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外文化交流
icon
搜索文档
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工程特展开幕
央视新闻· 2025-11-15 10:42
展览概况 - 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工程特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通过70余种文献实物及互动体验展示该文献总集及其传承历程 [1] - 展览分为五个单元,以时间为轴,系统性回顾文澜阁《四库全书》的颁藏、补抄、西迁及出版历程 [4] - 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六展厅免费展出,将持续到11月26日 [10] 展品与内容 - 一整套1559册文澜阁《四库全书》精装影印本集体亮相,同时展出翻拍相机、拍摄支架等物品 [4] - 表现丁氏抢救和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的3个书画长卷首次在北京公开展出 [7] - 国家图书馆精选馆藏文津阁《四库全书》中经、史、子、集各一册配合展览展出 [7] - 展厅设置互动补抄体验区,提供描红页让观众亲身体验古籍抄写过程 [10] 历史与传承 - 《四库全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历史上曾抄有7个版本,文澜阁为其中之一 [7] - 文澜阁《四库全书》因战乱损毁后历经三次大规模补抄,内容更加完整 [7] - 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工程历时十年(2005-2015年),完成1559册影印精装版的印制 [4] - 目前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已入藏全球上百家重要机构 [4]
风物旅行或成入境游新支点(文旅棱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14 09:30
风物旅行的核心价值与定位 - 风物旅行以独特地域文化为吸引物,能满足外国游客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是各地发展入境游的差异化优势 [1] - 风物让文化变得可感知和可体验,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抽象壁垒 [1] - 相较于游览传统景点,风物体验更具沉浸感,可通过参与民俗体验、学习非遗技艺等活动深度感知文化魅力 [1] 风物旅行的产品特点与市场适配性 - 风物涵盖饮食、非遗、民俗等多形态,具象化的案例如安徽歙县鱼灯、江西婺源甲路纸伞,能使外国游客直观感受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1] - 风物旅行将视角从长城、故宫等标志性景点延伸至小城村寨,以其独特性和原生态特质满足外国游客多元需求,成为个性化入境游产品 [1] - 风物的产业化开发能形成多元产品矩阵,如非遗工坊研学、民俗节庆体验、美食寻味之旅等,可适配不同年龄段和兴趣偏好的外国游客 [1] 风物旅行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 风物旅行能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引导外国游客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小城镇和乡村延伸,拓展入境游空间版图并促进区域文旅协调发展 [2] - 风物旅行精准契合外国游客对深度体验中国文化持续增长的市场新期待 [2] - 风物旅行凭借对中国文化的深度挖掘与生动呈现,将进一步激活入境游市场潜力,或成撬动入境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2]
笛韵绕湖、琴音和鸣,意大利GOB乐团在上海“一日跨古今”
新浪财经· 2025-11-02 22:37
活动概述 - 意大利GOB陶笛七重奏乐团于11月1日至2日在上海参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惠民活动,包括在临港滴水湖举办音乐会和前往自得琴社进行文化交流 [1] 临港滴水湖音乐会 - 11月1日傍晚在滴水湖举办的“艺术天空”临港新片区专场音乐会《跨越时空的泥土之声》吸引了大量观众,现场座无虚席,周边台阶也站满了人 [3] - 音乐会曲目涵盖亨德尔《沙巴女王》、《费加罗》、《缆车》、《我的太阳》等经典作品,并以《那不勒斯塔兰泰拉舞》将气氛推向高潮 [5] - 乐团演奏了中国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使用高、中、低音陶笛分别模拟竹笛、马头琴等乐器音色,返场曲目《鸟儿的歌声》模仿多种鸟鸣 [5] - 音乐会结束后有滴水湖烟火表演,意大利音乐家登船游览并对美景赞叹不已 [6] 临港新片区参观 - 11月2日午后,乐团参观滴水云厅规划展示中心,对临港新片区从滩涂到现代化新城的变迁速度感到不可思议,称其为“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 [8] - 乐团乘船游览滴水湖时即兴吹奏陶笛,与市民互动并获得热烈掌声,并收到临港新片区IP形象α-Lin的限量版盲盒作为礼物 [9] 自得琴社文化交流 - 当日下午乐团前往自得琴社,社长朱里钺介绍了竹笛、琵琶、中阮等中国民族乐器,引发了乐团成员的浓厚兴趣 [12] - 双方演奏家进行了即兴合作,共同演奏《茉莉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曲目,陶笛与中国民乐交融产生奇妙化学反应 [12][14] - GOB乐团成员在琴社老师指导下尝试弹奏中国乐器,发现看似简单的指法实际演奏起来并不容易 [16] 活动意义与影响 - 此次活动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体现,使外国艺术家能深度触摸中国文化肌理并直观感受上海城市风貌 [18] - GOB乐团主席法比欧・加里亚尼表示,陶笛和古琴虽源自不同土壤但能产生共鸣,音乐家们通过活动体会到上海兼容并蓄的城市气质 [19]
一眼千年:小佛眼背后的大历史(博物视界)
人民日报· 2025-10-24 06:29
文章核心观点 - 一件辽金时期的云冈石窟佛眼(直径11.5厘米,通长14.4厘米)的回归,串联起中美学者的交往佳话,并揭示了佛教造像中眼部处理技艺从黑彩绘制到镶嵌工艺的演变,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程 [10][11][12][13][15][16] 佛眼回归事件 - 1932年,美国收藏爱好者史协和从云冈附近村民家中购得该佛眼,后于1985年退休后将其赠予中国考古学家宿白,以表景仰 [11] - 宿白先生高度评价此佛眼为“罕见文物”,因“云冈大佛遗失陶眼者甚多,但现知传世的陶眼只此一件”,并提议转交云冈保管所保存 [12] - 1985年7月,在宿白的协助下,佛眼顺利回归云冈 [12] 造像技艺演变:黑彩点睛传统 - 北魏时期云冈石窟佛像初造时眼珠均为黑彩绘制,此技法源于中国古典绘画“气韵生动”的赋神传统 [13] - 古代雕塑创作遵循“三分塑、七分绘”的原则,彩绘作用重于塑形,云冈石窟造像均经过彩饰,考古发掘出土贴金箔千佛残块等着色证据 [13] - 与云冈同时期的古印度、中亚等地区佛像眼珠也以黑彩涂绘为主,体现丝绸之路沿线造像工艺的一致性 [14] 造像技艺演变:镶嵌工艺发展 - 中国镶嵌技术早于佛教造像,红山文化泥塑头像(距今5500—5000年)已使用玉石镶嵌眼珠,夏商周至秦汉时期青铜金银雕塑广泛镶嵌绿松石等以强化神性 [15] - 中国佛像镶嵌眼珠做法始见于隋代夹纻造像,例如现藏美国沃尔斯艺术博物馆的隋代夹纻造像镶嵌了玻璃眼珠 [15] - 隋唐时期玻璃制造业发展,玻璃透明度和光泽度提高,强化了造像的真实感与灵动性,镶嵌佛眼做法在唐代及以后更为普遍,并影响至日本 [16][17]
第二届“四海同声”中外文化交流展演启幕 150余位外籍友人参加活动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05:28
活动概述 - 第二届"四海同声"中外文化交流展演活动在黑龙江大学举办 通过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 - 活动由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黑龙江大学联合主办 多家协会和中心协办 黑龙江东北亚国际传播中心承办 [1] - 来自20多个国家的150多位外籍友人参加了本次展演活动 [3] 主办方战略与定位 - 黑龙江东北亚国际传播中心于2024年2月成立 致力于建立中外文化交流的长效机制 使交流从"偶然的相遇"变为"常态的互动" [1] - 该中心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龙江好声音 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 让世界了解黑龙江 [1] - 黑龙江大学办学84年来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龙江振兴发展 发挥俄语人才培养和东北亚文化研究优势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2] - 黑龙江大学致力于服务黑龙江省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的国家发展战略 [2]
河南入境游热度持续飙升 黄河游成国际新宠
河南日报· 2025-10-22 07:33
