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传承
搜索文档
以“标准”破局 为传统文化传承架设人才之桥
中国经济网· 2025-10-31 15:16
行业背景与机遇 - 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一系列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其迈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1] -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1] 行业面临的挑战 - 行业面临理论系统性认知缺乏、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和人才培养标准缺失等挑战,制约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 宣讲人才培养与考核无标可依、文化传播缺少准入门槛等问题突出,导致宣讲师素质良莠不齐,传播内容被神秘化或流于肤浅与碎片化 [1] - 部分专业教师对中华文脉基本知识掌握不足,甚至出现古典文言错断句等常识性问题 [1] - 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误解,如将孝道等同于愚孝,将二十四节气污名化为封建迷信,更有甚者借传统文化之名行商业欺诈之实,损害了行业公信力 [2] - 种种乱象源于文化传播最后一公里的宣讲领域无标准、无规范 [2] 解决方案与标准制定 - 为解决行业痛点,编制了国内首个《传统文化宣讲师培训与考核标准》 [6] - 《标准》由专业委员会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二十多位专家学者编制 [6] - 《标准》建立了知识考核+政策理解+实践技能的三维能力模型,通过系统培训与考核提升宣讲师综合素质 [6] - 在知识体系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划分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四大领域进行系统重构 [6] - 在政策导向方面,注重与国家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对接 [6] - 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宣讲师除具备教学素质外,还需掌握融媒体时代的自媒体传播能力 [6] 标准创新与青少年培养 - 《标准》的重要创新是嵌入8至16岁青少年宣讲师的培训与考核,该年龄段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6] - 通过系统学习与宣讲实践,帮助青少年从兴趣入手,筑牢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的根基 [6] - 以上海举办的青少年传统文化公益活动为例,活动以甲骨文和五行为导引,四天三晚的活动让家长们看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坚定和自信 [7] 行业前景与发展路径 - 《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传统文化传承领域首次建立起全国性的人才能力认证体系,行业迈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依标发展新时代 [7] - 行业前景在于拓展宣讲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实现前途与钱途双赢 [7] - 正在构建全方位的支撑体系,通过公益活动扩大社会影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人才价值,让传统文化传承获得持续动力 [7]
茅台集团乙巳年茅台酒节举行
证券日报网· 2025-10-30 20:03
公司文化传承活动 - 公司于10月29日重阳节举行乙巳年(2025)茅台酒节,主题为“顺天敬人明理厚德”,此为跨越22载的文化盛典,吸引近800位各界嘉宾参与[1] - 活动包含敬献花篮、行三鞠躬礼等仪式,以表达对周恩来总理及茅台先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4] - 公司遵循《礼记》“三献礼”古仪,通过初献、亚献、终献环节,由管理层及技术核心人员向历代祖师宗师敬献爵帛、陈年茅台酒及原料,彰显对传统酿造工艺的敬畏与传承[5][6][7][8] 技艺传承与人才培养 - 活动举行拜师仪式,来自制酒、制曲、勾贮等环节的9名徒弟向师父行拜师礼并献拜师帖,师父回赠信物并举行“戒尺加身”仪式,强调质量先行、传承工艺、德艺双馨的师承文化[11] - 全体参敬人员在领誓下郑重宣誓,内容涵盖顺天敬人、守正创新、质量为魂等核心理念,誓言同创共赢与高质发展[12] - 公司发布《茅台酒酿制技艺传承人口述史》,并向季克良、严刚、任金素等23位传承人赠书,标志着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入新阶段[13][14] 品牌文化推广与体验 - 仪式后举办“走进匠艺世界”主题文化活动,设置竹竿舞、非遗文化互动体验区、贵州美食品鉴区及茅台酒工艺互动体验区,让嘉宾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地域文化与匠心[13] - 活动特别设置“数字气味闻香区”和茅台特调品饮区,借助科技手段呈现酒香并融合多元风味,展示品牌创新与跨界融合能力[13] - 茅台酒节作为重要文化IP,已将传统“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生产工艺升华为生活仪式,持续强化其文化基因与人文精神[14]
