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菌草
icon
搜索文档
在绿水青山间追求共同现代化——中国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全球回响
新华社· 2025-10-18 23:53
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 - 新时代中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 - 杭州保留超过10平方公里的湿地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称号,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 - 塔克拉玛干沙漠建成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通过沙产业发展和创造就业为南疆注入新活力 [2] - 内蒙古鄂尔多斯在能源转型中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驭"风"而上、逐"光"而行的特色路径 [2]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202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较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 [3] - 2024年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 [3] - 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 [3] - 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3] 国际认可与合作 - 中国在"十四五"期间获得"地球卫士奖""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全球性荣誉 [3]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认为中国生态文明理念深度契合当今时代发展主题 [3] - 中国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7] - 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7] 技术输出与经验分享 - 中国滴灌、光伏扬水、固沙方格等技术在撒哈拉沙漠应用中奏效 [4] -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项目通过边建设边培训让当地青年掌握技能,实现真正可持续 [4] - 中国专家在维多利亚湖区域分享水质监测、数据建模和生态修复方法,展现科技治水力量 [6] - 中国科研机构与非洲渔业研究所合作,提供设备和科学培训改善渔民生计 [5] 气候承诺与全球治理 - 中国宣布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30%以上 [6]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 [6] - 中国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坚持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7] - 德国智库认为中国是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引领者 [7]
在绿水青山间追求共同现代化
新华社· 2025-10-18 23:30
中国绿色发展核心理念与实践 -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1] - 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深度契合当今时代发展主题 [3] -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破解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难题提供重要路径 [5] 国内生态环境改善与成就 - 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较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3] - 2024年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 [3] - 杭州保留超过10平方公里湿地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称号 [2] - 全长3046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于2024年年底实现锁边合龙 [2] 新能源产业发展与能源转型 - 内蒙古鄂尔多斯在能源转型中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驭“风”而上、逐“光”而行 [2] - 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7] - 中国计划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 [6] 国际合作与技术输出 - 中国与全球伙伴开展多元务实合作,技术包括滴灌、光伏扬水、固沙方格等,并在撒哈拉沙漠等地区应用 [4] - 截至2024年9月,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7] - 中国通过培训、技术转让和融资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7] - 中国专家在非洲维多利亚湖区域分享水质监测、数据建模和生态修复方法,推广“科技治水”经验 [5][6] 国际社会评价与认可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认为中国生态文明理念深度契合当今时代发展主题,为世界提供范例 [3] -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指出中国成功实现绿色发展,将经济与生态深度融合,证明这对环境和人民福祉均有利 [3] - 德国智库能源观察学会主席认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中国是这一进程的重要引领者 [7]
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新华社· 2025-10-17 23:41
