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阳耀斑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未来3天或现大地磁暴
格隆汇· 2025-11-06 13:01
太阳活动事件 - 北京时间11月5日凌晨太阳连续爆发两次耀斑,峰值时间分别为01时34分和06时01分,爆发强度分别达到X1.8级和X1.1级 [1] - 预计未来三天太阳活动水平中等到高,爆发M级以上耀斑的可能性大 [1] - 受日冕物质抛射影响,预计未来三天可能出现中等甚至大地磁暴 [1]
未来三天可能发生较强地磁活动,我国北方大部有机会看到极光
新京报· 2025-11-06 12:00
太阳耀斑爆发事件 - 北京时间11月5日19时19分和11月6日06时07分,太阳发生两次耀斑爆发,最大强度分别为M7.4级和M8.6级,并伴随明显的日冕物质抛射[1] - 两次耀斑爆发均来自太阳活动区14274,该区域面积达400u,磁场结构为最复杂的β-γ-δ型,表明其仍具备再次爆发的能量[13] - 需关注活动区14274下方的14275区域,其面积达200u,磁场类型为β-γ型,若启动成长将构成双重挑战[14] 地磁活动影响 - 日冕物质抛射事件预计在未来三天引发较强地磁活动,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有机会观测到极光,黑龙江漠河、新疆、内蒙古等地可能出现红绿复合极光[5] - 地磁暴是太阳物质携带磁场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当极性相反时,太阳物质被导入南北极区,导致地磁场快速变化[6] - 地磁暴的具象化表现被描述为红柱子和绿柱子[9] 对技术与生物的影响 - 地磁暴对运行在500千米以下轨道的卫星和空间站造成影响,可能因大气拖曳导致轨道高度下降[11] - 卫星导航设备定位会因电离层环境不稳定而误差增大,飞行在平流层底部的飞机会面临通讯环境变差和跨极区辐射风险[11] - 依赖地磁导航的野生动物如信鸽,在地磁暴期间会因地磁强度和倾角变化而受到干扰[11]
俄称监测到最强太阳耀斑
中国能源报· 2025-11-05 09:17
太阳耀斑事件概述 - 监测到一次X1.8级太阳耀斑,是近五个月来首次发生的强能量事件 [1][3] - 上次X1.9级耀斑记录于6月19日 [3] - 3日观测到太阳一小时内接连爆发两次M级耀斑 [3] 太阳耀斑级别与特性 - 太阳耀斑是太阳上最剧烈的活动现象之一,表现为太阳大气局部区域突然变亮 [3] - 按照能量从低到高可分为A、B、C、M、X五个级别,每个级别可划分10个等级 [3] 太阳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 对电离层、通信导航系统、卫星及航天器产生干扰 [3] - 可能引发地磁暴并导致极光现象 [3] - 对人体健康无直接影响 [3]
俄机构:太阳一小时内连续爆发两次M级耀斑
环球网资讯· 2025-11-03 22:53
太阳活动事件 - 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太阳天文实验室于当地时间11月3日观测到太阳在一小时内接连爆发两次M级耀斑 其中一次为M5 0级 记录于莫斯科时间13时11分 [3] - 科学家预测未来几天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将加剧 [3] - 太阳耀斑是太阳上最剧烈的活动现象之一 表现为太阳大气局部区域突然变亮 常伴随各种能段电磁辐射和粒子发射的增强 [3] 太阳耀斑分级 - 太阳耀斑按能量从小到大可分为A B C M X五个级别 每个级别又可划分10个等级 [3]
井上望远镜拍到最清晰太阳耀斑图像,揭示日冕回路微观结构
