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类命运共同体
icon
搜索文档
习近平主席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致贺信引发热烈反响
新华网· 2025-10-18 09:49
中国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与承诺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依靠自身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并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 - 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国际粮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 中国愿同国际社会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 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合作方向 - 中方将依托粮农组织平台持续推进杂交稻、菌草、节水灌溉和病虫害防控示范 [2] - 合作将推广数字农业、绿色低碳与气候适应技术,强化减损增效与体系韧性 [2] - 双方将围绕减损增效、数字农业与气候适应等重点领域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实现"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 [1][2] 中国农业技术与经验的国际推广 - 中国在农业科技、智慧农业和人工智能驱动农业方面的快速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经验 [3] - 中国对外农业合作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可维护,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建设大批农业技术示范与培训平台,推广水稻种植、稻鱼共生、节水灌溉等举措,直接惠及上百万农户 [4] - 中国通过与粮农组织开展南南合作项目,在非洲多国推动水稻种植、渔业养殖、灌溉设施建设、机械化推广和科技创新,帮助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带来产量增长和就业机会 [3] 中国与具体国家的农业合作案例 - 哥伦比亚与中国在农业技术、创新和小型农机制造等领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哥伦比亚派遣学生赴华学习农业创新技术,并向中国出口咖啡、牛肉和水果等优质农产品 [3] -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在土壤修复、清洁能源农业与绿色技术方面开展联合行动,两国在农业创新、水资源管理、数字农业与气候适应等领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4] - 巴基斯坦农业人才参加"千名农业人才赴华培训"项目,在中国学习智慧农机与灌溉技术,计划回国建立示范区 [5] - 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涵盖种子繁育、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国际贸易,未来将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及粮食贸易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5]
智库报告为人类2050蓝图提供中国智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8 09:16
论坛与研究成果发布 -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全球领导力学院承办,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全球化新动能”,汇聚多国前政要、学者与媒体代表[1] - 论坛上系统发布五项重磅研究成果,包括一份《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全球2050评估与未来展望》研究报告和四部新书[1] 全球2050年展望 - 报告指出2050年将是人类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科技跃迁与文明共存的关键节点[1] - 未来25年国际秩序将经历深刻重塑,经济格局呈现“东升西降”,新兴经济体崛起成为世界增长主引擎[3] - 能源转型与绿色投资将引领全球新增长周期,AI、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将形成集群式突破[3] 中国2050年发展战略 - 报告深入探讨中国“2050现代化战略”演进脉络,在“两步走”战略指引下,中国已在制造强国、科技自立、基础设施、人口结构等关键领域形成系统性布局[3] - 该报告是中国首个系统性比较全球2050战略的重磅智库成果,为世界各国规划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了思想框架与经验参考[3] 新书成果核心内容 - 新书《欧美学术界感知中国式现代化》和《国际激烈角斗中的中国》记录了欧美学者与中国思想界的对话,解析中国在复杂国际博弈中的战略定力与制度优势[4] - 《世界看新时代中国2025》汇集多国学者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观察,从国际视野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影响[4] - 《国家复利式发展与中国发展优势》以“复利”逻辑剖析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体制根基,提出构建具有持续增长力与内生动力的国家治理模式[6] 研究成果的总体意义 - 这些成果共同构成了在“中国与世界”“现在与未来”“学术与政策”等领域的系统性研究矩阵,标志着中国智库在全球话语体系重塑中的积极实践[8] - 专家认为这些成果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思想坐标,为各国政策制定提供了智识参考,展示了面向2050的学术远见与国际担当[8]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林长制和林草工作等事项
大众日报· 2025-10-18 08:35
妇女事业与妇联工作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 [2] - 更好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 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2] - 推动妇联工作改革创新 开创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 对外工作与开放合作 - 深入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 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对外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 [2] - 扎实做好地方外事工作 深化国际科技创新 产业合作 经贸往来 [2] - 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和地方友好交往 积极探索参与全球治理的有效路径 [2] -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 生态文明与林草工作 -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 - 强化林草资源保护 持续抓好绿化工作 不断壮大林草产业 [2] -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推动全省林草工作再上新台阶 [2]
“中国倡议彰显天下情怀”
人民日报· 2025-10-18 06:13
"中国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鼓舞着广大发展中国家。"近日,约旦共产党总书记法赫米·哈图特在接 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不仅仅是一个实现经济飞跃的成功故 事,更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寻找符合自身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和动力。 法赫米表示,他高度关注中国的减贫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已经实现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 贫,提前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举,为全球减贫事业 带来深刻启示。 法赫米表示,约旦当前仍面临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多重挑战。约旦共产党致力于团结更多民众,维护国家 安全利益,实现经济自主发展。约旦共产党期望同中国共产党加强政党合作,借鉴中国发展经验。共 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贸投资往来。约旦和中国已经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 作文件。中国是约旦第二大贸易伙伴,约旦希望今后加强对华化工产品出口,并欢迎更多中企来约旦投 资发展。 法赫米说,中国在与阿拉伯国家交往中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中国发展经验为阿拉伯国家实现 经济独立和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广大阿拉伯国家视中国为可靠合作伙伴,乐意同中国深化友好合作。 (本报中东 ...
