司产品组合包括从欧洲和亚洲进口的真皮沙发、储物柜、餐桌等各类家具[36][39] - "斯林百兰"床褥采用独特的睡姿弹簧系统,增强身体舒适度和支撑性[37][39] - 公司获得2024年10月至12月「優質服務領袖季度獎(傢俱及居室用品組別)」[47] - 本年度未支付任何中期股息和末期股息(2024年:无)[76][83] - 五大客户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低于30%(2024年:30%)[100] - 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46.8%(2024年:43.0%),最大供应商占比13.6%(2024年:16.8%)[101] - 公司无任何可供分派予股东的储备(2024年:无)[88][95]
金宝通(00320)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7 16: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财政年度公司收益为39.966亿港元,较去年的40.378亿港元略微下降约1.0%[10] - 2025财年公司收益为3996.6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4037.8百万港元轻微下跌1.0%[42] - 2025财年下半年收益较上半年增长20.6%,达2185.3百万港元[42] - 2025财政年度公司毛利率由15.6%上升至16.3%,同比增长约4.5%[10] - 毛利同比上升3.5%至653.3百万港元,毛利率由15.6%提升至16.3%[42] - 2025财年销售、分销及行政开支为510.8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5.4%[43] - 除税后溢利由83.9百万港元上升7.6%至90.3百万港元[43] - 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达214.2百万港元,净现金为95.9百万港元[43] - 2025年3月31日存货水平降至756.0百万港元,较2024年有所下降[44]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贸易账款为770.9百万港元,较2024年增加[44] - 2025年3月31日应付贸易账款及应付票据为950.8百万港元,较2024年上升[44]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由9.9%改善至8.4%[47] - 品牌业务2025财年收入4.308亿港元,较2024财年的4.368亿港元轻微下跌1.4%,主要因美国市场环境疲弱[4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为2.14188亿港元,2024财年为2.26699亿港元[6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4倍,2024财年为1.5倍[6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附息银行借款总额为1.18249亿港元,2024财年为1.36445亿港元[6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所有者应占权益总额为14.01268亿港元,2024财年为13.80738亿港元[69] - 集团总现金及银行存款结馀(扣除总附息银行借款)净额为9593.9万港元,2024财年为9025.4万港元[69] - 本年度集团资本开支总额约为1.2468亿港元,2024财年为1.6032亿港元[7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已订约但未计提拨备的资本承担为1221.1万港元,2024财年为810.2万港元[71] - 集团向银行承诺短期存款1840万港元,2024财年为1590万港元[7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共聘用4007名雇员,2024财年为4005名雇员[75] - 本年度员工成本总额为6.61386亿港元,2024财年为6.52372亿港元[75] - 公司拟于2025年10月24日向10月6日名列股东名册的股东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054港元[104] - 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可供分配储备(扣除拟派末期股息前)为8.33588亿港元,拟派末期股息4549.7万港元[11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加速控制解决方案业务拓展新客户,驱动销量增长[32] - 公司品牌业务延续欧美市场动能,向东欧扩张[32]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从事电子控制装置产品研产销及品牌管理[102] - 集团最大客户占本年度销售额的24.5%,五大客户合计占62.9%[149] - 集团五大供应商占本年度采购额的百分比合共不足30%[148]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在全球策略性地區设有20个办事处及生产基地[2] - 公司不足10%的收益来自于在中国制造并运往美国的产品[12] - 2025年1月美国新房销售量下滑10%[13] - 预计2025年欧盟地区新住宅交易量将下降5.5%[13] - 公司将制造及营运版图从中国扩展到亚洲、欧洲及美洲,提高满足客户需求的灵活性并降低风险[18] - 区域到区域模式使公司团队能高度自主运营,在欧洲及北美应对在岸及近岸增长需求成效显著[20] - 公司扩展全球制造布局,在深圳、马来西亚、越南、墨西哥及罗马尼亚有生产设施运作[23] - 公司战略性聚焦东南亚市场,建立关键营运枢纽深化全球版图[3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金宝通进入五年战略计划实施阶段的第二年,以全球本地化策略实现打造未来型企业组织的愿景[18] - 