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

搜索文档
致敬先生
第一财经· 2025-06-09 19:56
"致敬先生·美育中华: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献礼展"在复旦管院政立院区朵云书院举行。 "先生相逢此间,美育呈现此时,既有聚合的偶然,也有气场的必然。"初夏时节,一帧帧民国先生的话语与手迹、一本本 老杂志与老课本,让复旦管院政立院区朵云书院显得格外儒雅、安宁。"致敬先生·美育中华: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献礼 展"在此举行,展览聚焦复旦校长马相伯、北大校长蔡元培等十位教育家,以及他们与文化界同僚创办编写的杂志、课本 等。 "如果加一个姓氏,王先生、李先生,就是通常的称呼。去掉姓氏,'先生'两字,就是一个背影,一个穿着长袍、渐渐远 去、民国风骨的化身。"策展人、纪录片制片人邓康延在接受采访时说,"先生"让他感受到发乎于人性的光彩,他也被"先 生"的精神激励着,收集了大量"先生"的史料,及民国老课本老杂志,逐渐形成了"致敬先生·美育中华"展览的内容。 展览将持续至6月25日。与此同时,"复旦大学校长传记系列"也在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面世。六册图书的传主分别为 马相伯、李登辉、颜福庆、陈望道、苏步青、谢希德等六位在复旦历史上留下过深刻印记的校长。 救才之道,学堂为先 2025年2月开业的朵云书店是朵云系第十家书店 ...
致那些歪歪扭扭的太阳,这场展览折射成都文化艺术包容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17:35
文化艺术活动 - 成都举办2025成都·欧洲文化季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现文化创意领域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1] - 中外艺术学者当下研讨交流会·西南艺术家公益联展"致那些歪歪扭扭的太阳"在成都一良画廊开幕,展期持续至6月19日 [1] - 展览由罗德岛设计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伦敦艺术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办,色格艺术承办 [1] 公益艺术教育 - 展览旨在支持中国边远山区儿童艺术教育,呼吁社会关注边缘地区艺术教育的现状与价值 [3] - 策展组通过收集云南洱源县炼铁乡新庄中心完小小朋友的作品,邀请艺术家进行重新诠释或改编,转化为玩具、家具、雕塑等有形物品 [6] - 展览学术指导赵欢强调审美和美育的重要性,认为乡村更应重视艺术文化建设 [9] 艺术家参与与共创 - 参展艺术家叶心怡与儿童合作共创,认为儿童画作充满想象力,线条和用色带来惊喜 [9] - 艺术家印安赞赏小朋友的创造力,认为童心比技法更可贵,并分享成都艺术氛围的融合感 [10] - 成都的艺术环境兼具传统与当代,吸引外地艺术家参与本地创作交流 [9][10] 展览主题与意义 - 展览名称"致那些歪歪扭扭的太阳"是对山区小朋友的温柔告白,强调艺术表达中的爱与想象力 [4] - 展览通过儿童作品与艺术家共创,展现艺术教育平等化的价值 [4][6] - 成都的文化艺术活动不仅聚焦学术,也注重社会影响,推动公益艺术教育发展 [3][9]
童真之趣传承文明之美
人民日报· 2025-06-01 06:02
今年,端午节与儿童节相连,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又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一起:传承文明之美 ——良渚文化儿童美育成果展"等展览,以及正在举办的"端午童欢 粽情六一"嘉年华活动,让孩子和家 长一同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与童真童趣的奇妙碰撞。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守护者,更是文明的启迪者。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浸润心灵,以儿 童视角带领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由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和良渚 博物院共同主办的"一起:传承文明之美",引导儿童创作、亲近儿童视角、倾听儿童声音、鼓励儿童表 达,构建以儿童为主导的文明对话桥梁,让五千年的良渚文化在童真与创意中焕发新生,正是博物馆秉 持儿童友好理念、积极发挥社会美育功能、推动历史文化创新传承的有益实践。 博物馆美育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博物馆中的"物"为根本媒介进行知识、情感、态 度、观念的交流与对话,形成相互"理解"与非强迫性"共识"的行为。相较于学校美育,博物馆美育的优 势在于它的实施方式更加灵活多元。充分发挥这一长处,优化展陈设计,打造沉浸式空间,以轻松愉快 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文化之美,有助于促进博物馆与儿童的深入对话。展览 ...
