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力

搜索文档
截至今年6月底 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88百亿亿次/秒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07
算力基础设施规模 - 截至6月底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 [1] -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百亿亿次/秒(EFLOPS) [1] - 存力规模超1680艾字节(EB)较2023年增长约40% [1] 大模型发展现状 - 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在全球位居前列 [1] 算力平台建设进展 - 中国算力平台完成10省份分平台接入实现全面贯通 [1] - 平台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入驻算力服务商逾100家 [1] - 上架优质算力产品110余项接入主流大模型90余个 [1] - 累计沉淀数十亿条算力监测大数据 [1] 平台功能特性 - 作为国家级平台集"供、需、服"于一体 [1] - 实现不同系统、平台和工具间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性 [1]
“存力中国行”启动 多方共探存力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7-10 10:36
存力中国行活动概况 - "存力中国行"启动仪式暨首站活动在广东举行,通过座谈会和实地调研探讨存力高质量发展路径[1] - 活动由中国信通院、工信部新闻宣传中心及多省通信管理局领导参与,电信运营商、华为等企业专家代表参会研讨[3] 存力产业战略价值 - 存力是保障数据要素高效配置与安全可控的核心底座,对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5] - 中国信通院指出存力已从"数据容器"升级为战略基座,全国存力总规模达1580EB,先进存储占比28%[5] - 工信部将存力纳入国家新基建全局,强调需构建自主可控生态并推进绿色集约发展[6] 企业技术实践与案例 - 华为提出存力中心需实现"聚数、治数、供数、用数"闭环,重点发展全闪存和AI存储技术[6] - 华银康集团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通过压缩和防勒索技术满足医疗数据安全需求,支撑病理AI模型训练[8] - 广电五舟开发全国产分布式存储和全闪存系统,在广州政务云等项目中实现国产化存力落地[8]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华为构建覆盖核心生产、AI训练、分布式存储的全场景产品矩阵,具备EB级弹性扩展能力[9] - 分布式存储技术通过高密硬件设计和极致压缩满足高性能计算与AI业务的海量数据处理需求[9] 存力应用场景 - 存力技术赋能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如华银康的病理AI诊断服务[8] - 存力支撑政务云等关键领域国产化替代,广电五舟案例显示自主可控技术已实现突破[8]
聚焦新质生产力系列之六:从算力到存力,解锁数据要素新价值
环球网· 2025-07-10 10:30
数据存储与存力发展 - 全球数据量以36%年增长率持续扩张,预计2030年达YB级规模 [1] - 存力与算力构成数据价值释放的"双引擎",成为新基建战略制高点 [1] - 中国存力总规模达1580EB(2024年底),先进存储占比28% [8] - 全国数据生产总量41.06ZB(2024年),但存储总量仅2.09ZB,留存率不足5.1% [9] - 存储数据中"冷数据"逐年增多,传统架构导致数据孤岛问题严重 [9] 医疗行业存力应用案例 - 华银康集团年检测病理标本4000万例,单张病理图像需1GB存储空间 [7] - 采用切片技术+华为分布式存储系统,仍需每年扩展PB级存储容量 [7] - AI辅助诊断系统对胃癌敏感性超99%,特异性达90% [5] - 病理数据标注周期缩短80%,单癌种AI应用上线周期缩短80% [12] 存力中心技术架构 - 华为Omni-Dataverse实现数据全局可视、可管、可用,支持百亿级数据秒级查找 [12] - 构建软硬一体可信数据空间,采用芯片级安全保障+端到端加密 [13] - 存算协同架构使AI集群利用率提升30%,数据吞吐量提升60% [14] - "两地三中心"灾备方案实现业务故障分钟级切换 [14]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国内80%数据存储在机械硬盘,核心技术依赖国外 [14] - AI多模态时代异构数据融合需求激增,传统网络架构难以支撑 [11] - 数据灾备覆盖率仅34%,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14] - 需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从芯片到整机形成完整技术生态 [14] 政策与产业趋势 - 国家将存力列为重点发展方向,推动区域数据归集平台建设 [11] - "东数西算"工程在韶关、贵州等枢纽节点规划存力中心 [11] - 存力中心将催生数据服务商、AI训练师等新兴职业 [15] - 存储设备将从数据容器进化为数据处理中心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