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宫牛黄丸
icon
搜索文档
中药暴力反弹!众生药业、太龙药业等涨停,中药ETF(560080)放量暴涨3%!机构:产业进入变革期,创新中药贡献稳定增量
新浪财经· 2025-08-01 10:24
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中证中药指数(930641)强势上涨2 63% 成分股新天药业(002873)上涨10 03% 太龙药业(600222)上涨10 00% 众生药业(002317)上涨9 98% 亚宝药业(600351)和达仁堂(600329)等个股跟涨 [1] - 中药ETF(560080)上涨3 06% 最新价报1 15元 近2周累计上涨2 58% [1] 流动性及交易数据 - 中药ETF盘中换手3 02% 成交5973 80万元 近1周日均成交8622 68万元 居可比基金第一 [1] 规模及份额变化 - 中药ETF近1周规模增长5784 63万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1/4 [2] - 中药ETF近1周份额增长3150 00万份 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1/4 [3] 资金流动及杠杆资金 - 中药ETF最新资金净流出1452 40万元 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 合计4359 52万元 日均净流入871 90万元 [4] - 中药ETF最新融资买入额676 88万元 融资余额达5213 67万元 [4] 行业动态 - 同仁堂医养登陆港交所 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第四家港股上市公司 聚焦"医养结合"中医服务 拥有12家自有医疗机构 1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管理医疗机构 2024年为中国非公立中医院最大集团(市占率1 7%) 2022-2024年营收9 11亿至11 75亿元 利润从亏损转为4619 7万元 募资将用于收购5家医疗机构 升级系统及补充资金 [4] - 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在全国范围内密集展开 涉及小柴胡颗粒 安宫牛黄丸等常用品种 要求企业将价格调整至合理水平 针对全国挂网中成药中部分品种价差超5倍的问题 [5] 行业趋势及分析 - 中药企业院内市场面临集采有序开展 院外面临周期性需求低迷压力 未来需大力推进研发 以旧产品的稳定现金流支持新产品开发 [5] - 中成药集采涉及品种占所有中成药市场规模约20%-30% 预期未来中成药集采仍将持续增面扩围 [5] - 院外市场品牌集中度提高 2025Q2之后中药行业在零售端的库存水平进入健康状态 动销进入相对稳健的动态过程 [5] - 中药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创新中药贡献稳健增量 创新化药/生物药有望提供额外估值弹性 [5] 投资建议 - 中药板块兼具内需新消费和医药双重属性 看好中药配置价值和补涨机会的投资者可关注中药ETF(560080)或汇添富中证中药ETF联接基金(A:501011 C:501012) [6]
最高价差915倍,医保让中成药降价
经济观察报· 2025-07-31 18:24
中成药价格治理行动 - 全国范围内中成药价格治理行动自2025年7月展开 涉及广西 辽宁 黑龙江 天津 宁夏 内蒙古 山西 河南 河北 吉林等多个省份 [2][3] - 治理涉及安宫牛黄丸 板蓝根颗粒 小柴胡颗粒 牛黄解毒片 川贝枇杷糖浆 六味地黄丸 双黄连注射液等多款常见药物 [1][7] - 政策推进主因中成药价格虚高问题突出 给医保基金带来压力 并与中药材原料乱象相互影响 [5] 价格差异现状 - 宁夏一款安宫牛黄丸挂网价998元/丸 日治疗费用是同种药品最低的11倍 [8] - 内蒙古一款安宫牛黄丸日治疗费用1898元 比最低价高1800多元 双黄连注射液和复方丹参片价格是最低价的100倍以上 [9] - 山西一款血塞通注射液单价398元/支 每日费用是同品种的162倍 [10] - 吉林一款元胡止痛片每日费用价差达117倍 [11] - 黑龙江一款小活络丸每日费用价差最高达915倍 [12] 价格差异原因 - 成分不同导致成本差异 如生脉饮口服液用党参和红参原料价格不同 [13] - 剂型不同导致价格差异 如独一味滴丸 软胶囊因工艺复杂价格较高 [13] - 质量标准差异导致生产成本不同 [13] - 市场竞争不充分 独家品种定价权集中 如乌灵胶囊年销售额超10亿元仅佐力药业一家生产 [13] 治理政策内容 - 国家医保局要求日均治疗费用价差大于10倍且挂网价高于100元的中成药调整至合理价格 [16] - 各省要求药企7月底前完成价格调整 未调整者将面临采购风险标识 约谈 暂停挂网等处罚 [17] - 江苏苏州规定8月1日起红色价格预警药品医保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17] 行业影响 - 中成药占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44% 共1394种 较2017年增加152种 [18][19] - 价格治理使行业进入"成本+疗效"双维定价时代 依赖高定价 高营销模式的企业压力增大 [23] - 中小药企若无法实现生产规模化与质量标准化可能被淘汰 [23] - 患者用药负担将显著降低 尤其慢性病常用药价格回落 [23] - 价格透明化有助于约束医生处方行为 减少高价药滥用 [23] 企业应对 - 广誉远解释其西黄丸使用天然牛黄 天然麝香原料导致成本较高 [21] - 亚宝药业称价格治理对其影响不大 [22] - 华森制药通过预判中药材价格上涨趋势提前采购控制成本 [23] 治理挑战 - 与集采相比价格治理可能更灵活但难根治同药不同价顽疾 [24] - 中成药成分工艺复杂 质量标准难以统一 仅靠挂网价格治理难以完全消除价格差异 [24] - 需结合集采 加强行业标准建设等多方式解决价格问题 [24]
最高价差超百倍,多个中成药再被点名 业内人士:管控升级,大量中药企业到院外市场寻找增长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23:04
中成药价格治理现状 - 广西发布通知要求169个高价中成药在7月30日前完成挂网价格调整,以"省内最小每日费用"为参考[1] - 吉林省公示52个价格虚高中成药,价差倍数达10-117倍,其中重庆希尔安药业的元胡止痛片价差达117倍[1][2] - 与43个化学药相比,中成药价格虚高问题更严重,化学药价差倍数仅1-30倍[1][2] 被点名企业与产品 - 华森制药小儿咽扁颗粒每日费用48元,是省内最低价的12倍[3] - 广誉远子公司西黄丸每日费用328元,是省内最低价的11倍[3] - 云南玉药滇女金丸价差超101倍,挂网价117元[2] 价格治理措施与成效 - 全国中成药集采平均降价49%,年节约费用超45亿元[4] - 28省完善挂网规则,超3倍标黄、5倍标红、10倍暂停挂网[4][5] - 2023年国家医保局启动常态化治理,安宫牛黄丸等知名品种被纳入[2][4]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中成药缺乏一致性评价标准,同品名产品因原料差异价格悬殊(如天然牛黄产品价为人造品的10倍)[6] - 新规要求中药饮片明确有效期(3-10年),企业需平衡原料库存与合规[7] - 企业转向院外大健康市场,如同仁堂推养生水、东阿阿胶推养生咖啡[8][9] 政策支持与转型方向 - 中药经典名方申报费用降至原20%,审批时间缩短[7] - 企业利用AI技术提升效率,布局高毛利院外市场[7][8]
“中药印钞机”失速:片仔癀净利罕见下跌28%,“囤货赌涨”反噬现金流
华夏时报· 2025-07-24 20:08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88亿元,同比增长7.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7亿元,同比仅增长6.42%,较2023年营收和净利润双位数增长(15.69%和13.15%)显著放缓 [3] - 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下滑4.92%至23.38亿元,净利润暴跌28.23%至2.78亿元,创2020年以来最差单季表现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出现0.92%的负增长,放缓趋势延续 [3] 核心产品表现 - 肝病用药:2024年销售量418.86万盒,同比减少7.63%,毛利率从78.79%降至67.91%,降幅10.88个百分点,主因天然牛黄价格从65万元/公斤涨至165万元/公斤(涨幅153.85%)[6][7] - 心脑血管用药:销售量82.97万盒,同比大幅减少20.60%,库存激增91.77%,毛利率从38.71%骤降至14.16%,主因安宫牛黄丸原材料成本上升 [7] - 其他用药:销售量981.68万盒,同比下滑3.02%,库存增长141.03%,受医保控费及消费降级影响 [8] 存货与现金流 - 存货周转天数达243.23天,同比增加41.35天(增幅20.48%),创五年新高 [9] - 存货总额同比激增47.01%至49.67亿元,其中原材料库存占比64.6%(32.48亿元),核心原材料(天然麝香、牛黄)占92% [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40.47%,现金循环周期延长53天至271天 [9] 成本与供应链 - 公司通过提前采购锁定原材料成本,但推高库存规模,年资金占用成本约2.5亿元—3.0亿元(按5%—6%融资成本估算)[9][10] - 原材料战略储备导致存货占总资产比例从21.8%升至28.3%,占流动资产比例突破35% [9] - 原材料麝香保质期约10年,牛黄约5年,若销售不及预期可能引发减值风险 [11] 行业与市场挑战 - 业绩波动反映周期性(宏观经济及行业趋势)与结构性(内部管理及竞争力)问题叠加 [4] - 提价策略(片仔癀锭剂零售价从590元/粒提至760元/粒,涨幅28.8%)未能有效对冲成本压力 [7] - 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产品线出现销量萎缩与库存积压并存现象 [7][8]
350年老字号青睐“买买买”
IPO日报· 2025-07-24 19:32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近日,北京 同仁堂 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同仁堂 医养")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IPO申 请,有望成为继同仁堂股份(600085.SH)、同仁堂科技(1666.HK)、同仁堂国药 (3613.HK)之后,集团名下第四家上市公司。 同仁堂 医养此次是第三次递表港股冲刺主板IPO, 中金公司 是独家保荐机构。此前, 同仁堂 医 养曾分别于2024年6月28日和12月31日递表,均因招股书有效期届满未能推进而终止。 2019年9月,公司更名为"北京同仁堂医养产业投资集团",成为同仁堂旗下"医养大健康"的平台。 2024年6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如今的"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25年6月24日,公司已建立分级医疗服务网络,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及一家互联网 医院,以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包括六家医院、一家门诊部及三家社区卫生机构)。公司依托 知名品牌"同仁堂"及优质的药品,已积累及整合大量 线上线下 医疗资源。 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公司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 团,市场份额为1.7%。按2024年 ...
350年老字号青睐“买买买”
国际金融报· 2025-07-24 17:42
近日,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同仁堂医养")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IPO申请,有望成为继同仁堂股份(600085.SH)、同仁 堂科技(1666.HK)、同仁堂国药(3613.HK)之后,集团名下第四家上市公司。 同仁堂医养此次是第三次递表港股冲刺主板IPO,中金公司是独家保荐机构。此前,同仁堂医养曾分别于2024年6月28日和12月31日递表,均因 招股书有效期届满未能推进而终止。 AI制图 冲刺"第四"家 据悉,同仁堂医养成立于2015年,是同仁堂旗下一家中医医疗集团,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并结合中医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疗法,提供治疗方 案。 清康熙八年(1669 年),北京前门大栅栏一间小小药铺挂出"同仁堂"木匾,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1723 年起,它成为清宫御药房,其旗下的 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丸等药品广为国人知晓。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正式组建,并逐步走向资本化。1997年,同仁堂集团旗下同仁堂股份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000 年,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随后在2013年,同仁堂国药也在港交所上市。 2015年3月,同仁堂集团以100%股权设立"北京同仁堂 ...