橘子皮也能造纸?广东支教大学生“花式整活”,新疆娃乐开花
南方农村报· 2025-05-30 20:31
这堂课巧妙融合 了传统非遗技艺 与现代环保理 念。大学生们引 广美支教大学生引导孩子们用橘子皮造纸。 橘子皮也能造 纸?广东支教大 学生"花式整 活",新疆娃乐 开花_南方+_南 方plus 导孩子们,将废 弃的橘子皮与再 生纸浆结合,亲 手体验打浆、抄 纸、晾晒等古法 造纸的核心工 序。最终,一张 当中国古法造纸 技艺融入支教课 堂,会擦出什么 火花?近日,广 州美术学院(以 下简称"广美") 援疆支教队的大 张散发着淡淡橘 香、拥有独特天 学生,在新疆喀 什地区伽师县第 二幼儿园开 展"橘香纸艺 书 香润泽"手工造 纸体验课。 然纹理的再生环 保纸在孩子们手 中诞生。 孩子们沉浸 在"传统手作"的 海洋里,不亦乐 乎。"我好喜欢 今天的活动呀! 一开始看动画 片,知道原来橘 子皮还能用来造 纸。后来老师带 着我们一起做, 太有趣了。希望 以后还能有这样 好玩的活 动。"幼儿园的 小朋友夏赫拉兴 奋地说。 孩子们收获了快 乐的课堂体验, 大学生们也积累 了教学经验。课 程主讲人、广美 支教队成员唐为 为表示,这次体 验课锻炼了孩子 们的动手能力, 也让他们在实践 中感受非遗技艺 与环保理念,这 类活动是连接 ...
孩子们眼中的“西湖”什么样?
杭州日报· 2025-05-27 10:20
开幕式现场,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与全市33所高校、中小学校达成深度合作,依托"馆校共建基 地"共赴青少年美育教育新征程。未来,博物馆将持续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以更多元的教育方式、更开 放的育人空间,推动博物馆资源融入多学科教学,实现"课堂—展厅"无缝衔接。 展览中人气最旺的是"声音邮局",青少年把自己获奖作品的照片,通过特别的打印机制作成声波明 信片,参观者扫描明信片上的二维码,便能听到孩子们录制的赛事感想与西湖故事交织的语音记忆,生 成可邮寄的实体明信片。"时光织锦"汇集了明信片、绘画、陶艺多种艺术创作形式,通过时间轴和赛事 主题双维度,讲述赛事的发展历程和参赛者的成长经历。 今年正值杭州西湖博物馆建馆20周年。作为2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项目,展览不仅是对杭州青少年 艺术创作的集中呈现,也展示了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及馆校共建方面的丰硕成果。 展览创新开设了"名家艺术解构空间",邀请美术名家就如何创作进行专业解析、线上授课,为青少 年艺术创作提供新思路。这种"展览+课堂+智库"的创新模式,不仅激活了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更开 拓了馆校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近日,"遇见·西湖"杭州市青少年三大美术赛事优秀作品联展在杭州 ...
杭州市青少年三大美术赛事优秀作品联展5月25日启幕
每日商报· 2025-05-26 10:05
此外,展览还创新开设了"名家艺术解构空间",邀请美术名家就如何创作进行专业解析、线上授 课,搭建起青少年与专业领域的对话通道,为青少年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展览+课堂+智 库"的创新模式,不仅激活了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更开拓了馆校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展览中最吸引小朋友的是"声音邮局"互动展项,青少年把自己获奖作品的照片,通过特别设置的打 印机,制作成声波明信片,参观者用手机扫描明信片上的二维码,便能听到孩子们录制的赛事感想和西 湖故事交织的语音记忆,生成可邮寄的实体明信片。这种"可听可寄"的交互设计,让孩子们的作品 以"明信片"的形式寄给远方的亲人、朋友,让西湖之美走得更远。 在"时光织锦"版块,汇集了明信片、绘画、陶艺多种艺术创作形式,形成青少年艺术作品矩阵,通 过时间轴和赛事主题双维度,讲述赛事的发展历程和参赛者的成长经历。"西湖"主题打卡墙记录着孩子 们发现美的瞬间,也见证着他们创造美的足迹。涂鸦坊里,孩子们以青春执笔,用绚丽的色彩共绘西湖 的千姿百态。 当天,一堂"双师协同美育课"更是将课堂"搬"进展厅,博物馆的社教老师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 小学的陶艺老师围绕"西湖的桥"主题,展开跨界教学 ...
