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icon
搜索文档
2025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大赛AIGC创作大赛在京启动
证券日报网· 2025-07-02 21:14
大赛概况 - 2025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大赛AIGC创作大赛于7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启动 [1] - 大赛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联合北京市多个政府部门及9所高校共同承办 [1] - 旨在推动AIGC技术与创作深度融合,搭建国际化创意展示平台 [1] - 吸引政府、高校、企业等300余位代表参会 [1] 赛道设置 - 设置短视频短剧、服饰设计、数字IP、声音创作、代码生成六大特色赛道 [1] - 采用"场景化命题+自由命题"双轨并行模式 [1] - 赛道命题由牵头企业深度参与制定,确保作品具备商业化基因 [2] 产业生态建设 - 通过赛事评选最具市场价值的AIGC创作工具,树立技术标杆 [1] - 重点发掘创新潜力强的创作团队和成长型企业 [1] - 启动"未来创作者"培养计划,构建产学研协同的人才生态体系 [1] 赛事创新亮点 - 设立全球创作赛道,促进中外数字创意交流与国际人才对话 [2] - 开放技术理念,不限定创作工具选择,支持主流AIGC工具及PixVerse等专业工具 [2] - 优秀作品可直接对接产业资源实现快速转化 [2]
2025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大赛AIGC创作大赛启动
新京报· 2025-07-02 18:00
行业动态 - 2025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大赛AIGC创作大赛启动 旨在推动AIGC技术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 优秀成果可直接对接产业资源实现快速转化 [1] - 北京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超3500亿元 同比增长超12% 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2400家 [1] - 北京模型备案量达132款 占全国超三成 稳居全国首位 [1] 赛事创新 - 大赛设置短视频短剧、服饰设计、数字IP、声音创作、代码生成等特色赛道 采用"场景化命题+自由命题"双轨并行模式 [1] - 设立"产业需求导向"赛事机制 各赛道命题由牵头企业深度参与制定 确保作品具备商业化基因 [1] - 特别设立全球创作赛道 搭建中外数字创意交流平台 [1] 技术支持 - 参赛者可自由选用主流AIGC工具 组委会提供PixVerse等专业工具的专项支持 [1] - 北京信息化协会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企业将担任赛道牵头单位 提供技术支持和商业化落地指导 [2]
拟拓展资产代币化领域 宜搜科技飙涨38.22%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20:12
合作框架协议 - 公司与香港科技公司签订10年框架合作协议 聚焦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及数字资产项目开发[1] - 合作方为华为云解决方案供应商 具备香港金融领域分销能力及虚拟资产牌照资源[1] - 协议涉及文化创意知识产权资产代币化 双方将共同投资运营香港数据中心作为基础设施[1][2] 股价与市场反应 - 公告后股价盘中最高涨幅达102%至7.03港元 创年内新高 收盘涨幅38.22%[1] - 单日成交额激增至53.3亿港元 显示市场对合作前景的强烈预期[1] 具体合作内容 - 公司提供网络文学及游戏数字内容资源 合作方负责RWA产品开发及融资服务[2] - 数据中心建设预算不超过30亿港元 选址涵盖香港、日本或东南亚 设施需支持超算中心升级[2] - 双方签订10年意向书 但具体收购条款需后续磋商 无法律约束力[2] 公司背景与近期融资 - 公司2005年成立 核心产品为宜搜AI推荐引擎 覆盖数字阅读、营销及游戏领域[3] - 6月20日完成5733万股配售 募资1.807亿港元 资金将投向AI引擎研发、海外游戏/短剧拓展及广告平台升级[3] - 配售价3.2港元较前日折让8% 新股占比扩大后股本14.8%[3] 战略方向 - 通过RWA合作切入Web3及虚拟资产赛道 结合现有数字内容资源形成协同[1][2] - 数据中心布局强化基础设施能力 支持未来超算及数字资产运营需求[2] - 募资用途显示AI技术、海外市场及广告平台为三大核心发展支柱[3]
这届毕业生,快被AI检测逼疯了
虎嗅APP· 2025-06-26 18:42
高校AIGC检测现状 - 高校开始将AIGC检测结果作为论文通过的必要条件 学生需将AIGC率从61.7%降至0%才能通过[4] - 检测系统存在严重问题 同一内容在不同平台检测结果差异大(10%至100%) 甚至同一平台对相同内容多次检测结果波动剧烈(0%至100%)[5] - 美国大学生Burrel案例显示 AI检测误判导致作业得0分 需提交15页证明材料才恢复成绩 后续作业需录制93分钟写作视频自证[8][9][10][11] AIGC检测技术原理 - 传统查重基于文献比对 而AIGC检测采用两阶段模型:信息量差值检测(差值小判为AI)和多特征分析(逻辑偏离度/词汇扩散度等)[21] - 知网专利显示检测流程包括:学科分类→大模型改写对比→文本分类模型分析→综合判定 两阶段均指向AI则判定为生成内容[21][24] - 检测系统自称给出"疑似度范围" 但实际执行中超过阈值即直接判定不通过 连专业学者三年研究成果也被误标为AI生成[16][17] AI辅助降重测试结果 - 使用GPT/DeepSeek/Grok等大模型改写后 AIGC率不降反升 从61.7%升至100% 其中DeepSeek出现"AI幻觉"添加虚构专业术语[23][25][29][35] - 专业降AI工具表现分化:"笔栈"改写后AIGC率升至91.5% 而"SpeedAI"竟降至0% PaperYY自家付费服务同样降至0%[36][40][41][45] - 对比分析显示 所谓"人味"特征与检测结果无必然关联 SpeedAI改写文本仍含大量理论词汇 而高AIGC率的ChatGPT文本反而更多口语表达[48][53] 行业影响与反思 - 当前检测标准导致学生耗费大量时间金钱 将论文改得"面目全非"只为证明非AI生成 严重干扰正常学术思考[6][50] - 人大副教授指出 AI正在重塑学术生产体系 但当前"防火防盗"式应对可能限制学生思维和表达创造力[51][52] - 行业需要建立更科学的评估体系 论文价值应取决于思考深度而非检测数值 AI应作为工具提升底线而非对抗目标[52][54]
