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威胁论
icon
搜索文档
欧洲上演“联合收割”?CEO刚被踢出局,英国又来抢我们千亿工厂!这盘棋,水太深了!
搜狐财经· 2025-11-01 23:12
收购后公司控制权变动 - 闻泰科技收购的欧洲半导体公司安世半导体发生管理层变动 董事会将闻泰科技任命的CEO张学政赶下台 由原CFO接任[1] - 收购后安世半导体总部所在地荷兰出现针对中国公司的舆论 将商业事件渲染为“中国威胁论”[1] 海外资产面临的政治风险 - 安世半导体在英国的最大且最先进半导体工厂面临被迫出售压力 该工厂去年收入近18亿人民币[4] - 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 否决了安世半导体对纽波特一家工厂的收购 并迫使该工厂被出售给美国公司[4] - 部分英国政客公开主张将安世半导体在英国的工厂保留在英国控制下 试图通过舆论和政府压力迫使公司低价出售资产[2][4] 公司的全球布局与应对策略 - 安世半导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全球智慧布局 超过半数的芯片封装测试环节位于中国东莞[5] - 公司在中国上海临港的新工厂已悄然动工 被视为应对海外风险的战略基地和反攻的底气[5] - 当前主要风险在于被“夺权”的荷兰总部可能与英国方面勾结 在母公司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议时 私下签署协议出售曼彻斯特工厂[5] 事件对行业的影响 - 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纠纷和资产不确定性 已引发全球科技圈震惊和汽车厂商担忧 恐影响芯片供应链稳定[1] - 该事件反映出部分西方国家在“自由市场”伪装下的真实面目 凸显了地缘政治对商业活动的重大影响[5] - 事件表明 掌握核心技术和构建强大完整的产业链 对应对未来国际竞争至关重要[7]
美调查:超一半美国人认为美国应与中国友好合作
环球时报· 2025-10-30 07:05
美国公众对华态度总体转变 - 超过半数美国人(53%)认为美国应该与中国合作并接触,该比例高于2024年的40% [1] - 这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有多数受访美国民众支持对华采取友好的合作与接触政策 [1] - 总体来看,受访者普遍认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在经历恶化后开始好转 [1] 党派观点差异 - 整体观点的大幅转变主要由民主党人和无党派人士推动,三分之二的民主党人倾向于寻求与中国友好合作,该比例较2024年提高了19% [1] - 但共和党人中只有三分之一支持加强接触 [1] 对“中国威胁”认知的变化 - 认为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会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的美国人比例比2023年下降了8%,为50% [2] - 仅有四成美国人认为限制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非常重要”,且在不同党派中的比例都在下降 [2] 对中美经贸关系的看法 - 无论党派如何,美国民众普遍赞成降低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以换取中美贸易逆差下降 [2] 美国国内关注点的转移 - 美国人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了美国国内问题,包括政府腐败和美国民主面临的威胁,而非中国的崛起 [2] 美国对华政策讨论的新阶段 - 传统上能获得两党共识的中国议题,现在似乎面临日益加剧的社会和政治分歧 [2] - 围绕美国在2028年及以后对华目标的广泛讨论开始有了空间 [2] 美国社会对华认知的务实性 - 美国社会对中国的认知远比政治层面更务实、客观、灵活且贴近实际 [3] - 以对抗为主导的做法并不能代表美国民众的真实意愿,更多反映的是政治精英或特定利益集团的立场 [2]
外交部:坚决反对炒作所谓“中国间谍活动”对华进行污蔑抹黑
环球网· 2025-10-28 15:52
外交关系核心观点 - 中方坚决反对炒作所谓"中国间谍活动"对华进行污蔑抹黑 [1] - 中方对发展中英关系的立场是一贯的 基础是相互尊重 本质是互利共赢 [1] - 英方应正确看待合作 避免将合作视为零和游戏 [1] 双边关系展望 - 中方认为发展中英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 推进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1] - 若英方任由反华势力逢中必反 挑衅滋事 最终将得不偿失 [1]
高端访谈丨专访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1 20:35
核心观点 -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积极评价中国改革开放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2] - 萨克斯认为一些国家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想法是荒谬的 [2] - 萨克斯指出所谓“中国威胁论”背后存在错误逻辑并展望中美关系未来发展 [2] 访谈背景 - 访谈节目为总台《高端访谈》于10月10日21:30播出 [2] - 萨克斯教授拥有四十多年定期来华并深入研究中国经济的经历 [2]
高端访谈|专访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
央视网· 2025-10-11 20:06