全球本地化将继续推动公司策略性五年计划,是公司发展的基石[25]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年,面对复杂宏观经济环境准备好应对不确定性[29] - 2025财年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全球宏观经济前景受下行风险影响[37] - 集团聚焦全球本地化,以香港集中管理支持本地运营,结合“全球化”与“本地化”满足特定地区及本地需求[50] - 集团实施区域到区域模式及轴辐式基础设施,创建损益责任制及授权型业务架构,实施全面流程重组及SAP体系提升运营效率[56] - 集团针对各业务单元需求实施区域到区域模式及全球化计划,在多地区建立一体化业务发展、工程及制造能力[55] - 公司愿景是成为智能和可持续生活的领先创新者和推动者,使命是普及智能及可持续生活[163] - 董事会负责公司业务整体管理及监控,保留重大事项决策权[164] - 公司制定了董事会多元化政策[169] - 董事会成立执行、审核、提名、薪酬四个委员会监管特定事务[18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公司推出多项策略性新产品,强化竞争优势并符合新兴市场需求[17] - 公司扩大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在香港政府大楼及欧洲各区域部署节能解决方案[17] - 公司推出全方位人才管理计划,帮助员工持续成长并规划职业生涯[21] - 轴辐式模式确保公司全球协作的一致性及协调性,区域总部作为策略枢纽提供运营监督和资源支持[22] - 专业灵活的混合动力模式聚焦各设施核心优势,作为整合网络发挥共同作用[23] - 公司拥有超500名内部研发工程师,组成全球工程网络开发解决方案[27] - 公司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驱动产品创新和提升运营效率[26] - 2025财年获得3个世界自然基金会低碳制造计划黄金标签及低碳办公室计划LOOP + 标签 - 第三级,马来西亚办公室获Penang Green Office标签[58] - 集团ESG百分位从第53位大幅上升至第78位,整体ESG得分等于或高于全球所有受评公司的78%[58] - 对比2020年基线,范围一及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减少38.3%,超额完成五年目标[59] - 集团已勾勒2050年前的ESG路线图,正式承诺达至净零排放[60] - 集团进军绿色及智能家居市场,开发人工智能驱动的先进能源及水资源管理平台,新产品符合MATTER标准[53] - 为确定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资格,公司于2025年9月1日至9月4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105] - 为确定获发拟派末期股息资格,公司于2025年10月2日至10月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106] - 公司为截至2050年的环境关键绩效指标设定量化环境减排目标,涉及电力消耗等[108] - 公司本年度慈善及其他捐款约为337,000港元[111] - 公司无预设派息比率,董事会视情况建议及宣派股息,末期股息须经股东批准[114] - 截至本年度,公司无订立任何股票挂钩协议,仅授予购股权除外[115] - 本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无销售库存股份,2025年3月31日无持有库存股份[121] - 欧阳伯康先生、黄华舜先生及何百川先生将在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轮值告退,且合资格并愿意重选连任[123] - 公司已接获何百川先生、李尚玉女士及梅敏仪女士的年度独立身份确认书,现职独立非执行董事仍属独立人士[12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Solar Power Group Limited持有3.52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41.84%;欧阳和先生拥有3.525亿股受控制法团权益和102.32万股实益权益,分别占比41.84%和0.12%;谢淑明女士拥有3.53523亿股配偶权益,占比41.96%[13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香立智先生持有1.51608亿股,占已发行股本17.99%;梁绮莉女士拥有1.51608亿股配偶权益,占比17.99%[13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YEOMAN 3 - RIGHTS VALUE ASIA FUND VCC持有5075万股,占已发行股本6.02%;YEOMAN CAPITAL MANAGEMENT PTE LTD持有5080万股,占比6.03%[13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LIM Mee Hwa女士拥有975万股实益权益和4955.6万股受控制法团权益,分别占比1.16%和5.88%;YEO Seng Chong先生拥有975万股配偶权益和4955.6万股受控制法团权益,分别占比1.16%和5.88%[135] - 2023年股份奖励计划有效期自2023年9月7日起为期十年,将予奖励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采纳当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即8425.4万股[137] - 根据2023年股份奖励计划可授予选定参与者的股份最高数目不得超过不时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140] - 