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搜索文档
年诊疗量超16亿人次!中医药法护航“中华瑰宝”
新华社· 2025-07-01 21:56
中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总诊疗量超16亿人次,较2023年明显增长 [1][3] -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97.1万人,中药饮片抽检质量整体合格率提升至97%左右,中成药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2] - 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升达到24.62% [2] 政策支持与法律框架 - 中医药法自2017年施行以来推动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和规范的出台,包括《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 [1] -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加快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1] 中医药服务网络与能力 - 我国基本实现了地市办中医医院全覆盖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全覆盖 [2] - 武汉市硚口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了中医诊室、中药房等设施,并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3]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24年1月至5月的日均诊疗量超过一万人次 [3] 中药创新与研发 - 2021年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已有53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其中包括25个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 [4] - 2019年以来已有6个儿童专用中药新药获批 [4] 中医药文化推广与国际影响 - 中药梳、药枕、中药香囊等文创产品热销,中式养生茶饮流行,中医药文化夜市火爆出圈 [5] - 我国推动世界卫生组织制订新一轮传统医学发展战略,与世卫组织联合举办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 [5] - 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发布121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5] 未来发展潜力 - 国家层面有待出台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和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 [6]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在中医药人才培养、诊疗和知识普及中发挥更大作用 [6] - 中医药"走出去"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熟练掌握"国际通用语言" [6]
抢占消费者心智,天士力挖掘医药零售市场增长新动能
第一财经· 2025-04-29 08:00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2024年中国医药零售市场药品销售规模达5019亿元[3] - 医药分开、处方外流政策推动工业头部企业重视零售渠道[3] - 疾病谱转向慢性病为主(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带来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3] -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成为解决临床需求的核心竞争力[3] 公司荣誉与战略定位 - 公司获2025乌镇健康大会"VIP战略合作企业"称号[1] - 红芪口服液获"最受药店欢迎明星单品",牛黄清心丸推广项目上榜[1] - 作为现代中药创新药龙头企业,聚焦心脑血管/消化代谢/肿瘤免疫/中枢神经四大疾病领域[3][8] 营销创新与品牌建设 - 2024年启动"高品质向强品牌"转化,构建数字化价值营销体系[4] - 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宣传(小红书/万店铜牌授予/30周年活动等)提升渗透率[5] - 与连锁药房共建脑健康中心,实现"客流互助+业态互补+成本互担"运营模式[7] - 提供疾病教育/用药知识/医药配送等全链条服务[5][7] 产品表现与研发进展 - 2024年中药板块收入60.24亿元,复方丹参滴丸销量1.54亿盒(+9.24%),养血清脑颗粒2993万盒(+10.67%)[7] - 心脑血管管线覆盖高血脂/脑卒中/心衰等适应证,形成预防-治疗-康复全链条产品[10] - 芍麻止痉颗粒获国际指南推荐,坤心宁颗粒为更年期治疗创新药[10] - 17款现代中药研发产品处于临床Ⅱ/Ⅲ期阶段[10] 中医药创新路径 - 构建"临床价值+数字技术+患者服务"三维创新体系[10] - 通过增加适应证/工艺优化/质量提升延长产品生命周期[8] - 复方丹参滴丸带动系列心脑血管产品形成现代中药大药体系[8]
中药行业周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医药发展新目标-2025-03-10
湘财证券· 2025-03-10 19: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中药行业或呈现价格治理与消费复苏同行,压力与机会并存的局面,可在增量需求中寻找投资机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板块及个股表现 - 上周(2025.02.24 - 2025.02.28)医药生物报收7302.5点,下跌2.72%;中药Ⅱ报收6207.73点,下跌0.76%;化学制药报收10278.41点,下跌0.39%;生物制品报收5893.96点,下跌2.36%;医药商业报收4850.7点,下跌3.57%;医疗器械报收6278.17点,下跌3.44%;医疗服务报收5413.55点,下跌7.94%,医药二级子板块全面回调,近期涨幅较大的医疗服务调整幅度最大,中药板块微跌 [1] - 表现居前的公司有长药控股、*ST龙津、*ST吉药、康缘药业、启迪药业;表现靠后的公司有维康药业、粤万年青、康美药业、新光药业、恩威医药 [1] 行业估值 - 上周中药PE(ttm)为25.84X,环比下降0.23X,近一年PE最大值为30.13X,最小值为22.58X;PB(lf)为2.24X,环比下降0.01X,近一年PB最大值为2.65X,最小值为1.99X;PE处于近十年以来24.71%分位数,PB处于近十年以来4.63%分位数;中药板块相对沪深300估值溢价率为105.83% [2]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医药发展新目标 - 2025年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多项工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再次被提及,人口老龄化叠加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共同造就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中医药“治未病”“纯天然”的特有优势有望得到更充分发挥,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及“中医药 +”模式有望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3] 投资建议 - 价格治理方面,集采建议关注价格降幅、院端市场份额及研发创新能力;医保谈判和医保目录调整,关注价格降幅和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及企业;关注基药目录调整进度,重点关注“医保 + 非基药 + 独家”品种;“四同”“三同”“二同”“一同”及药价比形成价格联动,拥有渠道和产品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获得增量需求 [4][7] - 消费复苏方面,看好宏观经济回暖及内需刺激带来的消费类中药销量的恢复,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延伸的消费中药 [7] - 国企改革方面,中药行业国资控股企业占比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投资机会来自提质增效取得的业绩增量,建议关注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等特征的企业及“医保 + 非基药 + 独家”品种等,同时关注国企改革带来的提质增效及业绩增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