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期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降费后,购买基金还需要区分A类、C类份额吗?
经济网· 2025-09-16 17:51
金融时报社答网友: 近日,中国证监会修订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规定》),提出降低销售费率、优化赎回费制度等多项修订内容,拉开了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第三阶 段序幕。《金融时报》刊发相关新闻报道后,有网友提问:"按照新发布的销售费用管理规定,降费 后,基金A类份额和C类份额的费用就区别不大了,还有必要区分A类份额和C类份额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下A类份额和C类份额的收费区别。同一基金产品的A类和C类份额的投 资标的和运作方式完全一致,但收费模式不同,A类份额采用前端收费(申购时收取申购费),C类份 额采用后端收费(持有期间计提销售服务费)。若类比为停车场的收费,A类份额是在入场时一次性收 取20元停车费;C类份额则是收取2元/小时的计时收费。这种类比可以帮助我们较快理解两种份额的主 要区别。 根据两种份额的特点,在投资者的投资中,A类份额可以通过持有期来摊薄成本,更好地发挥复利效 应,帮助投资者有效获取投资收益;从费率上看,C类份额虽然短期进出成本相对较低,但申购、赎回 的时间成本也会限制资金的灵活性。同时,C类份额长持有期时销售服务费的复利叠加以及 ...
Up Over 35% in 2025: This "Boring" Stock Is Offering Exciting Returns for Investors
The Motley Fool· 2025-09-16 16:10
It's one of the great investments of the past decade, and its value-creating formula can still work from here.When it comes to boring investments, United Rentals (URI 1.05%) likely makes the short list. And yet the stock for this equipment rental company is trading up 35% year to date, as of this writing, crushing the 12.5% comparable return for the S&P 500. Moreover, its returns in 2025 aren't a fluke -- the stock is up 1,310% over the last 10 years, and that's before accounting for its dividend.Boring sto ...
穿越周期的力量:中意人寿23载发展的长青之道
齐鲁晚报· 2025-09-16 15:16
今年6月,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清华金融评论》最新发布的保险竞争力排行榜单引发行业 关注。在这份颇具影响力的榜单中,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十强席位中出现了一家仅有的合资保险公司 ——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意人寿"),这已是该公司第二次荣获这一殊荣。 若将时光倒回23年前,当中意人寿作为中国加入WTO后首家合资保险公司"落户"广州时,或许很少有 人能预料到,这家带着"混血基因"的企业能够在今日的中国寿险市场稳健发展至今。如今看来,在充满 较多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中意人寿这份对于"稳健"的坚守,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一、风控投资双稳健,彰显长青底色 自2002年成立以来,中意人寿始终坚持以合规经营为基石,将风险管控嵌入企业发展的基因之中,走长 期可持续发展之路。 企业能否持续履行保险责任,偿付能力是关键衡量指标。其官网公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 季度,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66%和212%,近五年来,中意人寿综合偿 付能力充足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达200%左右,这表明其拥有充足的资本金兑现对客户的承诺,彰 显出其稳健发展底色。 在产品与服务层面,中意人寿逐 ...
【投资锦囊】 时间的玫瑰缘何未能绽放
证券时报· 2025-09-16 12:28
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属于专业范畴,普通投资者可能一时无法分辨。但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产品时可 以穿透营销话术,关注底层逻辑——毕竟,真正的长期投资,应始于专业、终于回报。尤其需要关注管 理人的信息披露,如明确提示锁定期产品的历史波动率、最大回撤等风险指标,而非仅强调"长期持 有"的模糊概念。尤其在管理人收益与投资者回报深度绑定的费率结构改革之后,投资人对不愿意采用 浮动管理费、缺乏业绩对等约束机制的基金管理人要心存警惕。毕竟,浮动管理费率也是管理人自信心 的一种体现。而不给基民挣钱则"三年白干"的业绩对等约束机制,也会倒逼管理人勤勉尽责。值得一提 的是,前文所提的知名公募,近期新发了不少浮动费率基金,这应该是其改革的结果,希望能经得起市 场的检验。 总而言之,未来基金公司需在产品制度设计、投研能力与投资者教育三者间找到平衡,否则锁仓期将沦 为信任的"枷锁",而非价值的"桥梁"。唯有如此,时间的玫瑰才能如约绽放。 一段时间以来A股颇为劲爆的市场行情,让公募基金产品赚钱效应明显,多只过往业绩平平的权益基金 也扬眉吐气。与此同时,一些迄今没有回本的基金则显得颇为尴尬,其中以部分三年持有期权益基金最 为典型。据媒体不完 ...
