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岸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心相近,情更浓——2025年上半年两岸交流合作述评
新华网· 2025-07-05 05:56
两岸经贸合作 - 2025年前5个月两岸贸易额达1236.68亿美元,同比增长13.3%,显示两岸经济合作动力强劲[6] - 台企光宝科技从传统摩托车车灯转型为新能源汽车智能车灯核心供应商,多家台企积极对接大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6] - 大陆出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和"农林22条措施"等政策助力台胞台企发展[8] - 福建作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地位日益凸显[8] - 台资农业企业鸿鼎农场成为海峡两岸高优精致农业的"样板",验证"台湾技术+大陆场景"模式潜力[8] 两岸文化交流 - 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吸引两岸800余代表出席,其中台湾嘉宾约600人[2] -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吸引超7000名台胞参会,台青占比超40%,创两岸民间交流热潮[2] - 大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推出闽南语版在台北首映,引发两岸文化共鸣[11] - 两岸举办28个校际交流活动,包括循环经济产业论坛、哲学论坛等教育领域交流[4] 两岸青年交流 - 大陆设立大量青年就业创业基地,300余名台胞获工青妇系统地市级以上荣誉称号[9] - 台青王艺霖认为大陆新质生产力带来发展机遇,台青应积极参与[9] - 台青陈宇宏在昆山设立"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工作站"帮助台青融入大陆[9] - 台青王祥宇在武汉创办企业实现爆发式增长,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9] - 2025两岸青年峰会鼓励两岸青年互相学习,共同开创未来[11]
心与心的双向奔赴(两岸脉动)
人民日报· 2025-06-29 05:49
6月2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2025年北京市青少年跳水冠军赛正在举行。 "同学们,请大家排好队,往这边走。"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主管蔡礼燕身着印 有"台胞之家志愿服务队"的马甲,引导参赛的小选手们按顺序排成一队,依次走上主席台亮相。 紧张忙碌的赛场上,来自"台胞之家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是一道亮丽风景。他们中,有趁假期来做志 愿服务的公司白领,也有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 成立一年多来,北京市台联"台胞之家志愿服务队"成员已发展至255人,志愿服务时长5700多个小 时。"台胞志愿服务是北京市台联开展对台工作的新领域,为广大台胞提供了一个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锻炼提升能力、深度融入北京、促进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袁海鹏说。 "'水立方'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捐资兴建的,今天来这里做志愿服务,我也尽自己的一份心 意。""台胞之家志愿服务队"队长之一、北京大学体育教师陈文成从小热衷志愿服务,"我在岛内长大, 从小经常参加志工活动。来到大陆成家立业,生活在北京,也想为这里贡献一份力量。" 去年参与组织的首届京台两岸大学生龙舟文化节活动,让陈文成记忆犹新。去年7月,圆明园九州 ...
国台办: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新华社· 2025-06-25 15:10
本次会议总结了《意见》发布以来的工作成果,交流了工作经验,提出下步工作考虑,为高质量建设两 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下良好基础。会议明确六个方面重要工作:一是要围绕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目 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加强谋划推进,推出更多创新性举措和融合发展成果。二是要发挥福建对台独 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加强政策和制度创新,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三是要牢牢把握两 岸融合发展的着力重点,增强两岸融合发展政策举措的协同性。四是要聚力两岸融合发展加强创新突 破,优化涉台营商环境,加强对台胞台企的关心帮助,吸引更多台胞台企来大陆发展、参与中国式现代 化进程。五是要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推动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交流合作常态化,提升台湾同 胞融入感和归属感,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六是要畅通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渠道,扩大两岸青年共同 朋友圈和事业圈。 本届论坛筹备工作面临民进党当局竭力干扰阻挠,但仍有超7000名台胞踊跃参会,其中台青占比超过四 成,充分表明常来常往、走近走亲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两岸交流合作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谁都 压制不住、阻挡不了。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先生首次出席论坛并带领青年学子在闽参访。马 ...
