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

搜索文档
环球圆桌对话:在制度化中推动中国中亚合作“提质升级”
环球网· 2025-06-25 06:56
中国—中亚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 提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植根于六国长期合作的共同理念和价值 [1][2] - "中国—中亚精神"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理念支撑,中亚各国元首一致同意强化合作的精神凝聚力和理念向心力 [2] - 中国与中亚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是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中国—中亚精神"凝结着双方对发展的普遍共识 [2] 中国—中亚合作的制度化进展 - 六国元首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将世代友好原则固定下来,标志着政治互信达到新高度 [3] - 中国—中亚机制实现制度化,建立常设工作机制,超越一般双边关系组合,获得更多整体性与稳定性 [5][6] - 中国中亚合作经历五波发展浪潮,从建交到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再到"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发展战略对接,逐步实现制度化 [6] - 中国—中亚机制涵盖元首会晤、外长对话、秘书处协调等机制化安排,形成覆盖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多维度的合作体系 [7] 务实合作与高质量发展 - 六国元首商定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聚焦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等六大优先方向 [3] - 中方宣布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愿同中亚国家共享发展经验和最新技术成果 [3] -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合作,加快5G、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建设项目落地 [12] - 中吉乌铁路项目、中哈第三条铁路规划、中欧班列等基础设施和交通物流合作项目加速实施 [10] 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 中国同中亚国家在地方合作、人员往来、教育交流、文化旅游等领域达成一系列新合作成果 [4] - 中方将在中亚开设更多文化中心、高校分校、鲁班工坊、中医药中心,深入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4] - 六国元首签署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合作倡议,推动互设文化中心,合作开展"中国—中亚文化和旅游之都"评选 [4]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意义 -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对周边地区乃至全球其他区域合作产生示范效应,激励更多国家携手合作 [4] - 中亚地区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区,为全球实践树立示范样板 [5] - 中国—中亚机制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转型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确定性,为新型国家间关系和地区合作贡献新范式 [8]
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前行智慧和力量(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纪念是为了警醒。二战的沉痛教训殷鉴不远,历史不能倒退,应当向前;世界不能分裂,应当团结。全 世界珍爱和平的人民必须牢记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历史,坚定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坚守真正的多边主 义,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为人类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在世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 突出的现实背景下隆重举办纪念活动,彰显中国坚决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积极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警醒国际社会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回望历史,尤其不能忘记,台湾回归中国也是二战的胜利成果,是战后国际秩序重 要组成部分。10月25日前后,举行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这对于缅怀先烈英勇事迹、回顾两岸同胞 共御外侮的历史功绩、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同心共创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具有 重要意义。 纪念活动汇聚和平的意志,彰显和平的力量,将展现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 献,宣示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和决心,意义深远且重大 6月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 ...
新华全媒头条|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多边力量——亚投行十年发展观察
新华社· 2025-06-24 21:27
2015-2025,十年弹指一挥间,精心播下的种子,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由中国倡议发起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朋友圈"从最初的57个创始成员扩展 到110个,带动超2000亿美元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区域发展、推动多边合作贡献着独特力 量。 从空中俯瞰亚投行位于北京"鸟巢"附近的总部,"中国结"与"鲁班锁"造型寓意互联互通、连接世界。 正如这一建筑所传递出的深刻含义,亚投行正以实际行动强壮基础设施筋骨,打通区域经济脉络,架设 南北合作桥梁,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动篇章。 推进互联互通——十年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炎炎烈日,在孟加拉国达卡专区偏远的帕德玛巴瑞村,村民阿克塔尔正在享受电风扇带来的夏日清凉。 "这曾经是遥不可及的奢望。"阿克塔尔说,以前村里没电,孩子们晚上写作业都要点煤油灯。"如今, 我们再也不怕天黑了。" 这个曾经"被电力遗忘的角落"2016年迎来命运的改变。这是亚投行开业运营后投资的首批项目之一、也 是第一个独立融资的项目,投入1.65亿美元贷款帮助当地改造升级配电系统,让1250万农村人口告别缺 电的历史。 以实际行动促进区域发展,亚投行"点亮"的不仅是村庄, ...
