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外文化交流
icon
搜索文档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玉振金声传古今:中和韶乐的天坛回响
新华网· 2025-06-28 04:54
中和韶乐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 中和韶乐源自西周时期的雅乐,是一种融合礼、乐、歌、舞的典礼音乐,使用16种乐器演奏,讲究庄重、和谐、正统 [2] - 中和韶乐演奏要求"八音具备",即金、石、丝、竹、土、木、匏、革8种材料制成的乐器,演奏过程条理清晰,有始有终 [2] - 中和韶乐被誉为"华夏正声",是中华礼乐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北京中轴线的天坛、先农坛、社稷坛、太庙、故宫等场所使用 [2] - 中和韶乐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中和韶乐的传承与保护 - 天坛公园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中和韶乐进行抢救性整理和挖掘,2012年成立神乐署雅乐中心,系统性研究、保护和传承中和韶乐 [2] - 团队已完成明清时期464首中和韶乐的音频录制,并借助4K技术录制部分曲目演出过程,以数字化形式保存 [3] - 通过翻译古谱,将宫商、工尺、律吕、减字四种记谱方法转换为现代曲谱,使古代音乐得以重现 [3] 中和韶乐的推广与传播 -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广中和韶乐,如在天坛公园、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开展行进式展演,推出宫廷音乐专场、诗经主题专场等线上演出 [3] - 2020年至2023年,中和韶乐线上直播观看量从50万人次增长至2300万人次,实现大幅提升 [3] - 天坛神乐署雅乐团多次赴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民族"和"的文化理念 [6] 中和韶乐的艺术与理念 - 中和韶乐运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创作,体现中正平和、尽善尽美的艺术追求 [3][6] - 中和韶乐传递了古人对人与世界、自然关系的思考,是中华民族美好向往的艺术化体现 [5][6] - 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中和韶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向世界讲述中华民族的故事 [6]
开馆三年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吸引约320万人次观众参观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10:14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运营情况 - 自2022年6月开馆以来累计吸引约320万人次观众参观 [1] - 拟将馆藏纺织品及金银器主题展览启动海外和内地巡展 已获多个博物馆合作意向 [2] - 2023年下半年将与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合作推出莫卧儿王朝特展 [2] - 计划2023年11月举办古埃及文明展 正与埃及方面沟通文物挑选事宜 [2]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战略定位 - 依托香港多语言及多元文化背景 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核心平台 [2] - 通过国际化团队双向引进世界文明瑰宝并推动中华文化输出 [2] - 持续获得故宫博物院及内地文博机构资源支持 [2] 未来发展重点 - 深耕传统文化与教育领域 采用创新方式吸引年轻受众 [2] - 通过巡展和特展形式激活中华文明传播力 [2]
文化新观察丨读中国 阅世界——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观察
新华网· 2025-06-24 00:20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题:读中国 阅世界——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观察 新华社记者史竞男 丰硕成果,展现出中国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和开放姿态,架设起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以书为窗,读懂中国 走进中国馆,《(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英文版发布、"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前沿"丛书外文版签约、"深圳故事"丛书英 文版发布……图博会现场,一系列外文版精品图书引人注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介绍,出版社近年来积极推进外译和国际传播工作,希望帮助海外读者更好认识中华文明、更好理解中国式现代 化的丰富内涵和前沿实践。 来自瑞士的大学教授古德纳翻开《长沙马王堆汉墓文库》,"我之前了解马王堆汉墓都是通过一些零散的文章,通过这套书,可以更全面、详实地 观察马王堆文化。"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组委会供图 仲夏北京,翰墨飘香。 6月18日至22日,以"促进文明传承发展 推动交流互鉴共赢"为主题的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80个国家和地区 的1700多家展商现场参展,22万种中外图书亮相,举办1000多场文化活动,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近4000项… ...
