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ug Discovery

搜索文档
Absci Boosts AI-Powered Drug Discovery With Oracle And AMD Collaboration
Benzinga· 2025-09-12 00:10
合作与技术整合 - Absci与甲骨文云计算基础设施和AMD合作 加速生成式AI驱动的药物发现[1] - 公司利用甲骨文AI基础设施和AMD最新硬件 整合基础设施并加速生物制剂设计周期[1] - 通过合作实现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端到端抗体设计[2] 技术架构与性能提升 - 采用第五代AMD EPYC处理器和RDMA集群网络 支持大规模模型训练和高分辨率分子动力学模拟[3] - 通过裸机GPU访问实现超低延迟 将GPU间延迟降至2.5微秒[4] - 获得每秒TB级吞吐量 支持检查点和数据流传输[4] 市场反应 - Absci股价上涨10.5% 达到每股2.63美元[5]
Absci joins Oracle and AMD for AI-led drug discovery (ABSI)
Seeking Alpha· 2025-09-11 20:30
Absci (NASDAQ:ABSI) on Thursday announced a collaboration with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NYSE:ORCL) and AMD (NASDAQ:AMD) to accelerate its AI-driven drug discovery efforts. As part of the partnership, the Vancouver, Washington-based biotech will use Oracle’s (NYSE:ORCL) AI infrastructure and AMD’s ( ...
Absci Accelerates AI-Driven Drug Discovery with Oracle and AMD
Globenewswire· 2025-09-11 20:00
Performance and scalability of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AI infrastructure enables Absci to accelerate biologics design cycles and reduce costsAUSTIN, Texas and VANCOUVER, Washington, Sept. 11, 2025 (GLOBE NEWSWIRE) -- Absci, a clinical-stage biotech company advancing novel therapeutics with generative AI, today announced a collaboration with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OCI) and AMD to accelerate generative AI-driven drug discovery. Absci’s generative AI Drug Creation Platform leverages OCI’s AI infrastr ...
BioGene Therapeutics Inc. Appoints Dr. Francis Tavares, PhD., as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Newsfile· 2025-08-20 19:00
公司人事任命 - PreveCeutical Medical Inc全资子公司BioGene Therapeutics Inc任命Francis Tavares博士为首席技术官 自2025年8月19日起生效[1] - Tavares博士拥有30年药物研发经验 曾担任ChemoGenics BioPharma创始人兼CEO 并曾在葛兰素史克担任药物化学部门集团经理 获2004年科学卓越奖[2] - 其领导开发的小分子抑制剂实现重要里程碑 包括Trilaciclib商业化及最佳CDK4/6抑制剂Lerociclib完成III期临床试验[3] 高管专业背景 - 持有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 并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完成博士后研究[3] - 主导超过15个代谢靶点研究 领导药物化学 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多学科团队 持续为临床试验输送候选药物[3] - 曾建立先进研究设施 推动多项I期和II期SBIR资助项目合作 并成功获取风险投资用于商业化[2] 公司战略布局 - BioGene Therapeutics专注于代谢健康和基因治疗领域创新疗法[6] - 通过澳大利亚全资子公司利用当地43.5%研发税收现金返还政策 依托优质科研人才推进基因疗法研究[6] - 当前正开展针对全球糖尿病和肥胖危机的基因治疗方法前沿研究[6] 研发管线概况 - 公司拥有五项研发项目:糖尿病与肥胖双重基因治疗 Sol-gel项目 Nature Identical™多肽疗法 非成瘾性镇痛肽替代品 以及脑震荡治疗产品[5] - 采用有机和天然等同产品开发预防性及治疗性疗法创新方案[5] - 致力于成为预防性健康科学领域的领导者[5] 管理层评价 - BioGene董事长兼CEO Stephen Van Deventer认为Tavares博士将科学创新转化为成功产品的经验对公司具有不可估量价值[4] - Tavares博士表示对公司科学创新方法充满信心 将致力于把变革性疗法转化为商业产品[4]
Marvel Biosciences Granted Chinese Patent for Lead Therapeutic Candidate MB-204
Newsfile· 2025-08-19 05:05
