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

搜索文档
最高价差915倍,医保让中成药降价
经济观察报· 2025-07-31 18:24
中成药价格治理行动 - 全国范围内中成药价格治理行动自2025年7月展开 涉及广西 辽宁 黑龙江 天津 宁夏 内蒙古 山西 河南 河北 吉林等多个省份 [2][3] - 治理涉及安宫牛黄丸 板蓝根颗粒 小柴胡颗粒 牛黄解毒片 川贝枇杷糖浆 六味地黄丸 双黄连注射液等多款常见药物 [1][7] - 政策推进主因中成药价格虚高问题突出 给医保基金带来压力 并与中药材原料乱象相互影响 [5] 价格差异现状 - 宁夏一款安宫牛黄丸挂网价998元/丸 日治疗费用是同种药品最低的11倍 [8] - 内蒙古一款安宫牛黄丸日治疗费用1898元 比最低价高1800多元 双黄连注射液和复方丹参片价格是最低价的100倍以上 [9] - 山西一款血塞通注射液单价398元/支 每日费用是同品种的162倍 [10] - 吉林一款元胡止痛片每日费用价差达117倍 [11] - 黑龙江一款小活络丸每日费用价差最高达915倍 [12] 价格差异原因 - 成分不同导致成本差异 如生脉饮口服液用党参和红参原料价格不同 [13] - 剂型不同导致价格差异 如独一味滴丸 软胶囊因工艺复杂价格较高 [13] - 质量标准差异导致生产成本不同 [13] - 市场竞争不充分 独家品种定价权集中 如乌灵胶囊年销售额超10亿元仅佐力药业一家生产 [13] 治理政策内容 - 国家医保局要求日均治疗费用价差大于10倍且挂网价高于100元的中成药调整至合理价格 [16] - 各省要求药企7月底前完成价格调整 未调整者将面临采购风险标识 约谈 暂停挂网等处罚 [17] - 江苏苏州规定8月1日起红色价格预警药品医保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17] 行业影响 - 中成药占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44% 共1394种 较2017年增加152种 [18][19] - 价格治理使行业进入"成本+疗效"双维定价时代 依赖高定价 高营销模式的企业压力增大 [23] - 中小药企若无法实现生产规模化与质量标准化可能被淘汰 [23] - 患者用药负担将显著降低 尤其慢性病常用药价格回落 [23] - 价格透明化有助于约束医生处方行为 减少高价药滥用 [23] 企业应对 - 广誉远解释其西黄丸使用天然牛黄 天然麝香原料导致成本较高 [21] - 亚宝药业称价格治理对其影响不大 [22] - 华森制药通过预判中药材价格上涨趋势提前采购控制成本 [23] 治理挑战 - 与集采相比价格治理可能更灵活但难根治同药不同价顽疾 [24] - 中成药成分工艺复杂 质量标准难以统一 仅靠挂网价格治理难以完全消除价格差异 [24] - 需结合集采 加强行业标准建设等多方式解决价格问题 [24]
祝贺!西峡这家企业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
搜狐财经· 2025-07-15 12:21
公司资质与认证 - 公司检测中心通过CNAS认可,获得实验室认可证书(证书编号CNAS L23495),标志着检测技术能力、质量管理水平及标准化体系建设达到国际互认标准 [1] - CNAS认可是中国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最高权威认证之一,标准与国际通用准则(如ISO/IEC 17025)接轨,检测数据可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互认 [3] - 检测中心配备ICP-MS、LC-MS、GC-MS等先进检测设备,以精准高效严谨为核心,为药品质量安全提供全方位高标准服务 [3] 研发与技术成果 - 检测中心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个,主持完成《中药材炮制生产技术教程》专著1部 [3] - 公司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产品质量标准,制定19个行业标准和19个行业规范 [5] - 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六味地黄丸标准化建设项目,建立从种苗到消费者的全流程质量控制检测和反馈机制 [5] 质量管理体系 - 公司持续完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秉承"药材好·药才好"制药理念 [5] - 通过CNAS认可是对现有质量体系的肯定,公司将以此为契机深化质量管理,提供更优质可靠的中药产品 [5]
涨价容易降价难 中药价格高企需“降虚火”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7 06:23
中药材价格现状 - 中药材价格居于历史高位,即便地头收购价下跌,城市药房价依然稳定 [1] - 复方枣仁胶囊价格从2017年的49.9元涨至80元,部分城市达150元 [2] - 六味地黄丸价格从2020年的20元涨至42元,五年内翻番 [2] - 白芍、白术价格从2022年的每公斤30-40元涨至2023年的200-300元 [2] - 蝉蜕价格从五年前的每公斤600元涨至目前的2000元左右 [2] 价格上涨原因 - 种植成本增高:当归亩均成本从2000元涨至3000元,人工、农资投入上升 [4] - 极端气候影响:甘肃定西干旱导致党参地头价从每公斤70元涨至110元,当归每公斤涨10元 [4] - 流通环节溢价:从田间到药柜需经多环节,每层加价导致终端价格翻几番 [4][5] - 资本炒作:流通环节存在资本运作,通过囤货压价、高价抛售造成价格异常波动 [6] 行业应对措施 - 政策引导:国家通过集采、去中间化等措施推动药价回归合理区间 [7] - 种植端优化:推进机械化种植与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工依赖 [7] - 流通端改革:支持头部医药企业构建"种植基地-饮片厂-医院"直供体系 [7] - 监管机制:国务院提出完善价格监管机制,打击哄抬价格行为,建设储备库 [7] 未来发展方向 - 建立全产业链溯源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从种子到加工的数据上链 [8] - 共建共享机制:推动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提升品质稳定性 [8] - 储备调节:在主产区建立道地药材储备库,实施"丰储欠补"调节 [8]
