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搜索文档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07 02:20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同仁堂2024年度报告及相关会议决议展开,涵盖公司经营、财务、利润分配、业务发展、投资等多方面情况,体现公司在行业政策利好下聚焦主业发展,同时对未来发展作出规划和决策[1][7][3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生产与销售,拥有完整产业链,常年生产超400个品规中成药,产品覆盖多科室,经典产品知名度高 [5] - 2024年行业政策利好,党和政府推动中医药振兴,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中医药标准化、传承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药品监管体系也持续完善 [3][4][5] 财务数据 - 2024年度公司合并报表总资产311.98亿元,同比增长3.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1.96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61亿元 [7] - 2024年度公司按合并报表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6亿元,可供股东分配利润83.86亿元。公司拟以2024年末总股本13.71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本次现金分红占净利润44.93%;加上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年度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3.71亿元,占净利润89.86% [1][2][13] 董事会会议 - 2025年4月2日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多项议案,包括《2024年度总经理工作报告》《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等19项议案,其中部分议案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9][10][49] - 同意公司及子公司向多家银行申请不超过63亿元综合授信额度,期限一年,额度可循环使用 [33] - 制定《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理制度》,规范市值管理行为 [43][44] - 控股子公司同仁堂商业对外投资红惠医药51%股权事项,因触发交割审计条款及业绩因素,同意签订补充协议,原协议中止执行并延期交割 [46] - 同意续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审计费用256万元 [47][49] 监事会会议 - 2025年4月2日公司第十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等7项议案,部分议案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52][53][63] 对外投资进展 - 2024年10月公司控股子公司同仁堂商业受让红惠医药51%股权,因触发交割审计条款及业绩因素,各方同意中止原协议并延期交割,已支付5231.86万元作为意向金 [75][77] 续聘会计师事务所 - 拟续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其具备相关资格,合伙人216人,注册会计师1244人,2023年度收入总额21.55亿元,审计业务收入18.51亿元 [81][82] - 2025年度审计费用256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该事项需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生效 [89][91]
中药行业周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医药发展新目标-2025-03-10
湘财证券· 2025-03-10 19: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中药行业或呈现价格治理与消费复苏同行,压力与机会并存的局面,可在增量需求中寻找投资机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板块及个股表现 - 上周(2025.02.24 - 2025.02.28)医药生物报收7302.5点,下跌2.72%;中药Ⅱ报收6207.73点,下跌0.76%;化学制药报收10278.41点,下跌0.39%;生物制品报收5893.96点,下跌2.36%;医药商业报收4850.7点,下跌3.57%;医疗器械报收6278.17点,下跌3.44%;医疗服务报收5413.55点,下跌7.94%,医药二级子板块全面回调,近期涨幅较大的医疗服务调整幅度最大,中药板块微跌 [1] - 表现居前的公司有长药控股、*ST龙津、*ST吉药、康缘药业、启迪药业;表现靠后的公司有维康药业、粤万年青、康美药业、新光药业、恩威医药 [1] 行业估值 - 上周中药PE(ttm)为25.84X,环比下降0.23X,近一年PE最大值为30.13X,最小值为22.58X;PB(lf)为2.24X,环比下降0.01X,近一年PB最大值为2.65X,最小值为1.99X;PE处于近十年以来24.71%分位数,PB处于近十年以来4.63%分位数;中药板块相对沪深300估值溢价率为105.83% [2]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医药发展新目标 - 2025年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多项工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再次被提及,人口老龄化叠加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共同造就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中医药“治未病”“纯天然”的特有优势有望得到更充分发挥,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及“中医药 +”模式有望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3] 投资建议 - 价格治理方面,集采建议关注价格降幅、院端市场份额及研发创新能力;医保谈判和医保目录调整,关注价格降幅和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及企业;关注基药目录调整进度,重点关注“医保 + 非基药 + 独家”品种;“四同”“三同”“二同”“一同”及药价比形成价格联动,拥有渠道和产品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获得增量需求 [4][7] - 消费复苏方面,看好宏观经济回暖及内需刺激带来的消费类中药销量的恢复,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延伸的消费中药 [7] - 国企改革方面,中药行业国资控股企业占比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投资机会来自提质增效取得的业绩增量,建议关注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等特征的企业及“医保 + 非基药 + 独家”品种等,同时关注国企改革带来的提质增效及业绩增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