2024年4月26日,公司向欧阳伯康先生及黄华舜先生分别授出510万份及320万份奖励;2025年3月20日,向11名雇员参与者授出930万份股份奖励[140] - 紧接第一个授出日期前股份收市价为0.37港元,该日奖励公平值约为307.1万港元;紧接第二个授出日期前股份收市价为0.43港元,该日奖励公平值约为381.3万港元[141] - 年度内,公司授出1760万份奖励,160万份已归属,120万份已失效,2080万份尚未归属[141] - 根据2023年股份奖励计划及公司其他股份计划,本年度开始时可供授出的奖励数目为7825.4万份,结束时为6185.4万份,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7.34%[141] - 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中,授予股份总数为23,600,000股,归属1,600,000股,失效/注销1,200,000股,年末尚未归属20,800,000股[143] - 2023年购股计划开始时可供授出的购股数为78,254,000份,结束时为61,854,000份,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7.34%[145] - 2023年购股计划本年度无购股获授出、行使及注销[145] - 2024年公司无整体业务或重要业务部分管理及行政事宜合约[146] - 2025年3月31日,无董事被视为在与集团业务存在或可能存在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150] - 公司已在重大方面遵守对业务及运营有重大影响的相关法律法规[152]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本年度综合财务报表[153] - 本年度集团无须根据上市规则第14章规定披露的交易[155] - 公司自2022年4月13日起行政总裁欧阳伯康兼任主席,偏离企业管治守则C.2.1条[162] - 董事会将定期审查行政总裁兼任主席架构的成效[162] - 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有7名成员,含2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67] - 本年度董事会遵守上市规则对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相关规定[167] - 截至本年度,主席兼行政总裁欧阳伯康负责董事会管理和集团业务日常管理[170] - 主席与行政总裁职责已清楚界定并书面列出[170] - 执行董事服务合约为期三年,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不多于三年,所有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72] - 本年度全体董事皆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培训类型为A和B[176] - 定期董事会会议至少提前十四天发通知,董事会文件至少提前三天寄发[177] - 公司采纳自订守则规范董事等买卖公司证券,董事自2024年4月1日起至报告日期遵守规定[181] - 自2024年4月1日起至报告日期,未发现集团雇员违反自订守则[182] - 截至本年度,执行委员会包括全体执行董事,由欧阳伯康任主席[185] - 年内审核委员会有四名成员,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梅敏仪自2024年9月5日起任主席[186] - 本年度审核委员会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或外聘核数师举行四次会议[187]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审阅财务资料、检讨与外聘核数师关系及公司财务报告等制度[186] - 提名委员会本年度有五名成员,多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管文浩自2024年9月5日起不再为成员[189] - 公司设定董事会成员组合时考虑多方面多元化,2023年委任两名女性董事,未来几年至少维持现有女性董事比例[19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男性员工与女性员工比例分别为42%及58%,已实现员工性别多元化[193] - 薪酬委员会本年度有四名成员,大部分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管文浩自2024年9月5日起不再为提名委员会成员[194] - 薪酬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就公司董事及高管薪酬政策等向董事会提推荐意见,确保无董事参与决定自身薪酬[197] - 本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截至授出日期12个月期间有条件授出股份将占已发行股份0.1%以上,须待独立股东于2024年股东大会批准[198] - 审核委员会需审阅公司财务报表、业绩公告、会计原则及审核结果等[188] - 提名委员会负责检讨董事会组成、制定提名程序、物色董事人选、监察委任及接任计划、评估独立董事独立性[1
