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五五战略规划
icon
搜索文档
【私募调研记录】凯丰投资调研水晶光电
证券之星· 2025-08-20 08:06
公司战略规划 - 十五五战略规划强调前瞻性布局和风险防控 聘请全球顶尖咨询公司设计框架 内部组建专项小组推进[1] - 管理层调整为代际传承第一阶段 目标建设全球化专业化年轻化团队 林敏卸任董事长但未完全退出 专注于全球化布局代际传承及战略项目推动[1] - 新加坡运营总部和越南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越南二期基地已投产 主要生产盖板和滤光片[1] 业务发展与合作 - 与大客户合作从OEM向ODM进化 涵盖成熟量产 量产爬坡 新产品导入及开发早期阶段[1] - 反射光波导技术取得进展 与行业巨头共同探索 有望成为重要选择[1] - 2026年业务增长点包括外循环量产项目 越南基地贡献 内循环安卓市场和车载业务[1] 人才建设与组织架构 - 人才梯队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 设立领导力学院和工程师学院培养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1] - 李夏云负责具体工作设计及落地 林敏把控大方向及战略规划 两人协同推进公司全局性工作[1] 投资机构背景 - 调研机构凯丰投资为宏观对冲基金管理公司 投资全球大宗商品债券权益类资产及衍生品[2] - 公司管理的多只阳光化基金业绩与规模居国内同类产品前列 荣获2014和2015年度金牛私募管理公司等奖项[2] - 投研团队50余人专注于宏观和产业基本面研究 产业研究覆盖国内外期货市场主要交易品种[2]
水晶光电(002273) - 2025年8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之演示文稿
2025-08-19 18:02
公司治理架构调整 - 第六届董事会调整为第七届董事会 [6] - 核心领导层调整:董事长由林敏(创始人)变更为李夏云,董事兼总经理王震宇留任,其他高管团队精简 [7][8] - 新管理团队强调全球化、专业化、年轻化 [9][10] 高管团队背景与职责 - 创始人林敏工作重点:推进管理团队代际传承、支持全球化战略和重大项目突破 [11][12] - 新任董事长李夏云背景:2004年加入公司,历任多个高管职位,主导过重大战略项目如微棱镜项目 [13][15] - 李夏云工作重点:主导"十五五"战略设计、推动全球化布局、构建核心团队体系 [16][17] "十五五"战略规划 核心目标 - 建成抗风险的双循环运营体系 [26] - 成为全球AR光学显示解决方案龙头企业 [26] - 成为大客户光学元器件核心战略伙伴 [26] 关键战略举措 - 双循环体系:中国基地(台州/江西/临海/东莞)专注研发制造,越南基地作为海外核心制造基地 [29][30] - AR显示光学:构建多元产品矩阵,实现从元器件到模块解决方案的转型 [31][32] - 大客户战略:研发前沿技术,团队能力与大客户同频 [34][35] 支撑体系 - 组织人才2.0:构建全球化管理体系与人才梯队 [38] - 市场2.0:以终端客户管理重塑供应链 [39] - 技术2.0:中央研究院前瞻研发与技术货架建设 [39] - 智造2.0:自动化/数字化支撑大规模交付 [39] 战略实施重点 - 主导战略规划与全球化布局 [41] - 推动重大项目标志性成果落地 [41] - 构建全球化专业团队 [41] - 组织变革激发运营效能 [41] - 全方位支撑经营目标 [41]
天士力(600535):华润融合顺利推进 创新研发价值重估
新浪财经· 2025-08-19 16:32
财务表现 - 2025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8亿元,同比下降1.91% [1] - 2025年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7.75亿元,同比增长16.97% [1] - 2025年H1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40亿元,同比下降12.87% [1] - 2025年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3亿元,同比下降3.86% [1] - 2025年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60亿元,同比增长25.41% [1] - 2025年Q2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04亿元,同比下降8.43% [1] - 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差异主要源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77亿元,而2024年H1同期为-0.88亿元 [2] 业务分类与收入结构 - 2025年H1医药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8.7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2] - 2025年H1医药商业实现营业收入3.86亿元,同比下滑14.88% [2] - 公司调整产品分类为心血管及代谢、神经/精神、消化、其他适应症四大治疗领域 [2] - 心血管及代谢领域实现营业收入21.20亿元,同比下降2.98% [2] - 神经/精神领域实现营业收入7.67亿元,同比增长0.56% [2] - 消化领域实现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增长8.58% [2] - 其他适应症实现营业收入4.80亿元,同比增长0.42% [2] 华润融合进展 - 