2025上合组织国家全球治理圆桌对话会在京举行
人民日报· 2025-10-18 06:13
(责编:袁勃、赵欣悦) 本报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王莉)由中国外文局、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主 办,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的2025上合组织 国家全球治理圆桌对话会1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上合组织秘书处、联合国驻华机构、上合组织国家智库 的150余名代表围绕"践行全球治理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对话。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8日 03 版) ...
“中国的影响力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
人民日报· 2025-10-18 06:13
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致贺信。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高度赞扬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成立8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就加强全球粮食及农业治理发出号召 倡议,充分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各方人士 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体现出对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展现出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 各方愿与中国和粮农组织等共同努力,为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增进人民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期待未来粮农组织和中国进一步深化南南合作" "中国在国内广大农村地区实现的发展变革,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范例。"联合国国际 农业发展基金助理副总裁多纳尔·布朗高度评价中国对全球农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中国以积极行动守 护全球粮食安全。中国坚定支持南南及三方合作,在推动全球农业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球 南方国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了力量。" 哥伦比亚驻罗马联合国机构大使、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前部长珍妮弗·莫西卡表示:"习近平主席贺信展示 出的发展与合作意愿对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十分重要。哥伦比亚与中国有着共同的发展需求,许 ...
全球治理倡议推动国际社会共迎挑战
经济日报· 2025-10-18 05:58
10月16日,2025上合组织国家全球治理圆桌对话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以及国际机构的代 表,围绕如何更好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与会嘉宾普遍表示,中方在上合组织天 津峰会上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为推动国际社会共迎挑战、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 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澎湃动力。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表示,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成果丰富,在安全、经济、人文交流等领 域都取得大量成果。中方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在峰会上获得广泛的高度评价,得到各国元首及国际社会 积极响应。全球治理倡议与"上海精神"有许多契合之处,都强调要尊重国家主权和国际法,并倡导多边 主义。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表示,当前,世界正处于多边主义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关键阶段,人类社会面临 数字鸿沟、气候变化、地缘政治风险等诸多挑战。全球治理倡议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挑战注入了新动 力。 "中国一直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都是全球治理的共同参与者和受益者,这非常符合《联合国宪 章》宗旨,也符合一个公平公正全球体系的发展方向。中国一直是全球治理体系发展和改革的积极贡献 者,在南南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减贫、粮食安 ...
