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支持力度等 北京发布15项措施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央视新闻· 2025-07-31 12:48
生育补贴 - 建立并实施生育补贴制度 [3] - 落实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 [3] 生育休假 - 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担机制,支持引导用人单位落实生育休假政策 [3] - 加强对用人单位监督指导,强化纠纷协商调解,将用人单位落实职工产假、生育假、陪产假、育儿假纳入各区劳动监察范围 [3] 教育服务 - 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3] - 在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阶段,结合学位实际,统筹考虑同一家庭子女"长幼随学" [3] - 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受助,做到应助尽助 [3] 儿童医疗 - 推进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全覆盖,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服务能力 [3] - 推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夯实基层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网络,持续优化6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3] - 加强儿童医疗费用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用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3] 住房支持 - 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可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优先配租范围,并在户型选择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3] - 子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子女父母同时申请保障性住房的,优先考虑就近配租配售 [3] - 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的支持力度,结合实际出台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政策 [3] - 多子女家庭租赁房屋并备案的,可按实际月租金提取公积金,不受月缴存额限制 [3] 交通出行 - 在以家庭为单位配置小客车指标时,加强对多子女无车家庭的倾斜支持 [3]
建立生育补贴制度,健全住房支持政策……北京推出15条措施,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中证网· 2025-07-31 11:01
生育服务支持政策 - 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施[1] - 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1] - 优化妇幼医疗保健资源配置,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1] - 加强生殖保健技术研发应用,提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保健等医疗服务水平[1] - 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适时调整医保支付政策[1] 育幼服务体系建设 - 构建以幼儿园托班为主渠道,社区办托和托育机构为重要依托,单位办托为补充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2] - 增加公建托位供给,提高公建托位占比,推动市、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2] - 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普惠、多元、优质托育服务,优化托育资源布局[2] - 推动社区嵌入式托育设施建设,探索养老托育融合服务[2] - 开展计时托、临时托等多元化服务,鼓励单位托育点对外招生[2] 生育友好多元支持政策 - 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可优先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并在户型选择上给予照顾[3] - 子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父母同时申请保障性住房时优先就近配租配售[3] - 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租赁房屋可按实际月租金提取公积金[3]
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
大众日报· 2025-07-31 09:00
育儿补贴政策概述 - 中央财政今年初步安排育儿补贴补助资金预算900亿元左右 [1] - 育儿补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 [2] - 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 [2] 补贴申领方式 - 国家和各地已完成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8月下旬陆续开放申领,8月31日前全面开放 [3] - 主要通过全国统一的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申领,依托省级政务服务平台设置专区,并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开通入口 [3] - 保留线下办理渠道,特殊情况下可到婴幼儿户籍地乡镇、街道办理 [3] - 申领只需提交婴幼儿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等必要材料 [3] 补贴覆盖范围 - 将一孩纳入补贴范围,因一孩家庭占每年出生人口一半以上 [4] - 生育一孩是家庭生育的起点和基础,特别需要支持 [4] - 育儿补贴是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配合生育保险、产假延长、育儿假等措施 [4] 资金来源与管理 - 中央财政设立"育儿补贴补助资金",承担约90%的补贴资金 [5][6] - 财政部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育儿补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监督要求 [6] - 对补助资金实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6] 配套政策 - 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7] - 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救助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7] - 配合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每孩每月2000元) [7]
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人民日报· 2025-07-31 08:29
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 育儿补贴制度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补贴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 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2] - 补贴按年发放 申领人可通过线上系统或线下渠道申请 发放至银行卡或其他金融账户 免征个人所得税且不计入低保等收入认定 [2] - 2025年1月1日前出生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 2022年1月1日后出生的符合条件的婴幼儿均可领取 [2] 政策实施细节 - 各地将于2025年8月下旬陆续开放申领 8月31日前全面开放 依托全国统一信息系统线上办理 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开通入口 [3] - 线下可至户籍地乡镇街道办理 需提交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等材料 地方原有补贴标准低于国家的需统一执行 高于国家的可评估后保留 [3] - 财政部门将对资金发放实行全过程监管 确保资金安全 [4] 配套生育支持措施 -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标准提高至每月2000元 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水平提升 [4] - 各省区市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以上 设立15天配偶陪产假及5-20天父母育儿假 [4] - 全国托位数达千人口4.08个 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面提供儿科服务 [4] 生育保险及权益保障 - 截至2025年6月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53亿人 "十四五"期间累计享受待遇9614万人次 基金支出4383亿元 [5] - 31个省区市及新疆兵团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 2024年超100万人次享受待遇 [5] - 多省份出台女职工劳动保护地方法规 细化产假等权益规定 [5]
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8月下旬陆续开放申领 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7-31 06:03
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 育儿补贴制度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补贴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 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1] - 补贴申领人可通过线上系统或线下渠道申请 发放至银行卡或金融账户 免征个人所得税且不计入低保等收入认定 [1] - 2025年1月1日前出生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 2022年1月1日后出生符合条件的均可领取 [1] 政策实施细节 - 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申领 8月31日前全面开放 依托全国统一信息系统线上办理 支持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入口 [2] - 地方原有补贴政策低于国家标准的需统一执行 高于国家标准的经评估后可继续执行 [2] - 财政部门将对资金申领发放实行全过程监管 [3] 配套生育支持措施 -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标准提高至每月2000元 [3] - 全国产假普遍延长至158天以上 设立15天配偶陪产假和5-20天父母育儿假 [3] - 截至2025年6月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53亿人 "十四五"期间累计支出4383亿元 [4] - 31个省级行政区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 2024年超100万人次享受待遇 [4] 托育服务发展 - 2023年底全国托位数达到千人口4.08个 [3] - 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扩大分娩镇痛和儿科医疗服务覆盖 [3]