国台办回应台当局将华为、中芯等纳入出口管制名单
证券时报· 2025-06-25 12:07
两岸经贸政策 - 自2025年7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免收台湾"首来族"申办台胞证证件费以扩大两岸人员往来[2] - 民进党当局将601个大陆实体纳入"出口管制名单"包括华为和中芯国际等芯片企业可能冲击台湾半导体企业[3] - 大陆将采取有力措施维护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正常秩序反对技术封锁和"脱钩断链"[3] 国际组织参与 - 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支持台湾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但大陆重申台湾无权参加因IMF是主权国家组织[4] - 大陆敦促美国停止推进涉台消极法案并停止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4] 海峡论坛成果 -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吸引超7000名台胞参会其中台青占比超40%[6] - 论坛新增5场活动包括两岸应急消防融合发展论坛等拓宽交流领域[6] - 论坛期间发布多项对台政策措施如金融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7] - 签约10个闽台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合作项目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7] 文化交流活动 - 论坛围绕两岸共同历史记忆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如两岸龙舟赛和海峡两岸关帝旅游文化节[8] - 逾1400名台胞观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活动广受好评[8] - 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让台胞感受中华文化底蕴如闽南语版《长安三万里》展示[8]
大陆出台“金融12条措施” 国台办:为在闽台企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快讯· 2025-06-25 11:41
金融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推出"金融12条措施",支持福建探索深化两岸金融领域融合发展新路 [1] - 政策措施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 [1] - 措施着眼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助力两岸交流交往交融 [1] 政策措施主要内容 - 优化两岸共同"生活圈"金融生态,服务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建设 [1] - 支持在福州、厦门、泉州开展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 [1] - 支持资本项下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1] -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 政策目标 - 进一步便利来闽台胞生活 [1] - 为在闽台企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1]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备受两岸舆论关注 国台办:两岸交流合作是民心所向 谁都阻挡不了
央视新闻· 2025-06-25 10:55
海峡论坛成果 -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大会于6月15日在福建厦门成功举办,已举办42场系列活动,后续还将举办14场活动 [1]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论坛大会并致辞,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立场 [1] 台胞参与情况 - 超7000名台胞参会,其中台青占比超过四成 [2] -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首次出席论坛并带领青年学子在闽参访,呼吁两岸人民情感与交流不可中断 [2] - 台湾嘉宾呼吁尽快实现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和各领域交流常态化 [2] 两岸融合发展 - 论坛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两周年为契机,展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果 [3]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 [3] - 福建省发布全国首个台胞"双证关联"金融线上应用场景,揭牌成立福建省现代海洋渔业创新闽台科技合作基地,签约10个闽台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合作项目 [3] 文化交流活动 - 论坛围绕"非遗中国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台湾光复80周年等主题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4] - 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林铭聪分享雾峰林家先辈抗战报国故事 [4] - 两岸文学论坛、龙舟赛、关帝旅游文化节、青年论坛等活动吸引台胞参与,逾1400名台胞观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4]
搭起“连心桥” 铺就“融合路”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4 07:02
