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威胁论

搜索文档
菲拉拢印度在南海壮胆,专家:菲印联演无法掀起大浪,也无法助菲改变南海现状
环球时报· 2025-08-04 06:38
菲印国防与经济合作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将于8月4日至8日访问印度 旨在扩大两国国防和经济合作 并签署至少6项涵盖法律、文化、科学和技术等领域的协议 [1] - 此次访问是自2007年以来菲律宾总统首次访印 恰逢两国建交75周年 标志着"菲印战略伙伴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1] - 扩大海上合作将成为莫迪和马科斯会谈要点 [1] 菲印军事合作动态 - 菲律宾2022年花费3.75亿美元从印度采购"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系统 这是印度首次将该系统出口到国外 [2] - 印度3艘海军军舰于7月30日抵达马尼拉 计划自8月3日起与菲律宾海军在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举行联合演习 [1][2] - 印度海军另一艘"萨特普拉"号护卫舰正在同新加坡海军进行联合演习 印媒称这些演习是印度加强东南亚战备部署以"对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地区战略意图分析 - 印度推进"东向行动"政策和"马哈萨伽愿景" 与菲律宾加强战略协调以深化各自在印太安全框架中的地位 [2] - 部分印媒鼓吹"中国威胁论" 声称菲印军演旨在向中国发出"威慑"警告 [2][3] - 专家认为菲印联演形式大于内容 无法协助菲律宾改变当前南海现状 但可能干扰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 [1][3] 菲律宾战略动机 - 菲律宾企图借助域外国家势力搅动南海局势 推动泛安全化叙事并渲染外部威胁 [3] - 菲律宾国内势力希望将南海问题塑造成国际热点 吸引更多国家关注以凸显其战略价值 [3] - 菲律宾通过形式上的联演在舆论和心理上壮胆 但实质成果有限 [3]
美方声称新西兰新设FBI办事处旨在“对抗中国”,新西兰否认,中方发声驳斥
环球网· 2025-07-31 20:45
美国FBI在新西兰设立办事处事件 - 美国FBI局长卡什·帕特尔宣布在惠灵顿开设新办事处,声称目的是提高美国和新西兰"对抗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存在"的能力 [1] - 帕特尔称美新共同致力于解决"当今时代最为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印太地区对抗中国",还包括打击毒品贸易、网络入侵等问题 [3] - 新西兰副总理兼外长彼得斯否认会谈涉及中国话题,表示讨论重点是太平洋地区法治秩序改善 [3] 新西兰官方回应 - 彼得斯强调新办事处将提升打击太平洋地区犯罪能力,特别是针对毒品走私和药物滥用问题 [5] - 彼得斯明确拒绝将此事与中国关联,表示"不会顺着你们的叙事走" [5] - 新西兰方面表示会谈内容仅涉及太平洋地区法治秩序改善,未提及中国相关议题 [3] 中方立场 - 中国驻新西兰使馆声明指出跨国犯罪是共同挑战,合作不应针对第三方 [5] - 中方反对美方从冷战思维出发无端抹黑中国、拿中国说事 [1][5] - 中国国防部此前回应美方"中国威胁"言论,强调冲突对抗不应成为中美选择,应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6] 美方行为模式 - 近年来美国以"中国威胁论"、"债务陷阱论"等不实言论抹黑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合作 [6] - 美方持续煽动阵营对抗,拼凑排他性"小圈子" [6] - 中国国防部指出美方臆想"强大敌人"的做法既不理性也极其危险 [6]
美前国安局局长:我们有漏洞,被中国逮到了
新浪财经· 2025-07-30 12:28
美国网络安全指控与争议 - 前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蒂莫西·霍声称中国利用美国网络防御漏洞进行情报收集和知识产权窃取,并提及"伏特台风"和"盐台风"行动 [1] - 蒂莫西·霍指出人工智能可能加剧威胁,但也可能帮助美国开发新防御方法,风险投资公司Ballistic Ventures正协助识别"合成媒体"等挑战 [1] - 中国网络安全机构报告称"伏特台风"实为美国情报机构策划的虚假信息行动,目的是维持《涉外情报监视法案》702条款的无证监视权 [2] 美国网络攻击事实与回应 -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通报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国科技企业的网络窃密事件,攻击时间与美国工作日高度重合 [6] - 中国外交部反对将网络攻击溯源政治化,呼吁美国遵守国际规则并停止政治抹黑 [6] 蒂莫西·霍的职业动态 - 蒂莫西·霍被解职后加入Ballistic Ventures担任战略顾问,并计划于耶鲁大学授课 [5] - 其解职可能与极右翼人士卢默向特朗普提交的"不忠"名单有关,但白宫未明确说明原因 [4][5]
欧洲这次终于低头了?7月22日,中欧谈判传来最新消息
搜狐财经· 2025-07-23 06:31
