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保护
搜索文档
“月薪5万被裁员”?网上突然冒出很多!这种情况记得举报……
新浪财经· 2025-05-30 11:24
互联网裁员话题营销套路 - 社交平台出现大量自称被"互联网大厂"裁员的账号 通过"个人照片+工卡+银行入账短信截图"拼接图作为封面吸引关注 其中包含月薪5万、十年工龄被裁等吸睛元素 [1][3] - 这些账号在"诉苦"内容后会以"带徒弟""传授技术"等话术结尾 实质是引导网友购买编程课程 形成固定营销套路 [3][6] - 部分案例显示盗用他人真实肖像或使用AI生成图片 未标注AI生成标识 通过伪造裁员经历增强可信度 [8][9][10] AI技术滥用与内容造假 - 盗图现象频发 有博主发现自己的肖像被用于虚构裁员故事 甚至出现伪造51万赔偿金等细节 [9] - 营销账号使用AI生成工卡照片等素材 刻意营造"随手拍"的真实感 但存在比例失调、涂抹感等技术瑕疵 [10][13] - 部分所谓"直播教学"实为播放机构录播课程 出镜人物与宣传账号照片不符 形成完整造假链条 [13] 行业监管动态 - 中央网信办4月启动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重点清理违规AI应用并加强生成内容标识管理 [14] - 国家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要求9月1日起所有AI生成内容必须进行显式标识 [15] - 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已上线"未添加AI标识"投诉功能 支持用户举报未标注的AI生成内容 [16][17] 用户防范建议 - 专家建议用户在社交平台分享内容时添加水印等个人标识 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 [13] - 发现侵权行为应及时维权 包括要求删除内容或向平台举报 尤其警惕以"裁员经历"为噱头的课程推销 [13][19]
“搬运”短视频赚钱 当心侵犯著作权
央视网· 2025-04-30 01:39
核心观点 - AI换脸技术普及背景下,上海易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未经授权使用摄影师陈某原创视频素材被起诉侵权 [1] - 法院认定AI局部修改后的视频仍保留原作独创性元素,构成实质性相似侵权 [4] - 公司以商业目的提供换脸平台和技术的行为侵害了原告信息网络传播权 [6] 案件争议焦点 - 被告辩称AI换脸后的视频属于二次创作,与原告原作品存在差异 [3] - 法院需判定AI技术修改后的视频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 [4] - 争议公司使用他人作品是否属于合理使用范畴 [6] 技术应用分析 - 公司开发的小程序允许用户上传照片后通过观看广告实现一键换脸功能 [1] - AI算法仅对原视频进行面部特征替换,保留构图/场景/人物造型等核心元素 [4] - 技术应用场景为古风汉服视频的换脸合成 [1] 法律判决结果 - 法院判决公司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7500元 [6] - 公司已删除侵权视频并完成算法备案等整改措施 [6] - 原告撤回停止侵权和赔礼道歉诉求,双方未提起上诉 [6] 行业影响 - 本案涉及AI技术应用中著作权保护边界问题 [4] - 商业性使用他人作品需获得授权,即使经过技术修改 [6] - 算法备案和经营规范成为企业合规经营的必要环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