中国经济评价 -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积极评价中国改革开放 [1] - 教授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持有充分信心 [1] - 教授四十多年间定期来华并深入研究中国经济 [1] 国际关系观点 - 萨克斯认为一些国家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想法太荒谬 [1] - 教授指出所谓中国威胁论背后的错误逻辑 [1] - 萨克斯展望中美关系未来发展并解读关键所在 [1]
习言道丨面对“沉思的雅典娜”,习近平提到一个中国成语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20:29
中国外交理念与实践 - 习近平主席在希腊访问期间提出"止戈为武"的中国成语 强调对战争意义的思考[3][5][6][7] -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反对国强必霸和零和游戏 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和谐万邦"的传统理念[7] - 中国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主要贸易伙伴关系 与32个国家共同建立国际调解院[8] 全球治理倡议体系 - 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8] - 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新增全球治理倡议 从发展、安全、文明三维度扩展至包含治理的四维度体系[9] -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为全球动荡局势注入稳定性和新机遇[8] 文明交流互鉴 - 主张文明交流互鉴不应独尊或贬损任一文明 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旧时代观念[8] -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阐释新时代中国文明观 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存[8] - 强调各国人民共同繁荣是持久安全和人权保障的基础[8]
美国人预测:未来20年,全球最强大的4个国家,中国上榜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9-07 09:24
全球四大经济体预测 - 美国报告预测未来20年全球最强大的四个经济体为美国、中国、印度和欧盟[1] 欧盟经济现状与挑战 - 欧盟由27个国家组成 总人口4.5亿 年GDP达19.4万亿美元 人均GDP超4万美元[3] - 内部存在严重分歧:德国支持援乌而波兰要求收回援乌资金 法国反对难民政策而意大利寻求俄罗斯能源合作[3] - 面临英国脱欧后遗症和特朗普试图将其排除在俄乌谈判之外的政治压力[3] - 智库评估欧盟可能仅能维持四强末位 主要依靠现有经济规模优势[3] 印度经济潜力与制约 - GDP达3.85万亿美元 依靠14亿人口红利发展手机组装和服装制造等低端产业[3] - 营商环境存在严重障碍:中国电子厂商建厂审批耗时半年 建成后突增环保税[5] - 物流效率低下 从孟买到新德里的货物需经历三次检查且每次均需额外支付通行费用[5] - 外交政策存在摇摆性 在美印贸易谈判失败后转向与中国俄罗斯合作[5] 美国经济面临压力 - 2025年第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下降0.3% 核心PCE指数同比上涨3.5%[5] - 国债规模突破36.6万亿美元 人均负债10万美元[5] - 外交上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导致与欧洲盟友关系疏远[5] - 美联储拒绝降息引发内部政策分歧[5] 中国经济现状与定位 - GDP突破130万亿元人民币 稳居全球第二但美元计价与美国差距为2008年以来最大[7] - 人均GDP刚超1.2万美元 较美国7万美元存在显著差距[7] - 在5G和新能源领域具有优势 但在芯片和高端制造领域存在短板[7] - 被纳入"四强"既反映其创新能力对全球产业链的潜在影响 也包含美国"中国威胁论"的政治考量[7]
东西问丨戴维·古德曼:如何推动中澳关系稳中有进?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9:24
中澳关系发展现状 - 中澳关系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得到稳定改善并实现全面转圜 今年是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开局之年 [1]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近期对华正式访问对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两国领导人会晤时强调"求同存异" [8][10] 经贸合作领域 - 澳大利亚与中国经济结构高度互补 双方应继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10] -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地位 两国在先进技术领域具有进一步合作潜力 [10] - 钢铁行业减碳 可再生能源 应对气候变化是两国重要合作方向 [10] 人文交流与学术合作 - 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中国研究机构之一 主要研究项目包括"本土中国项目"和"可持续发展与福祉项目" [5] - 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现状相比十年前被削弱 希望澳中关系改善能促进学术文化领域更紧密交流 [5] - 建议组织两国青少年交流访学项目 鼓励澳大利亚民众赴华旅行 亲身体验中国历史文化与美食 [10] 地缘政治影响因素 - 澳大利亚个别政客渲染"中国威胁论"源于历史殖民背景及美澳同盟关系 该国曾实施"白澳政策"直至20世纪70年代 [7] - 澳大利亚国防政策长期受美国影响 但美国行为未必符合澳大利亚利益 建议澳方制定更独立的政治军事外交政策 [7]
这回彻底搞砸了,美企高管抱怨美政府:低估中国是最大败笔!
