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星盛商业:公司交流纪要-20250304
软库中华金融· 2025-03-04 10:0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未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星盛商业是大湾区领先商管公司 以商业模式输出及专注商业物业运营服务 盈利能见度高、轻资产模式运营 财务状况良好 具稀缺性 估值较行业均值折让约50% [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星盛商业是大湾区领先的商用物业运营服务供应商 专注为业主改善商用物业运营业绩 提供委托管理、品牌及管理输出、整租三种运营模式服务 截至2024年6月30日 向54个项目提供服务 覆盖21个城市 总合约建筑面积约277万平方米 29个已开业项目 总已开业建筑面积约177万平方米 [6] 业务亮点 - 深耕大湾区 已开业项目29个 大湾区19座 11座在深圳 运营五大产品品牌系列 旗舰品牌“COCO Park”目标15 - 50岁消费者 深圳福田COCO Park近年面向“港人北上”制定推广策略 香港旅客占周末人流约50% 去年上半年整体平均出租率92.5% 同店客流同比增长16% 同店销售为8% [5] - 盈利能见度高、轻资产模式运营 收入端为向业主收取运营服务费及/或向商户收取租金以外费用 与业主签长期合约 业绩稳定性强 为业主提升物业价值 额外利润分成提高盈利空间 不开发及持有物业 不依赖资本投入拓展 关联方为星河控股 截至2024年6月末 总已开业建筑面积约177万平方米 52.2%由星河控股及其联系人拥有 星河控股为其提供业务保障 [5] 财务及估值 - 维持高分红股息政策 2023年全年派息比70% 去年上半年派息比50% 2024年6月末 手持现金14.66亿元人民币 无银行贷款 在手现金高于市值 现股息率11% 作为星河控股唯一资本市场平台 大股东私有化机会不高 为港股市纯商服标的 具稀缺性 彭博综合预测 24年及25年预测市盈率分别为7.5及6.3倍 较行业均值折让约50% [5] 财务数据 - 2020 - 2023年收入分别为4.42亿、5.722亿、5.619亿、6.35亿元人民币 同比变动14.1%、29.5%、 - 1.8%、13.0% [6][22] - 2020 - 2023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68亿、1.849亿、1.543亿、1.711亿元人民币 同比变动49.9%、45.8%、 - 16.6%、10.9% [6][22] - 2020 - 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56.3%、57.7%、55.7%、52.5% [24] 环境、社会和管治要点 - 识别出与业务性质及愿景最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物管项目通过科技与数字化驱动精细化运营提升运营质量 关爱员工 保障福利 提供平等机会 倡导员工多元化 [9]
创胜集团-B:即将步入收获期的生物医药新星-20250224
软库中华金融· 2025-02-24 10: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建议强烈买入,目标价4.40港元,现价0.60港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创胜集团是全球布局的优质生物医药企业,核心产品数据鼓舞、研发管线丰富,预计TST001上市后首年收入1.04亿元,中国胃癌适应症销售峰值达12亿元,TST002有望28年上市,年销售额峰值15亿元,通过DCF模型测算目标价4.40港元,给予强烈买入评级 [3] 公司概况和主要产品 公司简介 - 创胜集团是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有综合能力团队,采用多区域开发战略,推进药物创新并提供CDMO服务,前身为迈博斯生物医药,2021年在港交所上市,有14种创新分子产品管线,TST001研发进度领先 [4] 公司股权结构 - LAV Fund为第一大股东,占比16.87%,钱雪明博士为第三大股东,占比8.58%,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Temasek Holdings占比分别为8.85%、6.31% [6] 公司主要管理层背景 - 管理团队经验丰富,CEO钱雪明博士专业背景强、经验丰富,Caroline Germa博士有超20年药物开发经验 [9] 公司的主要业务概况 - 公司建立多领域研发管线,有14种治疗用抗体新药分子在研,主要候选药物包括TST001、TST003、TST005、TST002等 [10] 公司研发 - 公司有综合生物制药平台,利用抗体发现平台开发候选药物,中美有全球临床研发能力,与安捷伦合作开发伴随诊断试剂 [11] 行业主要概况 Claudin18.2理想的成药靶点 - Claudins蛋白家族有27个成员,Claudin18.2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相关,在正常组织中不暴露,赋予靶向治疗特异性 [13][14] 瞄准胃癌市场,空间广阔 - 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2028年中国胃癌药物市场将达1486亿元,获批治疗药物少,Zolbetuximab获批验证Claudin18.2成药性 [17][18] 群雄逐鹿,谁将率先突围? - Claudin18.2市场规模将上升,预计2030年美中市场规模分别达18亿美元和17亿美元,2035年达40亿美元和37亿美元,国内企业争先入局,多个产品进入Ⅲ期 [19] 公司核心产品 TST001(靶点:Claudin18.2) - TST001是国内首个获Ⅲ期批件且中美同步开发的Claudin18.2单抗,ADCC活性强,临床数据显示疗效好,在多个领域研究有进展,有望率先落地放量,预计中国胃癌适应症销售峰值12亿元 [24][33][35] TST002 (靶点:硬骨抑素) - TST002针对严重骨质疏松,有双重作用,中国抗硬骨素药物市场增长快,TST002疗效和安全性好,预计获批后销售峰值15亿元 [37][38][44] TST003(靶点:Gremlin-1) - TST003是同类首创靶向Gremlin1抗体,在实体瘤模型中展现抗肿瘤活性,2023年美国I期临床首例给药,2024年研究成果展出 [46][47] 其他研发品种 - 公司研发管线还有MSB2311、TST005等多种药物,两款ADC药物在TNBC肿瘤模型中活性高 [49][51] 盈利预测和估值 - 预测公司24 - 2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13、11.41、13.70、120.44和355.8百万元人民币,TST001 27 - 28年贡献营收,通过DCF模型测算目标价4.40港元,给予强烈买入评级 [54]
谭仔国际:公司拜访纪要-20250224
软库中华金融· 2025-02-24 10: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未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面对港人北上消费增加及核心品牌在港门店网络扩张空间受限,公司去年践行多品牌策略,扩大品牌组合以驱动收入增长并应对香港消费者模式转变,现估值与可比同业折让50%,已反映过去3个财年盈利持续下滑,且2024年9月末手持现金高于市值 [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主要业务是以“谭仔”及“三哥”两大旗舰品牌从事餐厅运营,自营餐厅网络达235间分店,遍布香港、内地、新加坡及日本,2024年获得“丸亀制面”及“山牛”在香港的特许经营权和授权 [2][5] 股价表现 - 1个月、3个月、12个月股价变动分别为0.0%、3.8%、 -30.8%,相对恒指变动分别为 -0.3%、7.4%、 -63.0% [3] 业务策略 - 多品牌策略:去年与控股股东Toridoll日本签订授权协议引进“山牛”,首家“山牛”于去年4月开业,去年11月中旬收购九家“丸亀制面”餐厅,计划2025财年下半年开四间新店,开店步伐较以往放慢 [4] - 海外业务更新:内地及海外市场收入占总收入6.1%,2025财年上半年以特许经营方式拓展海外市场,去年11月底澳洲墨尔本首家特许经营分店开业,下半财年目标在澳洲增两家分店,计划2025年首季在马来西亚开店,菲律宾首家特许经营店今年开业;内地及新加坡市场表现较逊,上半财年收缩餐厅网络、内地推出新店面设计,下半财年继续整合业务;日本市场表现最佳,上半财年经营亏损大幅收窄,目标下半财年在东京新增分店 [4] 财务及估值 - 2025年上半财年收入按年增长1.2%至14.0亿港元,同店销售同比跌约4%,香港市场翻枱率稳定,日均每座位售出碗数为6.1碗,同比持平,香港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7%至13.2亿港元;受经营成本上升及海外市场亏损,股东应占溢利同比跌55.8%至3,606.8万港元;上半财年香港餐厅网络净增加九家,香港自营餐厅总数达198间;按现股价,24财年市盈率为9倍;现估值与可比同业折让50%;2024年9月末无银行贷款,手持现金为13.5亿港元,高于市值;公司目标派息比30%,过去2个财年派息比达100%,现股息率11% [4] 财务数据 - 2021 - 2024年收入分别为17.947亿、22.753亿、25.946亿、27.484亿港元,同比变动分别为6.1%、26.8%、14.0%、5.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878亿、2.03亿、1.41亿、1.186亿港元,同比变动分别为50.8%、 -29.5%、 -30.6%、 -15.8%;每股盈利分别为0.29、0.18、0.11、0.09港元,同比变动分别为不适用、 -39.2%、 -40.0%、 -15.2%;市盈率分别为2.8、4.6、7.7、9.1倍;股息率分别为0.0%、14.1%、13.0%、11.0% [5] ESG要点 - ESG策略框架为“润泽社区”“提人为本”“绿色倡议”;识别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4个与公司策略最相关;目标通过提供更多植物性食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可持续食材比例;考虑气候相关风险,建立供应商可持续性评级平台;应对过渡风险,实施绿色运营等增强应变能力;目标各财政年度支付不少于拥有人应占溢利30%的总股息;确保相关人士了解监管要求 [8] 股东结构 - 东利多控股持股74.3%,其他持股25.7% [20]
同景新能源:蓄势腾飞正当时-20250224
软库中华金融· 2025-02-24 10: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建议强烈买入,目标价0.330港元,现价0.138港元,52周最高价/最低价为0.185/0.086港元,市值1.69亿港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同景新能源是国内领先光伏企业,受益光伏市场需求增长和储能业务布局,预计2025 - 2026财年收入和利润增长,参考同业估值给予目标价0.33港元,评级强烈买入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领先的光伏跟踪和固定支架系统提供商 - 同景新能源是国内领先的光伏跟踪和固定支架系统及光伏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2013年11月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2016年5月更名 [6] - 