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公园法
icon
搜索文档
首次立法!国家公园筑起“法治屏障”
新华社· 2025-09-13 19:07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9月12日表决通过国家公园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公园守护着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 这部国家公园法有哪些亮点?能提供哪些有力支撑?一起来了解一下。 "生态保护第一"是国家公园理念之一。契合国家公园这一特性,法律明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特性和内在规律,对国家公园 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加强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安排,努力实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法律通过可操作的具体安排,推动公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使公众参与的渠道制度化、常态化。 法律规定"国家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统一"的核心在于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规范"的重点是要求国务院国家公园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建立健全国家公园标准体系;"高 效"体现在建立健全相应机制,加强工作协同,实现信息共享。 法律明确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开展多种形式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生态管护岗位应当优先聘用当地居民;鼓励面向公众设立国家公园 免费开放日…… 编 ...
十大亮点!自然资源部法规司解读国家公园法
央视网· 2025-09-13 13:26
央视网消息:据自然资源部公众号消息,2025年9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以下 简称"国家公园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习近平签署第五十三号主席令公 布,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国家公园的专门立法,其颁布实施标志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 设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对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 而深远的意义,有十大亮点值得关注。 国家公园有了法定概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国家公园定义为具有生态完整性、禁止开发性、科研娱乐教育结合 性的以生态系统保护和休憩为主要管理目标的陆地或者海洋自然区域。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院办公厅发布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提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 国家公园理念,明确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 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国家公园法基本上沿用了这一概念,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我国国家公园的概念:本法所称国家公 园,是指由国务院批准设 ...
国家公园法的十大亮点 | 自然资源部法规司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2 23:15
2025年9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以下简称"国家公园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习近平签署第五十三号主席令公布,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国家公园的专门立法,其颁布实施标志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 设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对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 而深远的意义,有十大亮点值得关注。 国家公园有了法定概念 0 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国家公园定义为具有生态完整性、禁止开发性、科研娱乐教育结合 性的以生态系统保护和休憩为主要管理目标的陆地或者海洋自然区域。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院办公厅发布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提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 国家公园理念,明确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 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国家公园法基本上沿用了这一概念,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我国国家公园的概念:本法所称国家公 园,是指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三号)
新华社· 2025-09-12 21: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 次会议于2025年9月1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25年9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五十三号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
中国通过国家公园法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21:12
该法还要求在设立国家公园前应当提出原有居民、企业生产生活影响评估和解决方案,明确国家公园总 体规划应当对原有居民生产生活活动作出安排;完善国家公园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功能。 该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园法共7章63条。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布局,规范设立;严格保护,加强管理; 多方参与,全民共享;完善体制,强化保障。 该法明确,国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要求编制国家 公园总体规划,明确保护和管理的具体事项;强化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 制区严格限制人为活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安全,提高生态系统质量。 中国通过国家公园法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新社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 李晓喻 谢雁冰)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12日通过国家公园法。 该法明确,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安全。 近年来,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家公园内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 性、持续性稳步提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负责人当天在答记者问时介绍说,制定国家公园 法,总结中国国家公园设立、保护、管理等经验,为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我国国家公园有了专门法律
新华社· 2025-09-12 15:18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9月12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自2026年1月1 日起施行。国家公园法共7章63条,包括总则、布局和设立、保护和管理、参与和共享、保障和监督、 法律责任、附则。 (文章来源:新华社) 这部法律规定,国家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按照自 然生态系统特性和内在规律,对国家公园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
国家公园法草案三审,拟增加规定进一步体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
新京报· 2025-09-05 17:30
新京报讯(记者吴为)9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黄海华介绍即将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十七次会议情况。会议将第三次审议国家公园法草案。 此外,据黄海华介绍,草案三次审议稿进一步体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国家公园 保护,开展多种形式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要求地方人民政府与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共同保护国家 公园周边自然资源,合理建设周边社区。 黄海华介绍,2024年1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国家公园法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根 据各方面意见,草案三次审议稿拟作修改。首先,坚持生态优先、从严保护,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立 法目的,明确国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充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 同时,增加国家公园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协同保护的规定。完善国家公园管理措施。明确国家公园可以 作为特定区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应当对拟开展的生态修复活动和原有居民生产生活 活动等作出安排;规定国家公园所在地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及相关 活动管理等事项制定具体办法。 ...
国家公园法草案拟提请三审
央视新闻· 2025-09-05 15:33
今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黄海华介绍立法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 者提问。 发言人介绍,国家公园法草案拟提请本次常委会三次审议。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三次审议稿拟作以下 主要修改: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从严保护,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立法目的,明确国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 保护,充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 四是进一步体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开展多种形式的自然和生态 环境保护教育;要求地方人民政府与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共同保护国家公园周边自然资源,合理建设周边 社区。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二是增加国家公园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协同保护的规定。 三是完善国家公园管理措施。明确国家公园可以作为特定区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应 当对拟开展的生态修复活动和原有居民生产生活活动等作出安排;规定国家公园所在地省级人大及其常 委会可以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及相关活动管理等事项制定具体办法。 ...
新闻1+1丨国家公园,如何实现全民共享?
央视网· 2025-08-23 06:04
国家公园建设成效 - 野生动物数量显著增加 例如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公路沿线肉眼可见野狼捕食藏原羚的场景[2] - 生态管护员制度改善民生 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1万多户生态管护员 每户年收入达1-2万元[4] - 科技赋能国家公园管理 制造业强国优势与国土保护相结合形成特色成就[4] - 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 通过两个指导意见及行政/资金/规划制度构建四梁八柱体系[4] 未来发展计划 - 优先发展海洋类国家公园 "十五五"期间将重点建设涉海类公园以完善陆海统筹格局[5] - 目标2035年建成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 覆盖国土面积10%并纳入最美自然区域[5] - 现有5个陆域型国家公园分布东西南北中 未来将增加海洋类公园数量[5] 法律体系建设 - 国家公园法具里程碑意义 法律比政策更具长效性/稳定性和强制性[6] - 需协调10%国土范围内的权力与利益关系 法律可规范中央与地方/公众与子孙后代等多方关系[6] - 通过立法保障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统一 解决原有居民贫困问题[6][7] 民生改善措施 - 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国家公园品牌溢价使农产品获得更高收益[7] - 三江源创新"一户一岗"模式 财政资金直接发放给牧民兼顾放牧与生态巡护[7] - 原有居民生活显著改善 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协同发展[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