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新华社· 2025-10-17 23:41
中国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依靠自身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并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 - 中国在实现粮食自给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探索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可持续道路 [3] - 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国际粮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 - 粮农组织需要并欢迎来自中国的经验、专业技能与创新,将继续与中国携手,扩大知识共享与能力建设 [2] - 中国通过与粮农组织开展南南合作项目,在非洲多国推动水稻种植、渔业养殖等,帮助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带来产量增长和就业机会 [3] - 哥伦比亚希望学习中国经验,加快推进农村减贫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双方在农业技术、创新和小型农机制造等领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4] 农业技术与创新推广 - 中国在农业科技、智慧农业和人工智能驱动农业方面的快速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经验 [3] - 中方将依托粮农组织平台持续推进杂交稻、菌草、节水灌溉和病虫害防控示范,推广数字农业、绿色低碳与气候适应技术 [3] - 乌兹别克斯坦在智慧农业、农产品物流中心等方面借鉴应用中国经验,以稳定国内市场和提升地区粮食安全水平 [5] 具体合作项目与领域 - 中国对外农业合作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可维护,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建设大批农业技术示范与培训平台,直接惠及上百万农户 [5] - 佳北农业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涵盖种子繁育、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国际贸易等 [6] - 巴基斯坦农业人才参加“千名农业人才赴华培训”项目,计划回国建立小型智慧农机与灌溉示范区 [6] 未来合作方向与目标 - 中方将全面践行四大全球倡议,与粮农组织等各方合力推进、共同加速迈向“零饥饿”目标 [3] - 未来合作将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及粮食贸易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6] - 合作重点领域包括减损增效、数字农业与气候适应,以推动实现“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 [2]
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致贺信引发热烈反响
新华社· 2025-10-17 22:53
中国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与承诺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依靠自身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并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 - 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国际粮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 中国愿同国际社会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 中国农业技术与发展经验 - 中国在实现粮食自给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探索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可持续道路 [3] - 中国在农业科技、智慧农业和人工智能驱动农业方面的快速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经验 [3] - 中国对外农业合作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可维护,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建设大批农业技术示范与培训平台 [5] 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 - 粮农组织需要并欢迎来自中国的经验、专业技能与创新,将继续与中国携手,扩大知识共享与能力建设 [2] - 中国通过与粮农组织开展南南合作项目,在非洲多国推动水稻种植、渔业养殖、灌溉设施建设等,帮助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3] - 中方将依托粮农组织平台持续推进杂交稻、菌草、节水灌溉和病虫害防控示范,推广数字农业、绿色低碳与气候适应技术 [3] 具体合作项目与成果 - 中国专家在非洲推广高产杂交稻,在东南亚山区指导小农户修复梯田、优化水利和耕作方法,直接惠及上百万农户 [5] - 哥伦比亚与中国在农业技术、创新和小型农机制造等领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哥伦比亚已开始派遣学生赴华学习农业创新技术 [4] - 巴基斯坦农业人才参加"千名农业人才赴华培训"项目,学习智慧农机与灌溉技术,计划回国建立示范区 [6] 多国对中国经验的认可与合作意愿 - 南非常驻代表指出中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快速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经验 [3] - 哥伦比亚希望学习中国经验,加快推进农村减贫与农业现代化进程 [4] - 乌兹别克斯坦在智慧农业、农产品物流中心等方面借鉴应用中国经验,提升地区粮食安全水平 [5]
这条肯尼亚铁路,是“中国学”在非洲最好的现实注脚
虎嗅· 2025-10-17 16:17
中非合作论坛与制度化发展 - 中非合作论坛于2000年创立,是中非关系制度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3] - 经过25年发展,已有超过10,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扎根,涵盖大、中、小型各类企业[3] 中非经贸与技术合作 - 中非双向贸易丰富了双方消费选择,并有力提升了非洲的供应链水平[3] - 中国企业将最新技术引入非洲市场,使非洲消费者能同步体验中国市场的创新产品[4] - 技术共享让在非洲工作的中国同胞也能享受到与家乡相似的产品和服务[4] 中非文化交流与人文纽带 - 中国企业成为文化传播桥梁,促进非洲员工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5] - 双向文化交融促进了文明间的相互尊重与和谐共处[5] - 中非人文交流加深了人民之间的情感纽带,对促进社会稳定和文明互鉴具有重要意义[7] 中国在肯尼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 - 蒙内标准轨铁路连接肯尼亚境内多个地区,并计划延伸至东非其他国家[9] - 蒙内铁路将内罗毕到蒙巴萨的行程时间从近10小时缩短至5小时,提升了运输安全性和效率[9] - 内罗毕快速路将市区到机场的时间从两个多小时缩短至15分钟,彻底改变了出行方式[10] 中非合作与非洲国际话语权 - 中国是支持非洲国家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主要倡导者之一[16] - 中国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等倡议,为非洲和全球南方国家创造发声渠道[15] - 中国帮助非洲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这是中非合作模式的关键所在[18] 中国发展经验的启示 -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自身发展,并积极向世界分享发展经验[23] - 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其绿色发展经验启发了很多非洲国家[25] - 中国的中长期规划如“十四五”规划,在帮助全球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复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