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
搜索文档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不断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陕西日报· 2025-08-12 06:54
文化强省建设战略部署 - 审议通过《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并部署重点任务 [1] - 锚定2030年和2035年阶段性目标系统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2] - 坚持以文铸魂、以文传脉等六大方向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3] 文化领域改革措施 -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强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3] - 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完善文艺院团建设发展机制 [3] - 培育文化人才队伍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3] 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协同 - 通过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支撑文化建设 [1] - 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1] - 以文化项目建设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4] 规划与实施保障 - 高水平编制"十五五"规划发挥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作用 [5] - 完善文化建设领导管理体制机制 落实党管宣传等原则 [3][4] - 通过细化任务清单和完善推进机制确保建设成效 [4]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悠悠文脉续华章 白山黑水谱新篇
新华社· 2025-08-11 21:55
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发现 -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遗址出土红山文化体量最大的玉龙等百余件玉器 具有重要文明源流研究意义 [5][7] - 沈阳故宫实施太庙建筑群 师善斋 文溯阁等专项修缮工程 2025年迎来营建400周年 [9] -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采用微更新理念保护历史建筑特色 同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12][14] 工业遗产转型与城市更新 - 长春市第一净水厂改造为水文化生态园 保留工业遗址建筑与机械 将历史记忆融入现代生活 [14][16] - 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2024年9月开街后热度攀升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39万人次 老建筑群融入潮流店铺与网红打卡点 [35][37] 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 辽沈战役纪念馆建立全国首个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信息查询系统 已为7937位烈士找到安葬地 为500余位烈士找到亲人 [19] -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采用AI成像虚拟技术开展情景教学 增强红色教育互动性与感染力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 - 赫哲族伊玛堪艺术建立6处传习所 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 其他民族文化传承人100余人 [21] - 90后创作者用电子音乐混编伊玛堪曲调 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传统文化 [21] -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乌兰牧骑近70年坚持基层演出 推出《草原之子》《老哥俩》等80余部文艺作品 [24]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漠河市2024年接待游客3584万人次 同比增长81% 北极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58万元 [29] - 锡林郭勒盟那达慕活动前五天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同比增长17% 带动经济收入108亿元 [32] - 长影旧址博物馆成为超百万人次参观的文旅地标 通过沉浸式角色互动 红色舞台剧等形式活化电影文化 [34]
新华全媒头条·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悠悠文脉续华章 白山黑水谱新篇
新华社· 2025-08-11 15:46
文化保护与考古发掘 -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积石冢出土红山文化体量最大的玉龙等百余件玉器 具有重要礼制文明研究意义 [3] - 沈阳故宫实施太庙建筑群 师善斋 文溯阁等专项修缮工程 2025年将迎来营建400周年 [4] -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采用微更新理念保护历史建筑特色 同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5][6] 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 - 长春市第一净水厂改造为水文化生态园 保留历史建筑与工业遗址 融入现代生活与生态景观 [7] - 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后融合潮流店铺与网红打卡点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39万人次 [19] 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 -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通过AI成像虚拟技术开展情景教学 增强红色教育感染力 [7][8][9] - 辽沈战役纪念馆建立全国首个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信息查询系统 已为7937位烈士找到安葬地 为500余位烈士找到亲人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赫哲族伊玛堪通过电子音乐混编等年轻化方式传播 建立6处传习所 拥有8名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12][13] - 内蒙古乌兰牧骑近70年坚持基层演出 推出《草原之子》等80余部作品 满足农牧民文化需求 [14]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漠河市2024年接待游客358.4万人次 同比增长81% 北极村依托地理特色发展极光观测与民俗文化体验 [15] - 锡林郭勒盟那达慕活动前五天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同比增长17% 带动经济收入10.8亿元 [16] - 长影旧址博物馆通过沉浸式角色互动与红色舞台剧吸引超百万人次游客 成为影视文旅融合地标 [17][18]
从溯源到实践:浸润人心的文化力量
杭州日报· 2025-08-11 10:28
文化工程建设 -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20年 已出版百余部专著 承担4个重大项目及84项子课题 填补多项学术空白[2] - 南宋史研究中心出版50卷《南宋史研究丛书》 改变宋史研究"重北轻南"格局 助力杭州成为全球南宋史研究中心[2] - 贺知章文化IP系统打造 连续举办文化节 编撰出版相关书籍 开发主题文创 提升文化影响力[3] 文化标识培育 - 宋韵文化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 上城区作为宋韵文化核心区域推动文化可观可感融入生活[3] - 西子廊桥"文艺赋美"盲盒音乐会登上央媒 探索文化+路径 让文化气韵流动 提升游客体验[3] - 跨湖桥遗址八千年独木舟文化保护 贺知章研究会成立 形成传承研究合力[3] 文化经济融合 - 传统文化与经济结合打开新空间 从悟空一棒到水袖一挥 从西湖一景到村咖一杯[4] - 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建议建设数字文化创新基地 培育文化科技项目 打造融合消费场景[4] - 培育文化科技跨界人才 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科技产业集群[4] 生态文明实践 - 安吉余村案例展示"两山"理念实践 杭州市入选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无废指数连续3年全省第一[5] - 文化特派员制度全国首创 专业人才下沉乡村 开展文艺活动 挖掘文化遗产 激活乡村文化活力[5] - 文化特派员将优质文化资源引入乡村 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5] 公共文化服务 - 20年来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形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6] - 杭州图书馆打造"一键借阅"平台 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线上可借 书店可借及数字阅读[6] - 创建银龄友好和视障阅读空间 提供无差别服务 讲好西湖传说 活化馆藏古籍[6] 基层文化阵地 - 社区文化家园作为基层小阵地发挥大作用 提供丰富文化活动与精神滋养[7] - 天新社区以"汇・新三馆"为载体 为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 促进社区和谐[7] 文化教育融合 - 浙江中医药大学创作中医药主题舞台艺术作品 大型原创话剧《大医精诚・寻找孙思邈》推动文化多元传播[8] - 中医药文化校园浸润 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文化精髓 探索中医药特色美育创新路径[8]
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市委宣传部以系统观念一体推进学查改 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解放日报· 2025-08-11 09:37