科技日报· 2025-08-28 16:57
观测技术突破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丹尼尔·井上太阳望远镜首次以H-α波长656.28纳米拍摄到迄今最清晰的太阳耀斑图像 [1] - 望远镜在一次X1.3级耀斑衰减阶段记录大量暗色回路 平均宽度48.2公里 最细仅21公里 创人类观测最窄日冕回路纪录 [1] - 首次捕捉到X级耀斑 突破分辨率限制 实现此前仅在理论模型中存在尺度的直接观测 [1] 科学发现意义 - 暗色回路可能为耀斑基本构件 首次分辨出成束磁力弧带及单条回路本身 [2] - 揭示日冕回路基本单元 观测到沿太阳磁力线分布的等离子体弧拱结构 [1] - 使科学家能在10公里至100公里理论预测尺度直接研究磁重联等驱动耀斑的基本过程 [1] 观测细节特征 - 暗色丝状回路拱起呈发光拱廊形态 耀斑带轮廓清晰勾勒中央紧凑三角形亮区及上方弧形光带 [2] - 日冕回路常出现于耀斑前 部分磁力线扭曲断裂时会释放巨大能量引发太阳风暴 [1] - 影像直观展现复杂壮丽结构 使人类触及太阳日冕回路本质结构 [2]
井上望远镜拍到最清晰太阳耀斑图像 揭示日冕回路微观结构
环球网资讯· 2025-08-27 19:02
观测技术突破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丹尼尔·井上太阳望远镜首次以H-α波长656.28纳米拍摄到迄今最清晰的太阳耀斑图像 [1] - 望远镜在一次X1.3级耀斑衰减阶段记录大量暗色回路 平均宽度48.2公里 最细仅21公里 创下人类观测最窄日冕回路纪录 [1] - 这是井上望远镜首次捕捉到X级耀斑 让科学家得以直接观测太阳日冕回路基本单元 [1] 科学发现意义 - 观测首次揭示清晰日冕回路结构 意味着可在理论模型存在的尺度直接研究磁重联等驱动耀斑的基本过程 [1] - 细丝状回路可能是耀斑的基本构件 人类可能首次分辨出成束磁力弧带并看清单条回路本身 [2] - 暗色丝状回路拱起呈发光拱廊状 耀斑带轮廓清晰勾勒中央紧凑三角形亮区 上方延伸弧形光带 [2] 理论验证价值 - 观测结果验证理论预测的日冕回路宽度范围10公里至100公里 此前因分辨率限制长期无法直接验证 [1] - 突破性观测让科学家能研究驱动耀斑的基本过程 有望揭示耀斑发生的核心机制 [1] - 研究人员表示人类终于触及太阳日冕回路的本质结构 [2]
超清太阳表面图像揭开“磁帘”秘密
科技日报· 2025-06-26 07:30
太阳表面微观磁场结构研究 - 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团队利用井上太阳望远镜捕获超清晰图像,首次完整呈现太阳表面"条纹结构"的磁条状特征,这将重塑对太阳表面微观尺度磁场动力学的认知 [1] - "条纹结构"被比喻为悬挂于米粒组织边界的"磁帘",是太阳表面磁场的帘状电流片结构,其波动起伏与光线相互作用产生明暗交替的条纹模式,可精确反映底层磁场空间变化规律 [1] - 当"磁帘"区域磁场弱于周边时呈现暗条纹,强于周边时呈现亮条纹,条纹宽度约1000公里(米粒组织直径量级) [1] 观测技术与物理机制 - 突破性观测依赖井上太阳望远镜可见光宽带成像仪(VBI)在G波段的超高分辨率能力,该波段能显著增强磁活动区特征,精准捕捉太阳黑子及精细结构 [1] - 数值模型对比证实,"条纹结构"反映太阳表面强度约100高斯的微弱磁场涨落(相当于冰箱贴磁场),却能引发数公里量级的"威尔逊凹陷"位移效应 [2] 科学意义与应用前景 - 该发现为理解宇宙磁场的普遍行为提供新视角,类似结构在分子云等天体也有观测记录 [2] - 研究成果将提升对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空间天气事件的预测精度,直接影响地球空间环境 [1] - 突破性观测为破解日冕加热、太阳风起源等太阳物理学难题提供新线索 [2]
