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价背离
icon
搜索文档
金工定期报告20250506:基于技术指标的指数仓位调整月报-20250506
东吴证券· 2025-05-06 12:16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基于技术指标的指数仓位调整模型;模型构建思路:以量价数据为基础,通过技术指标信号进行仓位调整获取超额收益[8];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构建了27个技术指标,测试在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等指数上的表现,采用直接信号合成法和滚动搜索法将多个技术指标结合使用[8] 2. 模型名称:滚动稳健策略;模型构建思路:采用后置买卖(先合并后处理)方法,适合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8];模型具体构建过程:通过降低调仓频率至T+10,使策略平均超额年化收益率达3.99%[3] 3. 模型名称:滚动追涨策略;模型构建思路:采用前置买卖(先处理后合并)方法,具有更强的追涨能力,适合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8];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策略波动性略高于稳健策略,能有效减少踏空情况[3]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量价背离技术指标;因子构建思路:基于量价"背离"概念设计的技术指标[3];因子评价:在34个指数上的平均超额年化收益率达3.75%,表现优异[3]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滚动追涨策略,沪深300超额收益3.23%,中证500超额收益1.90%,中证1000超额收益0.00%[9] 2. 滚动稳健策略,沪深300超额收益3.49%,中证500超额收益4.25%,中证1000超额收益5.11%[14] 3. 优选单信号策略,沪深300超额收益3.01%,中证500超额收益4.27%,中证1000超额收益4.81%[10] 4. 5信号结合策略,沪深300超额收益3.24%,中证500超额收益1.61%,中证1000超额收益-4.20%[10] 5. 7信号结合策略,沪深300超额收益3.24%,中证500超额收益4.25%,中证1000超额收益-1.76%[10]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量价背离技术指标,34个指数平均超额年化收益率3.75%[3]
伍戈:推动中国经济“量价齐升”
经济网· 2025-04-30 10:21
经济网网友 " 小禾苗 " : 4 月 16 日,国家统计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要多措并举促进价格合理回升。去年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了这一点。一般而言,老百姓不太喜欢物价上涨。促进价格合理回升有 什么深意?对宏观经济有什么影响? 近期,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实际GDP增速始终保持在5%左右的合理区间,但价 格指标如CPI、PPI、GDP平减指数在相对较低的位置运行。即使将各类价格指数综合考量,当前价格 总水平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这种"量价背离"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既往增长周期中,当实际GDP增速达到预期目标时,价格指数往往会同步回升,企业利润也会持续改 善。当前这种GDP增速与物价水平背离的现象较为少见。 回到宏观视角。我们要汲取日本上世纪90年代之后的错误教训。1990年,日本房地产经历了剧烈调整, 调整之后,日本的实际GDP在波动,但实际GDP的中枢基本保持稳定;代表价格的GDP平减指数却持续 下行。也就是说,实际GDP每年都可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价格指数在不断下台阶。 面对这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可能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观点是维持现有政策力度,守住实际GDP就是守 住经济基本盘 ...
定量观市:量价呈现一定背离
长城证券· 2025-04-28 17:19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通过高频资金数据跟踪、市场拥挤度及脆弱性指标、重要市场数据等方面对市场进行分析,展示上周沪深两市成交金额稍有回暖,各市场指标有不同表现,国内市场部分指数和行业有涨跌变化,港股恒生指数上涨且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比上升,宏观方面跨境人民币可比利差和美元指数有相应变动[2][3][4] 高频资金数据跟踪 - 上周沪深两市成交金额稍有回暖,五个交易日每日交易金额均超一万亿元 [2][9] - 新成立偏股型基金份额(MA10)上周三从周二的31.99亿份下滑至22.99亿份 [2][9] - 上周股票型ETF成交额占比无明显波动,维持在5%-6%区间内 [2][9] - 涨停板占比(MA10)上周从周一的2.01%下降到周五1.57% [2][9] - 交易异动成交额占比(MA10)略有上升,五个交易日在2.2%-2.3%区间内 [2][9] - 上周北向资金买卖总额占比较为稳定,占全A交易额比重12%左右 [2][9] - 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维持在2.35%,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维持在8.5%附近 [2][9] 市场拥挤度及脆弱性指标 - 上周强势股占比上升,五个交易日均超30% [3][12] - 上周万得全A换手率呈下降趋势,最后一个交易日换手率(MA20)降至1.52%,分位数为近两年的73.6% [3][12] - 上周全A的14日RSI走高,周五RSI(14)为46.13 [3][12] - 当前全A、沪深300、红利低波100的股债收益比均在2倍标准差附近 [3][12] - 红利低波100指数换手率(MA20)分位数降至近两年的62.5% [3][12] - 成长 - 价值动量差Z - Score上周持续回落,4月24日一度跌为负值 [3][12] - 花旗中国经济意外指数持续走高至41.7 [3][12] 重要市场数据 国内市场 - 沪深300指数上涨0.38%,创业板指上涨1.74% [4][30] - 上周汽车和美容护理行业涨幅居前 [4][30] - 上周房地产、传媒行业净利润增速获得上调 [4][30] - 风格方面无因子取得明显超额 [4][30] 港股市场 - 恒生指数上涨2.74%,T10估值水平较M7相比仍具备一定优势 [4][30] - 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比升至68.05% [4][30] 宏观数据 - 1年期跨境人民币可比利差回落至 - 0.00028 [4][31] - 美元指数回升至99.5836 [4][31]
伍戈:应将应对价格下行作为更重要政策目标|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4-26 18:02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很重要的信号,企业看到价格上升才会生产或扩大生产。那么为什么有企业愿意"以价换量",降价也要生产呢?微观经济学中有个和宏 观领域相似的场景:面对产品售价持续走低,企业非但不缩减生产,反而选择"逆周期扩产"。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暗含精密的成本核算逻辑。一些 很"卷"的企业甚至会一边降价,一边扩大生产。此时企业的经营目标已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亏损最小化"。经济运行中,很多工业和制造业部门的企 业都有"以价换量"的共同特征,即通过价格调整策略换取市场份额。这种行为虽能维系企业生存,但持续的价格下行可能会削弱市场信心。 回望日本经济史,1990年房地产市场的剧烈调整之后,实际GDP表现稳定但GDP平减指数持续下行,这种经济指标的"剪刀差"将决策者推向两难境地:当 实际GDP达标与价格持续低迷同时存在,政策该何去何从?面对这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可能会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观点是维持现有政策力度,守住实际 GDP就是守住经济基本盘;另一种观点是必须重视名义GDP收缩的现实,主张采取更积极的刺激政策。 当年日本在房地产调整后的前十年,日本央行尚未建立明确的价格调控机制。只要实际GDP保持正增长,便视为 ...