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
搜索文档
2025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在浙江杭州举办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1-19 14:56
特色活动现场 本届大会总结了中国林学会自2019年成立自然教育委员会以来的实践成果,肯定了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对行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与会代表表示,未 来要进一步发挥自然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加快顶层设计落地实施,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要积极构 建"智慧自然教育"新范式,深化"自然教育+"跨界融合,夯实队伍、标准、设施等发展基础,进一步凝聚政府、学校、企业、媒体等社会合力,推动自然 教育在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11月15日~16日,2025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在浙江杭州举办,主题为"绿水青山间 浙里'AI'自然",由中国林学会、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浙江农林 大学联合主办。 开幕式上,发布了《2024中国自然教育发展报告》,系统梳理了全国自然教育机构、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现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数据参考。 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王戈作《发挥竹材材性优势 创新开发以竹代塑产品》主旨报告,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教授吴乃 成发表《从实验室到山河湖海:高校自然教育的社会责任与全球视野》主旨演讲,杭州植物园园长张海珍作《让自然成为生 ...
亲子互动、银发陪伴……大熊猫国家公园上新四条自然教育线路
央视新闻· 2025-11-16 20:14
新闻核心观点 - 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发布四条聚焦实践能力与生态意识培养的自然教育线路 [1] - 线路旨在引导公众走进公园实景,开展科学探究与自然体验,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自然教育网络 [1][10] 线路定位与特点 - 四条自然教育线路实现全年龄段覆盖,精准匹配不同群体需求 [3] - 线路主打让游客走进公园实景,沉浸式开启自然体验 [3] 具体线路内容 - “青少年生态科考”线路面向10到15岁对动植物与科研感兴趣的学生群体 [4] - “生态经济与科学探索”线路针对15到17岁关注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的青少年群体 [5] - “熊猫亲子营”线路服务6到9岁的儿童家庭,倡导亲子共融自然体验 [6] - “银发活力营”线路鼓励老年人在家人陪伴下慢享自然 [8] 合作基础与意义 - 线路推出基于宝兴县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权威机构的深度合作 [10] - 线路有助于游客深入接触大熊猫国家公园,了解小动物,并推进物种保护、生态修复与科普教育 [10]
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推进 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川日报· 2025-08-20 08:26
国家公园建设理念 - 国家公园建设遵循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三大理念 [1] - 实现全民共享是未来五年关键课题 需通过低门票和特定群体免票政策降低体验壁垒 [2] - 大熊猫国家公园凭借生物多样性优势和旗舰物种情感纽带 具备推进全民共享的天然条件 [2] 自然教育与公众参与 - 自然教育存在课程零散和缺乏系统规划问题 需通过科学方法设计跨学科生态体验场景 [2] - 大熊猫国家公园开发立体关联教育资源 整合动物迁徙、气候水文等多学科知识并通过多样化产品呈现 [2] - 科普馆采用沉浸式互动和差异化展陈 需结合运营思维实现公益性与市场性统一 [3] 社区协同与产业发展 - 国家公园建设核心为发展命题 需推动公园与周边社区协同实现可持续保护 [5] - 唐家河中蜂科普馆融合文旅、文创交易与自然教育 成为多功能社区发展平台 [5] - 青川县投放超120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管护员补助、基础设施提升和林下经济发展项目 [5] 经济效益与转型成果 - 青川县国家公园周边从事旅游相关产业农户占比达45% 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8年提升超230% [5] - 宝山村依托景区资源发展温泉度假、精品民宿集群及山地运动 实现村民人均年收入8万元 [5] - 通过全国性营销渠道对接高端消费市场 推动生态价值高效转化 [5]
全球第二批!深圳湾公园自然教育中心荣获“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
深圳商报· 2025-07-30 14:20
深圳湾公园自然教育中心获奖 - 深圳湾公园自然教育中心荣获全球第二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全球共有16家单位获此殊荣 [1] - 该奖项旨在表彰全球在湿地环境教育、交流与能力建设方面表现卓越的湿地中心 [1] - 这是深圳市第三个获得此项国际荣誉的自然教育中心,前两个为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和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 [1] - 目前全球两批次共有39个"星级湿地中心" [1] 深圳湾公园自然教育中心概况 - 成立于2015年,是深圳市首个设立在市政公园内的自然教育中心 [1] -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负责执行运营 [1] - 依托深圳湾独特的生态、历史与人文资源,研发了系列适合市民参与的环境教育活动 [1] - 通过趣味性的展陈和互动方式,重点围绕鸟类知识、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保护开展湿地科普教育 [2] 深圳湾生态价值 - 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点,每年冬春季节迎接数万候鸟 [2] - 是生物多样性特点区域,也是深圳最受公众喜爱的公园之一 [2]
广州将绿色福祉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生活
中国发展网· 2025-07-23 16:10
绿美广州建设成果 - 全市建成1516个各类公园 542.8公里森林步道 近4000公里绿道 形成一万公里慢行游憩空间[1] - 推动生态+深度融合 引入全地形运动公园 山地自行车赛等新业态[1] - 莲麻小镇 天人山水 增城永树群落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带动周边乡村旅游收入显著增长[2] 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 全面推行林长制 2024年林长制考核全省第一并获得国家激励表扬[3] - 林业与旅游康养自然教育深度融合 培育6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34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 - 2024年林业总产值达1519亿元[3] - 深化1+4+N数字平台 落地10余个智慧应用场景实现精准监测智能预警[3] 创新参与机制 - 创新推出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 设立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基金[2] - 深化广惠生态共保共治机制 推动生态共治旅游共建[3] - 构建协两环汇三江融城乡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3] 未来发展重点 - 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统领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4] - 围绕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4] -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美广州样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