地磁暴不是真的“爆”(唠“科”)
人民日报· 2025-06-14 06:01
地磁暴的定义与形成机制 - 地磁暴是太阳高能粒子轰击地球磁场导致的地磁场快速变化现象,并非物理爆炸[1] - 太阳黑子爆发时释放的粒子速度可达每秒数百至上千公里,携带太阳磁场能量冲击地球[1] - 地磁场变化量级为纳特级,强度低于家用磁铁,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1] 地磁暴的影响范围 - 改变地球高层大气粒子状态,影响电离层和热层结构[2] - 干扰卫星运行、星地通信及导航定位系统[2] - 产生极光现象,例如2025年6月初在我国多地观测到的极光秀[2] 地磁暴监测与预报技术 - 通过卫星和地面望远镜组成的立体监测网24小时跟踪太阳活动[3] -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在耀斑爆发8分钟内即获取位置和强度数据[3] - 预报需综合太阳物质传输速度、磁场参数及1.5亿公里行星际空间数据[3] - 采用人工经验结合数值模拟技术,2025年6月1-3日地磁暴预报准确[3] 中国空间监测能力建设 - 风云、羲和、夸父系列卫星实现空间太阳观测数据自主可控[4] - 监测体系显著提升空间天气事件(如地磁暴)预报精度[4] - 极光预报需结合地磁暴数据与地理天气条件[4]
超583颗卫星坠落,马斯克祸不单行
搜狐财经· 2025-06-10 20:00
星链卫星坠落情况 - 2020年坠落两颗卫星,2021年数量飙升到78颗,此后每年保持在88至99颗 [3] - 2024年有316颗卫星在大气层中烧毁,系统累计损失583颗卫星,平均每15颗就有一颗坠毁 [3] - 2025年坠毁数量可能继续增加,受太阳活动周期影响 [3] 卫星坠落原因分析 - 太阳耀斑和黑子活动导致大气层膨胀,增加中低轨道卫星的摩擦阻力 [5] - 星链系统主要部署在中低轨道,大气密度变化直接加速卫星坠落 [5] - 自然现象导致卫星寿命缩短,需额外发射补网卫星维持系统规模 [5] 星链系统运营挑战 - 目标规模为4.2万颗卫星,需持续发射备用卫星以维持通讯能力 [5] - 高补网需求将大幅增加运营成本,资金压力显著 [5] - 历史案例显示(如摩托罗拉铱星系统),用户规模不足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7] 商业与政治关联风险 - 公司正寻求美国政府支持以扩大行业应用 [7] - 领导人与政治人物的关系可能影响商业决策 [1][7]
地磁暴来了!
新华网财经· 2025-06-02 15:01
太阳耀斑与地磁暴事件 - 北京时间5月31日太阳爆发M8 1级中等耀斑强度 软X射线流量在8时05分达到峰值 [1][2] - 伴随耀斑出现日冕物质抛射 形成近似球面的"冲击波"向太阳系传播 因太阳活动区正对地球 可能引发地磁暴 [4] - 预计6月1日至2日若无新耀斑爆发 6月3日可能出现小地磁暴 [4] - 6月2日我国北部地区可能出现明显极光 部分地区或出现红绿复合极光现象 [4][9] 太阳活动周期特征 - 太阳爆发活动呈现约11年周期变化特征 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始于2019年 目前进入峰年阶段 [6] - 2024至2025年为太阳活动高发期 期间可能出现太阳强耀斑 地磁暴等空间天气事件 [6][7] 地磁暴影响范围 - 地磁暴会导致卫星通信 航天器运行受干扰 卫星导航设备定位误差增大 [9] - 对普通人最直观影响为高纬度地区可见极光现象 但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9] - 信鸽活动需避免在地磁暴期间进行 以减少损失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