骏东控股(08277)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7 16:3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减少66.4%至约21.2百万港元(2024年:约63.1百万港元)[7] - 2025年收入约为21.2百万港元,较2024年的63.1百万港元下降66.4%[16][18] - 2025年收入为2124万港元,较2024年的6312万港元下降66.4%[169] - 2023年收入约为12.5百万港元,2024年大幅增至约63.1百万港元[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减少79.6%至约3.0百万港元(2024年:约14.7百万港元)[7] - 2025年毛利约为3.0百万港元,较2024年的14.7百万港元下降79.6%[19] - 2025年毛利为297.2万港元,较2024年的1474.5万港元下降79.8%[169] - 确认出售一间附属公司收益约64.5百万港元后,2025年财政年度录得溢利约36.3百万港元(2024年亏损约38.6百万港元)[7] - 2025年录得溢利约36.3百万港元,而2024年录得亏损约38.6百万港元[20] - 2025年出售附属公司收益为6454.9万港元,2024年无此项收益[169] - 2025年经营溢利为5108.5万港元,2024年为经营亏损2467.3万港元[169] - 2025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年内溢利为3627.9万港元,2024年为亏损3861.5万港元[169] - 2025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3.82港仙,2024年为每股亏损14.71港仙[169] - 2025年除稅前溢利为37,390千港元,相比2024年的亏损39,701千港元实现扭亏为盈[17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行政开支减少约4.6百万港元至15.1百万港元(2024年:19.7百万港元)[20] - 2025年非流动资产减值亏损减少至零港元(2024年:12.3百万港元)[20]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及从事采购、制造及销售木制产品[104] - 公司五大客户销售额约占销售总额的65.9%,其中最大客户销售额约占销售总额的18.4%[122] - 公司五大供应商采购额约占采购总额的97.8%,其中最大供应商采购额约占采购总额的70.8%[122] - 公司主要從事採購、生產及銷售木製產品[17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中国政府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可能为公司木制品带来新需求[9] - 公司计划增加产品种类并投入更多资源于研发及采购[9] - 公司将继续探索与市场参与者在产业价值链中游至下游的策略合作[9] - 公司业务表现预计将继续恢复,相较于小规模本土企业更具优势[10] - 公司维持现有主要业务并持续物色新商机以提升业务[12] 现金流和融资 - 2025年银行借款总额为零港元(2024年:约161.5百万港元)[24] - 2025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9百万港元(2024年:1.0百万港元)[23] - 2025年银行借款为0港元,2024年为1.615亿港元[170] - 2025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90.6万港元,较2024年的95.5万港元增长204.3%[170] - 2025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0,996千港元,相比2024年的现金净流出11,759千港元显著改善[173] - 2025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0,805千港元,主要得益于出售附属公司现金流入29,815千港元[173] - 2025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9,826千港元,主要由于偿还股东款项55,632千港元[173] - 2025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906千港元,较年初的955千港元增长1,975千港元[173] - 公司于2025年5月获得一笔为期三年的人民币25,000,000元(相当于26,787,000港元)的银行融资[184] - 股东承诺在公司确定有充足流动资金前不会要求偿还应付的约13,808,000港元款项[184] 资产负债情况 - 2025年资产负债比率约为83.9%(2024年:115.8%)[26] - 2025年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5.4百万港元(2024年:14.5百万港元)[23] - 2025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243.7万港元,较2024年的1.45563亿港元下降84.6%[170] - 2025年资产净值为477.3万港元,2024年为负债净额3195.7万港元[170] - 2025年公司流動負債淨額為15,379千港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2,906千港元[182] 股息政策 - 2025年不派付末期股息[8]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未派发末期股息[105] - 公司宣派股息将考虑实际及预测财务业绩、现金流量、营商状况及策略等因素[82] - 公司定期或应要求审阅及重新评估股息政策及其有效性[83]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可分派储备为约560万港元(2024年:约1840万港元)[112] 董事会和公司治理 - 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0]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围自2018年3月6日起任职,任期7年[38][50] - 非执行董事丁洪泉自2018年3月6日起任职,任期8年零7个月[37][50] - 