摘帽板块表现活跃 八大概念股盘点(名单)
证券之星· 2025-06-04 15:29
摘帽板块表现 - 摘帽板块今日涨幅超过2%,汇金科技、九芝堂、金时科技等多股涨停 [1] - 摘帽指上市公司撤销ST或*ST标记,需满足净利润为正、净资产为正、营业收入达标等条件 [1] - 摘帽反映公司财务状况改善,盈利能力提升,解决了此前财务占用等问题 [1] 摘帽的财务影响 - 摘帽公司通常经历财务压力缓解,如净利润扭亏、资产负债率下降、现金流改善 [1] - 摘帽前提是财务状况稳定向好,对公司产生积极影响 [1] 摘帽的市场形象影响 - 摘帽重塑公司资本市场声誉,恢复投资者信心,提升品牌价值 [2] - 投资者重新评估公司价值,认为公司摆脱困境,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2] - 摘帽有助于提升股价,增强行业声誉,为业务拓展创造有利条件 [2] 摘帽概念股业务概况 - 汇金股份:主营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统集成、数据中心及供应链业务 [2] - 九芝堂:主营中药研发生产,拓展干细胞、中医医疗、药食同源业务 [2] - 金时科技:专注新能源储能设备制造及安全解决方案 [3] - 中嘉博创:主营信息传输、通信网络维护及离岸运算服务 [3] - 永悦科技:主营智能机器人研发销售,产品包括物流无人机 [3] - 先锋新材:主营高分子遮阳材料研发生产 [3] - 东方海洋:主营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生物科技及体外诊断 [3] - 升达林业:主营天然气液化加工、城镇燃气运营 [3]
佛慈制药(002644) - 002644佛慈制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2
2025-05-22 08:12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2024年通过举办系列庆典活动、挖掘历史文化、参加行业展会、参与商标品牌提升行动、利用新媒体宣传、开设特色栏目等措施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3] - 未来持续深耕西北市场,重点打造5个亿元级和4个千万级销量市场,推进大单品开发战略 [3] - 依托品牌沉淀,巩固西北市场,布局全国,重点发展华南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6][8] 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度约60家中药上市公司盈利,33家净利润增长;公司营收21,612.47万元,同比降21.22%,净利润1,938.16万元,同比升5.4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11.04万元,同比增150.46% [3] - 2024年前十大产品占营收近50%,国际业务收入1.06亿元 [7][8] 盈利增长与业绩提升 - 2025年聚焦营销突破,通过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等实现盈利增长 [6] - 持续聚焦主责主业,加大营销、品牌建设、研发创新和内部管理力度,提升运营效率 [4] 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 - 从尊重传统科学验证、技术创新优化工艺、人才培养与工艺传承、加强文化宣传四方面平衡传统炮制工艺与现代化生产技术融合 [5] 药号资源利用 - 拥有467个药品批准文号,10个全国独家产品,常年生产110多种产品;推进大单品开发战略,盘活闲置药号,引入合作伙伴整合资源 [5] 行业前景 - 医药行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弱周期性,中药行业因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增强、政策支持等因素,未来发展总体向好 [6] 市值管理 - 制定《市值管理制度》,聚焦主业,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提升投资价值 [6][8] 研发情况 - 2024年推进中药新药研发、大品种开发、产品标准研究、质量控制标准提升、大健康产品研究、产品工艺研究等工作,获批省级科研项目4项,新申报专利14项,获批3项发明专利及1项外观设计专利,获甘肃省专利奖二等奖1项 [7][8][9] - 2025年在3项经典名方基准样品研究基础上,加快推进经典名方制剂研究,加强二次开发,培育大品种,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成果转化 [9] 其他业务 - 开设慈茶馆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后期根据市场和竞争环境扩容布局 [9] - 与深圳金活合作开发的安宫牛黄丸于2024年11月上市销售 [9]
佛慈制药继续聚集营销突破 加强研发创新力度
证券日报网· 2025-05-21 12:50