九芝堂20250722
2025-07-22 22:36
纪要涉及的公司 九芝堂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主营业务情况及发展状况**:主营业务为中药销售,2025 年上半年中药行业整体面临压力致销售和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因 OTC 产品受大环境影响、消费端不景气、药店人流量下降以及医保政策和检查等因素,安宫牛黄丸和阿胶块从 2024 年开始持续下滑,占销售和利润下滑原因的 80%以上,今年上半年处于去库存状态,其他产品基本持平或略有上升,预计全年业绩与 2024 年持平或略增,取决于下半年销售节奏和消费恢复情况[2][3] - **院内处方药发展**:院内处方药近年来增长较好,主打单品舒血通注射液 2024 年增长约 10%,预计 2025 年继续增长,天麻勾藤颗粒等处方药产品规模在 3000 万到 5000 万之间,加强销售团队建设及渠道拓展后预计有不错增长[2][4][5] - **未来发展预期**:预计 2026 - 2027 年主营业务恢复增长态势,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中药材价格下降,公司成立药材公司储备和运作,成本降低、毛利提升推动利润增长[2][6] - **临床试验进展** - **脑卒中适应症**:已完成 1B 期和 2A 期入组,预计 2026 年年中完成数据收集和分析,2029 年左右完成整个临床试验以申请药品上市,患者基数庞大且无其他疗法,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是国内唯一从事该适应症研究的企业[2][8] -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适应症**:2A 期 10 例入组已完成,预计今年七八月份整理数据开展 2B 期临床试验,观察期半年,2027 年申请附条件上市,虽商业空间不大,但基础研究贡献显著,在其他肺部疾病有扩展应用空间[2][9] - **孤独症适应症**:从 2025 年开始与北京安定医院合作研究,预计 2029 - 2030 年基本完成临床试验,具有重要社会价值[10] - **干细胞业务优势**:布局脑卒中、PAP 和孤独症三个独家适应证,在生产能力和干细胞扩增能力方面世界领先,自 2018 年注重干细胞成药性发展,确保在行业中的突出地位和未来发展空间[11] - **干细胞药物生产**:以药品方式生产干细胞,建设工厂引进生产线确保大规模量产,质控和工艺改造遵循药品生产标准,拥有独特扩增技术,能从人体组织中提取并扩增出大量标准化药品[12][13][14] - **销售能力优势**:干细胞行业需生产和销售能力相配合,公司在销售能力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能有效将产品推向市场[15] - **创新布局**:推进超级抗生素卡诺霉素和抗凝新药 LFG,卡诺霉素一期临床试验完成,二期快速开展,预计 2026 年完成二期并继续三期试验,抗凝新药 LFG 一期临床试验完成,二期临床设计与申请正在进行[16] - **市场规模预估**:脑卒中适应症市场空间至少达百亿级别,罕见病 PAP 市场规模约 10 亿级别,可通过超适应症使用及销售拓展扩大市场空间[18] - **政策支持情况**:国内外对干细胞治疗态度积极,各地出台支持政策,核心在于成药审批进度,有足够证据和数据审批障碍不明显,通过规范化措施整顿行业乱象促进发展[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抗衰老领域规划**:抗衰市场需求大,但难有专门适应症对应,审批困难,公司更多在销售层面布局,未来可能通过其他适应症病理机理研究证实抗衰效果并扩展[21][22] - **产品和技术出口计划**:因涉及中国人体组织细胞,药品直接出口困难,考虑通过技术授权和专利等方式进行技术输出[23] - **急性脑卒中治疗计划**:因使用条件不成熟,未介入急性脑卒中治疗[25] - **科室协同作用**:选择脑卒中适应症基于市场大、海外经验丰富及科室协同作用明显,提出“干细胞加”理念,将干细胞与现有产品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26]
被“收割”的东南亚低价保险旅游团,万元特产只值800元
创业邦· 2025-07-20 18:37
保险旅游团乱象 - 低价保险旅游团表面提供超值出境游,实则为"保险推销+高价购物"的连环套,18人团两天诱导消费近20万元,其中沉香馆单日消费达8万元 [5][7] - 购物环节采用封闭式管理,游客被限制自由且无法比价,导购利用煽情话术夸大商品稀缺性,如标价4500元/克的犀牛角、万元金珍珠等,实际商品价值悬殊(如万元沉香手串仅值800元) [4][10] - 收款方多为国内个体工商户,商品标榜"越南特产"但实际来自义乌小商品市场,溢价达5-10倍,部分商品经越南海关"一日游"伪装进口 [7][8][10] 行业运作模式 - 保险旅游团分两类:保险公司官方组织的合规行程,以及代理人私下组团的"山寨版",后者与非正规旅行社合作,将旅游异化为强制消费卖场 [13] - 代理人利用旅游团作为维系客户手段,暗示游客配合购物以维持"行业常态",部分代理人因业绩压力默许灰色操作 [15] - 行业代理人规模四年缩水69.19%(从2019年912万人降至2023年281.34万人),生存困境催生畸形KPI,部分公司仍依赖粗放经营模式 [14][15] 监管与法律问题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提示消费者核实活动真实性,警惕"低价""免费"陷阱,明确此类乱象多系旅行社冒用保险公司名义虚假宣传 [14] - 《保险法》规定保险合同自愿订立,强制购买保险行为可向监管部门投诉,但跨境购物纠纷存在监管灰色地带,文旅与金融部门难以协同执法 [13][15]