报告:截至5月末,直播短视频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近1.93亿个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15:5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市场营收规模达2126.4亿元(不包含线上广告营销业务),较2023年同比上涨1.5% [1] - 截至2025年5月末,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近1.93亿个(多平台非去重数据),同比增长约7.2% [1] - 月活跃开播账号约3326.7万个,2024年全年新增开播账号1300万个 [1] 平台发展与技术应用 - 直播平台稳健发展与深挖优势并行,核心平台深耕垂类内容生态,提升内容深度与专业性 [1] - 平台积极探索AIGC在内容创作、用户交互、虚拟主播、智能剪辑等环节的深度应用,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用户体验 [1] MCN机构发展 - 截至2025年5月,国内经纪机构数量近2.9万家,相较2024年增加约2200家 [2] - MCN机构在精细化运营、IP孵化、跨界整合及出海探索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2] - 主播和内容创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优质内容创作成为核心竞争力 [2] 行业发展趋势 - 主播、机构、平台形成合力,推动行业向内容生产垂直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2] - 技术创新、合规运营及商业模式多元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2] - 数字技术与文化传播深度融合,网络表演行业已成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实践场 [2] 行业挑战与转型 - 行业面临内容同质化、价值引导功能需进一步提升的挑战 [2] - 亟需通过规范化、职业化建设提升文化供给质量 [2] - 启动网络表演行业优质主播计划试点工作,构建主播职业能力评价与扶持体系,推动从"流量驱动"向"价值引领"转型 [2]
AI创作能否受著作权法保护?专家这样说
国际金融报· 2025-06-24 20:43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著作权保护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如ChatGPT及Deepseek在技术和商业化应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对各行业产生强烈冲击 [1] -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在形式上与人类创作高度接近,引发创作者对工作前景的担忧 [1] 著作权法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认定 - 著作权法不会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视为作品并提供保护,因其不符合"视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作者"或"以工具创作"的定义 [1] - 部分受保护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源于开发者谎称为自身创作,但这一现象不能反推其应受著作权法保护 [1] - 不保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不会挫伤研发热情,因收益可通过其他市场方式实现 [1]
唐珺 林佳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路径分析
36氪· 2025-06-18 08:07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以平衡各方利益,推动著作权制度目标 的实现,助力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 【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其创作成果给著作权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引发了司法实践 中的争议。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以平衡各方利益,推动著作权制度目标 的实现,助力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文章从六个维度展开论述,首先对智能系统及其产 出的内容进行定义,分析生成过程和内容特征,并探讨"独创性"与"智力成果"两个作品构成要素。而后 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并总结当前学者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的不同观点。接着从著作权法的目 的、历史贡献和独创性标准出发,论证保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我国司法案例和著 作权法规定,审视设计者、投资者、使用者等归属说的不足,提出"视为作者"原则。最后,分析目前人 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的法律困境,并提出了提高创造性标准、明确侵权判断准则与责任主体、设 立邻接权等保护路径的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创造性;权利归属;保护路径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 ...
