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平郊抗日根据地斗争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4 15:18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将在北平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根据抗日形势发展和地方实际情况, 提出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三位一体"的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组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 依靠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伪政权,至1941年上半年完成创建大块抗日根据地的 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平郊抗日根据地对日据北平城形成了包围之势,对最后夺取北平抗日斗争胜利 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 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1939年2月7日,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以下简称挺进军)在平西正 式组成,萧克任司令员兼政委,在晋察冀军区领导下,统一指挥平西、平北、冀东地区的抗日武装部 队。冀热察区党委、挺进军和冀热察军政委员会的建立,标志着平郊抗日斗争进入新阶段。 平郊抗日根据地游击队行军途中 "三位一体"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准确判断华北形势,制定了以游击战为主要斗争方式的方针政策。晋察冀分局认真贯彻执行该 方针,首先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在冀东大暴动受挫后,又及时调整战略,成立冀热察区党政军领导机 构,提 ...
“三位一体”战略任务与“两面政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0 05:50
战略部署与组织架构 - 卢沟桥事变后,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提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三位一体”战略任务 [2] - 1939年2月7日,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在平西正式组成,统一指挥平西、平北、冀东地区的抗日武装部队 [3] - 平郊抗日根据地自始至终在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的统一领导下工作,便于统一调配干部、调动兵力 [7] 根据地创建与发展 - 首先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因其群众基础较好,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已开展革命活动 [3] - 平西是晋察冀边区华北抗战的中心堡垒之一,直接威胁敌人占领的交通要道和大城市 [6] - 至1941年上半年完成创建大块抗日根据地的任务,形成了对敌统治中心北平的四面大包围形势 [2][6] 政权建设与斗争特色 - 普遍建立联合县政府,大量联合县政府长期存在成为政权建设的一大特点 [7] - 在敌人反复“扫荡”下,建立表面服从敌伪、实际配合抗日的“两面政权”,成为特殊斗争方式 [7] - 按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吸收党外人士建立民主政权,团结各阶层民众,实行减租减息 [9] 武装力量与作战形式 - 加强地方人民武装,县、区设游击队,村设游击组和民兵组织 [8] - 游击队负责侦察日伪活动、打击汉奸特务、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8] - 民兵负责站岗放哨、坚壁清野、抬担架、埋地雷等地雷战、地道战等多种形式的游击战争 [8] 统一战线与物资支援 - 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北平城内各阶层抗日力量及外国抗日人士均有联系 [9] - 建立秘密抗日据点和交通线,如自行车“驼峰航线”,用于运输各种抗日物资和药品 [9] - 抗日民主政府组织生产,动员人力、物力,在支援抗日游击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9]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再现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场景——血与火铸就的民族记忆(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人民日报· 2025-09-28 08:29
台儿庄战役历史背景 - 1938年春天,为阻止日军南下,中国守军发起台儿庄战役,历经半个多月的激战,中国军队击溃日军两个精锐师团主力,缴获大批武器装备[2] - 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后,企图南北对进会攻徐州,台儿庄扼守京杭大运河咽喉,是进入徐州的门户,成为日寇进攻矛头[4] - 战役前,日本对台儿庄地区蓄谋已久,早在1918年就派特务对当地经济、资源、气候等十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并撰写报告《台儿庄事情》[9] 战役过程与惨烈程度 - 中国军队在机械化装备上几乎空白,与日军装备对比悬殊[4] - 中国空军上尉副中队长何信在空战中击落多架敌机,返航时遭24架敌机围截,身中3弹后驾机撞向敌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5岁[5] - 地面战中,第27师第80旅第2营营长王景山率领全营官兵与日军激战,全部壮烈牺牲,日军战斗详报亦感叹其决死勇战气概[5] - 一面墙壁上不足80平方厘米的面积密布94个弹孔,弹痕最深达约10厘米,展现战斗激烈程度[5] - 1938年3月26日城内战斗打响后,中日双方为抢夺制高点打了七天七夜,中国军队虽歼灭几百名日军,但一个营的士兵几乎全部牺牲[6] - 多支敢死队参战,一支57人组成的敢死队一夜激战后仅13人生还,另一支40人的敢死队仅3人生还[7] 战役结果与历史意义 - 1938年4月7日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中国军队以弱胜强,3万将士为国捐躯,歼灭日军1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和战利品[7] - 战役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典范,周恩来提出作战建议并委派专人配合[7] - 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报道时将台儿庄与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等并称为历史上转折点小城[8] - 战后台儿庄墙无完墙,房无完房,日军钢盔堵塞运河水流,城内手榴弹木柄碎片积存厚达3寸多[8] 民众参与与民族团结 - 民众力量与军队完全结合,在战场上抢救伤员、当侦探、帮助输送炮弹粮食的都是民众[11] - 鲁南人民欢迎军队奔赴战场,拿出土特产慰劳军队,第五战区专门组织民众动员委员会广泛动员民众支援[12] - 18岁的刘守玟脱去校服穿上戎装,瞒着父母参加战地救护队,1938年随部队到台儿庄,为抢救中弹连长不幸牺牲[12] - 战地服务团、战地救护队等各方力量凝聚一起,不畏血与火团结卫家国[13] 纪念馆现状与教育意义 -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通过2000余件文物、图片、史料全景再现台儿庄战役[2] - 馆内"民族之光"英烈墙上镌刻着战役中英雄的名字,如今知道姓名的仅有4692位,更多是无名英雄[8] - 自1993年开馆以来,纪念馆已累计接待中外参观者8700万人次[13]
铭记历史 奋发图强
辽宁日报· 2025-09-19 09:33