大唐药业(836433)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4 20:35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内蒙古辖区 2025 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 [3]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7 月 11 日 16:00 - 18:00 [3] - 活动地点是通过全景网采用网络远程方式参与互动交流 [3] - 参会人员为通过网络参加的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董事长、董事会秘书孙雅丽女士和财务负责人吴波先生 [3] 研发情况 - 已形成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三层次科技研发体系,在研国家级项目 2 项、自治区级重点项目 3 项、市级重点项目 3 项 [4] - 依托科技厅和工信厅获批相关中心,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合体,申请“揭榜挂帅”项目,推进研发与成果转化 [4] -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重要产品和核心技术进行全面布局并加强市场转化 [4] 未来规划 - 结合多项国家和地方方针政策,持守“123”总体发展战略,即以中蒙药为中心,聚焦特色专科药和大健康产品,实现金融资本、营销资源、研发培育嫁接 [5] - 原业务板块聚焦市场增长规律,新业务板块不断开发和可持续增长,为战略落地提供体系化支撑 [5] 安宫丸进展 - 2024 年 2 月 7 日披露安宫牛黄丸完成备案公告,已完成在内蒙古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手续 [6] - 备案内容为安宫牛黄丸处方中以“牛黄”等量替代“体外培育牛黄”、以“麝香”等量替代“人工麝香”投料使用 [6] - 短期内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不大,收入贡献有不确定性 [6] 上半年经营情况 - 2025 年半年度报告拟于 2025 年 8 月 27 日披露,相关经营信息待报告披露 [8]
夏日炎炎说冰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3 12:09
冰片的历史与来源 - 冰片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由东南亚龙脑香树树脂传入中国,被称为"龙脑",当时产量极低仅供贵族使用[3] - 唐代皇室广泛使用冰片,如杨贵妃的"龙脑香粉"和唐玄宗的"龙脑香丸"[3] - 宋代发现樟树、艾纳香等植物可提取类似物质,冰片逐渐普及民间[3] - 现代化学合成冰片因成本低产量高成为主流,但天然右旋龙脑仍具较高药用价值[3] 冰片的药用价值与功效 - 性寒凉,归心脾肺经,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功效,主治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等症[4] - 《新修本草》记载其主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目赤等[4] - 《本草纲目》记载"通诸窍,散郁火"功效[4] - 现代研究证实主要成分龙脑、异龙脑具有抗菌抗炎、止痛消肿作用,并能促进其他药物透过生物屏障[5] 冰片在中成药中的应用 - 广泛应用于外用药、内服药及急救药品,如西瓜霜含片、风油精等家庭常备药[6] - 安宫牛黄丸中含冰片用于中风昏迷急救,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利用其促进药物吸收缓解心绞痛[6] - 痔疮膏、滴眼液等外用药添加冰片发挥清凉消肿功效[6] 冰片使用风险与专家共识 - 古代医籍《本草便读》指出其"辛香走窜之极,服之令人暴亡",《本草经疏》强调气血虚者忌用[7] - 现代临床发现患者存在适应证误判、多药重复使用、超疗程服用等问题[7] - 2022年专家共识强调含冰片中成药需精准辨证使用,安宫牛黄丸仅适用于"热闭神昏"证型[8] 科学用药建议 - 用药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明确适应证和禁忌人群,特殊群体需严格遵医嘱[9] - 需警惕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出现应立即停药就医[9] - 避免自行替代正规治疗,慢性病患者用药前需咨询专业人员[9]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使用前需向医生或药师告知其他用药情况[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