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六味地黄丸
icon
搜索文档
同仁堂:稳基固本 持续优化经营质量
证券日报· 2025-09-15 16:12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97.69亿元 同比增长0.06%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亿元 扣非净利润9.42亿元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53亿元 同比激增13139.22% [2][4] - 医药工业板块收入65.62亿元 同比增长1.38% 毛利率提升2.6个百分点至43.99% [3] - 医药商业板块收入60.55亿元 同比增长0.40% [3] - 营业成本54.43亿元 同比下降0.64% [3] 运营效率与费用管理 - 销售费用18.57亿元 同比增长12.69% 主要因营销改革及市场拓展费用增加 [3] - 管理费用6.87亿元 同比下降1.15% [4] - 财务费用因利息收入大幅改善 [4] -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实现业财融合 提升成本核算精准度与财务处理效率 [4] 战略实施与业务布局 - 深化营销改革 推进大品种战略与精品战略 采取"一品一策"市场培育策略 [4][6] - 构建"线上+线下+全域"立体化营销体系 优化电商渠道并拓展医疗领域 [4] - 全产业链布局覆盖从种植到终端 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6] - 推进智能制造 大兴分厂数字化车间投用 亦庄分厂实施光伏项目 [6] - 供应链运营平台提升协同效率 [6] 门店网络与终端建设 - 同仁堂商业拥有门店1281家 较上年新增30家 [7] - 756家门店设立中医医疗诊所 926家取得医保定点药店资格 [7] - 开展"门店+诊所焕彩行动" 打造文化体验与场景化消费新地标 [7] 研发与质量管控 - 重点推进药品适应症拓展 深入挖掘人用经验价值 [8] - 对巴戟天寡糖胶囊、乌鸡白凤丸等核心品种进行二次开发 [8] - 开展儿感清口服液等潜力品种探索性研究 [8] -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开展质量风险排查和飞行检查 [7] - 推进中药材数字化鉴别与在线检测技术 [7] 品牌建设与文化传播 - 举办第二届"同仁堂日"系列活动 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9] - 开展"家庭药箱进万家"健康养老推广行动 [9] - 设计五子衍宗系列、乌鸡白凤系列产品卡通IP形象 [9] - 地铁站文化体验空间及中轴线铛铛车冠名活动 [9] 国际化拓展 - 推进产品海外注册 香港地区新增1家门店 [10] - 大埔生产研发基地通过香港GMP及ISO22000认证 [11] - 优化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 [11] 政策环境与行业机遇 - 国务院出台《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11] - 国家扩大牛黄进口试点缓解原料紧缺 [11] - 七部门推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 [11]
同仁堂高管大换血,能否扭转利润下滑局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9:36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97.69亿元 同比微增0.06% [2] - 归母净利润9.45亿元 同比下降7.39% [2] - 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03%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5亿元 同比激增13139.22% 主要因原材料采购支出减少 [4] 历史业绩趋势对比 - 2024年营收185.97亿元 同比增长4.12% 归母净利润15.26亿元 同比下降8.54% 为五年来首次下降 [2] - 2021-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29.91%/19.12%/32.69% 2024年增速放缓至3.49% 2025年转为负增长 [2] - 2024-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幅仅0.02%/0.06% 较2021年22.58%和2023年30.02%增速大幅放缓 [2] 分行业经营数据 - 医药工业营收65.62亿元 同比增长1.38%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12% 毛利率提升2.6个百分点 [4] - 医药商业营收60.55亿元 同比增长0.40%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0.85% 毛利率下降0.32个百分点 [4] - 行业间抵消额29.46亿元 [4] 原材料成本影响 - 核心产品安宫牛黄系列关键成分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57万元/公斤涨至2024年12月170万元/公斤 涨幅达198.25% [3][4] - 2025年7月价格回落至150万元/公斤 [3] - 2025年4月相关部门允许进口牛黄试点 扩大原料获取途径 [4] 管理层重大变动 - 2025年6月总经理张朝华/总会计师温凯婷/董事杨利集体离任 [5][6][8] - 2025年7月常务副总经理张春友离任 [8] - 2025年8月董事长邸淑兵/董事孙恺离任 [8] - 张朝华接任董事长 陈加富任总经理 潘宝侠任总会计师 [6][8] 公司业务基础与挑战 - 拥有350余年历史 产品覆盖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等400余个品规 涉及心脑血管/补益/妇科等领域 [8] - 面临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高企/整合天津同仁堂60%股权/产品质量及商标冒用等信任危机 [9]