独立非执行董事董萍自2016年8月12日起任职,任期8年零7个月[40][50]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朱达自2016年8月12日起任职,任期8年零7个月[41][50] - 公司秘书陈玉晓拥有超过20年的会计及核数经验[43] - 公司已全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重要方面[47] - 所有董事确认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48] - 李月于2024年1月26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合规主任[44] - 董事会成员性别比例为5名男性和1名女性[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举行了四次董事会会议,所有董事(包括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出席了全部四次会议[51] - 公司董事会性别多元化比例为16.7%(6名董事中有1名女性),该目标在2016年8月董萍女士被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后达成[58] - 公司主席李月先生与行政总裁薛兆强先生的角色已明确区分,分别负责整体策略规划和日常营运[56]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朱达先生担任主席,负责监督财务监控和内部监控制度[62] - 公司设定了董事会的可计量多元化目标,包括性别、技能和专业经验等方面,并定期检讨这些目标[58] - 公司于2024年8月12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所有董事均出席了会议[61] - 公司提名委员会至少每年一次检讨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59] - 公司董事会成员年龄跨度从30多岁至60多岁,涵盖房地产、投资、金融、会计等多个专业背景[58] - 公司执行董事薛兆强先生和独立非执行董事董萍女士将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并合资格膺选连任[54] - 公司董事会会议记录由公司秘书保存,董事可在合理时间查阅[5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所有成员(朱达、董萍、王围)出席率100%[64] - 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所有成员(王围、董萍、朱达)出席率100%[66] - 薪酬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所有成员(董萍、朱达、王围)出席率100%[74] - 7名董事及高管薪酬位于0至100万港元区间[75] - 薪酬委员会负责制定董事及高管薪酬政策,包括花红、退休金等[72] - 提名委员会每年审查董事会组成,确保多元化及专业均衡[65][73] - 公司采纳提名政策以提升董事选拔透明度[67] - 董事候选人需提交个人资料及任职同意书[70] - 新任董事需接受全面就职培训及持续专业发展[76][77] - 公司为董事及高管购买责任保险,每年审查覆盖范围[78] 股东和股权结构 - 董事薛兆强先生直接及实益拥有27,978,425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0.66%[133] - 主要股东孙雪松女士持有123,041,695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46.88%[135]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62,473,333股[133][135] - 购股权计划可授出股份上限为2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7.62%[141] - 购股权计划已于2025年2月23日届满,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未行使购股权[143][14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37] - 公司公眾持股量最少持有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5%[121] 审计和风险管理 - 公司外部核数师立信德豪的年度审计服务费用约为950,000港元[93] - 公司采用三级风险管理方法识别、评估及应对风险[87] - 公司实施财务监控措施加强现金流量控制,包括付款审查及批核[89] - 公司定期审阅财务报告程序以确保符合会计原则及法规[90] - 公司合規主任负责建立风险评估及管理的正式机制[92] - 公司2025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由立信德豪审计,并拟续聘其为核数师[148] - 董事负责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编制真实而中肯的综合财务报表[161] - 董事负责评估集团的持续经营能力,并在适用情况下披露相关事项[161] - 审核委员会协助董事履行监督财务报告过程的职责[162] - 核数师对综合财务报表的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误陈述取得合理保证[163] - 核数师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和评估因欺诈或错误导致重大错误陈述的风险[164] - 核数师与审核委员会沟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及重大审计发现[166] 投资物业 - 投资物业于2025年3月31日的公平值约为18,536,000港元[154] - 