公司知识产权进展 -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号ZL2021800208934 涵盖先导资产MB-204的化合物组成 [1] - 专利名称为"治疗疾病的嘌呤化合物" 强化公司在关键市场的全球知识产权地位 [1][3] 核心药物资产特性 - MB-204是腺苷A2A受体拮抗剂伊曲茶碱的氟化衍生物 具有更强效力、更长持续时间和更好耐受性 [2][4] - 在自闭症、雷特综合征和抑郁症多个临床前模型中展示出强劲疗效 [2][5] - 已具备进入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条件 [2] 疾病治疗领域 - 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及相关疾病开发新型疗法 约每36名儿童中有1名被诊断患有自闭症 [3][5] - 探索MB-204在雷特综合征和脆性X综合征等罕见病治疗潜力 [5] - 阻断A2A受体可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症 [5] 公司背景与战略定位 - 通过全资子公司Marvel Biotechnology Inc开展业务 总部位于卡尔加里 [4] - 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发育障碍治疗领域 [4] - 伊曲茶碱是目前市场上唯一已上市的腺苷A2A受体阻断剂 [4]
XtalPi and Pfizer Expand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to Advance AI-Driven Drug Discove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Simulations
Prnewswire· 2025-06-30 09:23
合作扩展 - XtalPi与辉瑞宣布扩大研究合作 共同开发下一代分子建模平台 旨在通过AI模型提升小分子药物发现的准确性和效率[1] - 合作重点是利用XtalPi的XFEP平台 从参数定制到自由能微扰计算 为辉瑞药物发现提供支持 目标是提高准确性 高通量速度和用户友好性[3] - 辉瑞将利用该平台掌握其快速扩张的小分子化学空间 开发更精确的预测工具[1] 技术成果 - 2024年联合研究论文公布了第一代XtalPi力场(XFF) 在预测小分子几何结构和结合亲和力自由能微扰计算方面表现出色[2] - XFF技术能够计算和预测小分子关键特性如效力和选择性 实现更精确的药物筛选和合理设计[2] 公司背景 - XtalPi由麻省理工学院三位物理学家于2015年创立 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结合的创新研发平台[5] - 公司整合量子物理计算 AI算法 高性能云计算和自动化系统 为医药 材料科学 农业技术等行业提供数字化智能研发解决方案[5] 行业影响 - 此次合作展示了AI驱动平台与物理基础洞察相结合的变革潜力 有望开发更强大的预测工具[4] - 新平台可能解锁以往难以实现的药物发现可能性 加速全球患者获得变革性疗法[4]
MIT and Recursion Release Boltz-2: Next Generation AI Model to Predict Binding Affinity at Unprecedented Speed, Scale, and Accuracy
Globenewswire· 2025-06-06 22:00
文章核心观点 - 麻省理工学院和Recursion公司联合发布开源生物分子基础模型Boltz - 2,该模型在联合建模复杂结构和结合亲和力方面达到一流精度,能加速药物发现 [1][2] 模型介绍 - Boltz - 2是首个结合结构和结合亲和力预测的生物分子共折叠模型,在标准基准测试中接近基于物理的自由能微扰(FEP)的准确性,速度快达1000倍 [5] - 模型由麻省理工学院Boltz团队在Regina Barzilay和Tommi Jaakkola教授监督下,联合麻省理工学院和Recursion的研究人员开发,将根据MIT许可进行开源,供学术和商业使用 [4] 模型优势 - 提高亲和力预测:在FEP + 基准测试中接近FEP准确性,速度快超1000倍且计算成本低 [6] - 领先基准性能:在CASP16亲和力挑战中表现优于所有参与者 [6] - 先进联合建模:独特地对3D复杂结构建模,同时预测结合亲和力和蛋白质动力学 [6] - 可控且符合物理现实:使用Boltz - 转向显著提高物理合理性,通过模板、方法和接触条件增强用户控制 [6] - 新颖且扩展的训练数据: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扩展蒸馏数据和约500万次结合亲和力测定测量进行训练 [6] 模型意义 - 解决药物发现中准确预测分子结合强度的长期挑战,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生物学见解 [2] - 使大规模准确虚拟筛选更实用,解决小分子发现的关键瓶颈 [2] - 为研发团队提供有效分诊工具,助力聚焦最有前景的化合物,推动药物研发领域发展 [3] 关于Recursion公司 - 临床阶段的TechBio公司,通过解码生物学改善生活,拥有Recursion OS平台,生成全球最大的生物和化学数据集之一 [7] -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从数据集中提取数万亿生物和化学关系,每周可进行数百万次湿实验室实验,拥有并运营强大超级计算机 [7] - 总部位于盐湖城,是BioHive创始成员,在多地设有办公室,可通过官网、X和LinkedIn了解更多信息 [8]
Enanta Pharmaceuticals (ENTA) 2025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6-06 17:27