投资于人,把好政策落细落实(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7-31 06:03
育儿补贴政策 - 育儿补贴是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是一项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 [1] - 政策遵循"改善民生、惠民利民""统筹衔接、保障公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安全规范、简便易行"等原则 [1] - 全国性育儿补贴覆盖广、环节多、复杂程度高,需优化工作流程、压实管理责任、提高服务效率 [1]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 政策支持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1] - 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 [1] -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1] 人口服务体系 - 强化政策协同,大力"投资于人",加快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 [1] - 政策旨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解决关乎中华民族世代永续的大事 [1]
7月30日周三《新闻联播》要闻17条
快讯· 2025-07-30 20:41
经济政策与规划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决定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 [1]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讨论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2]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 [3] 行业动态与数据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同比增长7 4% [10] - 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规模创新高 [12] 基础设施建设 - 京哈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北京方向通车 [13] 贸易与国际关系 - 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5] 社会政策 - 我国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8] 区域发展 - 中国已成为口岸通关效率最高国家之一 [4] - 京津冀等地扎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6] - 江浙沪地区积极应对台风"竹节草" [7] 环境与资源 -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4年)》发布 [11]
产假调整!各地普遍延长至158天及以上 均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
央视新闻· 2025-07-30 19:01
经济支持措施 - 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扣除标准提高到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 [1] - 提高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水平 [1] - 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 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 [1] 时间支持政策 - 各省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 [1] - 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 [1] - 设立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 [1] 托育服务发展 - 全国托位数达到千人口4 08个 [1] - 完善托育服务体系 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1] - 推进托幼一体服务 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和用人单位办托等多种方式 [1] 妇幼健康服务 - 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4 3/10万 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 0‰ [2] - 扩大分娩镇痛服务覆盖范围 [2] - 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部提供儿科服务 [2] 教育支持政策 -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落实"双减"政策 [2] -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2] - 多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政策 [2] 住房支持措施 - 拓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2] - 部分地方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 [2] 政策推进计划 - 确保已有政策落地见效 [2] - 加强前瞻性研究和政策储备 [2] - 持续充实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工具箱 [2]
产假调整!各地普遍延长至158天及以上,均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
中国基金报· 2025-07-30 18:26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一揽子生育支持措施 [1]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取得积极进展 [1] 经济支持措施 - 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扣除标准提高到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 [1] - 提高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水平,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 [1] 时间支持措施 - 各省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 [1] - 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 [1] 托育服务发展 - 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发展多种方式的托育服务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托位数达到千人口4.08个 [1] 妇幼健康服务 - 推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扩大分娩镇痛服务覆盖范围 [2] - 2024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0‰,妇幼健康核心指标达历史最优 [2] - 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部提供儿科服务 [2] 教育支持措施 - 各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深入落实"双减"政策 [2] - 国务院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不少地方出台多孩子女同校政策 [2] 住房支持措施 - 各地拓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一些地方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 [2] 政策落地与展望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确保已有政策落地见效,加强前瞻性研究和政策储备 [2] - 持续充实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工具箱,进一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2]
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多部门解读:不区分一孩二孩三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8:0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佳雯 北京报道 3周岁以下,每孩每年补贴3600元。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 案》)已公开发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发放育儿补贴。如今,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全新公共政策落地,引 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3600元标准如何测算确定?育儿补贴政策效能有何预期?还有哪些支持生育的配套落地将会措施? 2025年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介绍育儿补贴制度 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 司长王海东,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负责人刘娟,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部长刘红梅,共同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表示,育儿补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 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是一项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 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根据《实施方案》部署,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 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 中央总体承担约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