投资物业估值涉及重大管理层判断,包括有期收益率、复归收益率及市场租金等主要假设[154] - 公司已取得独立外部估值以支持管理层对投资物业的估计[154] - 投资物业估值的相关披露载列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7、4及15[155] - 投资物业按公平值计量,其变动计入损益[192] 会计政策 - 公司采用港元作为呈列货币,功能货币为人民币[186] - 集团内公司间交易及未变现溢利在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时全数对销[183] - 资产账面值高于可收回金额时需立即撇减至可收回金额[190] - 出售附属公司时,损益按已收代价公平值与资产/负债账面值的差额计算[183] - 公司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简化法计量贸易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的亏损拨备,并根据全期预期信贷亏损计算[197] - 对于其他债务金融资产,预期信贷亏损基于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若信贷风险显著增加则基于全期预期信贷亏损[197] - 公司设立拨备矩阵,根据过往信贷亏损经验计算,并调整债务人特定前瞻性因素及经济环境[197] - 金融资产逾期超过90天时即被视为发生违约事件[199] - 信贷风险显著增加的评估按个别基准或共同基准进行,共同基准下按逾期状况及信贷风险评级分组[200] - 预期信贷亏损为信贷亏损的概率加权估计,按合约现金流量差额以资产原有实际利率贴现[197] - 重新评估信贷风险时,公司比较报告日期与初始确认日期的违约风险[198] - 贸易结余根据前瞻性估计调整的过往信贷亏损经验按拨备矩阵共同评估[200] - 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折旧年限为:厂房、物业及机器3-10年,傢俬、装置及设备3-10年,租赁装修按租期计算[189] - 金融资产初步按公平值加上相关交易成本计量(非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项目)[194] - 债务工具按摊销成本计量时,使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收入及外汇收益/亏损[196] - 公司已採納多項新訂香港財務報告準則,但對業績及財務狀況無重大影響[176] - 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8號將於2027年生效,可能影響未來財務報表披露[178]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重大或有负债、法律诉讼或潜在诉讼[107]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捐款为零港元(2024年:零港元)[113] - 公司董事会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不确定因素影响持续经营能力[101]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无重大报告期后事项[120] - 关联方交易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30,部分交易获豁免披露[130] - 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函显示其独立性符合GEM上市规则要求[13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涉及管理层的非雇佣合约存续[132] - 2025年汇率变动影响为-24千港元,相比2024年的-454千港元影响减小[174] - 公司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需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投票权股份[94] - 公司股东可提呈议案,经核实后纳入股东大会议程[95] - 公司审阅并认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股东沟通政策有效[98]
中国旺旺(00151)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7 16:31
公司发展历程 - 1962年5月成立宜兰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制造罐头农产品并出口外销[19] - 1983年与岩塚製菓合作,开始生产及营销「旺旺」品牌产品[19] - 1989年「旺旺」品牌进入中国境内市场[20] - 1992年进军中国境内,在湖南省设立首间附属公司[20] - 1996年5月旺旺控股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20] - 2007年9月旺旺控股在新交所除牌,12月31日剥离非食品饮料业务[20] - 2008年3月26日本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 - 2009年4月28日公司台湾存托凭证在台湾证交所上市,2013年10月15日自愿终止上市[20] - 2020年越南生产基地动工,2022年越南前江省新工厂投入生产[21] - 公司1962年成立,1983年开始用“旺旺”品牌生产销售产品,1989年将该品牌引入中国大陆[22] - 2008年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2009 - 2013年台湾存托凭证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及退市[22] - 2020年越南生产基地动工建设,2022年越南新工厂投产[22] 公司上市信息 - 