中欧贸易关系 - 中欧贸易额突破八千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每日贸易额超过二十亿美元,相当于每分钟运输十几集装箱中国商品[7][9] - 欧洲政客在贸易繁荣时回避"制度性对手"提法,却在竞争力下降时将责任推给中国[7] - 德国汽车企业期待新能源汽车订单,法国酒商关注关税减免,南欧国家盼望基建项目落地[13] 欧盟对华政策矛盾 - 欧盟实施"去风险"战略实质是"中国威胁论"翻版,第十八轮对俄制裁波及中国企业[9] - 东欧国家积极寻求中国投资,西欧国家却强调"价值观"导致内部分裂[11] - 冯德莱恩访华团队包含大量商业领袖,显示经济利益驱动本质[11] 产业竞争态势 - 欧洲政客白天使用中国电动汽车,晚上在议会指控中国"不公平竞争"[7] - 数字经济时代欧洲技术优势减弱,传统规则制定权面临挑战[10] - 中国掌握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欧洲保有技术标准话语权[18] 商业合作前景 - 访问性质为"商定"而非"邀请",反映双方地位微妙变化[13] - 建立规则框架可减少未来摩擦,否则裂痕将持续扩大[18] - 欧盟决策机制低效,需同时应对28个成员国不同利益诉求[15]
G7内部已达成共识,德外长很狂,妄称是过剩产品,冯德莱恩火速访华
搜狐财经· 2025-07-22 12:33
G7与欧盟对华态度分析 - G7财长会议提出要对中国"过剩产品"采取更有力行动,德国财长公开指责中国新能源产品存在"市场扭曲"和"政府补贴"问题 [1][3]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于7月24日访华,中方将高规格接待,显示欧盟对华政策存在矛盾性 [1] 新能源产业竞争格局 - 中国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光伏)凭借技术创新、完整产业链和市场需求实现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3] - 欧盟对新能源产业的补贴力度超过中国,却指责中国存在不公平竞争,体现双重标准 [3] - G7开始讨论对中国"原材料和稀有矿产依赖"问题,声称这会削弱供应链韧性 [3] 德国经济困境与战略动机 - 德国面临美国可能对欧盟输美产品加征30%关税的威胁(8月1日生效),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受冲击 [4] - 德国炒作"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意在转移矛盾:既讨好美国缓解关税压力,又巩固欧盟内部话语权 [4] 中欧经贸合作现状 - 2024年中欧贸易额创新高,中国连续多年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6] - 双方在新能源、绿色转型、数字技术领域互补性强:中国具备制造能力和市场潜力,欧洲拥有技术和标准优势 [6] - 欧盟近年频繁设置贸易壁垒(加关税、设技术壁垒)损害双方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6] 中国产业政策回应 - 中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源于技术创新、产业链完善和市场竞争,否认存在政府补贴扭曲市场 [6] - 稀土管理政策以环保优先,明确反对将资源开发"武器化"的指控 [6] 冯德莱恩访华前景 - 访问成果取决于欧盟能否摒弃"中国威胁论"和"产能过剩"标签,转向合作共赢思维 [7][9] -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中欧合作对稳定地缘政治和经济具有关键作用 [9] - 中国强调发展路径的和平合作属性,呼吁欧盟共同扩大利益蛋糕而非零和博弈 [9]
美国宣布对中国阳极级石墨征93.5%税,外交部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16:12
中美经贸关系 - 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进口的某种石墨初步征收超90%的反倾销税 该石墨被认定为电动汽车关键部件 [1] - 中方回应中美经贸合作本质是互利共赢 希望美方遵守市场经济规则 维护双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1] 中美战略竞争 - 美国参院外委会报告称中国正实施取代美国全球超级大国地位的长期战略 借机提升与全球南方国家关系 [2] - 中方驳斥该报告充满冷战思维 渲染"中国威胁" 实质是为遏制打压中国 [2] - 中国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不搞恶性竞争和大国对抗 无意取代或挑战任何国家 [2]
日本发布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中国驻日使馆回应
央视网· 2025-07-17 22:52
中日关系 - 日本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将中国定位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并渲染"中国威胁" [2] - 中方认为日方在台湾、涉海、钓鱼岛等问题上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并抹黑中国国防政策 [2] - 中方已就日方错误行为提出严正交涉并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2] 台湾问题 - 中方强调台湾问题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且纯属中国内政 [2] - 台湾问题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且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2] - 中方明确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 [2] 领土主权 -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被中方重申为固有领土并将坚决捍卫主权 [2] - 中方要求日本停止在南海问题上的搅局滋事行为 [2] 国防政策对比 -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并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 [3] - 日本连续13年增加防卫预算并发展进攻性武器突破"专守防卫"框架 [3] - 日方行为引发国内民众及国际社会对地区安全的担忧 [3] 历史问题 - 中方指出日本未彻底反省侵略战争历史 [3] - 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中方敦促日方反省历史罪责 [3] - 中方要求日方停止以"中国威胁"为借口强军扩武 [3]
