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2024年二季度银行股投资策略:高股息稳健,高成长跑出超额收益
国信证券(香港)· 2024-04-07 00: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银行行业"超配"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二季度市场对于政策和经济的预期会朝着有利方向变化,加上海外流动性改善,有利于助推A股估值提升,看好二季度银行板块的绝对收益 [4] - 选股策略上,建议重点关注业绩高成长确定性高的优质银行,同时考虑到不会是强复苏的环境,高股息策略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长线资金仍具备配置价值 [4] - 预计一季度之后,银行业净息差同比降幅收窄,业绩压力缓解 [6][7] 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 高股息策略会继续向基本面稳健的中小行扩散,建议关注渝农商行、浙商银行和江苏银行 [8] - 对于追求超额收益的资金,建议关注估值处在较低水平的高成长优质银行股,包括招商银行、宁波银行,以及以中小微客群为主的小型农商行如常熟银行 [8][9]
海外银行镜鉴系列:泡沫破灭后,日本银行如何生存?
国信证券(香港)· 2024-03-15 00: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银行行业"超配"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日本银行业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表现 - 日本银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一度陷入亏损 [16][17] - 银行大量处置不良资产,付出巨大成本 [19][20][21][22] - 净息差大幅收窄,贷款规模连续7年负增长 [23][24][26][27] 日本银行业的转型 - 掀起兼并重组浪潮,提升抗风险和经营能力 [29][30][31] - 加大海外资产配置,强化国际化战略 [32][33][34] - 转向中间业务和交易业务,风险偏好下降 [35][36][37][38][39] 根据报告目录分别总结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长期低利率低增长 - 19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被刺破,此后居民和企业持续去杠杆 [11] - 为刺激经济,日本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长期陷入低利率低增长低通胀 [11][12] 泡沫破灭后日本银行业资本市场表现 - 东证银行指数长期跑输大盘,仅2003-2006年有一波大反弹 [12][13] - 日本大型银行在盈利和估值上都优于中小银行 [14][15] 日本银行业陷入亏损,不良处置损失巨大 - 2000-2003年日本银行业连续4年亏损,直到2004年才扭亏为盈 [16][17] - 银行大量处置不良资产,损失巨大,不良率一度达8.4%峰值 [19][20] 日本银行如何在负利率环境中实现盈利 - 掀起兼并重组浪潮,提升抗风险和经营能力 [29][30][31] - 加大海外资产配置,强化国际化战略 [32][33][34] - 转向中间业务和交易业务,风险偏好下降 [35][36][37][38][39]
打造科创金融特色标签
国信证券(香港)· 2024-03-11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杭州银行的投资评级为"增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目前深耕浙江省、北上深以及南京市和合肥市,布局的都是我国创新经济最活跃的区域[11][12] 2.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长期立足于"打造中国的硅谷银行",目前正在向数据与行业专业化驱动的"科创3.0"模式进阶[13][40] 3.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采用"行业+数字+泛科技+交易银行+投资银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模式,成效明显[47] 4. 截至2022年末,杭州银行科创企业融资敞口余额达到481亿元,创业股权投资基金托管规模超过1512亿元[38][48] 5. 杭州银行已初步形成"6+1"产品体系,满足不同生命阶段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62][71] 6. 杭州银行采用"行业+被投+团队+技术+政策"的五维评价体系,对客户实行分层精细化管理[75][76] 7. 杭州银行在客户准入机制、授信审批机制等方面对科创企业实行独立运作[79][80][8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发展空间广阔 1. 杭州银行是一家总部位于杭州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做精杭州、深耕浙江"的战略定位[8] 2.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目前深耕浙江省、北上深以及南京市和合肥市,这些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众多,为杭州银行科创金融创新提供了优质土壤[11][12] 硅谷集团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借鉴 1.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长期立足于"打造中国的硅谷银行",借鉴了硅谷银行的投贷联动业务模式[13][18][19][20][21][22][23] 2. 硅谷银行的客群定位包括科技和生命科学/医疗健康等科技创新型企业、PE/VC客群以及高端红酒客户和私人银行/财富管理客户[25][26][28][29]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的进阶之路 1.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经历了以银政合作为主的"科创1.0"模式、以银投合作投贷联动为主的"科创2.0"模式,目前正在向数据与行业专业化驱动的"科创3.0"模式转型[40][41][43][44][45] 2. 杭州银行不断深化科创业务体制机制改革,从科技支行到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再到整合打造科创金融事业总部[51][52][53] 3. 杭州银行初步形成了"6+1"产品体系,满足不同生命阶段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62][63][64][65][66][67][68][69][70] 4. 杭州银行采用"行业+被投+团队+技术+政策"的五维评价体系,对客户实行分层精细化管理[75][76][77] 5. 杭州银行在客户准入机制、授信审批机制等方面对科创企业实行独立运作[79][8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