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
icon
搜索文档
走进抗战历史“现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
新华网· 2025-07-10 19:45
展览概况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经过近一年改扩建后于7月8日恢复开放 [1] - 推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1] - 展厅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出1525张照片和3237件文物 [1] - 展览中三分之一文物史料系首次公开 [1] 展览内容 - 通过5098张照片组成的巨型照片墙展现5098天抗战历史 [5] - 展出赵一曼被捕到就义的详细档案及家书原件 [2] - 包含杨靖宇给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师的信函等珍贵文物 [1] - 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使用过的马克沁重机枪等实物展品 [7] 展览技术 - 运用全息影像透明展屏AI交互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场景 [5] - 实景还原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经典历史场景 [5] - 数字地道剖面图配合互动按钮展示地道战战术细节 [5] 观众反馈 - 赵一曼家书内容引发参观者强烈情感共鸣 [2] - 新技术应用使历史呈现更鲜活获得家长好评 [5] - 馆长表示展览通过立体化手段让观众走进历史现场 [6]
寻访上海抗战遗迹|里弄民居承载着普通人的抗战记忆
新浪财经· 2025-07-10 07:03
抗战历史遗迹 - 上海石库门里弄为抗战时期的隐蔽战线提供了天然屏障,隐藏着抗战秘史 [1][3] - 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于1937年8月在福煦路多福里成立,后迁至萨坡赛路264号,主要工作包括联系社会各界、出版刊物、采购物资 [3] - 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旧址位于永嘉路291弄慎成里,1937年至1942年间多次搬迁,王尧山夫妇曾掩护省委活动 [4][5][7] 建筑与城市遗产 - "孤岛"时期上海租界内建造了大量新式里弄、小型公寓和花园里弄,如上方花园、上海新村和裕华新村 [9][10][11] - 上方花园由浙江兴业银行开发,1938年至1941年分批建造,单元用地规模从150平米缩小至70平米,反映战争时期的房荒和通胀 [11] - 同济大学潘玥建议对抗战建筑遗存进行普查,包括未定级遗存,并设计抗战建筑行走路线 [9] 文化与生活记忆 - 张爱玲在"孤岛"时期居住于常德公寓,完成多部代表作,其文学聚焦战争中的日常生活 [14][16] - 口述史记录显示,抗战时期上海里弄成为难民区,犹太难民与本地居民共同生活 [18][19] - 潘玥建议通过田野调查记录居民家族记忆,并利用废弃公共空间建立社区微型博物馆 [21]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32
7月8日,历经9个多月闭馆改造升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面向社会公众恢复开放。《为了民族解 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吸引了很多观 众。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以物证史,展现伟大抗战精神—— 1936年8月11日伪满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报告、第一位报道卢沟桥事变的中国记者方大曾发 表的《卢沟桥战记》……多件文物、档案首次亮相,让展馆志愿者郭秀芝感到很震撼:"空间大了,展 品多了,'一二·九'运动的雕塑、血战台儿庄的油画都是新扩充的……" 展馆升级后,展厅面积从6700平方米增至1.22万平方米,展出文物、档案新增1000余件(套)。 征集文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多措并举:向中国国家博物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50余家博物 馆、纪念馆、图书馆借展文物;组织多支调研团队,奔赴各地征集文物线索;通过社会捐赠、国际交 流、收藏家征购等形式,让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与观众见面。 "以物证史、以物为镜,我们希望贯通呈现14年抗战历史,让每一位参观者深刻感悟中国人民以巨大牺 牲为世界反法 ...
焦点访谈 | 走进这场重磅大展,一起重温红色岁月探寻革命印记
央视网· 2025-07-09 21:52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大主题展览,已于7月8日 起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并作为基本陈列长期展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 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抗日战争时期,广大青年与其他抗日军民一道,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 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铸就、诠释了伟大抗战精神。在展览向公众开放 前,记者提前走进展馆,感受抗战中的青春故事。 投笔从戎、无惧无畏、保家卫国……《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中,有着 不少年轻的身影和他们的抗战故事,其中,不少影像是首次展出。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无数青年满怀激情,热血报国。无论是抗日战场上的浴血奋战,还是敌后游击中的机智周旋,青年们用青春谱写了一曲气壮 山河的抗战凯歌。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伟大抗战精神,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年轻人确实体现最为典型,把国家的兴亡、 ...
学习原声|血肉之躯筑长城
新华社· 2025-07-09 17:42
历史的指针,再一次指向7月7日,中国人民永远无法忘却的日子。 1937年的这一天,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爆发。 这是2025年7月4日拍摄的宛平城城墙上的弹坑遗迹。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再次回顾这段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 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 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高举抗日旗帜,积极倡导、有力推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 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最英勇、最坚决的斗争,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全体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浴血奋战,彰显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脊梁 和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 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 ...
首都大学生创意随手拍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公告
新京报· 2025-07-09 12:47
"传承抗战精神激扬青春力量" 首都大学生创意随手拍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公告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导首都 大学生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抒发爱国情怀、彰显青春活力,市委宣传部与市委教育工委联合 组织开展"传承抗战精神 激扬青春力量——首都大学生创意随手拍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本项活动是 2025年"'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红色行"系列活动之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简介 活动将面向首都高校全体青年学生,广泛征集主题积极、题材新颖、风格活泼且富有新意的优秀短视频 作品。参赛作品通过鲜活、生动的影像展现当代大学生对抗战历史的铭记、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和强 国有我勇担使命的深刻感悟。主办方将对所征集的作品进行细致的评选,并通过颁奖典礼和成果发布会 对杰出作品进行表彰。希望借此活动,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创作潜力,共同绘制出新时代 青年的精神风貌。 二、视频选题 参赛选手可根据以下参考内容确定选题,亦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确定选题,进行创作。在创作 过程中,应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视频的创意性。主办方将对选题立意新颖的作品进 ...