美国巴拿马联合演练“保卫巴拿马运河”,美媒炒作:应对中国
环球网· 2025-07-17 19:39
美巴联合演习 - 美国与巴拿马于7月13日至18日举行联合演习 旨在加强应对巴拿马运河及其他战略基础设施安全威胁的准备 [1] - 美国南方司令部出动3架直升机(2架UH-60黑鹰和1架CH-47支奴干)在巴拿马3个空军基地参加演习 [1] - 演习内容包括登船和离船操作 海上平台通信等 均在充分尊重国家主权的情况下进行 [3] 美方炒作中国威胁论 - 美国媒体声称演习是为保卫巴拿马运河免受中国威胁 [3] -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称中国正扩大在西半球的军事和经济存在及影响力 [3] -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声称中国运营对全球贸易至关重要的巴拿马运河 [3] 中方回应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美国应该自己照照镜子 看看是谁在威胁他国的主权 安全与发展 [3] -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指出美方炮制中国控制巴拿马运河的谎言是为其控制运河制造借口 [3] - 巴拿马总统穆利诺拒绝接受所谓中方干预和介入的说法 表示这不是事实 [3] 美方意图 - 特朗普多次声称要拿回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 不排除用经济或军事手段实现这一目的 [4] - 特朗普认为控制巴拿马运河关乎美国经济安全 [4] - 巴拿马总统穆利诺一再声明巴拿马将保留对运河的控制权 [4]
中方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证券时报· 2025-07-16 17:10
日本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及中方回应 - 日本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将中国称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并诬称中方"以实力单方面改变现状",干涉台湾问题 [2] - 中方强烈不满并坚决反对日本渲染"中国威胁"和干涉内政的行为,已提出严正交涉 [2][3] - 日本大幅增加防卫预算,放宽武器出口限制,拼凑军事"小圈子",甚至出现修改"无核三原则"的动向,违背"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原则 [2] 历史背景与台湾问题 -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中方敦促日方深刻反省历史罪责,停止利用涉华议题为强军扩武寻找借口 [2][3] -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中国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正当合理,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3] 地区安全与国际反应 - 日本的行为严重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给亚太地区和平带来重大挑战,引起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警惕 [2] - 中方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符合国际惯例 [3]
强烈不满!中方提出严正交涉
中国基金报· 2025-07-16 13:38
中日关系与日本防卫政策 - 日本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将中国称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并指责中方"以实力单方面改变现状" [2] - 中方强烈反对日方渲染"中国威胁"和干涉台湾问题的行为 已提出严正交涉 [2][4] - 日本大幅增加防卫预算 放宽武器出口限制 拼凑军事"小圈子"搞阵营对抗 [2] - 日本考虑修改"无核三原则" 违背"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原则 [2] 台湾问题立场 - 中方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4] - 1945年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重要组成部分 [2] - 敦促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承诺 [2] 历史问题与地区安全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5] - 日本军国主义曾给亚洲带来深重灾难 但日方未认真反省 [2] - 日本军事扩张行为破坏战后国际秩序 引发亚太邻国和国际社会担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