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建设

搜索文档
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都取得哪些成效?国家林草局回应
新京报· 2025-07-31 13:07
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 - 三江源国家公园将长江正源格拉丹东和当曲区域、黄河源约古宗列区域纳入保护范围,整体保护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生态系统 [1] - 推行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聘用原有居民2.3万人参与管护巡护 [1] - 与2015年试点前相比,源头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等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草地植被盖度提高8.6% [1] - 原有居民年均增收1.5万元至2.1万元 [1] 大熊猫国家公园进展 - 整合四川、陕西、甘肃三省73个自然保护地,实现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栖息地连通,建设6条生态廊道 [1] - 我国野生大熊猫总数从上世纪80年代的1100只恢复到约1900只 [1] - 整合组建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局大熊猫重点实验室,成立大熊猫保护国家创新联盟,投入1.1亿元设立大熊猫保护研究基金 [1]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成果 - 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对东北虎、东北豹的全天候、全区域动态监测 [2] - 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 [2] - 吉林长白山区域30年来首次发现东北虎踪迹,栖息地向外扩展200多公里 [2]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恢复情况 - 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由设立之初的5群35只增长到7群42只,是全球20种长臂猿中唯一持续增长的种群 [2] - 生态搬迁群众年收入是搬迁前的近4倍 [2] - 依托黎族特色文化优势,发展黎族文化、热带雨林、茶旅融合产业 [2] 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措施 - 将江西省武夷山区域纳入保护范围,福建、江西两省一体化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2] - 新发现雨神角蟾等多个新物种,黄腹角雉数量保持在1000只左右 [2] - 建设生态茶园,园区内每亩林地补偿金额比园区外高9元至13.5元 [2] 国家公园创新探索 - 批复实施各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监测体系建设方案 [3] - 在野生动物危害防控体系建设、致害保险补偿、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3]
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将于8月18日至19日在成都举办
新京报· 2025-07-31 13:07
论坛概况 - 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将于2024年8月18日至19日在成都举办 主题为"守护自然瑰宝、共绘和合之美" 由国家林草局和四川省政府联合主办 [1] - 论坛活动包括开幕式、主论坛、3个分论坛及主题成果展 主论坛将发布国家公园建设最新成果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演讲 [1] - 分论坛设置三大主题:"政策创新与实践探索"、"全民共享与社区治理"、"旗舰物种保护与监测技术创新" 邀请40余位中外专家参与研讨 [1] 论坛内容与参与方 - 主题成果展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科研监测、自然教育、社区发展等领域的成效 [1] - 参会代表约200人 包括中央部委、地方林草部门、国家公园管理机构、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及媒体等 [1] - 论坛将聚焦"十五五"期间国家公园的战略性议题 探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1] 国家公园建设背景 - 国家公园建设从单一要素保护转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涉及管理体制重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制度创新 [2] - 论坛旨在搭建政府、学术机构、国际组织的交流平台 通过多方智慧碰撞为国家公园建设凝聚共识 [2]
生态环境部:正编制国家公园等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
第一财经· 2025-05-30 13:59
国家公园与自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 - 生态环境部正编制国家公园、自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为首个行业标准,将提升监管水平 [1] - 两项国家标准《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自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公开征求意见 [1] - 标准依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和《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科学评估 [1] 评估制度与现有研究基础 - 总体方案要求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评价考核结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 [2] - 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针对保护地系统或具体自然保护地,但缺乏针对国家公园整体保护效果的定量指标体系 [2] - 现有自然保护地评估标准主要针对自然保护区,由原环保、林业、海洋等部门制定 [2] 国家公园评估内容与方法 - 国家公园评估涵盖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物种多样性、水环境质量、违法违规情况等8项内容,周期为5年一次 [3] - 违法违规情况包括新增问题及整改率,均为扣分项指标 [3] 自然公园评估内容与指标 - 自然公园评估聚焦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物种及自然遗迹,指标包括受保护生态系统面积、物种种群数量、遗迹完整程度 [3] - 评估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涉及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生态胁迫等5项内容 [3] 评估结果等级调整机制 - 出现特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或被中央环保督察通报未整改,评估结果直接调整为差 [4] - 发生较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或被省级督察通报未整改,评估结果降一级 [4]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陈建飚:要以新理念新模式统筹谋划新型城镇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22:46
新型城镇化建设 -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空间格局,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1] - 高标准建设美丽城市的关键在于生态融合和设施联通,提升市民可感知性 [1] - 新型城镇化需从规划设计、产业就业、风貌提升、设施建设、制度机制五方面统筹谋划 [2] - 优化产业布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需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局谋划产业空间格局,形成产业集群 [2] - 扩绿增收打造宜居宜业县城,优化绿地布局,推广绿色建筑,活化利用古村落和古建筑,探索结对帮扶建设模式 [3]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 - 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体现对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4] - 自2021年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到2035年建设49个国家公园,基本建成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 [4] - 国家公园通过功能区划、生态补偿、社区参与等途径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4] - 完善特许经营监管和收益分配机制,提升生态效益与社会福祉 [4] - 建立统一的国家公园标志,提升相关产业空间和产品价值,促进周边社区经济增长 [5] - 利用AI大模型、机器人技术提升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监测保护和管理水平 [6]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6]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持续探索绿色低碳建设技术,主导和参与编制多项行业标准与技术图集 [6] - 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园区升级改造等多领域协同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重构升级 [6] - 设立新赛道子公司培育新兴和未来产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7] - 开展"大绿色化业务",打造超低能耗、零能耗建筑产品,拓展数智化业务 [7] - 拓展城市更新业务、老旧小区改造业务、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改造业务 [7] - 开展市政绿色低碳产业新业务,如智慧水务、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