【省文物局】陕西3项作品入围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
陕西日报· 2025-06-15 08:40
国家文物局2025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 - 陕西3项作品入围,包括陕西省文物局的纪录片《文脉守护 赟续绵延》、陕西历史博物馆的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陕西自然博物馆的《自然趣冒险》系列科普动画 [1] - 纪录片《文脉守护 赟续绵延》通过3分钟短片形式展现陕西文物保护与传承主题,聚焦文物修复师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故事 [1] - 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联动、分众化内容设计及创新技术应用等手段深化公众参与 [1] - 《自然趣冒险》系列科普动画通过生动形式普及自然知识,激发公众探索兴趣 [1] 活动规模与形式 - 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主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共收到291家申报单位的340个申报项目,含5300余件作品 [2] - 内容涵盖文物保护利用、考古研究、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博物馆改革发展、文物科技创新、文物交流互鉴等领域 [2] - 作品形式包括音视频、纪录片、融媒体活动、动漫等,其中手绘动画和AIGC动画被广泛应用 [2] 传播渠道 - 获推介的优秀作品将在新华社客户端"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平台"和"中国文物报微信视频号"集中展播 [2]
峰会 | 未可知 x 中国AI数智生态大会:解读2025AIGC市场趋势与创业新机遇
AIGC市场趋势与创业机遇 - 多模态技术推动AIGC从文字生成向图像、视频、音频等全领域拓展,为内容创作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 [3] - AIGC产业链图谱清晰呈现从上游基础技术研发到下游行业应用场景的全景 [3] - 医疗健康领域创新应用显著,如"紫荆AI医生"提升诊疗能力,优化医生工作流程和患者体验 [5] - AI技术在心理健康等特殊医疗领域展现独特价值,如情绪识别系统"Emohaa"提供心理疏导 [5] 创业机会分析 - AIGC在内容创作、数字营销、虚拟人开发等领域具有巨大商业潜力 [7] - DeepAI、可灵AI等国产工具崛起为本土创业者创造发展窗口期 [7] - AIGC内容检测等配套服务领域存在重要商机 [7] 行业活动与展望 - 中国AI数智生态大会汇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创业者探讨AI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 [1] -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将持续关注AIGC技术发展并提供专业研究和实践指导 [7] - 该研究院作为国内领先AI研究机构,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未来将举办更多行业交流活动 [9]
AI碰上影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科技日报· 2025-06-05 09:20
原标题:AI碰上影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人工智能(AI)技术正引发众多领域的变革,影视产业便是其一。 5月21日,谷歌发布影视级视频制作大模型Flow。5月30日,著名科技趋势分析家玛丽·米克尔发布 《AI趋势》报告,将"制作全长电影和游戏",列入"未来5年内AI最可能做到的10件事"。 在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AI成为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不少制作团队带着AI生成的短剧或动 画样片路演,吸引了观众和投资者的目光。今年2月,我国首部纯AI生成付费短剧《兴安岭诡事》上 线,3天内播放量突破3500万。 近几年上映的不少热门电影都有AI的贡献。系列电影《志愿军》大量使用AI生成技术还原战争年 代的特殊道具;电影《只此青绿》则通过AI生成许多诗情画意的场景。 "如果说以上还是AI赋能影视制作,2024年以来,伴随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纯AI生成视频开始出 现。"马平说,去年AI视频的"AI味儿"还比较重,看起来有点"鬼畜",而今年很多国产大模型在生成视 频的连续性等问题上已经取得突破,特别是AI生成动画的效果非常不错。《兴安岭诡事》等AI短剧的 集中出现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趋势。 毫无疑问,影视产业正处于一场由AI带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