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与科学法案
搜索文档
美国芯片,怎么办?
半导体芯闻· 2025-06-13 17:41
美国制造业与创新体系 - 重建美国创新和制造先进技术的能力对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制造业能够创造就业、刺激经济增长、减少对外国供应商依赖 并通过重新连接研发与生产强化创新体系 [2] - 创新与生产脱钩导致产业共享网络(技能/供应商/专有技术)的侵蚀 削弱了获取先进创新经济和安全利益的能力 威胁关键领域长期领导地位 [3] - 美国将研发和制造外包导致产业公地地位下降 太阳能电池板/锂电池/半导体元件等基础技术虽起源于美国实验室 却在东亚实现规模化和工业化 [3] 芯片与科学法案成效 - 《芯片与科学法案》95%激励措施聚焦半导体制造 覆盖集成设备制造商(IDM)/代工厂/外包半导体组装测试(OSAT)等全价值链环节 [4] - 法案催化私人投资浪潮 半导体行业协会报告显示法案签署后美国半导体投资超5400亿美元 未来十年芯片制造总产能预计增长两倍 [5] 制造业复苏的挑战 - 劳动力缺口严峻 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到2030年58%制造和设计岗位可能空缺 职业教育投资不足及学徒制碎片化导致人才错配 [5][6] - 基础设施缺口制约晶圆厂运营 需升级电力/交通/供水系统 《通胀削减法案》和《两党基础设施法》成为关键支持 [6] - 监管流程低效 2013-2018年环境影响报告平均耗时4.5年完成 需现代化框架平衡效率与环保 [7] 贸易政策与竞争格局 - 高关税策略存在局限性 可能引发投资不确定性并刺激平行供应链发展 无法替代投资/劳动力/基建/监管等综合激励 [7] - 中国在芯片领域研究投入显著 乔治城大学数据显示其芯片设计生产研究论文数量达美国两倍 DeepSeek等新型AI芯片架构涌现 [8] 未来战略方向 - 需扩大半导体研究支持保持芯片设计和材料科学优势 加强公私合作促进技术转移 通过税收激励持续支持行业发展 [9][10]
美国芯片,难的还在后台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3 10:05
美国半导体产业振兴计划 - 拜登政府推出《芯片与科学法案》旨在通过370亿美元拨款和贷款支持32家公司48个项目以扭转美国先进芯片生产份额从37%降至10%的颓势 [1] - 该法案被定位为国家安全和制造业复兴的关键举措但仅能部分解决半导体供应链挑战 [1] 半导体供应链三大核心要素 - 制造基础设施、支撑技术和高技能劳动力构成完整供应链其中劳动力短缺问题最为突出 [1] - 国会专项拨款数亿美元用于劳动力发展涉及商务部晶圆厂及多个联邦部门的独立计划 [1] 劳动力发展困境 - 电子行业面临人才渠道匮乏问题企业被迫从技能有限群体中招聘并承担培训成本但存在被挖角风险 [2] - 制造业工人时薪中位数24美元显著低于机械师等工种若大幅提薪将削弱全球竞争力或需依赖补贴 [2] 晶圆厂建设与生产延迟案例 - 台积电凤凰城120亿美元晶圆厂因工人培训不足导致量产推迟至2024年底而日本同类项目同期已投产 [3] - 劳动力短缺问题可能持续影响新建半导体工厂的运营效率 [3] 制造业产能重建挑战 - 美国需重建萎缩数十年的制造业产能但产业链重构面临复杂性如汽车关税政策暴露的跨境生产脆弱性 [3] - 半导体需配套印刷电路板等组件若缺乏完整供应链国产芯片可能面临无法应用的困境 [3] 未来发展战略选择 - 美国面临两难选择:投入长期高成本重建本土电子制造能力或采用"友岸外包"模式结合设计优势与海外廉价劳动力 [4] - 端到端生产体系重建需应对国际制造体系颠覆若选择友岸外包则需重新定义全球化合作模式 [4]
Wolfspeed暴跌52%,跌至27年新低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29 09:44
Wolfspeed可转换债券再融资 - 公司正与摩根大通合作对2025年到期的5.7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进行再融资谈判[1] - 债券当前报价跌至60美分,创1998年以来最低水平,股价需达47.32美元才可能触发转股[1] - 公司声明称正与阿波罗全球管理、瑞萨电子等贷方保持对话,探索替代方案[1][2] 股价与市场表现 - 股价单日暴跌52%至2.59美元,创历史最大单日跌幅,年内累计下跌59%[1][3] - 空头单日获利1.22亿美元,自2021年高点以来累计账面利润达22亿美元[2] - 最新股价报2.72美元,反映市场对再融资前景的担忧[3] 美国政府资助与风险 - 根据芯片法案临时协议,公司有望获得7.5亿美元资助,用于支持北卡罗来纳州和纽约工厂60亿美元投资计划[2] - 该资助促使阿波罗牵头提供7.5亿美元融资,但分析师警告新政府可能撤回未正式授予的资金[3] - 公司声明称与白宫保持"建设性沟通",但特朗普呼吁废除芯片法案增加政策不确定性[3][4] 生产与扩张计划受阻 - 碳化硅晶圆供应不足导致纽约芯片工厂停产,被迫依赖高成本旧工厂[3] - 已暂停德国30亿美元半导体工厂投资计划,原定2027年与ZF Friedrichshafen合作[4] - 生产混乱与资金压力可能影响其在电动汽车碳化硅芯片领域的扩张目标[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