红色金融赋能老区振兴 抗战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金融系统多措并举激活革命老区发展新动能
金融时报· 2025-07-09 09:55
金融支持革命老区振兴 - 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分行牵头建立"红色金融服务联盟",联合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6家保险机构和4家证券经营机构制定《金融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 - 截至2025年6月末,牡丹江市革命老区贷款余额达298亿元,同比增长15.7%[2] - 累计投放红色旅游产业贷款13.4亿元,支持开发红色研学线路23条[2] - 为老区特色农业提供信贷支持64亿元,助力黑木耳、石板水稻等特色农产品发展[2] 金融产品创新 - 邮储银行牡丹江市分行推出"红色文旅贷",提供500万元低息贷款支持红色旅游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1.2万元[3] - 农业银行牡丹江分行创新"稻花香"供应链金融模式,累计发放贷款8000万元,支持建设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2万亩,使"响水大米"品牌价值突破15亿元[4] - 交通银行牡丹江分行推出"黑木耳产业贷",采用"存货质押+保险增信"模式支持东宁市黑木耳产业[4] 普惠金融服务 - 建设银行牡丹江分行在革命老区设立"裕农通"服务点,实现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已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站136个,布设助农取款机具582台[5] - 龙江银行牡丹江分行推出"创业担保贷",为返乡创业人员等提供最高300万元贴息贷款,累计扶持创业项目1200余个,带动就业5000余人[5] - 哈尔滨银行牡丹江分行开展"整村授信"工程,对15个老区村授信总额达2.3亿元[5] 党建引领金融服务 - 工商银行牡丹江分行建立"红色金融宣讲团",开展金融知识宣讲惠及群众两万余人次[6] - 中国银行牡丹江分行成立"党员攻坚小组",为宁安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累计投放贷款18亿元[6] - 农发行牡丹江分行发放粮食收购贷款保障农民收益,各金融机构为老区小微企业减免费用800余万元[6]
寻访抗战记者方大曾的足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9 08:45
方大曾。 资料图片 方大曾拍摄的抗战照片。 受访者供图 方大曾撰写的《卢沟桥抗战记》。 受访者供图 如今的卢沟桥和宛平城。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本报记者 严冰摄 "伟大的卢沟桥也许将成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了!"这是1937年8月1日刊登在《世界知 识》杂志上,战地记者方大曾在长篇通讯《卢沟桥抗战记》中的预言。 方大曾,1912年生于北京,笔名小方,被誉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20世纪著名的战地摄影记 者)。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称他为卢沟桥事变现场报道第一人;中国摄影家协会认定他为中国全面 抗战"第一照"的拍摄者;《中国大百科全书》称赞他"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思想进步、目光敏 锐、采访深入、见解独到";中国新闻史学泰斗方汉奇先生曾这样评价:"方大曾写出的有关抗日军事活 动的一大批新闻作品,是对伟大的全面抗战的忠实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80余年光阴流 转,硝烟散尽,但历史的回响依然激荡在民族记忆深处。带着对抗战历史的敬意与思索,笔者开始寻访 战地记者方大曾的足迹。 跨越时空的追寻之旅 营长见战局危在千钧一发 ...
老剧“宝刀不老”魅力何在(文化只眼)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9 08:45
日前,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7月至9月,《悬崖》《闯关东》《亮剑》等一批抗战题材经典视听 作品将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消息一出,话题#亮剑等抗战题材经典作品将展播#随即登上微博热搜, 网友纷纷留言:"求高清修复版""《闯关东》我每年都要看一遍""《亮剑》的台词都会背了"……很多人 表示迫不及待想要重温这些经典老剧。 这次展播的视听作品内容丰富,或聚焦隐秘战线的谍海风云,或刻画普通百姓的顽强抗争,或展现 正面战场的激烈对抗……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真实与艰苦。 近年来,一批经典老剧不仅是电视台的常客,在视频网站上也广受追捧,常常因一句台词、一个名 场面在网上引起新的热议。特别是寒暑假期间,"重温经典"成了许多年轻人度过假期生活的一种方式。 据统计,《亮剑》自2005年开播以来,已在各大电视台重播超3000次,网络播放量超10亿次,被网友称 为"N刷神剧"。 与当下影视剧相比,这些国产老剧的服化道算不得精致,特效也不够逼真,画质甚至还有些模糊, 为何能够跨越代际,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长久留存? 好故事总有直抵人心的力量。这些经典老剧故事扎实、人物鲜明、表达新颖,不用滤镜,没有美 颜,但透露出 ...
第一观察 | “七七”这一天,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馆
新华社· 2025-07-09 06:33
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总书记 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 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的重要时间节点出席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抗战胜 利、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等活动,考察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遗迹,深 情缅怀,深切追思,宣示铭记历史的意志,凝聚奋勇前行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在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时,强调百团大战的历史壮举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全民族 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要求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 重要时刻,总书记此行传递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决心和意志。 (一)中流砥柱,民族先锋 在百团大战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百团大战让全世 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抗战的意志和力量。" 百团大战纪念馆,设计理念以"基石"为核心,寓意着中国共产党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