津药达仁堂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2 15:53
公司国际化战略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并深度融入上海合作组织健康合作框架 通过产品创新与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国际化[1] - 公司拳头产品速效救心丸于1997年在俄罗斯成功注册为处方药 成为中国首个取得俄罗斯处方药上市许可的中成药[1] - 自2017年起与俄罗斯中医药公司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大蜜丸系列产品以食品补充剂形式在俄注册 京万红以化妆品形式注册[2] 产品市场拓展 - 速效救心丸在俄罗斯医疗体系获得显著疗效和安全性认可 为中医药进入上合组织国家奠定基础[1] - 大蜜丸系列包括大黄蛰虫丸 牛黄降压丸 跌打丸 蛤蚧定喘丸 大山楂丸 六味地黄丸等产品满足俄罗斯消费者对天然疗法和预防保健的需求[2] - 产品兼具传统中医药特色和现代健康理念 有效扩大中医药在俄罗斯市场的影响力[2] 文化传播与学术合作 - 通过国际展会与学术交流活动向俄罗斯及上合组织国家介绍中医药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 增强当地民众了解和信任[2] - 采用以文促医 以医带药模式为中医药国际化提供可持续动力[2] - 未来将推动与上合组织国家开展临床科学研究与技术交流 促进中医药标准互认与国际化进程[2] 未来发展路径 - 致力于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 标准输出的跨越 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2] - 秉承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精神继续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健康合作[3] - 推动古老中医药智慧在现代国际医疗保健领域焕发新光彩[3]
同仁堂科技:以“破圈”姿态掀起品牌年轻化浪潮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01 11:49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2024年我国中医药市场规模达到5102亿元 年轻群体占养生消费群体比例高达83.7% [3] - Z世代通过药膳和中药零食等创新产品带动消费升级 推动市场年轻化增长 [3] 品牌战略转型 - 公司以年轻化表达重构品牌基因 通过破圈姿态推动品牌年轻化变革 [1] - 品牌年轻化传播通过年轻人熟悉的场景和方式构建与中医中药的链接 [6] - 企业从产品供应商转型为健康生活方式倡导者 [15] 品牌推广活动 - 生脉饮亮相FIBA OPEN瑞士全球赛场 通过品牌IP形象人参娃娃和党参娃娃吸引年轻篮球爱好者 [8] - 京制牛黄解毒片联合淄博烧烤节开展快闪活动 实现产品全网700万+精准触达 活动期间销售同比增长301% [11] - 加味逍遥丸打造汉服模特大赛 获得3000万+曝光量 [13] - 联合KEEP发起骑行挑战赛 融入药店问诊服务 社媒平台收获28.8万次曝光 [13] - 在北京同仁堂环球大道店举办古风直播 通过汉服音乐互动形式吸引在线观众 [6] 渠道拓展与用户触达 - 在电商平台结合妇女节520618等重要时点进行立体宣传 [15] - 与京东阿里美团等平台合作 通过直播带货和专家讲解方式引流 [15] - 针对18-25岁群体通过小红书平台进行种草推广 [15] - 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 已覆盖45所院校及机构 惠及6万余人次 [15] 产品场景化营销 - 针对职场人群发起都市职场健康季 围绕六味地黄丸等产品挖掘熬夜加班等健康需求 [11] - 生脉饮通过运动场景强化活力补益产品功效认知 [8] - 加味逍遥丸深度参与女性健康公益计划 构建健康管理体系 [13]
同仁堂:2025年上半年归属股东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降7.39%丨财面儿
财经网· 2025-08-29 17:28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69亿元 同比增长0.0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亿元 同比下降7.39%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03% [1] 业务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的生产与销售 [1] - 拥有从中药材种植到药品批发零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1] - 常年生产超过400个中成药品规 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类别 [1] 核心产品 - 代表产品包括安宫牛黄丸 同仁牛黄清心丸 同仁大活络丸 [1] -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等经典药品家喻户晓 [1] - 产品蜚声海内外市场 [1]
同仁堂科技:数智化投入兑现 夯实增长基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9 11:40