华人画家晨晓:用“中国好色彩”点亮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05-24 09:09
艺术家晨晓的背景与成就 - 作为"中国好色彩"的代表艺术家,晨晓出生于浙江著名的教育世家 [3] - 旅居海外期间游历80多个国家和500多个城市,举办了70余场个人画展 [3] - 作品以明快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在西方艺术界广受关注 [3] 晨晓的教育贡献 - 2018年回到家乡担任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4] - 致力于将"中国好色彩"融入美育教育,打造校园文化建设 [4] - 婉拒多所国内名校的邀请,专注于家乡的教育事业 [4] 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的艺术改造 - 将地下停车场改造为充满童趣的艺术长廊,悬挂学生手绘风筝和陈列装置艺术 [1][6] - 公共空间被重新设计为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6] - 改造后的空间成为家长、老师和孩子的互动窗口,让校园文化更加鲜活 [7] 艺术赋能校园文化的具体实践 - 将雕塑作品《天书》带入校园,融合中国古代智慧与西方经典名句 [8] - 创作环型壁画《富春山歌》,依据杭州亚运会作品《新富春山居图》改编 [8] - 壁画采用快乐向上的色彩语言,简洁明快而充满童趣 [8] 校园文化的整体提升 - 学校各个走廊、角落被赋予艺术气息,学生们仿佛置身"艺术殿堂" [9] - 校园景观设计承载着教育属性,以艺术为媒介传递人文情怀 [9] - 晨晓的实践生动体现了校园文化通过具体细节展现的理念 [9] 晨晓的未来愿景 - 希望通过艺术改造让更多人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公共空间 [10] - 探索艺术与教育的更多可能性,用色彩与创意为孩子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10] - 校园的每一处空间都可以成为美的启蒙之地 [10]
江西分宜:“小白鹭”缘何飞向“天工开物城”
央视网· 2025-05-15 15:44
舞蹈艺术传承与创新 - 分宜少儿舞蹈30年获得30余项国家级奖项,多次进京演出,形成"分宜现象"[1] - 1995年《米粑娃》通过真实体验创作,获省级金奖并赴中南海演出[4] - 2012年《手指宝贝》以编程舞蹈创新表达获"小荷风采"金奖[6] - 2015年《好娃爱蛙》用拟态舞蹈呼吁生态保护再获金奖[6] - 2019年《小眼镜大眼睛》结合动态投影获赣鄱群星奖和"小荷风采"双料金奖[6] 传统文化活化实践 - 2023年《天工开物后人兴》通过闭关创作再现夏布织造古法,获评"典籍活化标杆"[7] - 分宜作为夏布之乡,2025年将织布技法融入《织织乐》《夏布情》等舞蹈创作[9] - 舞蹈动作精确记录3000次织布投梭动作再现劳动美感[9] 美育体系建设 - 政府累计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建成43间标准化舞蹈教室[10] - 舞蹈课纳入全县课后服务必修课,组织30余次偏远乡镇送教活动[10] - 成立"少儿舞蹈名师工作室"培训教师200余人[10] - 分宜五中培养出国家一级运动员,分宜二小开发《非遗韵律操》特色课程[10] 多元美育生态构建 - 介桥景区设立非遗馆等四大艺术课堂提供沉浸式体验[12] - 麻博馆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夏布织造艺术[12] - 江西省规划要求每个学生掌握1项艺术特长,全面提升审美素养[12]
在永定河畔为山区孩子建一间服装设计教室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15:36
彩"服装展演活动现场 民进北京市委会供图 贾荣林在接受《中国新闻》报采访时回忆道:"初期教学确实面临挑战,很多孩子从没接触过服装设 计,担心自己做不好。但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逐渐明确了目标,主动提出设计构想。不仅是服装设计 课程,还有模特表演等方面的指导培训,我们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项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 在他看来,"垂衣裳"更重要的价值是为山区的孩子构建起了一个沉浸式美育场景,"从最初拿剪刀手会 发抖,到现在能独立完成文化调研、设计制图、成衣制作全流程,这些孩子的蜕变超出预期。令人欣慰 的是,许多曾经怯场的学生,如今能在T台上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设计理念,还能帮助更低年级同学'入 门'——教育的能量正在突破课堂边界,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中。" "通过北京服装学院(以下简称北服)和民进北京市委会在'8+1'行动中携手为门头沟区打造的'垂衣裳'项 目,大峪中学有近百名学生考入北服,并成为北服的优质生源地。"近日,在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举行 的"同心之旅·复兴有我"活动上,民进北京市委会常委、北京服装学院院长贾荣林向数十位网络大V和新 闻媒体记者提到了一个案例,介绍自己对统战工作的理解,也让与会者的目光聚焦在永定 ...
五校联展 毕业生与城市的美学对话
杭州日报· 2025-05-12 10:31
展览概况 - 第五届"城市艺术生活季"毕业设计作品展在杭州图书馆展览艺术中心开幕,展出百余件来自五所高校艺术设计学院的毕业作品[1] - 活动由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等机构指导,杭州图书馆联合省内多所高校共同举办[1] - 展览作为"杭州设计周"重要单元,延续往届特色并强调艺术分享、文化传达和美育教育普及[1] 参展作品与主题 - 作品涵盖视觉传达、环境设计、数字媒体等多个艺术门类[2] - 浙江工商大学展区以"此刻·交响"为主题,聚焦绿色可持续和数字生态创新[2] - 浙江理工大学展区以"丝域"为主题,表达人工智能时代的当代"视域"[2] - 杭州师范大学展区以"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为主题,展现艺术与时代的思考[2] - 浙江财经大学展区以"一起新章"为主题,涵盖文化挖掘与乡村振兴等多元主题[2]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展区以"未完智续"为主题,结合AI技术展示人机协同作品[2] 活动意义与安排 - "城市艺术生活季"已成为杭州文化领域的亮丽名片和公共图书馆与高校资源融合的典范[2] - 活动是艺术教育、文化传播与城市创新的重要桥梁[2] - 展览将持续至5月30日,5月10日各学院设立专门咨询点提供报考指导服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