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
搜索文档
常洛闻:赴美示忠?赴日示好?李在明想要端平这碗水没那么容易
观察者网· 2025-08-23 09:04
韩国总统李在明外交行程与政策动向 - 李在明打破韩国总统就任后"先访美后访日"惯例 行程安排为8月23日至24日访日 25日访美与特朗普会谈[1] - 李在明18日会见美国参议员塔米·达克沃思和安迪·金 提出将韩美同盟发展为覆盖安全、经济、先进科技等领域的"未来型全面战略同盟关系"[7] 韩美造船业合作与行业数据 - 费城韩华船厂是韩美经贸磋商成果 属于"MASGA"项目核心内容 韩华集团2024年投入1亿美元资金收购[2] - 2024年中国新接订单量4953.36万修正总吨 在手订单量9380.27万修正总吨 保障倍数约4.28[4] - 韩国新接订单量1112.99万修正总吨 在手订单量3714.22万修正总吨 保障倍数约3.23 较中国低1年产能水平[4] - 韩国造船业产能扩张受限 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高昂 吸引订单能力将逐步弱化[4] 韩日关系与军事合作 - 李在明在8·15光复节讲话中呼吁韩日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共赢合作之路 但敦促日方正视历史[8] - 韩国参与美国主导的"太平洋先锋队"多国海上联合军演 涉及美澳日韩四国海军[9] - 韩美"乙支自由护盾"联合军演于8月20日举行 模拟朝鲜进攻并做出应对[11] 对朝政策表述 - 李在明提出通过"冻结、缩减和废弃核武器与导弹"三阶段实现无核化目标 内容与往届政府变化不大[11]
苏里南外长:中国是重要合作伙伴 其他国家无权干涉
新华社· 2025-08-09 16:17
外交政策立场 - 苏里南重申奉行独立、平衡、面向未来的外交政策 [1] - 强调主权国家自主决定合作对象及方式 [1] - 拒绝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对其外交政策的干涉要求 [1] 国际关系表态 - 中国被明确表述为苏里南重要合作伙伴 [1] - 双边关系基础为相互尊重与彼此合作 [1] - 表态致力于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 对美方言论回应 - 直接回应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关于限制中方影响力的言论 [1] - 指出美方提议不符合国际法 [1]
尴尬!印度遭美国关税重锤后称想沟通,却“无人可谈”
金十数据· 2025-08-05 16:18
据知情人士透露,尽管印度官员一直在努力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府进行接触,但由于美国的一大关键 外交政策职位仍然空缺,沟通收效甚微,这使得印度难以有效地推动一项有利的贸易协议。 这些因讨论敏感问题而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表示,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的多个职位空缺,让印度更难游 说其观点。 对印度而言,向美国陈述其立场已变得十分紧迫。此前,印度被意外地加征了25%的关税,是该地区最 高的税率之一,并且因其与俄罗斯的关系而面临进一步的威胁。 特朗普周一表示,由于印度拒绝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他将"大幅"提高税率。美国称,印度正通过购买 石油帮助总统普京为他的俄乌冲突提供资金。 印度周一为其立场辩护,称来自美国和欧盟关于这个亚洲国家与俄罗斯贸易的批评是"不公正和不合理 的"。它强调,在"这种贸易甚至不是国家的迫切需求"的情况下,欧盟和美国却仍在继续从俄罗斯购买 能源和其他材料。 高额的关税加剧了两国本已紧张的关系,特朗普曾多次声称他在5月份利用贸易作为筹码,在印度和其 对手巴基斯坦之间斡旋和平,印度对此说法予以坚决否认。 目前,美国最关键的空缺职位之一是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该职位负责监督美国在该地区 的外交政策和关系 ...
美国警告中国别买俄罗斯石油,中国如何应对?
搜狐财经· 2025-08-03 15:49
国际石油贸易与地缘政治 - 美国警告中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并威胁加征关税 [3] - 欧盟同样对中国发出警告要求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 [3] -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拒绝外部干涉石油贸易决策 [3] 中国石油战略布局 - 中国需基于国家利益自主决定石油进口来源包括俄罗斯 [3] - 石油进口战略需兼顾需求安全与地缘政治风险 [3] - 大宗商品进口需多元化布局以应对欧美潜在制裁 [3] 中美欧三方博弈 - 欧美试图通过长臂管辖削弱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 [3] - 中国认为欧美行为属于霸权行径需强硬应对 [3] - 中美在能源领域的对抗被视为长期战略较量 [3] 供应链安全措施 - 中国需强化石油矿石粮食等关键物资的进口韧性 [3] - 提前制定预案防范欧美贸易讹诈风险 [3]
缅甸解除全国紧急状态,外交部:欢迎通过政治方式妥处分歧,中方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愿根据缅甸各方的需要,继续积极开展劝和促谈
格隆汇· 2025-07-31 16:08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格隆汇7月31日|据北京日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郭嘉昆表示,作为友好邻邦,中 方高度关注缅甸局势的发展,始终支持缅甸维护国家稳定、实现和平和解的努力,支持缅甸走符合本国 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缅甸稳妥推进国内政治议程。"欢迎缅甸各党各派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通过政 治方式妥处分歧。"郭嘉昆表示,中方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愿根据缅甸各方的需要,继续积极开展 劝和促谈,为缅甸局势回稳降温发挥建设性作用。 ...