2025年3月27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华润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华润三九成员 [4] - 公司推进"百日融合"工作,包括运营管理、战略规划及渠道拓展三方面协同 [4] - 运营管理方面落实华润理念,开展组织优化活动提升管理效率 [4] - 战略规划方面启动"十五五"战略制订工作 [4] - 渠道拓展方面借助华润三九KA平台深化连锁药店合作,推进产品入驻与数据共享 [4] - 2025年下半年将全面推进"价值重塑、业务重塑、组织重塑、精神重塑"四维度升级 [4] 研发创新与管线布局 - 公司聚焦心血管及代谢、神经/精神、消化三大核心领域,新增立项8项 [6] - 截至2025年中报,在研管线项目83项,其中创新药31项 [6] - 2025年H1启动临床研究项目7项,累计29项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II/III期项目21项 [6] - 推进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6] - 生物药布局包括CGT和抗体药物,已获3项临床批件 [6] - 脂肪间充质基质细胞注射液为全球首款基于基质细胞原理获批美国IND的治疗产品 [6] - PD-L1/VEGF双抗实体瘤IIa期、结直肠癌IIb期试验顺利入组 [6] - 培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注射液进入Ib期临床试验 [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86.60亿元,归母净利润11.96亿元,EPS 0.80元 [7]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93.24亿元,归母净利润13.31亿元,EPS 0.89元 [7]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100.81亿元,归母净利润14.84亿元,EPS 0.99元 [7] - 对应2025-2027年PE估值分别为21.29倍、19.13倍、17.17倍 [7]
集团企业“十五五”战略规划:把握未来的八大关键战役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7-03 18:11
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是集团企业应对产业变革、增长模式转型的关键窗口期,需通过"八大战役"框架破解战略复杂性 [1] - 集团企业需在全球化进程延续、经济中心东移、科技革命深化、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四大确定性主轴上布局 [1][2][3] - 战略转型需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动能,防范风险与激发创新,传统业务优化与新兴赛道突破 [1] 前瞻研判战役 - 全球产业面临三重叠加冲击:地缘政治冲突常态化、技术代际跃迁加速、社会结构突变 [1] - 四大确定性主轴:全球化进程延续(中国保持产业链核心地位)、经济中心东移(东亚创新链崛起)、科技革命深化(5G/AI/新能源技术颠覆)、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与消费升级) [1][2][3] - 研判方法需穿越噪声抓住变化主线,建立环境扫描和趋势研判能力 [1][5] 战略定位战役 - 集团总部需从"行政管控"升级为"价值管理中枢",聚焦资源配置与协同管理 [8] - 四大核心职能:战略方向指引者(预算分配/产业组合管理)、能力构建者(跨业务单元赋能)、风险管理(大宗商品期货套保)、投融资组合管理(ROIC导向) [8] - 业务分类标准:核心业务重资本投入、价值修复业务技术并购、现金奶牛业务严控现金流、战略退出业务加速剥离 [8] 产业组合战役 - 业务分类模型:基于"市场吸引力-业务竞争力"矩阵划分核心业务(高潜+中高竞争力)、成长业务(中高潜+中低竞争力)、机会/调整业务 [11] - 资源分配逻辑:产业周期对冲、规模与效益平衡,增量配置+组合调整+新业务孵化 [11] - 新业务发展路径:巩固主业(已有业务)、临近产业链协同(价值协同/周期对冲)、全新产业链弯道超车(高资产收益) [11] 资产优化战役 - 业务分层标准:按ROIC与资金成本比较划分成长/核心业务(加强投入)、机会/调整业务(谨慎投入)、退出业务(剥离) [13] - 管理机制:建立"ROIC-资金成本"动态评估体系,控制低效资产扩张 [13] 资本运作战役 - 资本运作四大抓手:聚焦优质资产、引入资金活水、市场化债转股、资产重组上市 [15] - 市值管理成为重要手段,需在严苛上市环境下盘活优质资产 [16] 管理提效战役 - 战略管理闭环:战略规划(内外部洞察形成方向)、战略解码(目标拆解为KPI/行动方案)、战略执行(定期跟踪监控)、战略检核(目标回顾与调优) [18] - 经营效率提升路径:优化内部流程,建立全年链路规划机制 [18] 管控模式战役 - "4S"职能体系:引领(战略管理/资本分配)、服务(共享平台建设)、监管(风控审计/经营分析)、能力(产融结合/创新赋能) [20][21] - 管控双轨制:"一盘棋"(集团统筹)与"产业化"(业务单元自主)并行 [20][21] 三圈联动战略 - 产业模型:强化新兴产业周期预判,建立"周期-定位-方向-投资-经营-优化"链条 [22] - 资产模型:战略规划-执行-检核动态循环,通过"找壳"(资源整合)与"找钱"(资金配置)驱动 [22] - 资本模型:以产业方向推导资本目标,"找钱"(多元化融资)与"市值提升"(创新估值)结合 [22] 战略转型方向 - 历史拐点:从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构建"战略韧性"穿越周期波动 [24] - 成功要素:将战略规划转化为战略能力,资源禀赋升华为生态优势,实现规模追赶者向价值引领者跨越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