公司上市地点为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0151[6][8]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业务为米果、乳品及饮料、休闲食品及其他产品的制造、分销和销售[23][25] 公司市场布局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中国大陆有419个销售办公室、35个生产基地和89个工厂,合作经销商超10000名[24][26] - 公司在电商零售市场多元化部署业务单元,深化与零食专业零售系统合作[78][81] - 公司在越南、印尼、澳大利亚、德国等地设立海外附属公司[79][81] 公司活动与文化 - 2024年公司举办“披荆斩棘,一旺无前”演讲大赛,历时半年,近600支参赛队伍参与,20支队伍进入总决赛[30] - “旺旺家庭日”活动增进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传递公司文化精神[34][35][36] - 旺仔圆头代表“投缘”,“握发”表示延揽贤士,公司惜缘惜才[38][39] - 旺仔笑口常开代表自信,舌如心形代表赤诚之心,对上级、下属和客户真诚相待可提升业绩[41][4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1 - 2025财年收益分别为21,998,400千元、23,984,891千元、22,928,219千元、23,586,327千元、23,510,737千元[55] - 2021 - 2025财年年度利润分别为4,147,681千元、4,189,114千元、3,362,711千元、3,983,179千元、4,328,415千元[55] - 2021 - 2025财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分别为4,157,809千元、4,202,655千元、3,371,584千元、3,990,474千元、4,335,565千元[55] - 2021 - 2025财年基本每股盈利分别为33.83分、35.16分、28.35分、33.65分、36.71分[55] - 2022 - 2024财年权益回报率分别为25.7%、21.6%、28.7%[52][54] - 2022 - 2024财年未计利息、所得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率分别为47.6%、43.9%、46.6%[52] - 2024财年公司总收益为235.107亿元,较去年同期小幅衰退0.3%[85][88] - 2024财年下半年公司收益与去年同期比恢复低个位数增长,乳品及饮料类实现中个位数增长,冰品小类实现超20%恢复性增长[85][88] - 新兴渠道如OEM及海外市场2024财年收益同比均增长双位数,新兴渠道收益占集团总收益近双位数[85][88][96][98] - 过去5年推出的新品在2024财年占集团总收益比重为双位数[85][88] - 2024财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额同比成长8.6%达43.356亿元,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率较去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达18.4%[86][89] - 2024财年传统批发和现代渠道收益占集团比约80%,其中零食量贩收益占比约10%,该渠道收益同比下降低个位数[93][94] - 2024财年公司海外业务占总收益的高个位数,实现双位数增长[97] - 2024财年公司总收益为235.107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略衰0.3%,乳品及饮料类占总收益比约为52%,米果及休闲食品类占比约为48%[106][109] - 2024财年米果大类收益同比衰退1.2%,为59.038亿人民币,剔除礼包后收益同比上升低个位数,销量同比上升中个位数,海外市场和内容电商渠道收益双位数成长[107][110] - 2024财年乳品及饮料类收益121.086亿人民币,同比成长1.3%,旺仔牛奶收益成长低个位数,饮料及其他类收益同比上升双位数[113][118] - 2024财年休闲食品类实现收益53.591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衰退2.6%,冰品小类上半财年收益同比衰退,其他休闲小类稳健增长,浪味仙、黑白配及泡芙收益创新高[116][119] - 公司海外收益在2024财年实现双位数成长,收益占集团比达高个位数,日本、北美和部分东南亚市场保持高速增长[9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1 - 2025财年股息分别为1,710,001千元、4,691,334千元、2,652,397千元、2,787,496千元、1,738,330千元[55] - 2024财年销货成本123.215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2.2%[122][126] - 2024财年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1.0个百分点,为47.6%;毛利额较去年同期上升1.8%,至111.892亿人民币[124][127] - 2024财年米果类毛利率44.1%,较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销量有低个位数成长[129][133] - 2024财年乳品及饮料类毛利率49.7%,较去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下半年受奶粉价格影响毛利率同比下降[130][134] - 2024财年休闲食品类毛利率44.5%,较去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131][135] - 2024财年分销成本较2023财年小幅上升0.2%,达30.269亿人民币,分销成本占收益比率上升0.1个百分点至12.9%[137][142] - 