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搜索文档
滚动更新|中央政法委:正在起草新一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1:23
(原标题:滚动更新|中央政法委:正在起草新一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中央政法委秘书 长訚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贺小荣,最高人民检察 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张雪樵,公安部副部长杨维林,司法部副部长吴言军介绍"十四五"时期坚定 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要点如下: 完善和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对强制措施的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纠正等工作机制,让人民群众在 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推进科学立 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 从2021年至今,新制定法律36件,修改法律63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35件,作出法 律解释1件;现行有效法律306件,行政法规和监察法规600件,地方性法规14000多件;以宪法为核心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本周举 ...
壹快评︱破除“唯数额论”,洗钱罪判定要体现宽严相济原则
第一财经· 2025-08-26 10:50
司法政策调整 -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严密刑事法网并加强反洗钱犯罪惩治力度 [1] - 2020至2024年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23.02万件 各级人民法院审结一审案件22.09万件 [1]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在洗钱类犯罪规制体系中适用范围最广且案件数量最多 依法惩治该类犯罪对推进反洗钱工作意义重大 [1] 定罪标准优化 - 从上下游关系、主观恶性、行为手段、涉案金额及犯罪后果等方面综合判断行为社会危害性以实现更精准打击犯罪 [2] - 对数额较小但与上游犯罪关联紧密且情节恶劣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可以定罪处罚 [2] - 对数额较大但因与上游犯罪关联松散且情节轻微的行为可以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 [2] 司法实践区分 - 针对犯罪链条底端"卡农"仅以本人银行卡提供帮助的行为 因其与上游犯罪关联松散且对资金控制力弱 需注意限定刑事打击面而非仅因数额较大一律入罪 [3] - 洗钱罪构成要件包括"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需结合行为人职业经历、与上游犯罪人员关系等多角度审查认定主观认知 [4] - 对"明知"认定需谨慎 对"应知"推定需严格条件 防止冤假错案发生 [4] 政策执行导向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洗钱罪领域强调严惩和教育双重作用 但政策执行上严起来相对容易而宽起来较难 [4] - 针对实践中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的形势 明确刑法规范范围以指导司法机关依法惩治各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 [1]
两高发布一批典型案例
新华社· 2025-08-26 10:33
虚拟货币在犯罪资金转移中的应用 - 犯罪集团利用区块链技术和虚拟货币掩盖犯罪资金来源和性质 借助网络空间实时性突破空间限制并加快资金转移速度 [1] - 被告人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将犯罪所得用于购买虚拟货币 再以虚拟货币形式实现资金快速转移以逃避公安机关追查 [1] - 法院认定三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且情节严重 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 大额黄金交易作为犯罪资金转移手段 - 犯罪分子利用大额黄金交易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在全国多地蔓延扩散 成为新的常见犯罪手法 [1] - 被告人明知他人利用大额黄金交易方式转移犯罪所得仍配合交易 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 废品回收行业的收赃销赃行为 - 犯罪分子假借废品回收从业便利实施收赃销赃犯罪行为 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的常见方法 [2] - 被告人长期多次以明显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收购来源不明铺路钢板 非法获利600余万元 [2] - 法院认定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2] 司法实践中罪名界定标准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划分成为司法办案难题 [2] - 司法机关依法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的"明知" 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综合考察行为人主观明知内容和提供帮助类型方式 [2] - 准确界定区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帮信罪 推动解决司法实践中的争议问题 [2] 典型案例的司法指导意义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典型案例 对依法惩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有关问题进行明确 [1][2] - 典型案例涉及实践中常见法律适用问题 有助于准确把握和正确适用相关司法解释 [2] - 各级法院检察院将提升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刑事案件办案质效 更好发挥刑事司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能作用 [2]
2025年上半年111万余人次通过信用修复回归市场
新华网· 2025-07-21 21:10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冯家顺)记者21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人民法院积极服务法治社 会、诚信社会建设,2025年上半年新纳入失信名单103.3万人次,连续五个季度下降;111.58万人次通过 信用修复回归市场。 同时,人民法院严格履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法定职责,支持和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 求,做深做实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受理行政一审案件17.5万件,同比上升19.67%,受理非诉行政行为申 请执行审查案件10.6万件,同比上升24.88%。 2025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受理各类审判执行案件2109.2万件,其中刑事案件76.7万件,民商事案件 1382.9万件,行政案件38.1万件,执行案件560.8万件。 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有效发挥多元解纷机制作用,先行调解案件231.6万 件,调解成功149.3万件,前端解纷活力和效能持续释放。 据介绍,人民法院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受 理刑事一审案件52.9万件,同比下降10.4%。判处生效被告人70万人,同比下降9.03%。 这份2025年上半年人民法院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显示,人民法院不断 ...
封存轻微犯罪记录 打破制度性歧视
经济观察报· 2025-07-19 14:57
政策背景与法律进展 - 中共中央于7月14日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明确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1] - 2024年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愿景 [1] - 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于6月27日新增第一百二十六条确立违法记录封存制度 规定记录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或公开 仅限国家机关办案需要或按规定查询 [1] 制度设计与实践意义 - 《治安管理处罚法》在行政法领域被称为"小刑法" 与刑事法在构成要件上相互衔接且互为补充 [2] - 治安违法记录封存制度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提供先行试验基础 未来将实现违法与轻罪治理的"同频调整" [2] - 2022年判处罪犯143万人中 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缓刑的轻罪案件占比83.7% 一年以下刑期占比超61.2% [2] 社会影响与治理效益 - 违法犯罪附随效果导致行业禁入/资格受限/利益减损 并累及亲属 父母轻微犯罪致子女无法就业现象普遍 [2] - 记录封存制度防止83.7%的轻罪案件当事人无法回归社会 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2] - 刑法入罪门槛不高 许多罪名社会危害性不强 记录封存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3] 公民权益与社会治理 - 犯罪标签化导致系统性歧视 就业/入学等多层面区别对待 [4] - 封存制度防止犯罪附随后果滥用 通过区分罪行轻重改变公众刻板印象 [4] - 推动社会心态向和谐/包容/友善转变 实现社会治理与公民权益保障良性互动 [4]
“可拆卸服饰”等手办被定淫秽物品,12人获刑
新京报· 2025-05-06 10:27
法学专家表示,此案的判决警示了新兴业态不得以"艺术创作""亚文化""二次元"之名突破未成年人保护 红线。 全文4475字,阅读约需12分钟 新京报记者 刘思维 编辑 刘倩 校对 卢茜 近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团伙制售黄色手办被认定为淫秽物品犯罪案。从手办工厂老板 到文员12名被告人被判决犯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刑期从四年九个月到判一缓一不等。 除了判决书提到的一款手办,案涉的多款手办在是否属于淫秽物品上均无争议。根据判决书,这款争议 较大的案涉手办是一个女性跪在地上的形象,上身和下体都穿有可脱卸式内衣裤,背后有一对翅膀;胸 部和关节部位做了色素沉淀,没有特地制作乳头,下体简化成一条线。 宝山区人民法院认定案涉手办为淫秽物品依据的是公安机关的鉴定结论以及两名购买手办时未满18岁的 证人对于案涉手办的处置方式——"两名证人购买案涉手办后亦认为有色情内容而羞于展示,故其诲淫 性不言而喻。 新京报记者通过搜索裁判文书网和人民法院案例库中手办涉黄类案例判决发现,该案疑似是黄色手办被 判淫秽物品犯罪第一案。 上述判决在网上公开后,在支持声之外也涌现出另一种声音:手办作为新兴行业,在缺乏有效行政监管 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