降费后,购买基金还需要 区分A类、C类份额吗?
金融时报· 2025-09-16 10:15
根据《规定》计算A类、C类份额的费用,如果按照市场较为常见的4折优惠费率计算,购买10万元股票 型基金,若持有期在1年及以上时,A类、C类份额费用趋同;若持有期在6个月至1年间,则C类份额依 然有费用优势。可以看出,即使在调整后,C类份额在持有6个月至1年间仍然具有费率优势,可以更好 地适配具有相应投资时间要求的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证监会此次发布的是征求意见稿,公募基金后续具体费率结构还需等修订落地后才 能进一步揭晓。 不过,对于利用炒基金C类份额抓市场波段机会的情况,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基金的申购赎回存在时 间差,且当前市场中存在行业轮动切换较快等现象,投资者往往会承受损失。此次费率的相应调整也是 为了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下A类份额和C类份额的收费区别。同一基金产品的A类和C类份额的投 资标的和运作方式完全一致,但收费模式不同,A类份额采用前端收费(申购时收取申购费),C类份 额采用后端收费(持有期间计提销售服务费)。若类比为停车场的收费,A类份额是在入场时一次性收 取20元停车费;C类份额则是收取2元/小时的计时收费。这种类比可以帮助我们较快理解 ...
当居民存款开始搬家,“固收+”如何承载大众理财?
点拾投资· 2025-09-15 19:00
导读:当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后,居民存款也在悄悄搬家。根据央行7月的金融数据,居民存款减少了1.1万亿。那么这些钱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资本 市场呢? 答案很可能是"固收+"。根据Wind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固收+"产品的规模累计增加约2000亿元,"固收+"产品总规模突破1.9万亿。当银行理财收 益率不断下行后,越来越多人开始寻找更好的理财替代。风险偏好相对稳定的"固收+"产品就成为了最主要的选择。 然而,"固收+"和传统的主动权益基金不同,更追求投资体验,因此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好平衡。这让我们想到了长期追求稳中求进的海富通"固 收+"团队。 早在2022年,我们就访谈过海富通固收投资总监陈轶平和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江勇 《连续4年绝对收益,海富通稳固收益如何守住财富》 。当主 动权益基金还在如火如荼的大发展时,海富通基金却开始聚焦到用户的多元化投资需求上。他们打造了一个目标明确,风格清晰,策略多元化的"固收 +"投资团队。 打造目标明确, 风格稳定的"固收+"产品线 如果基金产品能够按照用户的风险偏好分层,那么权益基金更适合锐意进取的进取型投资者,满眼都是机会和成长;而"固收+"基金更适合稳健务实的 ...
校正理念推动公募基金经营变革
经济日报· 2025-09-15 06:38
倒逼专业能力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变革。销售费率的优化调整意味着基金管理人以往依赖渠道销售的经 营模式已难以持续,只有凭借长期稳健的业绩回报、严格的风控能力、契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设计以及高 效专业的服务,才能真正赢得投资者信任。未来,基金管理人必须苦练内功,将竞争重心聚焦投研实 力、产品创新与客户服务水平的提升方面,方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强化监管制度刚性约束,重塑公募基金销售格局。通过完善公募基金销售全链条监管,统筹解决沉淀资 金孳息归属、基金投顾重复收费等问题,强化廉洁从业防线,明确基金管理人强化渠道能力建设要求,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好制度基础。同时,还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机构业务发展模式的客观差异,统 筹协调不同类型费率改革举措,促进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鼓励投资者摒弃热衷炒作的"短期行为"。除了对基金机构形成有效约束,还有助于引导投资者践行长期 投资、价值投资理念。一方面,新规要求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资产,简化并统一赎回费率设置,提高了 短期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新规通过规范优化销售服务费收取模式,对于持续持有期限超过一年的股票 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不得继续收取销售服务费,降低了投资 ...
如何克服恐高症、增厚长期投资收益?
雪球· 2025-09-14 14:37
01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贵出贱取之道 来源:雪球 前言 前几天有小伙伴留言 , 问及由于他承受力较弱 , 特别容易恐高 , 因此应该如何增厚牛市里的收益 ? 这个问题很大 , 涉及到投资风险偏好 、 盈利体系 、 长期思维等方面 , 我答应写一篇文章来阐述我的观点和思路 , 今天来交作业了 。 02 投资收益的来源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 需要先思考一下投资收益的来源 。 投资收益=资金*(power(1+年化收益率,投资年数)-1) 。 比如 , 资金是100万 , 年化收益率10% , 投资年数10年 , 则10年后总的投资收益是 : 100*(power(1+10%,10)-1)=159万 。 从上面这个公式里可以看到 , 影响投资收益的总共有3个因素 : 资金 、 年化 、 年数 。 其中 , 资金与投资收益是乘的关系 , 年化收益率是底数 , 投资年数是指数 。 那么这三大因素中 , 哪个对投资收益影响最大呢 ? 很多人可能会说是资金 , 毕竟本金越大 、 收益越高 ; 也有人认为是年化收益率 ...
