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
搜索文档
金秋时节各地美景纷纷“上线” 多元业态拓展“秋日经济”新空间
央视网· 2025-11-01 14:09
央视网消息:眼下,中国各地秋景如画,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在金秋画卷中收获一份份独特的旅行记忆。 湖北神农架:层林尽染色彩缤纷迎绝美秋景 随着气温逐渐转凉,神农架秋景正式上线。金黄的落叶松、火红的枫叶与翠绿的冷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色彩斑斓的秋日 盛景。据了解,今年神农架的秋色预计将持续至11月中旬,其中10月底至11月初是观赏的最佳时期,届时红叶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 这几天,在江西南昌,龙沙湾百亩花海公园连片向日葵与波斯菊次第绽放,吸引了不少游客。走进赣江滩头的龙沙湾,各色花卉正次第绽 放。粉色、紫色的波斯菊灵动轻盈,金黄灿烂的向日葵齐刷刷挺拔生长,形成"城市花海"景观,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河北邢台:邢台大峡谷秋景正盛引客来 深秋时节,河北邢台市邢台大峡谷迎来一年中最绚烂的季节。峡谷群内24条大小峡谷纵横交错,50多处奇峰异石拔地而起,连片的丛林层 层叠叠,色彩从浅黄过渡到橙红,仿佛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成为市民游客沉浸式赏秋的热门打卡地。 近日,新疆阿克苏迎来胡杨的最佳观赏季。在阿瓦提县沙漠胡杨营地,近万亩的连绵胡杨换上璀璨金装,与广袤沙漠共同勾勒出壮丽画 卷。碧水金沙与多彩叶片交 ...
对症施策提升发展“含绿量”
经济日报· 2025-11-01 06:10
绿色发展核心理念 -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 [1] - 降碳是源头治理 减污是直接手段 扩绿是生态修复途径 增长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目标 [1] 当前进展与挑战 - 生态环境修复方面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 [2] - 生态与产业融合方面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 - 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方面 新能源专利数量占全球四成以上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2] - 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特征明显 污染物减排压力长期存在 [2] - 不同地区在能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差别较大 存在统筹困难 [2] 战略实施路径 - 强化顶层设计 确立协同统一的战略目标体系 强调协同效益和综合绩效 [3] - 完善一体化实施路径 以降碳为总抓手 优化能源结构 升级产业体系 完善碳市场机制 [3] - 以减污促降碳 构建源头控制、过程管理与末端治理三位一体的协同路径 [3] - 以扩绿修复生态 提升固碳能力 以增长培育新机 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业态 [3] - 依托绿色科技与金融赋能 培育新增长点 壮大新能源汽车、储能、氢能等产业集群 [3] 制度保障措施 -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统一的环境政策标准 夯实协同保护的法治根基 [4] - 加大绿色低碳领域财政投入 引导银行信贷、债券、股票、基金等资源向绿色项目倾斜 [4] - 改革考核评价机制 将协同推进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4]
【省自然资源厅】10案例获评陕西首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陕西日报· 2025-10-31 08:34
此次评选出的典型案例共分为4种模式:在修复整治综合开发模式中,"榆林市煤矿开采与生态保护 协同发展践行'两山两化'案例"对煤矿开采实施全周期治理,矿区林草覆盖率由20%提升到65%。在生态 产品市场化交易模式中,"石泉县草池湾田园综合体推动生态产品转化案例"将闲置农房、集体林地转化 为可抵押融资的旅游资产,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00万元。通过生态资源产业化发展模式,延 川县深度挖掘红枣叶资源,打造"延安枣芽茶"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产业链增值。通过生态修复与文旅融 合模式,"浐灞湿地修复 打造城市'生态绿芯'案例"实施水系连通、水质提升、生态重建一体化治理,让 湿地区域成为鸟类翔集的城市"生态绿芯"、市民郊游的"城市会客厅"。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指导各地创新探索,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生 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走深走实。(记者:沈谦) 10月30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该厅日前完成全省首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 案例评选,10个典型案例从全省46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 ...
宜兴度假区(杭州湾)创新合作中心启动
新华日报· 2025-10-29 04:36
活动当天,度假区四镇及阳羡旅游集团与多家央国企或其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深化央地合作打 开新路径;度假区为招商伙伴举行授牌仪式,进一步汇聚多方资源;10个投资合作项目进行集中展示, 涵盖高端制造、环保能源、医疗器械、生物科技、高端养老、新材料等多个层次高、业态新、辐射强的 领域。 作为宜兴生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近年来持续发挥生态优势,加快优化产业布局, 着力构建以生态文化旅游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科创产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此次发展会为契 机,宜兴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具竞争力的优惠政策和更有温度的优质服务营造更优更强的营商环境, 汇聚发展新动能,吸引各界人士选择宜兴、扎根阳羡。 本报讯(记者马薇李顺顺)10月17日,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举行金秋产业合作发展会。现场,度假区 (杭州湾)创新合作中心正式启动。 作为宜兴对接杭州湾区域的核心枢纽,该中心将整合产业与科技资源开展招商,集聚优质企业、科创项 目及前沿产业要素;依托高校与在外贤达资源,为宜兴企业引育人才,搭建合作桥梁;学习区域先进发 展理念,对外宣传宜兴优势。 会上,阳羡数字游民社区正式发布,将依托优越的生态本底和扎实的旅游产业基 ...