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06.98万元 [2]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8.16万元,同比增长5.41% [2]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811.04万元,同比增长150.46% [2] 市场拓展 - 2024年开发医疗机构652家,开展学术推广及科室会217场次,10个品种进入三甲、二甲医院 [2] - 与京东、阿里、美团等平台合作扩大线上销售规模 [2] - 未来重点打造陕西、甘肃、广东、云南、国际5个亿元级销量市场以及江苏、宁夏、青海、新疆4个千万元级销量市场 [3] 品牌建设 - 以建厂95周年为契机举办文化活动,成功申报"佛慈1929工业博物馆" [3] - 浓缩丸、参茸固本还少丸等四项中药制作技艺入选甘肃省非遗名录 [3] - 六味地黄丸通过首批"陇字号"认证 [3] - 参与全国药交会、乌镇健康大会等行业展会,开展热点营销 [3] 研发创新 - 2024年完成3个古代经典名方制剂3.1类新药开发"基准样品"研究,2个品种正在进行制剂研究 [4] - 开展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等4个独家产品大品种培育技术研究 [4] - 完成5个产品标准补充研究以及17个品种在中国香港的注册上市 [4] - 布局大健康产业,开发逍遥汤、卿卿桃花饮等药食同源产品 [4] 产品战略 - 巩固提升六味地黄丸系列等传统浓缩丸产品市场占有率 [3] - 加大参茸固本还少丸、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等独家品种销售力度 [3] - 推动二陈丸、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市场需求较大产品销售 [3] - 现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467个,拥有10个全国独家产品 [5] 公司治理 - 已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将持续聚焦主业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5] - 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现金分红等方式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5]
佛慈制药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5-21 09:3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612.47万元,同比下降21.22% [1]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8.16万元,同比上升5.41%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11.04万元,同比增长150.46% [1] - 前十大产品占营业收入近50%,包括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安宫牛黄丸等 [6] - 2024年国际业务收入1.06亿元,以颗粒和中成药为主 [14] 品牌与市场策略 - 2024年通过95周年厂庆系列活动、非遗申报、行业展会参与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 [1] - 未来重点打造陕西、甘肃、广东、云南、国际5个亿元级市场及江苏、宁夏、青海、新疆4个千万级市场 [1] - 国际市场上尊重文化差异,遵守各地法规 [2] - 在兰州开设慈茶馆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未来可能扩容 [13] 产品与研发 - 拥有467个药品批准文号,10个全国独家产品 [3] - 推进大单品开发战略,巩固六味地黄丸等传统产品市场地位 [3] - 2024年完成3个古代经典名方制剂基准样品研究,2个进入制剂研究阶段 [9][10][16] - 获批3项发明专利及1项外观设计专利,获甘肃省专利奖二等奖 [9][10][16] - 与深圳金活合作的安宫牛黄丸已于2024年11月上市销售 [15] 行业前景 - 中药行业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增强及政策支持,长期趋势向好 [5] - 2025年一季度中药上市公司约60家盈利,33家净利润增长 [5] 战略规划 - 持续聚焦主业,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4][8][11] - 通过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现金分红等方式提升投资价值 [8][11] - 平衡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技术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7] - 加强成本管控应对医保政策调整 [12]
奋进开门红 同仁堂提质增效谱新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8 06:11