入境旅游市场表现 - 河南迎来入境游高潮,郑州黄河文化公园10月份以来入境游火热,仅1周时间接受预订的入境团队已有20余个 [1] - 入境游客来源国多样化,包括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美国、荷兰、印尼等多个国家 [1] - 黄河主题线路融入国际旅游产品,入境游市场持续向好,预计到年底还将有更多境外团队陆续抵达 [2] 公司产品与活动 -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积极推动黄河主题线路,不断增加活动及丰富产品内容 [2] - 炎黄二帝巨塑成为吸引国际游客的重要景点,游客在此体验中国功夫和传统礼仪,构成文化交融图景 [1] - 黄河岸边的大禹山观景台和三桥汇成为境外游客的打卡焦点,游客对黄河景观和历史表现出浓厚兴趣 [1] 行业政策与激励 -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河南省印发《河南省促进入境旅游发展激励暂行办法》,对组织入境旅游团组、开拓境外市场的文旅企业进行奖补 [3] - 政策旨在促进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推动全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顺利实施 [3] - 全省各地抢抓入境游窗口期,例如安阳发布《安阳市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2025年实施方案》,推动激励政策和服务规范落地 [3]
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 演出精彩亮点多→
央视新闻· 2025-10-17 15:20
活动概况 - 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于10月16日晚在广东佛山开幕 [1] - 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1] - 艺术节主题为“跨越山海 共向未来” [10] 参与规模 - 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与中国艺术团共同参与 [1] - 参与艺术家总人数超过500位 [1] - 艺术节自1990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2届 累计邀请来自世界五大洲68个国家173个外国民族民间艺术团参加 [10] 演出内容 - 开场节目包括舞蹈《风起岭南》、粤剧《琼花焕彩》以及醒狮表演 [2] - 演出涵盖新西兰毛利哈卡歌舞、美国西部风情舞、格鲁吉亚民族舞等多元世界文明展示 [6] - 13国艺术家与中国粤港澳台文艺团体同台献艺 [6] 活动安排 - 艺术节期间将陆续开展秋色巡游、基层巡演、中外艺术家大联欢等系列活动 [10] - 各国艺术团将分组赴广东东莞、珠海、深圳开展巡演交流 [10]
永葆热情 静待花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4 10:17
教育背景与专业成就 - 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和马里兰艺术学院插画专业 [1] - 获得多项国际荣誉,包括AI-AP美国插画奖、2025JIA日本插画大奖金奖、第65届美国插画家协会银奖 [1][3] 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 - 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文本,通过改变现实中的一个变量来推演全新的平行世界 [5] - 拥有固定的工作模式,从纸质草图到平板精细线稿,确保每个步骤百分百满意,成品与色彩稿高度一致 [5] - 作品融合神话与现代科技,如从《山海经》汲取灵感创作《崇拜》系列,将现代通讯设备神化以探讨人与科技的关系 [3] - 风格包含怪诞主义色彩,例如作品《圣诞晚餐》描绘细菌和病毒庆祝节日的场景 [5] 商业合作与项目经验 - 研究生期间接到商业委托,曾花费数月为科颜氏春节推广设计两款无缝图案,应用于包装及店内装置 [2] - 为美国品牌"Fly by Jing"创作兔年火锅主题插画海报并获得美国插画奖,作品风格活泼热烈且富有色彩张力 [6] - 商业合作多与中国节日文化相关,客户看重其中国插画师身份以传递传统文化精神 [6] 文化表达与行业思考 - 在商业委托中面临矛盾,客户需求符号化的中国元素,而个人追求更真实生动、个人化的文化表达 [6] - 认为插画师有责任探索并呈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将个人经历融入作品以使文化传播更具生命力 [6] - 通过视觉方式传播节日氛围和味觉体验,例如在华盛顿广场公园的快闪市集展出作品,连接东亚品牌与纽约艺术社群 [6] - 文化交流不仅是展示中国元素,更是通过作品呈现鲜活的中国经验与视角 [7] 职业发展与行业挑战 - 作为自由职业插画师,面临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挑战,需处理沟通、合同、财务等大量非创作性事务 [7] - 行业发展的关键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与心态,找到合适节奏并建立支持性环境,同时持续学习行业动态并为未来规划 [7] - 目标是让插画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不断探索如何平衡个人风格与商业价值,并在创作中保持热情 [7]