中国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依靠自身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并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 - 中国在实现粮食自给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探索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可持续道路 [3] - 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国际粮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 - 粮农组织需要并欢迎来自中国的经验、专业技能与创新,将继续与中国携手,扩大知识共享与能力建设 [2] - 中国通过与粮农组织开展南南合作项目,在非洲多国推动水稻种植、渔业养殖等,帮助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带来产量增长和就业机会 [3] - 哥伦比亚希望学习中国经验,加快推进农村减贫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双方在农业技术、创新和小型农机制造等领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4] 农业技术与创新推广 - 中国在农业科技、智慧农业和人工智能驱动农业方面的快速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经验 [3] - 中方将依托粮农组织平台持续推进杂交稻、菌草、节水灌溉和病虫害防控示范,推广数字农业、绿色低碳与气候适应技术 [3] - 乌兹别克斯坦在智慧农业、农产品物流中心等方面借鉴应用中国经验,以稳定国内市场和提升地区粮食安全水平 [5] 具体合作项目与领域 - 中国对外农业合作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可维护,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建设大批农业技术示范与培训平台,直接惠及上百万农户 [5] - 佳北农业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涵盖种子繁育、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国际贸易等 [6] - 巴基斯坦农业人才参加“千名农业人才赴华培训”项目,计划回国建立小型智慧农机与灌溉示范区 [6] 未来合作方向与目标 - 中方将全面践行四大全球倡议,与粮农组织等各方合力推进、共同加速迈向“零饥饿”目标 [3] - 未来合作将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及粮食贸易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6] - 合作重点领域包括减损增效、数字农业与气候适应,以推动实现“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 [2]
中国援助巴新菌草旱稻项目永久性示范基地落成
新华社· 2025-09-29 23:14
项目概况 - 中国援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旱稻项目永久性示范基地在巴新东高地省首府戈罗卡市正式落成 [1] - 该项目是中国与巴新减贫合作的里程碑 [1] - 基地由东高地省政府提供土地,中方援建 [1] 项目规模与功能 - 目前已建成部分占地1.68公顷 [1] - 基地具备良种繁育、技术培训、生产加工示范等功能 [1] - 投入运营后将提升巴新菌草旱稻技术的应用推广水平 [1] 项目可持续发展 - 中方将为当地培养一批本土化技术骨干 [1] - 此举旨在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1]
“不只是食物,更是希望”
经济日报· 2025-08-17 05:50
核心观点 - 菌草技术作为中国农业创新成果在非洲推广应用 显著改善当地营养餐计划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并具备多领域应用潜力 [1][2] 技术特性 - 菌草为草本植物 由福建农林大学20世纪80年代研发 具备蘑菇培养基 牲畜饲料和生态治理材料等多用途特性 [1] - 技术涵盖菌草种植 基质制作 食材加工到营养搭配的全流程体系 [2] 应用成效 - 卢旺达学校通过菌草技术实现每周至少两次蘑菇营养餐供应 营养均衡且成本低廉 [2] - 技术帮助学校通过售卖多余产品增加收入 形成可持续运营模式 [2] - 当前应用覆盖食用菌栽培 牲畜饲料和生态修复三大领域 [2] 推广规模 - 第二届非洲菌草技术培训班吸引5个非洲国家57名农业官员 教师和发展工作者参与 [2] - 中国援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将开展定向培训 推动技术在教育机构转化落地 [2] 战略价值 - 菌草技术与卢旺达国家营养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2] - 技术被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及非洲国家农业部门纳入合作框架 [2]
跨越山海的中国贡献——“两山”理念启迪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社· 2025-08-13 23:38
核心理念的提出与传播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于2005年8月15日首次提出 [1] - 该理念在国际舞台被多次阐述,包括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2021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和2022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3] - 理念跳出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简单对立的框架,被视为一种范式转变 [4][10] 国际合作与技术应用 - 菌草技术已在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推动当地减贫和可持续发展 [5] - 中国援建的“非洲光带”项目将为乍得、布隆迪等非洲国家至少5万户无电贫困家庭提供电力 [9] - 通过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等方式,中国深化南南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 [9] 具体项目与实践案例 - 中企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通过绿色施工方法,在实现交通便利和发展机遇的同时保护当地生态 [6] - 中企投建的波黑伊沃维克风电项目已并网,年发电量达2.59亿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 [6] - 中国在国际合作项目中同步推进生态和经济目标,例如防治荒漠化技术获得2024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7]
国际纵横谈丨跨越山海的中国贡献——“两山”理念启迪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网· 2025-08-13 23:20
科学理念指引发展之路 - "两山"理念于2005年8月15日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 - 该理念推动中国以绿色创新实践创造了生态奇迹和发展奇迹,并走向世界助力发展中国家绿色发展 [1] - 冈比亚媒体人通卡拉实地探访余村后,深刻理解到该理念如何将生态破坏的村庄转变为以绿色产业为基础的生态中心 [2] - 哈萨克斯坦研究员叶西莫娃在2013年首次听到习近平主席在海外阐述"两山"理念,认为其体现了对人类生态文明与发展问题的深邃思考 [2][3] 理念的国际传播与影响 - 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达沃斯论坛等国际场合多次阐述"两山"理念 [3]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诺生称赞该理念"启迪心灵",匈牙利国会副主席伊什特万评价其"高瞻远瞩、深入人心" [3] - 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柯布认为该理念跳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的传统框架 [4] -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送给全世界的珍贵礼物" [5] 