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保护

搜索文档
LABUBU降温,3D打印板块“熄火”,专家:3D打印对潮玩行业著作权保护提出新挑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3 14:09
每经记者|黄海 每经编辑|文多 月中补货数百万只后,"顶流"LABUBU热度稍减。 6月21日,香港旺角沿街的潮玩店内,大号LABUBU依旧吸引行人驻足,但在"二级市场"上,LABUBU 的价格已较一周前的高点出现大幅回撤。 以近期风头正盛的"前方高能"系列LABUBU为例,据潮玩交易软件"千岛"App显示,6月16日,该系列 相关产品的销售均价一度高至2507.04元,但仅一天后,均价就大幅下滑至1881.05元,单日跌幅近 25%。截至目前,均价已经下探至867.02元,较最高时跌幅超65%。 此前曾因"3D打印LABUBU"被市场关注的个股也从6月17日开始回调:海正生材(SH688203)在4个交 易日内股价下滑近16%,金橙子(SH688291)在6月20日下滑近10%。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会副会长刘文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 访时表示,3D打印技术对潮玩行业等领域的著作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潮玩行业的权利人而 言,由于玩具通常是实体物,因此可以考虑为产品添加防伪标识,维持消费市场的信心。"刘文杰说。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兰素英 摄 4月下旬,抢了一夜都没抢 ...
北京首起利用AI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宣判
中国青年报· 2025-06-18 10:34
"这些盗图商家认为如果被发现,赔点钱就完事了。"张薇在网络平台上的发帖,引发许多创作者的共 鸣,有人表示自己也有相似经历,"他们这和偷有什么区别?" 6月13日,北京首例利用AI生成模型侵犯著作权的刑事保护案件宣判。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指控罗 某某、姚某某等4人利用AI软件篡改网络原创作品,制成拼图销售3000余件、牟利27万余元。通州区人 民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多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年6个月至缓刑,并处罚金,涉案的福州市某电子商务 有限公司被判处罚金10万元。 "我画的画被人盗用了,还在网上售卖。"2024年5月27日,张薇向警方报案。 办案检察官介绍,本案受案之初遇到许多困难,"AI生成模型属于前沿科技,尚未有刑事判例可以作为 参考,高技术、新手段的犯罪方式是本案显著特点"。由于涉案拼图在网络平台销量较大,她意识到, 其背后或许还有更多被侵权的创作者。 检方提前介入该案,引导警方侦查取证。最终,56张光盘与3个移动硬盘装载的电子数据被送到检察官 手中——其中的数据量如果打印成文字,体量相当于数百万本网络小说。 检方对扣押物证鉴定结果、第三方电商平台投诉记录等电子数据进行深挖梳理,发现除张薇的作品外, 还 ...
唐珺 林佳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路径分析
36氪· 2025-06-18 08:07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以平衡各方利益,推动著作权制度目标 的实现,助力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 【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其创作成果给著作权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引发了司法实践 中的争议。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以平衡各方利益,推动著作权制度目标 的实现,助力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文章从六个维度展开论述,首先对智能系统及其产 出的内容进行定义,分析生成过程和内容特征,并探讨"独创性"与"智力成果"两个作品构成要素。而后 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并总结当前学者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的不同观点。接着从著作权法的目 的、历史贡献和独创性标准出发,论证保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我国司法案例和著 作权法规定,审视设计者、投资者、使用者等归属说的不足,提出"视为作者"原则。最后,分析目前人 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的法律困境,并提出了提高创造性标准、明确侵权判断准则与责任主体、设 立邻接权等保护路径的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创造性;权利归属;保护路径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 ...
“月薪5万被裁员”?网上突然冒出很多!这种情况记得举报……
新浪财经· 2025-05-30 11: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月薪5万被裁员""十年的青春换来裁员大礼包"……近日,社交平台上出现的一些自称被"互联网大 厂"裁员的账号引发关注。 这些账号发布的短视频、图文内容均以"个人照片+工卡+银行入账短信截图"拼接图作为封面,声称自 己在某"互联网大厂"工作N年却被裁员。 然而,在"诉苦"内容之后,记者发现,这些账号发布的文案,大都会以"为了不留遗憾,想带几个徒 弟""想把技术传下去"等话术结尾,来引导网友学习编程课程。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这些并不是发布者的真实经历,而是起号卖课的套路。其晒出的照片系盗用他人照 片或者利用AI生图而成,且并未打出任何"AI生成"标识。一通"诉苦"实质目的是向网友推销编程课程。 部分被盗图的博主已主动发帖提醒网友切勿上当,也有网友质疑相关图片存在涂抹感过浓、物体比例不 合理等瑕疵,可能系AI生成。 上午8:10 关注 一大早被喜提裁员! ? 51万?! 一大早我朋友给我发消息问是不是我, 当时看到屏幕提醒,我以为是在路上偶遇了 结果打开微信,被盗用小红书肖像 还追被裁员,赔偿金额居然有51万!!! 514070.00元 一分钱没拿到,喜提裁员! (51万,就值得被裁?) 是我看错 ...
陪伴式直播容不得“拿来主义”
广州日报· 2025-05-09 05:40
网络直播著作权侵权现状 - 北京互联网法院通报显示涉网络直播著作权案件中新型侵权模式出现且复合型侵权占比高 [1] - 陪伴式直播未经授权使用音乐、视频、文学素材现象普遍部分博主以"二次创作"名义实施"拿来主义" [1] - 典型案例中直播平台因提供影视作品回放服务被判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赔偿8万元 [1] 直播行业版权问题警示 - 直播间并非法外之地"技术中立"或"陪伴服务"等理由不能成为侵权免责依据 [2] - 主播需提升规则意识与版权意识避免依赖非原创内容 [2] - 直播平台需强化监管责任防止平台成为侵权重灾区 [2] 行业影响与趋势 - 侵权行为对版权保护体系构成显著危害尤其损害权利方合法权益 [1] - 法院判例释放明确信号将推动行业加强内容审核与版权合规 [1][2]
“搬运”短视频赚钱 当心侵犯著作权
央视网· 2025-04-30 01:39
核心观点 - AI换脸技术普及背景下,上海易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未经授权使用摄影师陈某原创视频素材被起诉侵权 [1] - 法院认定AI局部修改后的视频仍保留原作独创性元素,构成实质性相似侵权 [4] - 公司以商业目的提供换脸平台和技术的行为侵害了原告信息网络传播权 [6] 案件争议焦点 - 被告辩称AI换脸后的视频属于二次创作,与原告原作品存在差异 [3] - 法院需判定AI技术修改后的视频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 [4] - 争议公司使用他人作品是否属于合理使用范畴 [6] 技术应用分析 - 公司开发的小程序允许用户上传照片后通过观看广告实现一键换脸功能 [1] - AI算法仅对原视频进行面部特征替换,保留构图/场景/人物造型等核心元素 [4] - 技术应用场景为古风汉服视频的换脸合成 [1] 法律判决结果 - 法院判决公司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7500元 [6] - 公司已删除侵权视频并完成算法备案等整改措施 [6] - 原告撤回停止侵权和赔礼道歉诉求,双方未提起上诉 [6] 行业影响 - 本案涉及AI技术应用中著作权保护边界问题 [4] - 商业性使用他人作品需获得授权,即使经过技术修改 [6] - 算法备案和经营规范成为企业合规经营的必要环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