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生产
搜索文档
河南:多措并举确保“三秋”生产有序推进
新华社· 2025-10-02 21:16
秋收进度与规模 - 河南秋作物已收获5320万亩,占全省秋作物种植面积的45.1% [1] - 周口市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80亿斤以上 [1] 农机与物流保障措施 - 全省准备各类收获机械20万台,调集投入履带式玉米收获机7980台 [1] - 组建742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以应对阴雨天气 [1] - 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置农机专用通道,实行快速验放 [1] - 郑州北车站累计编开列车350余列1.3万多辆,减少调车作业2700余钩以提升秋粮运输效率 [2] 粮食产后处理与市场流通 - 周口黄泛区农场锐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启用两座日处理能力达700吨的塔式烘干机 [1] - 国网周口供电公司开通粮食烘干用电报装绿色通道并成立电力便民服务队 [2] - 引导粮企、合作社等通过订单收购、代收代储等方式活跃流通,并拓展省外深加工企业市场 [2]
刘宁调度节日期间安全稳定和值班值守工作
河南日报· 2025-10-01 13:06
安全与应急管理 - 省委书记刘宁在节日期间以视频连线方式检查调度安全稳定和值班值守工作,强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1] - 要求扛牢政治责任,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格值班值守制度,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机制 [2] - 强调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强化建筑施工、矿山、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强化商超、景区、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 [2] - 要求加强暴雨等灾害天气防范应对,严防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强化科技赋能,做到防患未然,最大限度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2] - 要求深化文旅融合,保障文旅设施安全,维护文旅市场秩序,引导诚信合规经营 [3] 社会治理与市场秩序 - 要求扎实开展社会治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加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控 [2] - 围绕“两节”优化市场供给,推出“真金白银”消费让利措施,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2] - 要求抓好交通保障,加强路警协调联动,强化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巡查巡护,优化道路客运组织和出行信息发布 [3] 农业生产与作风建设 - 要求抓紧“三秋”生产,抢抓降雨间隙窗口期,组织农户科学分类开展抢收,完善烘干收储服务和技术指导,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3] - 要求夯实作风建设,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严防违规吃喝等突出问题反弹回潮 [3]
河南秋作物已收获3106万亩
新华财经· 2025-09-27 18:27
秋收进度 - 截至9月26日17时,河南省秋作物已收获3106万亩,占全省秋作物总面积的26.3% [1] - 已收获的粮食作物面积为1586万亩,其中玉米1169万亩,水稻353万亩 [1] - 已收获的花生面积为609万亩 [1] 地区收获进展 - 信阳市自9月16日开始早稻收割,目前收获进度已超过五成 [1] - 开封市秋收进度超过四成 [1] - 南阳市秋收进度超过三成 [1]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河南省秋粮种植面积超过7600万亩 [1] - 9月份该省出现多轮降水,对秋粮灌浆和农机抢收产生影响 [1] - 行业正从气象预警、田间抢收到秋粮收储全面发力,以系统性举措应对挑战 [1]
应对持续阴雨 决战决胜“三秋”
河南日报· 2025-09-21 07:24
天气挑战 - 9月以来出现多轮大范围降水,9月22日至23日黄河以南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9月25日至27日及10月上中旬仍有分散性降水过程[2] - 阴雨天气导致日照偏少、田间湿度大,影响豫中局部和豫北大部秋作物灌浆,并增加病虫害流行风险,中南部和东部土壤偏湿制约农机下地[2] - 9月底至10月上旬前期、10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被识别为降水间歇期,是抢收抢晒的黄金窗口[2] 农机抢收应对 - 全省计划投入各类农机400万台套,其中玉米和花生收获机械18万台套,通过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规模化作业提升效率[3] - 建立742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和832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的快速响应机制,遇田间积水立即调集排涝机具[3] - 推广机收减损和玉米适时晚收等增产技术,同时采用玉米站秆晾晒、果穗装笼晾晒等方法降低霉变风险[3] 小麦播种准备 - 农业农村部门印发全省麦播技术、品种布局等5条针对性技术指导意见,推动深耕整地和镇压保墒等技术入户[4] - 针对茎基腐病和纹枯病等病害,全面推行种子包衣,杜绝“白籽下地”,并对多花黑麦草重发地区落实封闭除草措施[4] - 通过“线下观摩+网络直播”模式培训农户,并组织18个省级小麦专家指导组深入田间开展“点对点”指导[4] 秋粮收储保障 - 已备足338亿斤仓容和100亿元资金,可满足465亿斤商品量和265亿斤收购量的需求[5] - 利用10亿元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争取金融支持,并引导粮企和合作社通过订单收购和代收代储等方式活跃流通[5] - 针对可能启动的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优化库点布局,采取“预约+现场排队”模式保障售粮顺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