马科斯心里哇凉哇凉的,为求美国在南海动一动,先得付出真金白银
搜狐财经· 2025-07-28 16:27
马科斯终于有机会见到特朗普了。然而,见面之前,他却先被自己国内的人浇了一盆冷水。菲律宾目前最关心的两大问题——关税和移民问题,特朗普很可 能根本不会做出任何让步。 近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开始了他的美国之行。7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首先接待了马科斯。根据菲律宾媒体的报道,马科斯此次访问的重点有 三:第一是关税问题,第二是菲律宾移民问题,第三则是南海问题。 不过,对于前两个问题,菲律宾方面已经做好了准备,预料到特朗普将毫不留情地拒绝任何让步。菲律宾驻美大使罗穆亚尔德斯表示,特朗普在移民政策上 的立场坚定,几乎没有谈判的余地。罗穆亚尔德斯进一步解释道,虽然菲律宾方面希望能有所作为,但他们最能做到的就是确保被美国驱逐的菲律宾人能够 顺利回国,而不是被遣送到第三国。罗穆亚尔德斯对美方的表态表示,他们已就此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无论形式如何,所有被驱逐的菲律宾公民,都 将确保被送回菲律宾。 移民问题则更为复杂。菲律宾的海外劳工是该国最大的外汇来源之一。根据菲律宾央行的数据,2024年,菲律宾海外劳工汇款将达到344.9亿美元,占菲律 宾经济总量的一大部分,对菲律宾经济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这些劳工中,许多人就在 ...
拜登自称仍在为世界领袖当“军师”,白宫反驳:根本没人理他!
金十数据· 2025-07-07 12:45
北约与外交政策 - 拜登声称在其任内显著加强了北约 并接到欧洲领导人请求参与的电话[2] - 特朗普近期改变对北约态度 认为该联盟"不是一场骗局"[2] - 拜登任内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数十亿美元国防援助[2] - 特朗普暂停对乌克兰的弹药运输[2] - 白宫发言人反驳拜登 称北约盟国在特朗普领导下做出5%国防开支承诺[3] 政治遗产与出版计划 - 拜登感叹其任内取得的成就正在迅速改变[2][3] - 拜登正在撰写500页白宫回忆录 出版商计划今年三月出版[3] 经济与政策成果 - 特朗普政府通过"大而美法案" 股市处于历史高位[4] - 白宫宣称边境安全达到历史最佳水平[4] - 最高法院裁决支持"美国优先"议程[4] 演讲与报酬 - 拜登在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会议发表主旨演讲[1] - 前白宫官员估计拜登此次演讲报酬在100-200万美元之间[4]
特朗普“暂缓”背后:常规武器无法摧毁伊朗核设施,贸然参战可能收获另一场“利比亚危机”
华尔街见闻· 2025-06-20 21:52
市场情绪与资产价格变动 - 周五市场情绪缓解导致原油和黄金价格回落 同时欧股和加密货币走高 特朗普宣布将在两周内决定是否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表态暂时缓解了市场对中东冲突升级的担忧 [1] 特朗普对伊朗决策的考量 - 特朗普将在两周内决定是否攻击伊朗 美国与伊朗的沟通仍在继续 特朗普称与伊朗谈判"有很大"机会 [1] - 五角大楼建议美国钻地炸弹可能不足以摧毁伊朗福尔多山中的核浓缩设施 可能需要使用核弹 [1][2] - 情报界重申伊朗未发展核武器 哈梅内伊发布的宗教令仍有效 美国贸然行动可能推动伊朗制造核武器 [1][4] - 特朗普担忧伊朗可能成为失败国家 不希望伊朗变成另一个利比亚 [5][6] 技术难题与军事行动障碍 - 美国威力强大的3万磅钻地炸弹可能不足以摧毁伊朗埋藏在福尔多山中的核浓缩设施 可能需要一枚核弹 [2] - 打击埋在300英尺山岩下的福尔多铀浓缩设施存在技术障碍 即使轰炸其他设施后 伊朗仍可能具备核弹生产能力 [3] - 以色列声称伊朗可在15天内拥有核弹的说法受到质疑 实际可能需要几个月到一年时间才能拥有可用于导弹的弹头 [3] 伊朗核计划与国际协议 - 哈梅内伊2003年发布的宗教令禁止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目前仍有效 [4] - 伊朗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 坚称核计划用于和平目的 2015年签署《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同意对核计划进行限制 [4] - 美国打击伊朗核设施或协助暗杀哈梅内伊可能推动伊朗制造核弹 [4] 利比亚前车之鉴与保守派影响 - 利比亚卡扎菲放弃核武器开发后成为政权更迭受害者 这一教训影响特朗普决策 [6] - 利比亚政权更迭后陷入混乱 非法移民涌入欧洲 特朗普担忧类似后果 [6] - 美国保守派如史蒂夫·班农等敦促特朗普不要卷入中东冲突 强调伊朗"不能被轻率对待" [6]
美媒:在一系列外交政策失败后,特朗普面临着一场重大危机
快讯· 2025-06-13 11:12
外交政策危机 - 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给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带来了首个真正的外交政策危机 [1] - 特朗普标志性的全球倡议包括试图结束俄乌冲突和在加沙缔造和平但均未能实现 [1] - 特朗普当前首要任务是保护以色列免受伊朗可能使用导弹和无人机的报复性袭击 [1] 历史背景 - 去年伊朗首次直接袭击以色列后拜登政府面临了类似挑战 [1] - 在几个盟国的帮助下美国几乎完全成功地击退了一场轰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