3.8万亿企业年金,最新业绩出炉!
券商中国· 2025-09-11 22:51
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3.84万亿元,投资资产净值3.81万亿元 [1] - 共有17.24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覆盖职工3304.53万人 [2] - 全市场5987个投资组合中,含权益类组合数量占主导(4436个),规模达3.27万亿元;固收类组合1551个,规模5403亿元 [2][3] 投资业绩表现 - 近三年(2022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累计收益率6.27%,较一季度末近三年收益率7.46%下降1.19个百分点 [2] - 固收类组合近三年累计收益率10.20%,显著优于含权益类组合的5.76% [2] - 单一计划中固收类组合收益率10.49%,含权益类组合收益率5.84%;集合计划固收类收益率9.67%,含权益类收益率4.61% [3] 资本市场关联性 - 权益组合表现与股指走势高度相关:2022年7月-2025年6月期间上证指数累计涨1.35%,沪深300指数跌12.24% [2] - 相较2022年4月-2025年3月期间(上证指数涨2.57%,沪深300跌7.94%),后期市场表现明显走弱 [2] 管理机构竞争格局 - 受托管理规模前三:国寿养老(8820亿元)、平安养老(5590亿元)、工商银行(3400亿元) [4] - 投资管理规模前六:泰康资产(6484亿元)、国寿养老(4957亿元)、平安养老(3555亿元)、工银瑞信基金(3325亿元)、易方达基金(3187亿元)、南方基金(2612亿元) [4] 头部机构业绩表现 - 固收类组合业绩领先机构:华泰资产(12.97%)、长江养老(12.67%)、海富通基金(12.61%)、银华基金(12.38%)、国泰基金(12.04%) [6][9] - 含权益类组合业绩突出机构:国泰基金(11.05%)、工银瑞信基金(10.67%)、泰康资产(7.52%) [6] - 部分机构出现负收益:嘉实基金固收组合-1.62%,海富通基金集合计划权益组合-3.31% [7][9]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 - 人社部正在牵头出台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指导意见,构建"长钱长投"政策体系 [11] - 2025年二季度以来,投管人已在受托人指引下提升权益投资仓位中枢 [11] - 长周期考核有望发挥养老金逆周期投资优势,实现长期更高收益 [11]
股市十年轮回,我收获了185%的涨幅和-82%的重挫
36氪· 2025-09-11 20:21
投资组合表现 - 中国平安持有十年实现185%收益 成本从40元降至20元 [5] - 苏宁易购(原苏宁云商)同期亏损82% 股价从10元跌至不足2元 [5] - 两只股票对冲后净收益约15% [25] - 其他长期持仓包括中国银河(两年67%) 人民网(三年34%) 海天精工(四年26%) 鞍钢股份(一年30%) [9] 市场环境变化 - 沪指在2024年9月重新站上3800点 创2015年8月以来新高 [1] - 2015年3-4月沪指从3300点上行至6月5178点高位 [1] - 2015年6月15日后市场出现大幅下跌 [13] - 2016年1月熔断机制实施和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全球股市大跌 [15] 公司基本面分析 - 中国平安通过综合金融"三驾马车"布局成功穿越周期保持增长 [11] - 公司业绩持续增长且维持分红政策 [15] - 苏宁易购因债务危机连年亏损 2020年被恒大200亿债务引发连锁反应 [17] - 两家企业当时均为行业龙头 拥有雄厚资金实力和主营业务根基 [11] 投资策略与心态 - 采用闲钱入市策略 严格控制股市资金占比 [22] - 长期持有理念 通过财报和公司运营情况判断投资价值 [23] - 拒绝技术流路线 不看K线不预判资金趋势 [23] - 在2015年高位入市经历三次调价才成功买入 [20] 风险事件影响 - 2015年6月13日证监会清理场外配资引发市场大跌 [14] - 中国平安在10送10转增后股价受大盘拖累加速下跌 [15] - 苏宁易购因跨界尝试不顺利且债务问题爆雷最终被ST [17][19] - 市场黑天鹅事件使基本面分析暂时失效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