新浪财经· 2025-08-24 01:25
OpenAI新模型发布事件 - OpenAI新模型上线后因回答速度变慢、语气冷淡、答非所问等问题被用户疯狂吐槽,导致公司CEO公开认错并将默认模型换回旧版 [1] - 公司CEO将新产品翻车归因于技术判断失误,而非外部因素 [3] 美国对中国AI发展的评估与策略 - 美国AI公司CEO警告美国严重低估了中国AI发展的复杂性和严重性,认为这关系到全球治理格局 [3] - 中国的竞争压力已迫使该企业改变产品发布策略,开始推出开放权重模型,尽管首批模型被开发者评价为缺乏亮点 [5] - 美国政府要求英伟达和AMD将在华销售芯片收入的15%上缴,并计划将此模式推广到更多高科技企业 [7] 美国政策对美国企业的影响 - 美国政府的芯片管制政策,包括收取销售收入的一部分作为“保护费”,直接削减了美国企业的利润和研发预算 [7] - 这些政策被指削弱了美国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可能导致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不保 [7] 中国AI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 中国企业正在半导体领域奋起直追,全力打造自主可控的供应链 [7] - 中国在AI领域坚持自主创新,稳步完善自身的技术生态体系 [5][9] 科技竞争的本质 - 科技竞争依靠的是真本事而非政治手段,产品的好坏由用户实际体验决定 [12] - 炒作“中国威胁论”以转移视线的方式已被认为不再有效 [12]
地缘“炸弹”引爆欧洲!捷克断交后果显现,孤行列车驶向未知
搜狐财经· 2025-08-21 15:25
外交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 捷克对乌克兰的军事和人道援助承诺引发俄罗斯能源供应限制 导致天然气和石油价格暴涨[1] - 捷克对华政策摇摆不定使中捷贸易额直接减少20% 工厂订单锐减且工人失业[3] - 俄罗斯能源限制导致家庭取暖成本上升 小型企业因无法承受高额能源成本而关门歇业[1] 行业具体影响 - 旅游业出现前所未有的低迷 布拉格中国游客不再出现使老街商店变得冷清[3][1] - 高科技和制药行业出口受到限制 出口大幅缩水[3][6] - 能源费用攀升带来巨大压力 普通百姓成为外交决策的最大受害者[1] 国际关系与合作 - 捷克试图拉拢波兰和立陶宛组建对华强硬联盟 但德国和法国兴趣寥寥导致合作机会减少[5] - 欧盟内部国家对捷克做法感到担忧 认为可能影响欧洲整体合作[8] - 捷克公开支持立陶宛对台政策 但立陶宛因中国经济制裁导致国内企业遭遇巨大损失[5][8] 教育领域变化 - 捷克推动将中国威胁论纳入课堂 引发家长和教师担忧教育成为政治宣传工具[5] - 教育体系变化导致社会争议 社交媒体反对声音此起彼伏[5] 历史政策延续性 - 捷克参议院议长2021年访问台湾挑战中国一中原则 导致中国对捷克企业实施贸易限制[6] - 捷克与立陶宛在对华政策上形成欧盟激进派 但现实严峻性一再显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