南航上海分公司重阳节主题航班于万米高空传递敬老情
中国民航网· 2025-10-30 09:52
公司活动 - 中国南方航空上海分公司于10月20日至29日在CZ3677(上海浦东—昆明)和CZ6210(上海浦东—哈尔滨)等航线上策划并执行了重阳节主题航班活动 [1] - 活动旨在万米高空营造尊老敬老的温馨氛围,打造承载中华传统美德的云端旅程 [1] 机上服务细节 - 航班平飞阶段,乘务员为老年旅客逐一送上菊花茶和茱萸香囊,并致以节日祝福 [3] - 乘务组向旅客推荐适合长辈出游的出发地及目的地特色景点,为旅途增添人文关怀 [5] - 面对外籍旅客,乘务员生动讲解重阳节登高望远、敬老感恩的传统习俗,传播中华孝道文化 [5] 公司战略与目标 - 此次活动是公司践行“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实践 [6] - 公司表示将持续关注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将传统文化融入服务场景 [6] - 公司致力于让每一次云端出行成为传递中华文明、连接人间真情的美好旅程 [6]
戏曲创新,是精神的接续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41
核心观点 - 传统戏曲通过创新性转化与跨界融合 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并吸引年轻观众 [1][2][3][4] 创新实践与探索 - 粤剧电影《谯国夫人》的推广曲《天下一心》通过传统唱腔与现代编曲结合 登上《国风超有戏》舞台 [1] - 节目《国风超有戏·寻风季》升级 从舞台走向山西古村落和文化遗址等自然与历史空间进行创作 [1] - 在广东云浮新兴县千年古郡的自然环境中举办音乐会 与歌手合作《待你归来》展现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2] - 国风音乐人“寻风团”将双锏、水袖、髯口等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结合 把数板、矮子功等表演形式融入创作 [2] - 排演粤剧《白蛇传·情》时在保留经典唱腔、锣鼓和身段的同时 运用现代舞美与灯光进行视觉化呈现 [2] 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 守正是创新的前提 指深入理解戏曲的声腔体系、美学原则与精神内核而非墨守成规 [3] - 近年粤歌作品实践如《每一个春天》《天下一心》《最是女儿香》以创新表达展现粤剧新时代魅力 [3] - 真正的创新是从形式到精神的转化 使传统文化进入当代人情感世界并发出时代声音 [2][3] 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需要在跨界表达方式、传播路径拓展和国际对话方面持续努力 [3] - 戏曲创新是精神的接续 是让传统的风吹向未来的路 [4]
浙江建德新叶村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之路
环球网· 2025-10-28 10:03
村落概况与历史价值 - 新叶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拥有16座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古寺和200多幢古民居 [3] - 该村于2012年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于2025年6月入选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 [3] - 村落整体格局为“山起西北,水聚东南”,拥有抟云塔、文昌阁、南塘等标志性景观 [4][9] 保护挑战与启动 - 2000年前后,因村民改善居住条件需求,从2002年至2007年间新建了100多幢房屋,其中30余幢位于古村中心区域,破坏了整体格局和“文峰蘸墨”景观 [5][9] - 2007年前后,新叶古村落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成立新叶古村管理委员会,并聘请专家担任总顾问 [8] - 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拆除中心区域5幢新房、20余幢房屋降层等措施,历时3年完成基础设施改造和风貌保护 [9] 保护理念与核心策略 - 保护工作被视为文化工程、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核心理念是寻求“最大公约数”、挖掘“最强内驱力”、找到“最佳平衡点” [7][8][11] - 寻求“最大公约数”体现在规划村民新区,并为古建筑内村民制定“一户一策”改造方案,实现保护与改善民生双赢 [11] - 挖掘“最强内驱力”体现在村民主动参与保护,如开办木雕坊传承工艺、发掘整理昆曲剧本恢复演出 [12] 活化利用与创新实践 - 通过举办“三月三”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农耕文化体验和民俗活动保持乡土文化活力,2025年活动单日吸引游客1.2万人次 [12] - 引入数字化技术,如设置数字讲解牌供游客扫码聆听讲解,并利用无人机对建筑风貌进行数字化监测,实现全天候监护 [14][15] - 在政策支持下,数百名持证乡村建筑工匠活跃于保护一线,传承传统营造技艺 [15]
文化中国行|从徽班进京到百戏入皖:跨越200余年的“文化回响”
新华社· 2025-10-24 04:08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对比历史与当代的戏曲文化交流活动,阐述了文化包容与创新是传统艺术生生不息的关键动力 [1] 历史传承 - 1790年徽班进京事件催生了京剧,四大徽班融合南腔北调,在艺术家推动下孕育出国粹艺术 [1] - 历史事件是戏曲史上包容创新的重要篇章 [1] 当代发展 - 当前百戏入皖活动让扬剧、豫剧等全国好戏齐聚江淮地区,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请进来的模式转变 [1] - 当代活动既体现了徽剧薪火相传的传承密码,也彰显了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1]