探访城市体育新名片——沈阳国际泵道公园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3 13:31
项目概况 - 沈阳国际泵道公园是东北地区首个通过国际自行车联盟认证的泵道场地,占地4.58万平方米,设有9种不同类型的赛道,包括平地练习区、初级道、标准道等,满足从入门级到专业级的运动需求 [1] - 项目原址为废弃厂房区,设计师团队保留部分工业遗迹,将锈蚀钢架改造为赛道围栏,形成独特的"工业朋克"风格,并通过工业遗产展示廊将制造业历史转化为体育叙事 [4] 赛事运营 - 已承办2023年UCI泵道世锦赛预选赛、2024中国泵道联赛沈阳站比赛、2025年Velosolutions UCI泵道世锦赛中国区预选赛等多项国际赛事 [3] - 独创"赛事签证快通道"服务,为参赛外籍人员提供48小时过境免签便利 [3] 经济与社会效益 - 使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国际品牌酒店入驻率提升37% [3] - 成为极限运动爱好者的聚集地,并以体育为纽带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7] 城市转型意义 - 将体育设施深度嵌入城市发展战略,成为后工业城市转型的参考样本 [3] - 通过改造工业锈带为运动秀场,传递城市开放包容的态度 [7]
“促进中德互相了解的平台”
人民日报· 2025-06-01 05:59
赛事概况 - 第二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吸引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泰国等国的17支龙舟队参赛 [1] - 赛事吸引当地民众近万人现场观赛 [1] - 意大利"华人龙舟队"摘得专业组冠军 [1] 赛事组织与主办方 - 赛事由法兰克福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和中德文化艺术协会联合主办 [1] -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黄昳扬表示赛事初衷是为中德民间交往架起友谊之桥,为中外人文交流注入新活力 [1] 文化意义与交流 - 龙舟赛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多元文化盛宴,比赛间隙有来自中国陕西、湖北以及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的文艺表演 [2] - 柬埔寨驻法兰克福名誉领事查万·穆特称龙舟赛是友谊、团结与合作的象征 [2] - 德国乌尔姆多瑙龙队教练玛丽亚·罗兹认为龙舟赛促进体育竞技和文化交流 [1] - 乌尔姆中文学校校长刘姗姗表示龙舟赛是促进中德互相了解的平台 [1] 参赛队伍与个人经历 - 德国乌尔姆多瑙龙队已连续两年参赛,教练玛丽亚·罗兹有20年龙舟经验,曾到访北京、上海与中国爱好者交流 [1] - 乌尔姆中文学校校长刘姗姗与罗兹因龙舟结缘,携手组织参赛 [1]
法兰克福举办国际龙舟友谊赛
新华社· 2025-05-29 10:41
赛事概况 - 第二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在德国美因河畔举行,吸引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的17支参赛代表队 [1] - 赛事融合体育竞技与文化交流,现场鼓声雷动、观众欢呼声此起彼伏,形成民间盛会氛围 [1] 参赛队伍特点 - 美国"欢乐之船"参赛队由60岁以上选手组成,被称为"银发军团",其参赛热情源于结识新朋友和体验新生活 [2] - 多国队伍语言文化各异,但在鼓点与观众呼声中协同挥桨,展现团结拼搏精神 [1] 文化意义与主办方愿景 - 龙舟赛作为端午节习俗,兼具体育竞技与文化象征意义,体现中华民族团结拼搏精神 [1] - 赛事为中德民间交往搭建友谊桥梁,主办方法兰克福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期待将其发展为年度国际交流品牌 [1][2] -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指出,赛事为中外人文交流注入新活力,促进民心相通 [1]
古城珍宝传千年(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2 06:46
定州博物馆概况 - 定州博物馆新馆为仿汉代高台式建筑,设有6个常设展览,包括"汉家陵阙""北朝佛陀""尘外千年""天下大白"等[11] - 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07件,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堪称翘楚[12] - 特色藏品包括汉代中山王墓珍品、定州白石佛像、定瓷文物、佛塔地宫文物等[12] - 2024年接待观众超60万人次[20] 汉代文物珍品 - 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金器采用掐丝镶嵌、金粒焊缀等工艺,体现汉代金器制作最高水平[13] - 东汉龙螭衔环乳钉纹青玉璧高30.5厘米,是目前考古出土最大的出廓玉璧[13] - 东汉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由4块和田黄玉片插接而成,是考古发现最早将人物、动物、景物合雕的玉器[14] - 刘畅墓出土银缕玉衣残留1000余片玉衣片及部分银线,博物馆已复原完整玉衣[14] 佛教艺术藏品 - 北齐白石透雕双思惟菩萨像采用透雕龙树背屏,是河北地区北齐石造像流行式样[15] - 白石胁侍菩萨像呈现优雅曲线美,开启隋唐造像"一波三折"身体造型先河[16] - 