互联网内容创作扶持政策 - 上海发布九条扶持政策 涉及资金激励 人才政策 场景建设 出海扶持等内容 受到创作者普遍欢迎 [1] - 政策明确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 创作者评价资源触手可及 想象都能实现 [1] 宣传系统学习教育成效 - 市委宣传部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学习机制 各级领导班子举办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和读书班518场 开展专题研讨476场次 [1] - 基层党支部组织专题学习研讨3835次 全市宣传系统600余名处级以上干部接受集中培训 [1][2] - 依托红途平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3832场次 服务全市党员530万余人次 [2] 媒体系统性变革进展 - 上海报业集团启动全方位全链条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推动五位一体改革 被中宣部列为标杆样本 [3] -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在新闻栏目数量 播出时长 制播能力上保持全国省级广电机构首位 [3] - 三家媒体项目入选第五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案例 包括AI超级平台 信仰之路Ⅱ·大国之道 一站式对外信息服务平台CNS [3] 文化事业产业推进 - 上海加快推动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国有文化企业创新培育工程 深化新一轮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4] - 持续深化文旅商体展联动 统筹制定全市核心重点联动活动安排 [4] - 成功举办上海车展 上海国际电影节 古埃及文明大展 推出《万里归途》《长安三万里》等上海出品电影 [4]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8-08 09:46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作出深刻阐释。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 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 义。" 原标题:"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肩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 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源于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深邃思考,凝结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为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 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人民精 ...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8-08 09:11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2][9] -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 [2][9] -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2][9] 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战略 -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要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2][9] -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要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2][9] -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3][10] 文化与发展融合的实践 - 新时代的苏州展现出人文经济的“双面绣”,一面经济繁荣,一面人文鼎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 [2][9] - 经济与文化互融共促,为发展奠定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主动的精神力量 [2][9] -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3][10] 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 - 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8][14] -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更加彰显 [8][14] -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挺起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 [7][14] 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愿景 -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3][11] - 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做到家家仓廪实衣食足,又让人人知礼节明荣辱 [8][15] -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焕发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 [8][14]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人民日报· 2025-08-08 06:40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作出深刻阐释。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 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 义。"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 兴的文化根基"。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苏州考察。新时代的苏州绣出一幅人文经济的"双面绣",一面经济繁 荣,一面人文鼎盛。总书记点赞:"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 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千年文韵和现代经济如何和谐共生?答案呼之欲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 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古文化街考察。泥人张等不少"老字号"坐落于此,绵长文脉浸润城 市。总书记在这里指出:" ...
汲取精神伟力 强化文化担当
杭州日报· 2025-08-07 10:46
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实践与影响 - 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年,是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科学路径与强劲引擎,积累了丰硕成果与宝贵经验 [1] - “八项工程”的成果与经验不仅属于浙江,更是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卓越贡献 [1] 文化工作的指导理念与要求 - 文化的力量始于对传统的敬畏,成于创新的勇气,终于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追寻 [1] -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真”“情”“实”“意”的四字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研究 [1] - 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已从“有没有”“够不够”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 [2] 理论传播与青年力量 -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两山”有理》等理论宣讲探索具有感染力与传播力的创新路径 [1] - 青年宣讲员已成为宣传重大溯源理论成果和文化工程的中坚力量,通过传播方式创新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1]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良渚古城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时代之问,需要讲好良渚故事以认识中华文明 [2] -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拥有五千年良渚、上千年宋韵等悠久深厚的文化之脉,不断践行“八项工程” [1] 基层社区的文化实践 - 社区文化发展是“文体惠民”理念的生动实践,文化作为无形却坚韧的纽带,能提升居民身体素质、凝聚人心、营造和谐社区 [3] - 拱墅区天水街道皇亲苑社区作为典型案例,其发展在专题片中呈现,从全市首个“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到硬件设施升级,体现了文化凝聚力 [3] 文艺创作与曲艺发展 - 浙江曲艺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文艺院团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广场和文化礼堂汲取艺术滋养 [3][4] - 文艺精品创作和非遗守正创新需根植沃土、情系人民,方能打磨出反映时代精神、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佳作 [4] 文化建设的蓝图与未来 - 从文明素养提升、文化精品创作到文化遗产保护及相关产业发展,“八项工程”的蓝图在杭州的实践中正成为现实 [4] - 侨联等组织积极宣介浙江文化建设实践与成就,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以文化力量凝聚侨心、连接四海,厚植家国情怀 [1]
8月6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6 21:57
零售业 - 8月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0.1%,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2][9] 金融 - 截至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7.7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9% [10] 机器人产业 - 今年以来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技术和智能化水平不断突破,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11] 农业 - 截至6月底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达99827件,授权量超过4万件,年申请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 [13] 制造业 - 到2027年我国将建成不少于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到2030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完成数字化改造 [15] 期货市场 - 7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同比增长48.89%,成交额同比增长36.03% [16] 物流与交通 - 新疆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今年累计完成货运量1019.4万吨,同比增长4.1%,日均通行20多列中欧(中亚)班列 [17] - 淮宿蚌城际铁路正线全长约16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明年通车后将连接皖北城市群与长三角地区 [18] 国际事件 - 欧盟暂停对美国关税反制措施,但仍保留重启选项,美欧协议规定欧盟大部分对美出口商品将被征收15%关税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