2024财年行政费用较2023财年下降1.2%至30.081亿人民币,行政费用占收益比率下降0.1个百分点至12.8%[138][143] - 2024财年公司营运利润较2023财年同比增加2.276亿人民币,成长4.1%,达58.374亿人民币,营运利润率上升1.0个百分点达24.8%[139][144] - 2024财年公司财务成本为17620万人民币,较2023财年减少10560万人民币[140] - 2024财年公司所得税费用为14.112亿人民币,所得税税率为24.6%,较2023财年下降1.7个百分点[141] - 2024财年公司融资成本1.762亿人民币,较2023财年减少1.056亿人民币[145] - 2024财年公司所得税费用14.112亿人民币,所得税率24.6%,较2023财年下降1.7个百分点[146] - 2024财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较2023财年上升8.6%达43.356亿人民币,利润率上升1.5个百分点达18.4%[147][152] - 2024财年公司资本开支6.346亿人民币,较2023财年上升56.4%,增加2.289亿人民币[156][159] - 2024财年集团平均员工数约39,574人,较2024年减少313人;总薪酬费用达45.579亿人民币,较2023财年增加3554万人民币,增幅0.8%[168]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财年末期股息每股2.04美仙,约2.41亿美元(折合17.40亿人民币),较2023财年的每股3.30美仙、约3.90亿美元(折合27.90亿人民币)减少[172] 公司荣誉 - 2024年旺旺集团旗下湖南旺旺、广州永旺及广西明旺三家工厂通过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至此集团拥有1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9][60] - 旺旺获2023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优秀休闲食品创新制造企业荣誉称号[61][62] - 旺旺Q米面(酸汤肥牛味)和哎呦麻糬浓汤(蘑菇、玉米、罗宋)获2023 - 2024年度中国方便食品行业创新产品奖[63][64] - 2024年旺旺集团外销加拿大幼儿雪饼有机蓝莓味获Monde Selection国际食品品质金奖[67][68][76] - 2024年旺旺获中国乳业科技创新企业称号,其“一种无菌后均质的实现方式及其应用”获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8][69] - 旺旺集团旺仔儿童坚果牛奶登“iSEE创新品牌百强榜”,每日喝牛奶登“iSEE创新技术TOP榜”等多项iSEE全球奖殊荣[70][71] - 2024年旺旺集团入选台湾25大国际品牌[72][73] 公司业务策略 - 2024财年下半年公司按产品类别组织业务单元,提出“征服城市,赢得世界”口号[78][81] - 电商渠道中内容电商通过增加短视频发布量和设置多品类矩阵账号增强客户获取能力[96][98] - 公司采取多元化品牌定位策略,推出“贝比玛玛”“爱至尊”“Want Power”“Fix XBody”等个性化品牌[103][108] - 公司利用研发和产能开发个性化产品,如“QQ果汁软糖”和“Want Power”“亿菌卷”[104][108] - 公司将研发更多低糖、少糖类饮品,开发食玩等产品[105][108] - 公司将深化米果产品创新升级,开发健康谷物系列,推出新产品[112][117] 公司产品特性 - 每盒“Want Power”“亿菌卷”含21亿美国进口常温可活着到达肠胃的活性益生菌BC30[104][108] 公司企业管治 - 公司以良好企业管治原则为依据开展企业管治常规,除守 则条文第C.2.1条有所偏离外,遵守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177] - 公司采用上市规则附录C3的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提醒董事在特定业绩发布前期间不得买卖公司证券,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均遵守规定[179] - 董事会负责集团领导和控制,促进集团成功,已将日常管理等权力和责任委托给管理团队,并将特定职责委托给各委员会[18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由14名董事组成,含7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88][190] - 公司制定董事提名政策,明确评估、甄选及推荐候选人的流程及标准[195][199] - 所有董事至少每3年须轮值退任一次,每年股东大会上三分之一在任董事轮值退任并可膺选连任[197][199] - 董事会负责制定集团宗旨、价值观和策略方向等多项重要事务[186] - 董事会负责落实企业管治守则之守则条文第A.2.1条的企业管治职责[188][190] - 公司已为董事及行政人员安排投保董事及行政人员责任保险[194][198] - 公司与所有董事订立正式委任书,订明职责及委任条款[196][199] - 董事会委任填补临时空缺或新增的董事,任期至首次股东大会,可参选连任且不计入轮值退任董事[200] - 董事会分派职责给审核及风险管理等多个委员会,各委员会有明确职权范围[185] 公司其他信息 - 集团超90%经营活动在中国大陆,呈列货币为人民币,公司功能货币为美元,外汇风险主要源于海外采购等[17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资产抵押[166] - 集团赊销期限通常为60天至90天,主要对现代分销渠道及部分新兴渠道信贷客户提供赊销[165] - 集团贸易应付款主要由赊购原材料产生,供应商信贷条件一般为收货及发票后30天至60天[166] - 2020年8月公司成立ESG委员会促进和管理ESG事项[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