纪念活动与历史意义 - 沈阳举行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 包括14响警世钟象征14年抗战历程和3分钟防空警报 [1] - 仪式包含火车 轮船 汽车鸣笛 声音在辽沈大地长久回荡 [1]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 抗战历史与精神传承 -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起点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1] - 中国人民14年浴血奋战具有开始时间最早 持续时间最长 付出代价最大等特点 [2] - 辽宁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 涌现杨靖宇 李兆麟 赵一曼等抗日英雄 [2] 红色教育与当代发展 - 辽宁通过修缮革命旧址 建设红色教育基地 开展红色主题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3] - 红色课堂进入校园 社区 企业 让青少年了解抗战历史 [3] - 辽宁正处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时刻 需弘扬抗战精神凝聚奋斗力量 [3]
新华社政论,可以这样听
新华社· 2025-09-18 10:16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强调正义、和平、人民必胜的信念 [1][3] - 文章阐述抗日战争的精神内核是爱国热情 它激励四万万同胞奋起抗击 并成为后代踔厉奋发的信念基石 [5] - 文章突出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以及中国人民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的伟大篇章 [7] - 文章定义所有投身抗战的人们为民族英雄 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守护家园的铁壁铜墙 [9] - 文章强调中国抗战具有拯救人类文明和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 并将自身命运与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紧密相连 [11] - 文章指出中国的发展壮大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强 并承诺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的捍卫者 [13]
砥柱中流领航复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启示录(六)
新华社· 2025-09-16 08:16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 中国共产党被视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反抗外敌入侵的胜利[5][8] -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后期抗击约60%侵华日军[12] - 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等系列文件系统构建抗日主张[9] 军事战略与作战成果 - 采用持久战战略与人民战争战术,游击战牵制大部分日本军队[10][11] -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进行1824次战斗,有效打击日军"囚笼政策"[12] - 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战士在1943年以悬殊兵力抗击至最后一刻[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 - 推动形成全民族抗战洪流,八路军从4万人发展至132万正规军及260万民兵[19] - 建立近100万平方公里抗日根据地,覆盖人口近1亿[19] - 通过《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等文件凝聚各方力量[9] 精神传承与现代发展 - 抗战精神被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29][30] - 革命老区实现产业升级,形成石油化工、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27] - 通过精准扶贫、生态治理、科技攻坚等实践延续奋斗传统[34][36] 国际影响与历史认同 - 英国陆军部报告确认游击战对中国战场的决定性影响[11] - 日本媒体承认"真正的抗日势力始终是中国共产党"[9] - 苏联记者记录青年群体向延安汇聚的浪潮,爱国侨领断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22]
新华全媒头条丨砥柱中流领航复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启示录(六)
新华社· 2025-09-16 06:23
历史意义与领导作用 -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6]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 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 后期抗击约60%侵华日军[13] - 抗战期间八路军从4万多人发展到132万正规军和260余万民兵 建立近100万平方公里抗日根据地[20] 战略方针与军事行动 - 中国共产党提出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 为抗战指明正确方向[11] -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进行1824次战斗 沉重打击日军囚笼政策[13] - 游击战牵制大部分日本军队 被英国陆军部评价为制胜关键[12] 民族动员与统一战线 -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战[10] - 通过《对日战争宣言》等系列文件 吹响挽救民族危亡的号角[10] - 团结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 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20][23] 精神传承与现代发展 - 伟大抗战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29][30] - 革命老区实现快速发展 高速铁路通达各地 新兴产业集群加速隆起[27] - 在脱贫攻坚 生态治理 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33][35]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统一战线学术研讨会举行
解放日报· 2025-09-11 09:48
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等活动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1] - 会议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作用 [1] - 会议深刻认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团体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奋斗、共御外侮的历史伟力 [1] - 会议深刻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贡献 [1] 上海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与任务 - 上海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重镇 [1] - 上海统一战线要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烈历史 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时代担当 [1] - 上海统一战线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深化理论研究 [1] - 上海统一战线要做好上海抗战和统一战线历史的深度挖掘、研究阐释和保护利用 [1] - 上海统一战线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主题教育活动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1] - 上海统一战线要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1]