惠农“税费通”|支持乡村振兴系列税费优惠政策(35)采摘观光的种植养殖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10-28 22:03
文章核心观点 - 直接用于采摘、观光农业的土地可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1][2][4] 税收优惠政策内容 - 政策面向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内经营采摘、观光农业的单位和个人 [4] - 直接用于采摘、观光的种植、养殖、饲养的土地享受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4] - 政策依据为《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86号)第三条 [6] 税收优惠政策条件 - 享受优惠的土地必须符合“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的规定 [5]
黑龙江:“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创建数量、转化模式“双突破”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17:47
中新网哈尔滨10月23日电 (记者 姜辉)23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 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在哈尔滨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 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实现创建数 量、转化模式"双突破"。 黑龙江省形成"生态修复+产业融合""生态治理+价值实现""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转化路径。如伊春市 以森林湿地保护修复为抓手,修复森林湿地16.9万亩,查处破坏林草资源案件103起,实现连续21年无 重特大森林火灾,构建了"保护—修复—利用"闭环体系;大兴安岭地区空气、水、土壤质量位居全国前 列,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探索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模式,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 点;抚远市聚焦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生态渔业,打造"蔓越莓+"全产业链模式,年产值突破1亿元,实 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进一步强化创建指导,对申报地区实施备案管理,提供全流程精准服务;进一步深 化价值转化,系统提炼"两山"转化路径,打造更多特色示范样板;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讲好龙江生态 故事,邀请 ...
准格尔旗深耕“两山”实践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之路
人民日报· 2025-10-22 05:50
产业绿色转型 - 以绿色矿山建设为核心,建成绿色矿山48座,其中国家级8座、自治区级40座,数量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 [2] - 矿山排弃地复垦全覆盖,累计复垦绿化面积超100平方公里,种植各类苗木超百万株 [2] - 能源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升级,构建煤炭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耦合的多能互补体系 [3] 特色绿色产业 - 重点发展山杏产业,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完整产业链,实施“211”工程原料基地建设 [4] - 将杂粮产业列为主导产业,建设国家小杂粮产业园,采用“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资源 [5] - 通过直播展销、实体体验店与电商平台等渠道推动农产品销往全国,拓宽农户增收路径 [5] 生态农业与旅游 - 开展盐碱地改良,创新稻与鱼、虾、蟹立体共生的循环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多收” [6] - 依托乡村自然文化资源打造多功能乡村旅游胜地,带动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 [6] - 通过长期防沙治沙工程提高植被覆盖度,将沙漠化区域转变为生态绿洲 [6] 生态系统治理 - 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治理水土流失,实施多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7] - 在砒砂岩区以沙棘为主要树种进行生态修复,发展果树种植并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8] - 实行双总河长制实现河长全覆盖,持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 [7]
青海省高质量发展政府投资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10-21 18:00
母基金概况 - 青海省高质量发展政府投资基金母基金总规模50亿元 其中首期出资15亿元已实缴到位 [1] - 母基金存续期20年 其中投资期12年 退出期8年 [1] - 母基金于2023年11月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通过并正式启动运行 [1] 投资重点与方向 - 母基金对支持青海产业"四地"建设的子基金投资总额度不少于70% [2] - 重点产业领域包括支持盐湖产业升级 完善清洁能源全产业链 推动零碳产业和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 [2] - 支持方向涵盖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 国家级旅游景區创建 以及打造有机农畜产品龙头企业 [2] - 中小企业及创新创业支持方向包括特色新材料 装备制造升级 高原生物医药和康养产业 以及5G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 子基金类型 - 子基金根据功能定位分为重大(专项)子基金 区域子基金和市场化子基金 [3] - 重大(专项)子基金按照青海省委 省政府明确要求设立 [3] - 区域子基金主要与青海省内园区 地市合作设立 旨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3] - 市场化子基金由市场化专业基金管理人发起 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出资 主要投向母基金重点支持产业 [3]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筑牢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
中国环境报· 2025-10-21 11:10
拓展价值转化路径,民企共护实现双赢。引进文山鸟王山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深入发掘鸟王山 30年现有生态资源禀赋,将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现已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评审,开业至 今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观鸟+旅游"生态价值转化。设置生态管护岗位,从鸟王山、驮娘江周 边村寨选拔少数民族村民,培训后担任"鸟类保护员",负责巡护、观鸟点维护等工作,实现"保护务工 双增收"。推行生态友好型农业补贴,指导村民在八角、油茶林间套种鸟类喜食乡土植物,对符合标准 的种植户给予生态补贴,既改善栖息地又提升经济林品质。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日常宣传,在保护区、 村落、学校设置宣传板块10块、标语50条,通过"村村响"广播、短视频平台普及鸟类保护知识,针对壮 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活动,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教育,凝聚公众爱 鸟护鸟共识。 建立精准监测网络,科学调查摸清底数。富宁县依托云南新世纪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西南林业大学等 专业力量,创新调查方法、整合数据资源,系统摸清县域鸟类资源"家底"。针对富宁喀斯特地貌特征与 鸟类活动规律,布设50条基础样线+5条补充样线、15个重点样点,涵盖森林、 ...
【安康】“校招共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陕西日报· 2025-10-21 06:50
引才用才模式 - 安康市推行“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旨在推动高校引进并与企业共同使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 [1] - 该模式面向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态旅游等市级重点产业链,鼓励专家人才与企业搭建科研平台、开展技术攻关 [1] - 模式推行后,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等积极响应,征集引才用才需求50余项 [1] 人才队伍建设与服务平台 - 今年以来,安康市新增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8支,选派科技特派员1184名、企业科技副总80名 [1] - 全市9条重点产业链创新团队专家调整优化至121人 [1] - 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小院等人才服务平台259家 [1] 产学研合作与具体应用 - 安康市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科技小院集群,并依托本地院校等载体将专家人才送至产业一线 [1] - 具体案例显示,“校招共用”模式帮助安康市蚕种场有限公司与安康学院合作,选育富硒人工饲料的蚕品种,以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2] - 下一步计划通过专家长期驻企服务、平台共建、科研攻关等方式,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人才向重点产业链集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