实践案例与项目落地 - 中国援毛里塔尼亚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引入菌草技术,帮助当地实现稳定收入和生态恢复 [5] - 菌草技术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扎根,推动当地减贫和可持续发展 [5] - 中企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通过绿色施工方法保护当地生态 [6] - 中企投建的波黑伊沃维克风电项目年发电量2.59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4万吨 [6] 全球绿色转型贡献 - 中国援助的"非洲光带"项目将为乍得、布隆迪等非洲国家至少5万户无电贫困家庭提供光伏电力 [8][9] - 中国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优势和市场优势助力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 [9] - 世界经济论坛专家瓦格纳认为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 [9] - 中国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将绿色发展纳入全球发展倡议重点领域 [9] 国际合作与未来展望 - 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卢琦因防治荒漠化贡献获2024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7] - 埃及生态学家阿拉姆学习中国农业废弃物回收管理技术,认为中国为全球贡献了全新思路 [7] - 肯尼亚学者阿德希尔指出中国资本、技术和知识助力非洲推动碳中和进程 [10] - 美国学者里夫金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代表着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范式转变 [10]
丝路走笔丨“不只是食物,更是希望”——为非洲孩子餐桌带去希望的“中国草”
新华网· 2025-07-31 16:11
菌草技术概述 - 菌草是由中国福建农林大学于20世纪80年代研发的草本植物,可作为蘑菇培养基、牲畜饲料及生态治理材料,具有广泛用途[2] - 该技术被称为“中国草”、“幸福草”或“太阳草”,是一项源自中国的农业技术创新[2] 技术应用与培训 - 第二届非洲菌草技术应用培训班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卢旺达农业与动物资源部和福建农林大学联合主办[3] - 培训吸引了来自5个非洲国家的57名农业官员、教师和发展工作者参加[3] - 培训内容涵盖菌草在食用菌栽培、牲畜饲料、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多种用途[3] - 中国援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计划为学校开展定向培训,以帮助教育机构将技术转化为实际成果[3] 项目成效与模式 - 卢旺达技术学校通过小规模试种菌草,实现每周至少安排两次以蘑菇为主菜的营养餐,营养均衡且成本低廉[2] - 项目目标为掌握从菌草种植、基质制作、食材加工到营养搭配的整套流程,以改善学生膳食并可通过售卖多余产品为学校增加收入[2] - 该模式被视为一条可行之路,有望推广到更多乡村学校[2] 发展前景与战略契合 - 菌草技术与卢旺达国家营养发展战略高度契合[3] - 存在创办本地公司的长远打算,旨在为青年和女性提供蘑菇种植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立和就业[3] - 该技术被视为一粒改变未来的种子,通过教育、农业和创新给更多人带来改变[1][3]
记者手记丨坦桑尼亚小伙菌菇棚里的中国“幸福草”
新华网· 2025-07-29 16:32
菌草技术行业 - 菌草技术由中国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教授研发 使用草作为栽培食药用菌菇的培养基原料[1] - 该技术保护森林资源并为农民创造脱贫致富新路径 被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称为中国幸福草[1] - 技术包含系统性农业概念 提供一整套可用 用得起且可传授的方法体系[2] 绿菌公司经营 - 公司专注于研发和培育药用菌菇 创始人比索马于2022年通过大学培训首次接触菌草概念[2] - 2023年创始人参加中国45天菌草技术培训后停用锯末 全面改用菌草培养基[2] - 公司产品包括干燥灵芝粉末 目前供不应求 客户通过网络下单或经中医爱好者 草药师推荐购买[2] - 公司正与本地诊所合作研究灵芝产品纳入日常保健的方案[3] 技术推广模式 - 采用开放式传授模式 每月培训外地青年农民 重点关注女性群体和首次种植者[3] - 培训内容涵盖菌草基料制作 包装和销售等全流程指导[3] - 已培训几十名农户 部分开始向本地市场供货 另有尝试小规模出口[3] - 发展目标为共享知识资源的合作体 计划开发新品种菌菇和家庭种植套装[3] 政策支持背景 - 坦桑尼亚前总统基奎特2016年访问福建农林大学时提出希望菌草技术为坦桑尼亚发展作贡献[3] - 2023年基奎特确认菌草技术在坦桑尼亚发展良好 其个人牧场已种植菌草[3]
商务部副部长答21:“十四五”中老铁路等重点基建项目建成运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15:03
贸易投资成果 - 中国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从2021年2.7万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3.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4.7%,占整体贸易比重由45.3%提升至50.7%,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51.8% [2] - 2021—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规模超24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共建国家投资超1600亿美元,共建国家对华投资超800亿美元 [2] 项目建设进展 - 2021—2025年上半年中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累计近6000亿美元 [2] - 中老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运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建设加速区域互联互通 [2] - 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民生项目落地,如菌草、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及本地技术人才培养 [2] 新兴领域合作 - 中国与5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数字、绿色、蓝色等领域投资合作备忘录 [3] - "丝路电商"伙伴国增至36个,形成丝路电商日、丝路云品等合作品牌,120余家国家馆助力伙伴国产品入华 [3] - 绿色基建、清洁能源及绿色矿产国际合作积极推进 [3] 机制平台建设 - 通过双边经贸联委会、贸易畅通工作组等机制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展会加强经贸对接 [5] - 与厄瓜多尔、塞尔维亚签署自贸协定,与安哥拉、塔吉克斯坦签署投资协定,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