核心观点 - 公司深化数智化战略 将数据链嵌入从药材种植到终端销售的全价值链 驱动决策智能化与精细化管理 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和质量管控水平 [1] - 技术应用未替代传统智慧 而是延伸匠心精神 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理想结合 [1] - 数智化转型支撑产品定价权与消费者忠诚度 并成为企业核心战略资源和价值增长引擎 [1][2] 溯源体系与质量管控 - 40余个中药材品种纳入追溯系统 覆盖种植面积 地块名称 种源信息 施肥浇水次数 农药化肥种类与添加量 采收时间与数量 质检结果 仓储及运输数据等全链条信息 [1] - 实现来源可溯 去向可追 责任可究的质量监管闭环 将传统质量理念转化为可视可感的市场竞争力与品牌溢价 [2] 数据驱动营销与供应链 - 全国销售数据直连系统覆盖600余家经销商和4000余家连锁终端 实时汇总进销存数据与品种流向信息 [2] - 日度销售数据抓取300余个品种品规 实现市场响应速度指数级提升 案例显示长沙地区京制牛黄解毒片销量近期增长20% 系统快速响应增调货源 [2][4] - 数据直连驱动柔性生产模式 优化产能配置并降低库存成本 [4] 智能化生产与效率提升 - 生产可视化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状态 工艺参数 能耗水平及质量指标 覆盖制备灌装包装全流程 通过图形界面直观展示生产状态 [4][7] - SCADA系统实时抓取设备状态 温度参数 能耗信息等数据 提升设备协同度并压缩故障响应时间 [7] - 颗粒剂包装连线经智能化改造后单班产能提升40% 人力成本降低25% 生产数据驾驶舱使跨部门协同和决策效率提升30% [7] - 数据驱动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均一性和稳定性 保障高质量输出 [7] 未来战略方向 - 持续投入数智化运营 积累优化种植生产营销全链路数据 打造全链条数据闭环 [8] - 探索AI智能排产 预测性维护 物联网深化应用等前沿技术 为产品创新 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注入持续动能 [8]
福建广生堂药业财务状况与募投项目深度剖析:转型期的挑战与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8-28 23:42
核心观点 - 公司因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接受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问询 会计师事务所针对财务事项进行核查并发布说明 全面呈现公司财务状况 业务运营及募投项目情况 [1] - 公司处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阶段 面临业绩持续亏损 毛利率下滑及财务指标波动等挑战 但通过募投项目布局创新药研发和中药产业化 寻求新的增长点 [2][4][5][6]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38,576.52万元 42,271.49万元 44,145.77万元和9,760.80万元 呈增长趋势但近期下滑 [2]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 分别为13,218.07万元 -35,423.28万元 -19,953.89万元和-3,042.09万元 主要因研发投入增加及集采政策影响 [2] - 抗乙肝病毒药物进入集采目录后 2023年度药品销售单价较2022年度下降33.33% 最近三年毛利率分别为18.54% 2.59% 8.57% [2] - 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波动 分别为39.86% 56.57% 60.53%和50.64% 2023年因泰中定获批上市向重庆博腾和歌礼药业采购原料药致金额大增 [3] - 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持续增长 分别为6,866.15万元 11,147.56万元 11,447.52万元和12,113.29万元 2024年末因泰中定产成品过期及即将过期致存货跌价准备大幅增加 [3] - 2024年末因向歌礼药业采购的利托那韦片过期 计提其他减值准备2,249.97万元 其他流动资产分别为3,187.70万元 4,664.68万元 5,966.51万元和5,989.15万元 [3] - 研发人员数量持续减少 分别为112人 91人 76人 研发费用分别为18,546.27万元 13,295.70万元 4,405.23万元和610.22万元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8.08% 31.45% 9.98%和6.25% [4] - 2023年1月1日起变更药品资本化时点会计估计 2023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因泰中定获批上市大幅增加 2024年末因阿泰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批件计提减值准备而减少 [4] - 各期末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 分别为36.07% 64.74% 72.42%和73.45% 2023年因子公司广生中霖增资并附加股权回购条款确认为金融负债致大增 [4] - 流动比率分别为0.97倍 0.75倍 0.71倍和0.69倍 速动比率分别为0.80倍 0.57倍 0.51倍和0.47倍 明显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4] 业务运营 - 公司采用经销 直销 集采销售模式 主要产品抗乙肝病毒药物在集采模式下销售单价大幅下降 [2] - 泰中定2023年获批上市 主要销售客户为北京同仁堂 2023年 2024年销售额分别为2,093.36万元 2,511.67万元 [3] -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模式 部分委外生产 [3] - 各期末预付款项余额分别为539.71万元 1,708.67万元 1,436.11万元和703.25万元 2023年末和2024年末因泰中定销售提升预付歌礼药业货款大幅增加 [3] 募投项目 - 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97,686.65万元 其中59,837.60万元投入创新药研发项目 8,849.05万元投入中药传统名方产业化项目 