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icon
搜索文档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成热门
经济日报· 2025-05-17 05:53
中国馆参观数据 - 中国馆开馆满一个月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1] - 日均参观人数约7000人次,是本届世博会最热门展馆之一 [1] - 高峰时段参观人数可达上万人次 [2] 展馆主题与设计 - 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 [1] - 展馆外形设计宛如一卷徐徐展开的中华书简 [1] - 设有"天人合一"展区,展示二十四节气主题多媒体动态影像 [1] - 多媒体透景画壁《耕织图》展现中国古代生态智慧 [2] 特色展品与科技展示 - 展出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1号青铜神树(复制品),高近4米 [2] - "生生不息"展区展示嫦娥五号、嫦娥六号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土壤样品 [3] - 采用AI技术生成"共绘桃花源"巨幅画卷,观众可扫码参与创作 [3] - 展区内设置"AI孙悟空"大模型与观众互动 [4] 观众反馈与文化影响 - 日本参观者佐藤惠子称赞二十四节气展项色彩搭配与文化共鸣 [1] - 东京游客加藤表示三星堆青铜器刷新了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2] - 马来西亚教授称赞中国馆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服务 [3] - 波兰参观者评价汉字"是活的",体现文化传播效果 [3] 运营与服务 - 招募约60名志愿者提供引导与讲解服务 [2] - 建立人性化分流机制,优先保障特殊人群参观 [2] - 志愿者团队由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学生组成 [3]
自然观|望仙谷的“仙气”何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30 11:30
乡村生态修复与文旅发展 - 望仙谷通过"修复乡村生态、复原乡村建筑、复活乡村生活、复兴乡村经济"的发展逻辑实现转型,从荒废采石矿区变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2] - 项目引入社会资本26亿元对600多公顷土地进行生态重塑,采用"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打造文旅小镇 [2] - 修复过程中注重自然与人工修复结合,例如利用高陡山体修建民宿和高空栈道,对不宜开发区域以自然修复为主 [2] 文旅产业运营模式 - 景区整合山水人文景观、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业态,形成"景区+农户"合作模式,提供数万就业岗位并吸引村民返乡创业 [3] - 2023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 [3] - 挖掘道教文化、农耕文化等打造特色体验项目,活化赣东北民居文化形成独特"仙气"气质 [2][3]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项目入选《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成为生态"软实力"全球输出的典型案例 [3] - 带动村民从事特色种植、手工艺制作、民宿经营等产业,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 [3] - 彻底改变资源破坏型发展模式,转向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路径 [3]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惊艳亮相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4-14 10:02
中国馆开馆仪式 -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于4月13日举行开馆仪式 约300名中外嘉宾出席活动 包括中日政府官员 工商文化界人士及企业代表 [1] - 中国馆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 是本届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 [17] 中国馆展示内容 - 首次全球零距离对比展示嫦娥5号 6号探测器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土壤样品 [20] - 展出蛟龙号深潜体验舱 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八网融合智慧城市沙盘 [20] - 呈现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大型多媒体动态影像及数字化动态长卷《耕织图》 [20] 中国馆主题与设计 - 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 [20] - 采用"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重叙事脉络 [20] - 建筑形似徐徐展开的书简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契合世博会主题 [8] 国际合作与交流 - 日本大阪府知事表示今年是大阪府与上海市 江苏省缔结友好交流关系45周年 期待深化日中地方合作 [12] - 日本世博协会会长强调日中关系是最重要双边关系之一 期待以世博会推动创新合作 [10] -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指出历届世博会中国馆建筑屡获殊荣 期待观众领略中国文化与科技成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