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罚相当原则
搜索文档
株连制度,为什么仍牢固地存在着?
虎嗅· 2025-07-29 20:09
治安违法记录封存制度 - 2024年《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后新增第135条 规定违法记录应当整体封存 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或公开 [76][77] - 封存制度覆盖未成年及成年违法行为人 但允许例外查询 查询主体及事由规定仍较粗疏 [64][78] - 2019-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4035万件 年均807万件 涉及人群规模庞大 [62] 违法记录的社会影响 - 违法记录导致就业受限 包括考公 考学 参军 竞选业主委员等资格剥夺 [14][20][37] - 记录存在株连效应 父母违法记录影响子女政审 教师编制录用被取消 [45][46][47] - 部分职业对吸毒史人员限制严格 仅剩家政 外卖等少数就业渠道 [56] 法律修订进程 - 2023年修订草案一审稿首次提出对未成年人违法记录封存 中国人大网收到近12万条公众意见 [64][81] - 2024年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为治安违法记录封存提供法律基础 [65] - 修订过程删除模糊条款 如"穿戴伤害民族感情服饰可被拘留"等易滥权条文 [82] 行业治理现状 - 限制从业类处罚被广泛使用 网约车司机因拒单被终身禁业 缺乏违法与职业关联性评估 [54][57] - 行政机关未区分违法与犯罪 夸大违法者再犯风险 导致制度性歧视 [51][52] - 重罚主义倾向明显 惩罚目标从惩戒滑向预防 造成惩罚权泛滥 [58][59]
封存轻微犯罪记录 打破制度性歧视
经济观察报· 2025-07-19 14:57
政策背景与法律进展 - 中共中央于7月14日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明确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1] - 2024年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愿景 [1] - 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于6月27日新增第一百二十六条确立违法记录封存制度 规定记录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或公开 仅限国家机关办案需要或按规定查询 [1] 制度设计与实践意义 - 《治安管理处罚法》在行政法领域被称为"小刑法" 与刑事法在构成要件上相互衔接且互为补充 [2] - 治安违法记录封存制度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提供先行试验基础 未来将实现违法与轻罪治理的"同频调整" [2] - 2022年判处罪犯143万人中 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缓刑的轻罪案件占比83.7% 一年以下刑期占比超61.2% [2] 社会影响与治理效益 - 违法犯罪附随效果导致行业禁入/资格受限/利益减损 并累及亲属 父母轻微犯罪致子女无法就业现象普遍 [2] - 记录封存制度防止83.7%的轻罪案件当事人无法回归社会 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2] - 刑法入罪门槛不高 许多罪名社会危害性不强 记录封存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3] 公民权益与社会治理 - 犯罪标签化导致系统性歧视 就业/入学等多层面区别对待 [4] - 封存制度防止犯罪附随后果滥用 通过区分罪行轻重改变公众刻板印象 [4] - 推动社会心态向和谐/包容/友善转变 实现社会治理与公民权益保障良性互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