公司总部在上海,生产基地在浙江江山,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研发经验,累计申请专利118余项,获授权65余项,具备多种资质,光伏支架年产能超5.5GW,累计出货20GW以上,EPC项目遍布全国 [7] - 2024财年,光伏跟踪固定支架系统收入占比约72%,光伏电站一站式增值解决方案收入占比约28%,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约7.66亿港元和3282万港元,同比增长11.2%和18.8% [8]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振捷有限公司,持股60.3%,由吴建农、徐水升和沈孟红分别实益拥有96.0%、3.0%及1.0% [13] 光伏支架行业具成长空间 - 光伏支架是光伏发电系统重要零部件,占系统成本约15 - 20%,分固定和跟踪支架,跟踪支架发电量增益约9 - 10%,中长期应用普及率有望提升 [15][16] - 同景新能源是光伏支架行业领先企业,推出多种产品,开创同景模式,打造数字化光伏跟踪平台,优化支架安全性和稳定性,研发多种特殊场景支架,还着力打造海面漂浮光伏支架 [17][21][23] -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超500GW,同比增长30%,2025年国内新增装机240 - 260GW,海外300GW,同比增速约15%,预计2024 - 2025年光伏支架市场规模达862亿元和877亿元,同比增长18.5%和1.8% [24][25] - 光伏支架产业链上游是金属加工行业,原材料占成本约65 - 70%,钢材是主要原材料,近两年钢材和铝材价格回落,促进支架效益提升 [30][34] 储能前瞻布局 - 同景新能源关注新型储能,参与锂电池储能项目,大股东同景集团2024年推出恒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未来两年推广落地,有望与光伏业务联动 [37] - 压缩空气储能是物理储能技术,国内处于示范向商业化过渡阶段,较锂电池和抽水蓄能有优势,国内已规划近20个百兆瓦级项目 [40][41] - 同景集团创新推出恒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采用空气与二氧化碳双工质,维持储气罐恒压,具有安全性高、储能密度高、投资成本低、系统效率高等优势,正推进试点项目落地 [43][44] 盈利预测和估值 - 预计2025 - 2026财年支架业务收入快速增长,EPC业务稳定,2025财年毛利率改善约2个百分点,2026财年因销售结构改善回落但仍处高位,预计收入10.3亿港元、12.1亿港元,同比增长34.4%、17.9%;净利润7950万港元、7945万港元,同比增长142.2%、 - 0.1%;每股收益0.0729港元、0.0648港元 [45] - 选取港股光伏业务公司为可比同业,考虑公司布局优势和创业板上市流动性受限,按行业均值给予30%折让,目标价0.33港元,引伸为2025财年4倍、2026年5倍,给予强烈买入评级 [47] 公司简介 - 同景新能源是国内领先的太阳能跟踪和固定支架系统提供商,2015年第四季度开展可再生能源业务,业务包括太阳能光伏产品销售、工程设计及安装等 [50] 环境、社会和管治要点 - 公司致力推行绿色产业,以太阳能光伏业务为主,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气候变化潜在财务风险及机遇有不同情况,致力于营造多元化工作环境,重视员工健康与安全,将建立小区投资相关政策 [53] 财务报表及主要财务比率 - 给出2023 - 2026财年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指标数据,如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等情况及同比变动 [54][56]
EuroEyes
软库中华金融· 2024-05-02 23:0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EuroEyes(01846 HK)的投资评级为"买入" 目标价为6 92港元 当前价格为5 36港元 潜在上涨空间为29 1% [4][31] 核心观点 - 2023年EuroEyes整体表现略低于预期 主要由于伦敦诊所运营能力下降和新诊所开业延迟 但老花眼矫正手术需求强劲 推动晶体置换手术收入增长37 1%至3 718亿港元 [7] - 预计人口老龄化将推动三焦点晶体置换手术需求增长 成为未来有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新开业的Knightsbridge诊所预计6-9个月内实现盈亏平衡 [8] - 计划在德国基尔和威斯巴登开设新诊所 并推进北京和上海咨询中心建设 以提升现有手术中心利用率 [9] - 计划投入5亿港元进行并购 目标为欧美和亚太地区知名眼科诊所和品牌 预计24个月内完成 同时宣布回购最多3%股份 [11] 财务表现 - 2023年收入达到7 143亿港元 同比增长17 0% 调整后净利润增长40 0%至1 417亿港元 净利润率提升3 3个百分点至19 8% [16] - 2023年毛利率提升2 4个百分点至47 5% 晶体置换手术收入占比52 1% 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25][26] - 预计2024-2026年收入将保持18 0%-19 4%的增速 2026年收入预计达到11 261亿港元 [47] 运营情况 - 2023年诊所利用率提升2 9个百分点至25 6% 手术量达到历史新高 [7][45] - 2023年8月收购FreeVis GmbH和PMK 扩大在德国曼海姆的业务 并计划通过并购进一步扩大全球布局 [19] 同业比较 - 与同业相比 EuroEyes的市盈率为13 7倍 市净率1 6倍 市销率2 5倍 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