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

搜索文档
专家: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要多陪伴、多倾听
中国新闻网· 2025-05-31 09:41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早期识别 -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具有逐渐发展演变过程 早期识别可及早干预并恢复正常状态 [1] - 家长老师可通过日常行为观察评估 方法包括自身前后对比及与同龄孩子横向对比 [1] - 异常行为表现包括情绪突变 社交活动减少 学业效率下降等 若持续数周以上需及时干预 [1] 心理行为量表使用注意事项 - 网络心理行为量表仅反映短期状态 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避免错误贴标签 [2] - 抑郁症诊断需专业机构完成 量表筛查结果不可替代临床评估 [2][3]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分 - 抑郁情绪属正常波动 由生活事件引发 不影响社会功能 [3] - 抑郁症状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 睡眠紊乱等 需主动干预调节 [3] - 抑郁症是医学障碍 症状严重且持续两周以上 显著损害学业社交功能 [3] 心理健康预防措施 - 家长需加强陪伴倾听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注重自身情绪管理 [4] - 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支持 发现情绪问题及时疏导并与家长沟通 [4]
有抑郁表现并非得了抑郁症 这三个概念要区分开→
央视新闻· 2025-05-22 12:40
抑郁情绪 - 抑郁情绪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由生活事件如考试失利、工作压力大等引发 [2] - 抑郁情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保留的适应性反应,具有提醒休息、恢复精力的作用 [2] - 抑郁情绪持续时间较短,可通过放松、运动、倾诉等方式缓解 [2] 抑郁症状 - 抑郁症状是情绪、认知、行为三个层面的失衡,表现为心情低落、焦虑烦躁、认知消极等 [5] - 抑郁症状包括睡眠紊乱如失眠、早醒、嗜睡,以及躯体症状如食欲、体重变化 [5] - 抑郁症状是压力下的阶段性反应,可通过主动调节或专业帮助好转 [5] 抑郁症 - 抑郁症是以显著和持久的抑郁症状群为特征的心境障碍,比抑郁情绪和症状更严重 [6] - 抑郁症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且每天都会出现抑郁症状 [6] - 抑郁症会严重影响主观感受,干扰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 [7] - 需排除躯体疾病引发的类似抑郁症症状 [7]
COMPASS Pathways(CMPS)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8 21:00
COMPASS Pathways (CMPS) Q1 2025 Earnings Call May 08, 2025 08:00 AM ET Speaker0 Ladies and gentlemen, thank you for standing by, and welcome to the Compass Pathways First Quarter twenty twenty five Earnings Call. Please note that this call is being recorded. After the speakers' prepared remarks, there will be a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Thank you. I'd now like to hand the call over to Steve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Investor Relations. You may now begin, sir. Speaker1 Welcome all of you and thank you for ...
孕产妇心理筛查不是“小题大做”
中国青年报· 2025-05-04 09:51
文章核心观点 孕产期是女性心理健康问题高发期,开展孕产妇心理健康筛查服务很有必要,但目前筛查量表准确性及干预手段有效性受质疑,需了解孕产期抑郁症机理、不良后果,提升认知水平,加强孕产期心理保健工作 [1][2][14] 多地开展孕产妇心理健康筛查服务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今年世界卫生日我国宣传主题定为“保障母婴健康 呵护祖国未来”,4月25日发布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2025 - 2027年)的通知 [1] - 北京、湖南等省份部分地区先后开展孕产妇心理健康筛查服务,从孕妇建档医院到社区广泛铺开,成功发现并干预多位有抑郁倾向或患病的孕产妇 [2] - 北京市执行的孕产妇心理测评频率是4次,孕期3次测评使用PHQ - 9量表,产后使用EPDS量表进行筛查 [2] 孕产妇对筛查的疑惑 - 张涵怀孕36周心理测评评分9分被判定高危转诊心理科,她认为是孕晚期身体负荷和激素变化导致的正常状态,质疑量表准确性及干预手段有效性 [4][5] - 谢敏孕早期测出异常,后两次有意选“最健康选项”避免转诊,认为孕期不适和情绪变化与抑郁不同,网上有孕妈照标准答案抄或结果异常仅被叮嘱“多晒太阳” [5][6] 孕产期抑郁症机理 - 生理因素:孕期激素大幅上升产后急剧下降,躯体不适、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会增加患抑郁症风险 [7] - 心理因素:认知模式变化、角色转换、身体变化会增大心理压力,情绪调节能力和对负面情绪耐受性下降加剧心理困扰 [8] - 家庭因素:夫妻情感疏离或冲突、代际关系压力、长辈情感“绑架”会影响产妇心理健康 [8] - 