海南省出版发行集团携近千种精品图书亮相天府书展
海南日报· 2025-10-22 09:14
公司参展概况 - 海南省出版发行集团携近千种精品图书亮相2025天府书展 [1] - 公司组织旗下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南方出版社、海南省电子音像出版社共同参展 [1] - 展区科学划分为图书展示区、阅读活动区、互动体验区、文创洽谈区四大功能板块 [1] 公司产品与成果展示 - 公司集中展示在主题出版、传统文化传承、少儿读物创新、地方文化挖掘等领域的重点成果 [1] - 参展产品包括近千种图书、融合出版产品及特色文创 [1] 公司市场推广活动 - 三环出版社与蒲蒲兰绘本馆联合举办"屁屁侦探解谜故事会"亲子体验活动 [2] - 海南出版社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举办"《流沙河解字全书》图书分享会" [2]
在短视频里看见文化传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0 06:47
活动概况 - 2025抖音创作者大会在浙江海宁盐官古镇举办,主题为“创作常新,热爱长存” [5] - 大会为不同垂类创作者搭建交流平台,设有互动式非遗体验区、艺术装置及“古代分会场”等环节 [5][6] 沉浸式体验创新 - 大会打造“古代分会场”,以游戏化、场景化形式科普传统诗词,如NPC扮演李清照与观众进行飞花令互动 [8] - 创作者市集通过趣味互动游戏,如拼图组装“粉色凤冠”,让传统文化以生动方式走进观众视野 [8][9] 传统文化传承案例 - 创作者李先鹏坚守琉璃烧制手艺20余年,其抖音账号拥有超百万粉丝,店铺内琉璃葫芦单品售出数十万单 [11] - 创作者冯卫国全家分工合作进行木刻版画创作,女儿以年轻人视角记录传播,作品融合哈利·波特、哪吒等热门IP形象 [11][12] 年轻创作者的创新表达 - 00后创作者许篮心在表演中将戏曲元素、少数民族“喊山”唱法与流行音乐风格相结合 [13] - 创作者朱若萱在视频中将非遗与美妆结合,通过与其他创作者交流获取新灵感,以年轻人喜爱方式呈现传统文化 [13] 平台支持与行业趋势 - 抖音平台将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垂类,发起“百young非遗计划”,从流量扶持、专业培训、资源整合等方面为青年创作者赋能 [14] - 平台加大对传统文化类创作者的扶持力度,旨在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助力文化传承,吸引更多年轻人 [14]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王婷:深耕教育沃土 铸就民族同心
人民网· 2025-10-17 15:11
公司核心业务与成就 - 公司核心人物王婷躬耕杏坛16年,始终坚守在思政教育第一线 [1] - 公司创新使用"1+N"多学科融合的德育课程体系,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资源 [1] - 公司形成了独特的情境教学法,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 [1] 公司教学方法与特色 - 公司将博物馆资源融入教学,通过参与文物交流展、打卡博物馆、研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感 [1] - 公司通过鲜活的民族团结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1] - 公司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让思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1]
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需要更多破局之道
北京青年报· 2025-10-14 11:26
文化消费新趋势 - 历史名城洛阳兴起“上坟游”,导游转型带领“历史名人墓地一日游”,该小众另类旅游方式在年轻人中流行[1] - 年轻人通过给曹操墓留止痛药、在武侯墓写祝福等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与历史人物建立情感联结[1] - 该趋势反映年轻人从传统文化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拒绝僵化说教,渴望互动共情[1] 市场驱动力与消费者洞察 - “上坟游”是年轻人应对快节奏生活的心灵疗愈,提供与“永驻史册的偶像”对话的精神出口[2] - 年轻人渴望打破传统文化厚重刻板的标签,从被动知识接收者变为主动情感投入者[1][2] - 亲近传统文化的关键核心包括共情、体验、创造、社群四大要素[2][3] 产品与服务创新机会 - 博物馆可推出角色代入活动,如让年轻人穿汉服参与“科举考试”[2] - 景区可开发诗词实景游,在李白放歌的敬亭山、杜甫登临的岳阳楼等地让年轻人循诗句打卡[2] - 鼓励年轻人用短视频、剧本杀等现代形式解读历史故事,成为文化转译者[3] 行业生态系统发展 - 社会应设立创意基金,支持年轻人将巧思转化为文创产品与特色活动[3] - 需搭建“同好社群”,通过线上古籍共读、历史辩论,线下手艺工坊、访古研学等活动维持热情[3] - 以共情为纽带、体验为载体、创造为动力、社群为支撑,为年轻人搭建更多亲近传统文化的桥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