政策支持与行业背景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打造知名中药品牌,推动老字号文化传承和品牌建设 [1] - 政策导向为中药老字号发展指明方向,同仁堂以"文化赋能品牌"为战略支点,深度挖掘350余年文化积淀 [2] 文化传承与品牌建设 - 公司举办"同仁堂日"活动,展示188年御药历史传承和创新故事,现场演示手工搓丸、泛丸等传统技艺 [2] - 发布知识图谱、揭幕智慧展馆等数字化产品,开启传统文化现代传播探索,为培育中医药商标品牌奠定数字基础 [2] - 在华南地区500家门店设立"数字文化展柜",实现文化传播与终端销售深度融合 [4]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同仁堂科技公司成立专门工作组,提高生产设备适用性及工艺稳定性,为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3] - 投用无人取药机替代传统人工配药,提升中药生产智能化水平 [3] - 上线"同仁堂中医药知识图谱V3.0",与DeepSeek R1推理大模型融合,开发智能对话小程序"智小谱"提供中医药知识服务 [4] 产品创新与商业拓展 - 发布典藏版安宫牛黄丸和体培有机安宫牛黄丸新品规,与头部连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 [4] - 中医药文化智慧展示中心包含六大智慧化体验空间,通过数字技术还原清代药坊场景 [3] - 针对核心大品种参苓白术组合等加大生产力度,实施"一品一策"保供策略 [8] 营销改革与市场策略 - 健康药业公司推出年货节、会员纳新等活动,部署年夜饭套餐、滋补养生礼盒等特色产品 [7] - 商业公司升级服务,推出"健康年货专区""特价专区"等促销活动 [7] - 药材参茸公司实现营销体系向数字赋能、高效协同的2.0模式转型 [7] 国际化战略布局 - 公司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160个零售、医疗或文化传播终端 [14] - 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核心产品成为国际化先锋 [14] - 境外门店同步承担文化传播功能,开办同仁堂博物馆展示中医药历史与文化 [14] 党建引领与联盟合作 - 2024年6月发起"党建引领老字号产业创新联盟",推动医疗康养、药食同源等跨界合作 [10] - 2025年1月党建联盟新春大集展卖活动单日销售额突破67万元,其中同仁堂产品成交近40万元 [11] - 联盟成员扩大至11家,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11]
九芝堂完成“摘帽” 积极打造业绩增长点
中证网· 2025-05-07 10:36
摘帽及内控整改 - 公司于5月7日复牌并撤销其他风险警示,日涨跌幅限制恢复10% [1] - 2023年内控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导致被实施ST,2024年通过整改后内控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 [1] - 公司强化风险合规意识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1] 2024年经营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3.71亿元,归母净利润2.16亿元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1.99亿元,同比增长83.14% [2] - 公司坚持产销一体策略,维护重点品种平稳并培育潜力品种 [2] 产品梯队与品牌优势 - OTC领域拥有六味地黄丸、驴胶补血颗粒、阿胶块等知名产品 [2] - 处方药领域涉及心脑血管、神经类、免疫类、妇科类产品,包括疏血通注射液(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安宫牛黄丸等 [2] 创新研发与干细胞布局 - 旗下北京美科推动干细胞临床试验,缺血性脑卒中IIa期试验完成31例受试者入组,肺泡蛋白沉积症试验完成8例入组 [3] - 干细胞研发生产基地符合中美GMP标准,获得CNAS认可证书 [3]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获批开展孤独症临床试验 [3] 股东回报与分红 - 2024年度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元(含税) [4] - 累计分红金额超40亿元 [5] 控制权变更与国资入主 - 2024年1月通过股权协议转让完成控制权变更,黑龙江省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 [6] - 国资入主有望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6]
吉药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23:45
证券代码:300108 证券简称:*ST吉药 公告编号:2025-061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 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北京德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无法表示意见。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北京德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无法表示意见。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公司现主要业务以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核心,形成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含药品零售)、医药研发、医疗 医养、医药产业投资等医药大健康产业集团企业,医药工业主要以生产中西成药、生物制药、健康食品 等。涵盖了中西成药片剂、胶囊剂、蜜丸、水蜜丸、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