台湾各界代表人士踊跃出席抗战胜利纪念活动 国台办:诠释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
新华社· 2025-09-10 20:12
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意义 -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胜利之日和盛大节日 [1] - 台湾各界代表不惧民进党当局恐吓阻挠踊跃出席北京纪念活动 与大陆同胞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1] - 台湾同胞通过现场观礼或观看阅兵直播表达身为中国人的激动与自豪 岛内媒体称"九三阅兵是全民族的骄傲" [1] 解放军阅兵展示 - 受阅方队威武雄壮 新式武器装备震撼亮相 展示解放军体系作战能力和新域新质战力 [1] - 阅兵彰显维护和平捍卫正义的决心能力 以及维护统一反对台独的决心能力 [1] - 全体中华儿女包括台湾同胞为之欢欣鼓舞 为身为中国人骄傲自豪 [1] 中国共产党抗战贡献 - 中国共产党以卓越政治领导力和正确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前进方向 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 [2] -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 维护团结抗战大局 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 [2] - 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关键 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2] 国共两党抗战合作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夹击敌人 构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战略态势 [3] - 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东北抗日军民歼灭日军17万余人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歼灭日军52.7万余人 [3] - 敌后战场抗击60%侵华日军逐渐成为主战场 挫败日本快速灭亡中国图谋 [3] 对台政策立场 - 希望台湾同胞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 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2] - 民进党当局讳言抗战胜利美化侵略历史 丧失民族立场伤害两岸同胞感情 [2] - 任何阻碍统一分裂国家的企图都注定失败 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历史法理事实不容改变 [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关键的历史启示
人民日报· 2025-09-08 06:16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组织者和抗击者 在九一八事变后第二天即发表宣言 第五天作出决议 第八天以红军领导人名义发表告士兵书 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 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早9年[1][2] - 直接领导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 创建10多支抗日游击队 1936年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进行数千次战斗 粉碎敌人多次讨伐[3] - 支持淞沪抗战、长城抗战 帮助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组织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5年12月领导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推动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兴起[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维护 - 1933年1月首次提出在东北建立全民族反帝统一战线 1935年8月起草八一宣言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制定新策略[4][5] - 促成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为全民族抗战创造必要前提 1937年七七事变后推动建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统一战线[5] -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政治主张 击退国民党顽固派三次反共高潮 维护团结抗战局面[5] 全面抗战路线与战略方针 -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 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妇女救国会等组织 按工作性质组织救护队、担架队、宣传队等 实现全民动员全民参战[6][7] - 毛泽东1935年12月提出持久战观点 1936年7月明确通过持久战取得胜利方针 1938年5月撰写《论持久战》科学预见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7] - 首次将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 创造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歼敌方法 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汪洋大海[8] 敌后战场的发展与贡献 - 战略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歼敌1000余人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同时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9] - 战略相持阶段成为主战场 1938-1945年抗击侵华日军比例始终保持在58%-75%之间 1940年8月至翌年1月发动百团大战 进行1824次战斗 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 俘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人[10] - 战略反攻阶段展开局部反攻 到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人 民兵260余万人 建立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 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人口近1亿[11] 伟大抗战精神的铸就 -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战斗在最前线 涌现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英雄群体 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左权、彭雪枫等优秀共产党人为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12][13] - 唤起民族觉醒 凝聚人民力量 形成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局面 出现前线将士牺牲流血、各党各派精诚团结、各界人民协力救亡的生动景象[13] - 国民党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以身殉国 国民党军八百壮士顽强战斗到最后 四万万人同心同德汇聚成气势磅礴的伟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