业绩总结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余额为1.934亿美元[6] - 预计2030年市场潜力超过500亿美元,涵盖多种疾病领域[52] 用户数据 - RSV在全球造成3300万例病例,300万例住院,101,000例死亡[13] - 7.3%的美国成年人受到特应性皮炎影响,约40%有中度至重度症状[78]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目前正在进行的RSV高风险成人的II期临床试验,预计将显示出临床上显著的症状缓解效果[31] - Zelicapavir(EDP-938)在II期儿童研究中,观察到治疗结束时病毒载量下降1.4 log[30] - 在Zelicapavir的II期儿童研究中,预设的mITT-3人群在第5天病毒载量下降1.18 log[25] - EDP-323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85-87%的病毒载量AUC减少,且P值均小于0.0001[43] - EDP-323在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中,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66-78%[46] - 公司在免疫学领域的管线包括针对KIT和STAT6的抑制剂,潜在适应症包括特应性皮炎和慢性自发性荨麻疹[49] - 公司在RSV领域的药物开发中,Zelicapavir是唯一在临床开发中的N-蛋白抑制剂[17] - EPS-1421在体外和体内的EC50为2-11nM,显示出对KIT的强效抑制[64] - EPS-1421对SCF介导的组胺释放的EC50为0.25nM,显示出良好的抑制效果[65] - STAT6抑制剂在IL-4/IL-13信号通路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可能成为“口服DUPIXENT”[71] - 原型STAT6抑制剂在细胞和生化实验中表现出纳摩尔级的抑制活性,EC50为19nM[82] - 原型STAT6抑制剂在小鼠模型中实现了pSTAT6的完全抑制[93] - 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选择STAT6抑制剂的开发候选药物[79] - 预计在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zelicapavir在高风险成人中的二期数据[102] - 公司计划进行EPS-1421的规模扩大和IND启用活动[102] 未来展望 - 预计Zelicapavir将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治疗,特别是65岁以上及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20]
C4X Discovery receives latest milestone payment from Sanofi
Globenewswire· 2025-05-27 15:00
里程碑付款与合作协议 - C4X Discovery收到赛诺菲支付的800万欧元里程碑款项 反映口服IL-17A抑制剂项目临床前进展[1] - 该款项来自2021年4月达成的许可协议 协议总价值最高可达4.14亿欧元 包括前期 临床前 开发 监管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及未来销售分成[2] - 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收到1800万欧元前期和临床前付款[2] 药物开发项目 - 赛诺菲致力于开发治疗炎症性疾病的口服疗法 目标市场价值数十亿美元[3] - IL-17A小分子抑制剂有望治疗银屑病 银屑病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疾病 提供可替代注射生物制剂的口服治疗方案[3] - 公司管线包含三个合作项目及多个高价值发现阶段项目 包括alpha4 beta7和PAD4等[4]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采用差异化药物发现方法 结合分子设计优化和患者分层技术[6] - 专注于免疫炎症领域 管线涵盖从早期靶点发现到后期药物开发的全阶段[6] - 首席执行官强调口服IL-17A抑制剂项目有望改变炎症性疾病治疗格局[4] - 董事长表示将推进主要项目进入临床开发阶段[4]
These Are the Only 6 Stock Stocks in NVIDIA's 13F Portfolio
MarketBeat· 2025-05-22 23:58
公司投资组合分析 - NVIDIA管理的美国交易证券规模超过1亿美元 需提交13F文件披露持仓情况 [1] - 13F持仓组合总规模达11.5亿美元 主要聚焦芯片与AI基础设施领域 [6][16] 核心持仓结构 - CoreWeave占持仓78% 为最大头寸 该公司是NVIDIA先进AI芯片的首批客户 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69% [4][5] - ARM和Applied Digital分别占10%和4% ARM提供芯片基础设计 Applied Digital主营算力租赁业务 [6][7][8] - 剩余持仓包括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生物医药AI)、Nebius Group(AI算力租赁)和WeRide(自动驾驶) 各占约2% [10][13][14] 重点企业业务关联 - CoreWeave与NVIDIA存在双向合作关系 既是其7%股权持有对象 也是GB200 Grace Blackwell系统的首批规模部署商 [4][5] - ARM曾为NVIDIA400亿美元收购目标 当前仍为其提供芯片IP核心设计 [6][7] - Nebius Group季度营收同比激增385% 将首批部署Blackwell Ultra AI平台 [13] 持仓企业市场表现 - CoreWeave自3月IPO后累计涨幅达169% 显著受益于NVIDIA关联效应 [5] - 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披露投资当日暴涨24% 但截至5月21日累计下跌51% [12] - WeRide受投资消息刺激单日飙升83% 但后续回调致累计跌幅达40% [15] 投资逻辑特征 - 所有持仓企业均与NVIDIA存在客户或供应商关系 体现其"知根知底"的投资策略 [16] - 投资标的集中在AI算力基础设施(占比84%)和前沿技术应用(自动驾驶/医药研发)领域 [4][10][13] - 市场对NVIDIA关联交易反应剧烈 多支个股出现"消息驱动型"短期暴涨但长期回调现象 [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