两岸民间交流与融合 -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涵盖56场活动,聚焦青年、基层、文化、经济四大板块,主会场设在厦门,福建其他地区同步举办相关活动 [1] - 论坛展现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强调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纽带关系 [1][2] - 台湾青年参与福建乡村建设案例突出,如厦门后溪村通过台湾文创、餐饮等元素实现闽台融合,带动就业与返乡创业 [3] 文化传承与创新合作 - 台湾青年张钧凯分享晋江寻根经历,体现血缘与历史纽带对两岸家族的联结 [2] - 大陆文娱IP(如《黑神话:悟空》《哪吒2》)在台走红,中华文化创意表达引发跨海峡共鸣,台湾文化界呼吁两岸青年携手弘扬传统文化 [2] - 两岸影视业者探讨AI技术重塑创作生态,提出需强化人才培育与合作新模式 [6] 产业与技术协作 - 海峡职工论坛提出两岸职工协同创新、技能提升及工匠精神弘扬的具体措施 [5] - 两岸气象论坛发布《海峡两岸气象合作开放式课题申报指南》,推动灾害防御与科技文化交流 [5] - 中医药领域启动闽台师承拜师及中药标准研究项目,深化行业合作 [5] 科技赋能与未来发展 - 两岸青年通过AI技术共创音乐作品,体现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 [6] - 电子科技大学团队结合脑机接口与AI技术,为孤独症儿童提供诊断治疗,计划与台湾康复机构合作 [6] - 台商关注AI赋能制造业升级,强调台企需融入大陆产业链与创新链,推动智改数转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6]
海峡两岸中小企业交流活动在泉州台商区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6-21 17:27
海峡两岸中小企业交流活动 - 200余名台商台胞参与"台商焕新 泉台共兴"交流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政策对接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 [1] - 活动组织参观城市规划展示馆、台胞台企登陆第一数据港及钜闽机械、睿佳健康等台企,展示政务服务创新与产业成果 [1] - 招商、医保部门现场解读企业落地扶持、人才补贴政策,演示线上医保服务平台操作流程 [1] 台胞便利化服务 - "台胞医保/健保福建线上服务平台"已办理83笔健保预审业务,涉及医疗费用69.98万元 [1] - 泉州市现有1523名台胞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医保服务线上化 [1] - 大陆首创"台胞台企登陆第一数据港"和医保线上平台等便民举措 [2] 两岸经贸合作成果 - 泉州台商投资区2023年新签约台荣运动用品等4个台资项目,总投资额15.1亿元 [2] - 该区采用招商推介、驻点招商等模式拓展上海、苏州、深圳等地合作 [2] - 区域内超200家台资企业在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领域与本地企业协同发展 [2]
和平使者 爱连两岸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0 09:50
两岸婚姻家庭 - 刘孝怡与杨正浓2015年在台北相识 2020年结婚 两人共同走访台湾老兵并拍摄纪录电影《日暮·归乡》[1] - 刘孝怡出生于两岸婚姻家庭 父亲来自贵州 母亲是台湾客家人 父亲曾回贵州探亲带回茅台酒和黄果树大瀑布的记忆[1] - 杨正浓在养老院表演京剧《四郎探母》引发老兵共鸣 这成为拍摄《日暮·归乡》的灵感来源[1] - 《日暮·归乡》经过8年筹备拍摄 于2023年5月10日在大陆上映[1] - 刘孝怡通过访谈老兵找到了与已故父亲连接的方式 这些老兵与父亲有共同记忆和乡愁[2] 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 -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以"心中的鸽"为主题 于近期举办 230余名两岸代表参加[2] - 论坛内容包括《日暮·归乡》观影交流 两岸融合主题讲座 参观战地观光园等活动[3] - 论坛上嘉宾围绕两岸关系历史变迁分享个人或上一代人的经历[2] 两岸婚姻数据 - 自1987年两岸恢复民间交流以来 已有超过40万对两岸情侣结为夫妻[3] - 福建围头村与金门相距5.2海里 曾有138位围头姑娘嫁到台湾 10位台湾姑娘嫁到围头 共形成148对两岸婚姻[2] - 围头村主任称两岸婚姻是"和平鸽" 在促进两岸交流和增进感情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3]
热评两岸丨海峡论坛交融交心 融合发展不可阻挡
央视新闻· 2025-06-19 15:23
海峡论坛概况 -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作为两岸最"草根"的民间交流平台,累计吸引10余万人次台湾同胞参与 [3] - 本届论坛克服台海局势复杂严峻等困难,吸引7000多位台湾同胞参与,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出席 [3] - 论坛设置主论坛及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56项活动 [4] 两岸交流现状 - 台湾中华统一促进党总裁张安乐表示岛内存在"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 [4] - 民进党当局近期采取驱逐陆配、恐吓两岸宗教交流等措施阻挠两岸交流,但未能阻止台湾民众参与热情 [3] - 论坛举办地福建被称作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台湾嘉宾分享在闽创业故事体现两岸亲情 [5] 融合发展举措 - 论坛四大特点:厚植民间交流、展示融合成效、拓展青年交流、保持台胞参与热度 [4] - 大陆推出惠台利民政策,落实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具体行动 [4] - 论坛通过有温度、接地气的活动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和有效交流 [4] 历史与未来展望 - 2023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台湾光复80周年,需共同维护历史成果 [5] -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自然情感无法阻断,民间交流往来不可阻挡 [5] - 期待两岸青年携手守护共同家园,续写中华民族新辉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