静志寺塔地宫出土隋代七重宝函,包括石函、铜函、银碗、银塔、玻璃瓶等[16] - 鎏金铜天王像为晚唐五代金铜造像精品,彩绘木雕力士体现五代北宋精湛木雕技艺[17] 定窑瓷器珍品 -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高60.9厘米,是现存北宋早期最大的定瓷器物[18] - 北宋定窑白釉莲纹金装长颈瓶口配鎏金银花盖,圈足镶鎏金银片[18] - 北宋定窑黑白釉瓷轿采用黑釉和白釉对比,人物刻画简洁生动[19] - 北宋定窑绿釉莲荷游鸭纹枕施翠绿釉,是少见的定窑绿釉珍品[19] 文化交流与教育活动 - 浅蓝色刻花玻璃瓶为10世纪伊斯兰玻璃器样式,体现中外文化交流[17] - 北宋琉璃葡萄为国产铅钡玻璃制品,以金属丝缀连成串[17] - 近年来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中山故事会"等品牌教育活动[20] -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推出古钱币拓印、舞台剧表演等互动活动[20]
在中国长大的中东欧青年:帮助更多外国人找到“归属感”
中国新闻网· 2025-05-20 22:05
文化交流与融合 - 约努特-奥克塔维安·奥普雷亚从罗马尼亚移居中国,现为宁波诺丁汉大学经济学专业大三学生,其成长经历体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友好交流的深化 [1] - 通过与中国朋友的日常交流学习中文,掌握点餐、购票等生活技能,并帮助其他外籍人士沟通 [4] - 欣赏中国礼仪文化如"叩手礼",认为其核心是尊重他人尤其是长辈 [4] 体育发展与跨文化合作 - 约努特以体育为媒介组织赛事和宣传活动,协助国际学生融入校园生活,组建跨文化足球队参加校内联赛 [4] - 体育经历明确其职业方向为体育发展与管理,计划赴海外攻读硕士后回中国推动体育事业 [5][6] - 认为体育能缓解压力并带来快乐,致力于在体育发展不充分地区推广运动 [5] 城市发展与个人成长 - 宁波作为世界级港口城市为约努特家庭提供定居机会,其父亲为造船工程师 [2] - 对比初到中国时打车软件稀缺、英语普及率低的情况,宁波现已成为其第二故乡 [2]
徽州古村邂逅荷兰风情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09:12
5月11日,游客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石桥村"向云端·西西里秘境"中游玩。储玮玮 摄 原标题:(走进中国乡村)徽州古村邂逅荷兰风情 荷兰风格的桥梁横跨在溪流之上、复古红砖砌成的欧式咖啡店与白色面包窑相映成趣、随处可见多 国语言的标识牌……来到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石桥村,荷兰旅游局形象大使、羊角村村长盖比 直呼"亲切"。 5月11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台胞黄敏正在制作咖啡。储玮玮 摄 乘坐石桥村丰乐河上的观光竹筏顺流而下500米,便抵达了西溪南镇西溪南村。来自台北的黄敏与 丈夫许若侠在徽州古民居里开了一家文创乡村咖啡馆。 把法棍蘸上徽州豆腐乳、将罗勒等香料加入黄山山茶油制成酱料、让咖啡与徽州烧饼进行混搭…… 在西溪南创业5年,他们一直探索舌尖上的融合。 "去年开始,西溪南的外国游客数量显著增加。我们想开发多种创新产品满足不同国际顾客的需 求。"黄敏说,他们创业的初衷是为了通过美食与服务,打造一个连接中外、城市与乡村的平台,促进 彼此间的了解。 据统计,2024年,西溪南村依托枫杨林湿地、网红木桥等生态IP,打造"中国版绿野仙踪",共接待 游客195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2倍。 "这 ...
西部机场博物馆留学生中文导游实践架起中外交流桥梁
中国民航网· 2025-05-17 12:56
文化交流活动 - 西部机场集团联合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组织多国留学生在T5航站楼开展中文导游主题实训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1] - 活动围绕"机场博物馆建立过程""丝绸之路古今发展""西安地标"等中国文化特色主题,留学生分组进行中文讲解展示 [1] - 留学生从博物馆文物展品出发,结合自身理解讲述中国文化故事,传递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1] 活动意义 - 实现留学生从课堂上"听中国文化"到实地中"讲中国故事"的转换,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生动缩影 [2] - 对留学生而言是中文能力锻炼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社会的宝贵机会 [2] - 中方人员通过留学生讲解从全新视角重新认识中国文化,感受文化交流多元魅力 [2] 公司发展规划 - 公司将继续依托西部机场博物馆文化资源,搭建更广阔文化实践平台 [2] - 通过丰富"只此长安"文化品牌内涵,在机场这一重要窗口搭建连接古今中外的"文化桥梁" [2] - 计划开展更多形式多样文化交流活动,吸引国际友人参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世界文化汇聚交融 [2] 活动影响 - 在留学生心中埋下传播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种子,有望成长为中外文化交流繁茂大树 [3] - 通过文化纽带连接不同国家民族,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