29,00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 [5] - 创新药研发项目包括GST-HG141 GST-HG131联合GST-HG141两款创新药 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目前均未完成境内外注册备案 [5] - GST-HG141已申报III期临床方案并取得沟通会议纪要 GST-HG131和GST-HG141已完成I期临床研究 可联合申报II期临床研究 [5] - 两款创新药拟使用募集资金20,127.60万元和39,710.00万元 均为资本性支出 [5] - 中药传统名方产业化项目拟收购中药药品批文 新增六味地黄丸 乌鸡白凤丸 牛黄清心丸品种 已完成属地发改委备案 环评立项和生产许可证正在办理 [5] - 中药项目预计内部收益率为23.22% 目前已与出售方签订批文合作协议或意向书 乌鸡白凤丸和六味地黄丸在产 牛黄清心丸停产 [5] - 前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5.14亿元已使用完毕 前募项目一因未取得原料药生产许可致效益未达预期 部分节余资金补流 前募项目二因多种原因终止 剩余募集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6]
佛慈制药: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量排在前列的产品主要是六味地黄丸、二陈丸等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8 17:07
核心产品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销量前列产品包括六味地黄丸 二陈丸 逍遥丸 归脾丸 八珍丸 安宫牛黄丸 参茸固本还少丸 [1] - 二陈丸 安宫牛黄丸 参茸固本还少丸等产品市场推广效果显著 [1] 产品战略规划 - 持续推进大单品开发战略 重点巩固提升六味地黄丸系列传统浓缩丸产品市场占有率 [1] - 加大对参茸固本还少丸 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等独家品种的销售力度 [1] - 加强二陈丸 安宫牛黄丸 八珍丸 安神补心丸等高市场需求产品的市场推广 [1]
佛慈制药(002644) - 002644佛慈制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8
2025-08-28 10:4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29亿元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10.46万元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788.09万元,同比增长364.33% [2] - 整体毛利率较2024年全年上升 [3] - 中成药制造板块毛利率39.93%,同比增加5.32个百分点 [7] 销售渠道与产品结构 - 商业连锁渠道销售占比超60% [4] - 医疗渠道销售占比约20% [4] - 线上及代理等其他渠道销售占比约20% [4] - 大单品包括六味地黄丸、二陈丸、逍遥丸、归脾丸等传统浓缩丸 [5] - 重点推广品种:安宫牛黄丸、参茸固本还少丸等独家品种 [5] 研发与产品开发 - 对4个独家/特色产品(参茸固本还少丸、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等)开展二次开发 [6] - 研究领域包括药效物质挖掘、新功能定位(如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质量标准提升 [6] 国际市场拓展 - 产品出口至32个国家和地区 [8] - 境外产品注册数达1442个 [8] - 自1996年起持续获得澳大利亚TGA、日本厚生省等国际GMP认证 [8] 成本与费用管控 - 中药材价格下降促进毛利率提升 [7] - 销售费用率下降因营业收入同比减少及三位一体预算管控体系实施 [8] 战略规划 - 正在制定"十五五"规划,聚焦营销突破、品牌建设、研发创新等方向 [8] - 计划在"十五五"期间适时推动股权激励计划 [8]
同仁堂科技:“六味地黄丸”系列表现亮眼 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五成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27 12:35
核心财务表现 - 六味地黄丸系列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99% [1] - 金匮肾气丸系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55% [1] - 壮腰健肾丸系列、知柏地黄丸系列及归芍地黄丸系列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1] 产品集群优势 - 泌尿补肾大品种集群包含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明星产品 [3] - 产品覆盖肾阴虚火旺、肝肾阴虚、肾阳虚等不同证型的精准化解决方案 [3] - 开发水蜜丸、大蜜丸、软胶囊、浓缩丸等多种剂型满足差异化需求 [3]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快节奏生活导致肾虚相关疲劳、失眠、免疫力下降问题激增 [3] - 老龄人口增长扩大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肾虚症状需求 [3] - 六味地黄丸组方源自宋代医学典籍 配伍采用"三补三泻"严谨结构 [3] 渠道建设与营销策略 - 终端市场覆盖31个省份近3000家终端连锁 [4] - 通过"插旗行动"深入社区推广核心产品 [4] - 布局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实施"线上+线下"联动营销 [6] 未来战略规划 - 持续强化品种培育和精准施策大品种集群矩阵建设 [6] - 通过核心单品精准卡位和渠道精细化建设驱动业绩增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