“孔子学院发展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欧洲法语区孔子学院2025年度院长会议在法国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10 11:49
会议概况 - 欧洲法语区孔子学院2025年度院长会议于10月3日在法国普瓦提埃市召开 [1] - 会议由法国普瓦提埃孔子学院主办 来自法国 比利时 瑞士的16家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及合作院校代表40余人参会 [1] - 会议主题为“孔子学院发展回顾与前瞻” 并举行学术研讨会 [1] 领导致辞与嘉宾发言 - 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赵灵山视频致辞 介绍欧洲法语四国孔子学院发展情况及办学特色 呼吁加强区域协作以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4] - 南昌大学校长陈晔光院士视频致辞 勉励孔子学院提高办学质量 发挥连接中法人民友谊的桥梁作用 [4] - 维埃纳省议会副议长柯兰阐述省议会作为合建方的契机 优势与前景 [4] - 普瓦提埃大学副校长莫泰回顾与南昌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的20年历程 强调加强中法高校合作的积极作用 [4] 核心议题讨论 - 大会发言环节 法国教育部首任汉语总督学白乐桑回顾法国汉语教学历史并分析现状 [5] - 拉罗谢尔大学副校长迪亚兹及院长代表分享办学理念与发展成果 [5] - 中法方院长围绕“语言政策与国际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运行机制”展开学术对谈 探讨孔子学院的定位与发展路径 [5] 内部治理与未来发展 - 学术分论坛上 与会代表研讨内部治理与对外合作两大主题 认为二者是孔子学院正常运行的基础 [6] - 会议讨论了建立欧洲法语区孔子学院联盟的相关问题 [6] - 会议为未来发展规划提出思路 孔子学院将继续秉承开放 包容 合作 共赢理念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6] 文化交流活动与周年庆典 - 嘉宾参观了普瓦提埃孔子学院举办的学员习作展及旅法视觉艺术家杨大山作品展 [8] - 会议召开正值普瓦提埃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纪念日 后续举行了白乐桑学术讲座 国庆迎新和中秋联欢等系列庆祝活动 [8]
共庆中秋节 天涯共此时
人民日报· 2025-10-07 06:01
文化活动与人文交流 - 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与夸祖鲁—纳塔尔省福建同乡会联合主办中秋晚会,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艺术家表演了《小河弯弯》、《巍山打歌》、《刀郎·麦西来甫》等民族舞蹈 [1] - 法国法华工商联合会主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6周年华诞交响音乐会,旅法侨界巴黎之春合唱团与旅英侨界伦敦华人爱乐合唱团演绎《黄河大合唱》完整8个乐章及《我爱你中国》等中外经典曲目 [2] - 巴西北京文化交流协会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暨中秋佳节活动,内容包括京歌《梨花颂》、舞蹈《梅花赋》表演以及《巴西华侨华人历史文物捐赠图录》捐赠仪式 [2] 文化影响与社群情感 - 活动通过舞蹈艺术形式拉近中南民众距离,舞蹈被评价为能跨越语言障碍,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令海外侨胞心生自豪 [1] - 巴西北京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分享受邀回国观摩阅兵仪式感受,体会到祖(籍)国强大是海外游子的坚强后盾 [3] - 《巴西华侨华人历史文物捐赠图录》凝结侨界保存历史、弘扬文化的努力,文物包括上世纪50年代广东华侨船票与护照、侨社支援家乡建设证书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