新华快评|纪念抗战伟大胜利 开创和平发展光明未来
新华社· 2025-06-24 20:26
纪念活动安排 - 国务院新闻办宣布将于9月3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 [1] - 纪念活动将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名义联合举办 [1] - 活动内容包括检阅部队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1] 历史意义 - 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同时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完全胜利 [1] - 抗战精神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发 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1] - 这场斗争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孕育出彪炳千秋的伟大抗战精神 [1] 现实意义 - 纪念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 更是对抗战精神的传承弘扬和对和平发展决心的宣示 [1] -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需要勇于斗争、敢于胜利 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1] - 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旗帜 做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未来展望 -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2] - 通过纪念活动凝聚力量 肩负起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2] - 推动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2]
李强会见厄瓜多尔总统诺沃亚
快讯· 2025-06-24 17:32
中厄双边关系发展 - 中厄建交45年来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政治互信巩固,务实合作成果丰硕 [1] - 中方高度重视中厄关系,两国领导人会晤将为关系发展擘画新蓝图 [1] - 厄方称中国是其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合作增进厄瓜多尔人民福祉 [2] 经济与贸易合作 - 中方愿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深化清洁能源、基础设施、金融等领域合作 [2] - 中方乐见更多厄方优质产品输华,建议厄方利用进博会等平台推广 [2] - 厄方希望深化贸易、金融、农业、清洁能源、基建等领域合作 [2] 多领域合作规划 - 双方将加强教育、文化、青年交流,便利人员往来以夯实民意基础 [2] - 中方提议以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五大工程"为契机,推动现代化合作 [2] - 厄方强调秉持相互尊重、开放务实精神,加强合作规划与人文交流 [2] 多边机制协作 - 中方愿与厄方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中协调,践行多边主义 [2] - 双方目标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2]
外交部:中方期待同各方共同支持亚投行不断发展壮大
快讯· 2025-06-24 15:25
6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发言人刚才发布了李强总理将出席2025 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的消息,请问中方对此次活动有何期待?郭嘉昆表示,亚投 行是习近平主席亲自倡议建立,亲自推动成立的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2015年成立以来,在各成员 的共同支持下,亚投行坚持国际性、规范性和高标准运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多边开发机构 体系新的重要一员,为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本届年会以互联助力发展, 合作共创繁荣为主题,将总结亚投行过去10年发展成绩,规划下个10年发展方向,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 意义。中方期待同各方共同支持亚投行不断发展壮大,为促进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完 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更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智通财经) ...
王毅会见新加坡外长维文
快讯· 2025-06-24 14:17
中新双边关系发展 - 中方赞赏新方重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愿以中新建交35周年为契机推动双边关系新发展 [1] - 新方将中国作为黄循财总理就任后首个访问的东盟外国家,体现两国关系的独特重要性 [2] - 两国关系成功根植于互尊互信、着眼长远,新方将继续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2] 经贸与科技合作 - 双方同意抓住新兴技术发展机遇,深化经贸投资、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 [2] - 中方提出推动中新全方位高质量前瞻性伙伴关系实现更大发展 [1] 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 - 中国强调将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抵制单边霸凌,反对强权政治,推动构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 [1] - 新方愿同东盟国家和中国坚持开放包容,捍卫多边主义,共享合作机遇应对全球挑战 [2] - 中方愿与东南亚国家共建中国东盟共同家园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1]
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6-24 06:10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定位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双重坐标进行战略定位 [2] - 国际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主导的"一超多强"格局深刻调整,"西方自由秩序"瓦解 [2] - 全球南方国家作用显著上升,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扩员加速权力转移 [2] 中国经济与产业基础 - 中国GDP从2010年6万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9万亿美元,年均增速7.5% [3] -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拥有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 [3] - 