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投资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三投资”方法论 | 公募基金篇一 破解信任危机,提升基民获得感
第一财经· 2025-05-15 10:58
公募基金行业信任危机与转型 -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从2021年历史高位6.16万亿元缩水至2024年底的3.43万亿元,降幅达44% [3] - 2024年一季度近七成正收益主动权益类基金遭遇净赎回,净赎回份额达693.04亿份,反映"微涨就走"现象 [1][4] - 行业正从规模导向转向投资者回报导向,需解决"高位发行""追求爆款"等历史遗留问题 [4]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行为 - 2020年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达53.57%,但2022-2023年连续两年亏损(-19.2%和-11.78%) [3] - 正收益基金占比从2020年99.65%(2285只)骤降至2022年3.42%(119只) [3] - 2024年一季度75%产品实现正回报,平均收益率3.86%,但未能扭转赎回趋势 [4] "三投资"理念的实践意义 - 理性投资是基础(减少非理性交易),价值投资是方法(关注企业内在价值),长期投资是目标 [4][5] - 该理念可降低市场波动性,促进资本有效配置,增强市场稳定性 [2][4] - 需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如将"客户持有期""复购率"纳入KPI,弱化短期规模考核 [7] 投资者信任重建路径 - 需解决时间/风格/业绩/持有期四类错配,例如通过逆周期服务和市场周期培训 [7] - 金融产品收益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要求建立合理预期管理 [6] - 监管部门拟将投资者获得感纳入分类评价体系,推动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7][8] 行业转型具体措施 - 推广定投工具、历史估值分位数据等辅助决策手段 [7] - 调整销售策略,在市场低迷时加强投资者教育而非追逐热点 [6][7] - 部分公司已实施考核变革,强调持有体验而非短期规模 [7]
精彩抢先看|秒懂金融·资管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系列访谈之国泰君安资管
第一财经· 2025-05-07 15:38
核心观点 - 首届资产管理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展示活动由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指导,上海资产管理协会组织,旨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 [1] - 上交所、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和第一财经联合打造《秒懂金融·资管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系列访谈》专题节目,邀请资管领域优秀机构分享实践经验 [1] - 国泰君安资管的三位高管将分享公司如何践行"三投资"理念,为持有人创造价值 [1] 活动背景 - 活动背景是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新"国九条"部署要求 [1] - 活动时间为2024年,由上海资产管理协会组织会员单位中的资产管理机构参与 [1] 节目内容 - 节目将邀请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信托公司、券商资管等领域的优秀实践展示机构分享"三投资"理念和实践经验 [1] - 节目将探讨"三投资"理念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以及券商资管如何通过践行该理念应对市场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满足投资者需求 [1] 播出信息 - 完整节目将于5月9日15:00在第一财经官网/APP"秒懂金融"专题上线 [2] - 节目还将于5月10日17:00在第一财经电视"秒懂金融"栏目播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