社会因素:生育使职场妈妈薪酬下降、晋升机会减少,公共服务资源有缺口,社会污名化认知让孕产妇不敢寻求帮助 [9] 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的不良后果 - 对女性自身:生理上加剧不适,增加流产等风险,产后抑郁影响乳汁分泌和身体康复;心理上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10] - 对胎儿发育:孕妇长期紧张、焦虑影响胎儿神经发育,增加生长受限、早产等风险 [10] - 对分娩过程:产妇过度恐惧、焦虑导致产程延长、难产及剖宫产率增加 [10] - 对婴儿健康:抑郁母亲影响母婴互动质量,增加婴儿日后行为和情绪问题风险 [11] 开展孕产期心理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 部分孕产妇因病耻感或经济压力用“生理化解释”掩盖心理问题,具有临床风险,建议转诊精神科或心理科进一步识别及干预 [12][13] - 孕产妇抑郁筛查异常后应分级干预,轻度至中度异常者前往心理科,重度异常者由精神科系统诊治 [14] - 国家和北京市发布相关通知,要求加强孕产期心理保健工作,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目标 [14][15]
关于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 这些你需要了解
中国青年报· 2025-04-26 10:49
抑郁症的普遍性与误解 - 大约每5人中就有1人会在人生某个阶段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 [2] - 抑郁症常被误解为单纯情绪低落,实际包含认知、行为和躯体症状 [2]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表现 - 2/3抑郁症患者首次就医主诉为躯体症状 [3] - 常见躯体症状分布:失眠(64.6%)、体重减轻(38.5%)、食欲不振(37.6%)、循环系统不适(31.3%)、头痛(31.3%)、性欲减退(31.0%)、胃肠道/呼吸系统症状(各29.6%)[3] - 躯体症状可涉及呼吸系统(胸闷)、泌尿系统(尿频)、消化系统(便秘)及全身性症状(疲倦)[3] 睡眠与抑郁症的关联 - 睡眠紊乱是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表现为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少数出现嗜睡 [4] - 周末补觉≤2小时对预防抑郁有益,超过2小时则效果不明显 [4] 食欲与精力变化特征 - 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食欲降低伴体重减轻(38.5%)或食欲亢进伴体重增加 [5] - 患者常出现与工作量不匹配的持续性疲惫,休息无法缓解 [5] 文化差异与诊疗现状 - 中国患者更倾向报告躯体症状而非情绪问题,因文化病耻感较低 [6] - 综合医院抑郁症漏诊率达86%(73例确诊中仅10例曾被识别)[7] 症状鉴别与误诊风险 - 躯体症状易导致误诊为躯体疾病,延误治疗 [7] - 同类症状可能出现在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或普通人群中,需专业鉴别 [7]
80后死亡率高是假,心理困境大是真
虎嗅APP· 2025-03-01 12:22
80后心理困境分析 社会关系:生存压力对安全感的冲击 - 80后幼年普遍笼罩在生存焦虑中 家庭物资匮乏 零食玩具仅节假日可得 零花钱极少[4] - 父母为生计跨城市就业 被动分居现象普遍 每周单休且加班无保障 公职与零工家庭收入差距悬殊[4] - 民营经济初期就业岗位不足 家庭在温饱线挣扎 父母生存焦虑形成代际创伤传递[5] - 经济下行导致安全基地崩塌 房贷压力超警戒线 35~45岁群体再就业周期显著延长[9] - 互联网行业35岁以上工程师面临年龄歧视 早年"努力致富"信念失效 收入失控加剧生存焦虑[10] 文化关系:孝顺与断亲的代际冲突 - 80后受50/60后父母影响 成长中缺乏情感肯定 但仍保持传统孝顺观念 包括购房养老等物质反哺[12] - 新生代以精神连接决定亲疏 拒绝血缘捆绑 案例显示青少年因重男轻女/隐私侵犯/经济剥削等主动断亲[13][14][15] - 断亲潮冲击80后亲缘观念 引发被子女抛弃的恐慌 文化冲突导致无依无靠感[16] 童年与亲子关系:养育模式断层 - 80后父母物质养育满分但精神养育不及格 缺陷思维传承导致无法满足子女情感需求[18] - 青春期子女通过直呼姓名/肢体冲突/情感封闭等方式反抗 亲子关系紧张成青少年抑郁主因[19][20] - 超100万家庭面临子女休学困境 中度以上抑郁青少年达1000万~3000万 优等生父母遭遇教育滑铁卢[23] 心理困境出路建议 - 通过艺术活动/传统文化研习重建内在秩序 佛学易经等具疗愈价值[25] - 社会联结与利他行为提升自我价值感 需长期实践非速效方案[25]
GH Research (GHRS)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2-03 22:00
GH Research (GHRS) Update / Briefing February 03, 2025 08:0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Velichka (Villy) Valcheva - CEOPaul Matteis - Managing Director, Head of Therapeutics ResearchSumant Kulkarni - Managing DirectorJason Butler - Managing Director & Biotechnology Equity ResearchPatrick Trucchio - Managing Director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Ritu Baral - MD & Senior Biotechnology AnalystElemer Piros - Senior Biotechnology AnalystAthena Chin - Biotechnology Equity Research Analyst Velichka (Villy) Valche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