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3.85万亿元,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地位 [3] 全球治理三大倡议 - 全球发展倡议已动员近200亿美元资金,开展1100个项目,80国加入"之友小组" [7] - 全球安全倡议获119国支持,写入123份双多边文件 [8] - 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反对意识形态对抗 [9] 区域合作实践 - 中国-中亚合作框架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中心,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 [7] - 签署中国-中亚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打造"五大家园"周边命运共同体 [13] - 支持东盟中心地位,推动上合组织构建四大共同体(卫生/安全/发展/人文) [13] 大国关系布局 - 中俄保持高水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1] - 中美关系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 [12] - 中欧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12] 全球南方合作 - 提出全球南方开放包容合作倡议及八项支持举措 [14] - 推动发展议题重回国际议程中心,深化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 [14] - 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14]
倾听尼山2025|王学典: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经济观察报· 2025-06-23 19:11
论坛背景与主题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3][7] - 论坛创立于2010年,已举办十届,从最初上百人参会发展到第十届有来自63个国家的近400位嘉宾出席,国际学者比例超50%[5] - 本届论坛设置6项分议题,包括"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直面地缘政治冲突与经贸壁垒等现实挑战[4][21] 文明对话理论框架 - 论坛主题源自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首次将该理论纳入文明互鉴背景讨论[12][17] - 文明相处三阶段论:"各美其美"是基础认知,"成人之美"需承认他者文明优势,"美美与共"是整合文明长项构建新形态[14][15][16] - 现存四大文明(儒家/伊斯兰/恒河/西方文明)均无法互相取代,文明对话是成本最低的相处方式[12][13] 东西方文明比较 - 西方文明植根个人自由导向权利本位,东方文明植根血缘亲情导向集体义务本位,二者均基于人性故不可互相替代[26][29] - 儒家文化对西方最大意义在于消解个人至上主义,理想状态是东西方生活方式互相借鉴形成非极端化平衡[29][30] - 家庭作为最牢固社会组织形式是儒家文化生命力的根基,只要家庭不解体其价值就持续存在[28] 论坛发展轨迹 - 议题演进三阶段:从初期文化价值讨论→中期对接生态/经济等现实挑战→近期聚焦AI伦理等前沿科技治理[21] - 参与主体从哲学学者扩展至政企产学研多元联动,分论坛增设中医药/体育等垂直领域对话[22] - 话语体系完成从"解释中国"到"定义范式"升级,将"天人合一"等传统智慧转化为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方案[22] 文明共识与现代化 - 论坛达成四大共识:文明多样性价值、发展需多样性与共同性统一、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创新文明新形态[32] - 儒家思想需进行社会科学化改造,与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结合,共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框架[36][38] - 中国式现代化核心是平衡资本活力与约束,设置伦理/法律/政治界限,继承"义在利先"等道义经济传统[39][42] 技术变革挑战 - 人工智能将带来文明形态颠覆性挑战,需建立伦理/道德/政治边界但具体路径尚未形成共识[35] - 第十届论坛首次纳入AI议题,探讨如何以"人本伦理"引导科技发展,推动传统价值融入数字治理规则[22][35]
倾听尼山2025|王学典: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经济观察报· 2025-06-23 16:33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概况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1][3] - 论坛自2010年创立以来规模持续扩大:从首届上百人参会增至第十届63国近400位嘉宾(国际学者占比超50%)[3][10] - 设置六大分议题:文明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世界意义、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全球现代化进程、家庭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2] 论坛主题的现实意义 - 当前全球背景: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俄乌/巴以/黎以/叙利亚)、贸易壁垒增加,文明对话需求迫切[2][3][7] - "各美其美"强调文化自信,"美美与共"倡导文明整合,目标指向费孝通提出的"天下大同"[5][7][8] - 论坛首次将费孝通理论纳入文明互鉴讨论框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9][17] 论坛发展轨迹 - 议题演变:从初期文化价值讨论(和而不同)转向"文明+治理"复合模式,近年聚焦AI伦理/数字治理等前沿议题[11][12] - 参与主体多元化:从哲学学者扩展至政府/国际组织/企业领袖,形成"政产学研"联动机制[11] - 话语体系升级:从解释中国理念(和而不同/仁者爱人)到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如AI伦理中的"人本伦理"主张)[12] 东西方文明比较 - 西方文明特征:个人至上/权力本位(如开放式社区),植根于对自由的追求[13][14] - 东方文明特征:集体主义/义务本位(如封闭式小区),植根于对安全感的需求[13][14] - 儒家文化价值:消解极端个人主义,提供"道义经济"理念(义在利先/共同富裕)[14][20] 文明对话成果 - 达成四大共识:尊重文明多样性、坚持交流互鉴、追求共同价值、创新文明形态[16] - 提出三大原则:文明和谐共存、维护多样性、坚持对话互鉴[12] - 实践路径:以交流超越隔阂、以互鉴超越冲突、以共存超越优越[17] 儒学现代化挑战 - 科技冲击:AI/基因技术等对传统伦理提出挑战,需设置伦理/法律/政治边界[18] - 理论革新:儒家需从农耕文明治理理论升级,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如规范资本活动)[19][20] - 中国式现代化内涵:释放资本活力同时设置道德/法律界限(公有制主体+法律规范)[20] 相关ETF数据 - 食品饮料ETF(515170):市盈率20.01倍,近5日涨0.17%,主力净流入929万元[22] - 游戏ETF(159869):市盈率40.6倍,份额增8100万份,估值分位61.27%[22]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5日涨1.98%,主力净流入294万元[22] - 云计算50ETF(516630):市盈率96倍,估值分位85.02%,主力净流出255万元[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